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
1
作者 万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75-078,共4页
探索神经内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和效果。方法 在我院神经内科,从2023.04-2024.01中随机抽取82名病人,对病人进行了护理分析,采用计算机双盲的方法,对病人进行了分组,并对他们进行了护理。41例对照组行常规化护理,41例观察组患者,实... 探索神经内科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和效果。方法 在我院神经内科,从2023.04-2024.01中随机抽取82名病人,对病人进行了护理分析,采用计算机双盲的方法,对病人进行了分组,并对他们进行了护理。41例对照组行常规化护理,4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对照研究。结果 从临床评估的CSS评分、BI指数上看,得分显示观察组显著较优,且患者心理两项评分、临床护理总满意率,在相较下差异较大,观察组远远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临床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为患者良好的睡眠质量提供保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神经内科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4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宋红蕾 毕延智 胡岳棣 《癌症进展》 2006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膦酸(天晴依泰)注射液4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5分钟以上;同时以3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使用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注射液60mg加...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膦酸(天晴依泰)注射液4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5分钟以上;同时以3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使用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注射液6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4小时以上作为对照。两组均一次性给药后观察14天。结果治疗骨痛有效率唑来膦酸组为81.08%,帕米膦酸二钠组为69.7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能力有效率唑来膦酸组为40.9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5.71%,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唑来膦酸组为45.45%,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2.86%,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主要表现为发热、低钙血症、肌肉酸痛,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唑来膦酸是一种有效的第三代双膦酸盐制剂,可方便安全地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注射液 帕米膦酸二钠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关、足三里穴位按摩联合镇痛药物缓解晚期肿瘤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3
作者 居晨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8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内关、足三里穴位按摩联合镇痛药物在控制晚期肿瘤患者癌痛中的效果。方法将96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癌痛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镇痛药物合并穴位按摩,对照组单纯使用镇痛药物,评价2组患者的癌痛缓解效果。... 目的探讨内关、足三里穴位按摩联合镇痛药物在控制晚期肿瘤患者癌痛中的效果。方法将96例晚期恶性肿瘤合并癌痛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镇痛药物合并穴位按摩,对照组单纯使用镇痛药物,评价2组患者的癌痛缓解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有效率为79.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足三里穴位按摩联合镇痛药物能有效缓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足三里 按摩 重度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0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电图异常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欢年 朱友群 潘志英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7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心电图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盛桂凤 孙毅 +1 位作者 胡岳棣 凌扬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 观察周剂量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对乳腺癌 ,肺癌等 2 1例复治患者进行治疗 :Paclitaxel5 0~ 60mg/m2 静滴 3小时 ,消化道肿瘤联合 5 -FU 40 0~ 5 0 0mg/m2 静滴 ,DDP 30mg/m2 静滴 ,d1、8、15,2 8天... 目的 观察周剂量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毒性。方法 对乳腺癌 ,肺癌等 2 1例复治患者进行治疗 :Paclitaxel5 0~ 60mg/m2 静滴 3小时 ,消化道肿瘤联合 5 -FU 40 0~ 5 0 0mg/m2 静滴 ,DDP 30mg/m2 静滴 ,d1、8、15,2 8天为一周期。治疗 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结果  2 1例患者共化疗 49周期 ,总有效率 33.3% ,其中CR 0 ,PR 33.3% ( 7/2 1) ,NC 33.3% ( 7/2 1) ,PD 2 3.8% ( 5 /2 1) ,MR 9.5 2 % ( 2 /2 1)。中位缓解时间 7.2月 ,中位治疗到进展时间 9.4月。主要毒性为白细胞下降 ,总发生率为 76.19% ,Ⅲ~Ⅳ度为 19.0 4% ;周围神经毒性 :脱发、恶心、呕吐较常见。结论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复治的恶性肿瘤有效率高 ,毒性反应比一次性给药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剂量紫杉醇 恶性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酸钙防治改良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肠肿瘤神经毒性观察
6
作者 盛桂凤 毕延智 +3 位作者 董益忠 张亚平 宋红蕾 徐建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钙防治改良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肠肿瘤神经毒性。方法:将196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5例予以葡萄糖酸钙+改良FOLFOX4方案,在用草酸铂前、后缓慢推注5%葡萄糖溶液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各1次,每2周重复...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钙防治改良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肠肿瘤神经毒性。方法:将196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5例予以葡萄糖酸钙+改良FOLFOX4方案,在用草酸铂前、后缓慢推注5%葡萄糖溶液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各1次,每2周重复。B组111例采用改良FOLFOX4方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45.88%,B组总有效率为46.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49.41%,B组为65.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防治草酸铂神经毒性疗效好,且不影响含草酸铂的改良FOLFOX4方案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神经毒性 葡萄糖酸钙 草酸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
7
作者 凌扬 杨全良 +3 位作者 盛桂风 周彤 王建华 汤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15-516,共2页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35例各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应用伊班膦酸钠2mg静脉滴注,2~4周1次,其中25例配合化、放疗治疗。结果:骨痛控制有效率85%(30/35),其中以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35例各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应用伊班膦酸钠2mg静脉滴注,2~4周1次,其中25例配合化、放疗治疗。结果:骨痛控制有效率85%(30/35),其中以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好,配合化、放疗者较单独用药者更佳;治疗后77%(27/35)的患者活动功能有改善。3例获影像学完全缓解。结论:伊班膦酸钠能有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及改善活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疼痛 伊班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 被引量:1
8
作者 凌扬 陈睿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条件 ,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肿瘤的血管形成具有很突出的作用 。
关键词 基因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素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肿瘤12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静玉 李宝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观察泰素、DDP、5-FU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7例19疗程全身化疗:泰素150mg~180mgd_1,DDP 40mgd_2~4,5-FU O.75d_2~4.5例13疗程腹腔化疗:泰素150mg~180mg,DDP 60mg~100mg,5-FU 1.0.每 4周重复 1疗程.结... 目的 观察泰素、DDP、5-FU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7例19疗程全身化疗:泰素150mg~180mgd_1,DDP 40mgd_2~4,5-FU O.75d_2~4.5例13疗程腹腔化疗:泰素150mg~180mg,DDP 60mg~100mg,5-FU 1.0.每 4周重复 1疗程.结果 完全缓解 2例(16.67%),部分缓解 8例(66.67%),总有效率83.33%.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脱发,关节肌肉酸痛.结论 以泰素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肿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素 晚期肿瘤 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超声引导的粗针穿刺活检术在肿瘤患者周围型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成涛 张丽敏 +2 位作者 董华洁 周彤 徐志毅 《肿瘤影像学》 2021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术(crude needle puncture biopsy,CNB)在周围型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超声引导下CNB的41例周围型肺结节的多种肿瘤患者,将患者按照引导探头频率不同分为高频组(≥7 MHz)与低频组...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术(crude needle puncture biopsy,CNB)在周围型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超声引导下CNB的41例周围型肺结节的多种肿瘤患者,将患者按照引导探头频率不同分为高频组(≥7 MHz)与低频组(≤5 MHz),比较两组患者在结节内部回声均质与否,结节深度5 cm为界、与胸膜接触面最大直径2 cm为界的穿刺活检结果差异,并统计并发症。结果:41例周围型肺结节的肿瘤患者经皮肺穿刺成功率为95.12%(39/41),肿瘤阳性率87.80%。高频组共12例,低频组共29例,结节深度比较两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结节回声、结节接触面直径比较高频组穿刺阳性率高于低频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44%(1/41)。结论:超声引导下周围型肺结节CNB在肿瘤患者周围型肺结节诊断中是安全、有效的,且高频超声引导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粗针穿刺活检术 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晚期肿瘤患者节拍疗法的护理
11
作者 王蕾 《常州实用医学》 2015年第1期70-70,F0003,共2页
节拍疗法即采用小剂量药物(通常为常规剂量的1/10~1/3)较频繁地给药,其实质是抗肿瘤血管生成,也叫抗肿瘤血管生成化疗。如果接受每周3次小剂量、频繁给药模式,内皮细胞则发生永久性凋亡,从而达到持续性抑制肿瘤的作用,且对正... 节拍疗法即采用小剂量药物(通常为常规剂量的1/10~1/3)较频繁地给药,其实质是抗肿瘤血管生成,也叫抗肿瘤血管生成化疗。如果接受每周3次小剂量、频繁给药模式,内皮细胞则发生永久性凋亡,从而达到持续性抑制肿瘤的作用,且对正常分裂旺盛组织的毒副作用轻微。该疗法主要适用于长期放化疗无效的晚期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肿瘤患者 疗法 抗肿瘤血管生成 小剂量药物 护理 给药模式 常规剂量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调控肠道微生物群抑制胃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庄辛福 於敏 +1 位作者 范艳 朱长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胃癌异种移植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分对照组、TanⅡA高剂量组和TanⅡA+菌群失调组,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的磷酸化及下游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表...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胃癌异种移植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分对照组、TanⅡA高剂量组和TanⅡA+菌群失调组,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的磷酸化及下游细胞因子IL-6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ⅡA抑制移植瘤生长,但肠道菌群失调状态部分阻断了丹参酮ⅡA的抗肿瘤作用。此外,肠道菌群失调消除了丹参酮ⅡA刺激的移植瘤小鼠中NF-κB信号的减少。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调节NF-κB信号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而抑制胃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肠道微生物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剂量紫杉醇、顺铂联合醛氢叶酸/5-氟脲嘧啶二线治疗晚期胃癌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全良 周彤 +2 位作者 陆洪俊 盛桂凤 凌扬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 :评价周剂量紫杉醇、顺铂联合持续输注醛氢叶酸 / 5 氟脲嘧啶 (TPLF)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对 36例晚期胃癌予国产紫杉醇 6 0mg/m2 第 1、8、15 ,顺铂 2 5mg/m2 第 1、8、15 ,醛氢叶酸 6 0mg/m2 第 1、8、15 ,5 ... 目的 :评价周剂量紫杉醇、顺铂联合持续输注醛氢叶酸 / 5 氟脲嘧啶 (TPLF)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对 36例晚期胃癌予国产紫杉醇 6 0mg/m2 第 1、8、15 ,顺铂 2 5mg/m2 第 1、8、15 ,醛氢叶酸 6 0mg/m2 第 1、8、15 ,5 氟脲嘧啶 5 0 0mg/m2 第 1、8、15方案治疗 2~ 3周期 ,观察评价疗效、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可评价病例 36例 ,其中CR 2例 ,PR 13例 ,总有效率 4 1 6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 ,绝大部分病人均能耐受。结论 :TPLF方案是目前治疗晚期胃癌较理想的二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剂量 紫杉醇 顺铂 联合用药 醛氢叶酸 5-氟脲嘧啶 治疗 晚期胃癌 二线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宁治疗转移性骨癌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岳棣 徐珍 +3 位作者 周彤 盛桂凤 冷嘉兴 凌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7-398,共2页
博宁治疗转移性骨癌胡岳棣徐珍周彤盛桂凤冷嘉兴凌扬常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省常州市213001)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转移性骨癌在临床上日益多见,疼痛、功能障碍和高血钙症是其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命的重要症状。笔... 博宁治疗转移性骨癌胡岳棣徐珍周彤盛桂凤冷嘉兴凌扬常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省常州市213001)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转移性骨癌在临床上日益多见,疼痛、功能障碍和高血钙症是其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命的重要症状。笔者于1997年2月至10月应用“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转移性胃癌 药物疗法 博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友群 曹幼甫 +4 位作者 万美珍 郑建明 胡岳棣 史永娟 佘正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 :探讨 P2 7、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6 2例人胃癌组织中 P2 7、P5 3、PCN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 ,P2 7、P5 3、PCNA表达的阳性... 目的 :探讨 P2 7、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6 2例人胃癌组织中 P2 7、P5 3、PCN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 ,P2 7、P5 3、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37.1%、40 .4%、83.9%。 P2 7的表达与 Bo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 ;P5 3表达与患者性别、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 ;而 PCNA仅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2 7阳性组 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组 ,P2 7与 PC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胃癌组织中 P2 7、P5 3、PCNA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有无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基因质蛋白 P27蛋白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全良 周彤 +2 位作者 陆宏俊 盛桂凤 凌扬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33-434,共2页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甘草酸二胺组45例,给予甘草酸二胺3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甘草酸单胺组43例给予甘草酸单胺...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化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甘草酸二胺组45例,给予甘草酸二胺3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甘草酸单胺组43例给予甘草酸单胺6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分别在治疗5天和1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对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5天甘草酸二胺组有效率55.56%,甘草酸单胺组30.23%(P<0.05),治疗后10天甘草酸二胺组有效率88.89%,甘草酸单胺组55.81%(P<0.01),各项肝功指标对比提示甘草酸二胺的降酶作用显著。结论: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化疗后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经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疗法 肝疾病 甘草酸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树突状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万美珍 徐建忠 +3 位作者 史永娟 陈玉芳 汪美华 潘耀东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3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浸润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标本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表达及其与DCs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浸润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标本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表达及其与DCs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67.74%(21/31),对照组为19.35(6/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转移组COX-2表达率为91.67%,无淋巴结转移组COX-2表达率为52.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淋巴结转移组DCs的浸润数量为9.50±2.28,无淋巴结转移组DCs的浸润数量为7.53±2.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与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肿瘤的分化无关,P>0.05;DCs低浸润组的COX-2阳性表达率为88.24%,DCs高浸润组的COX-2阳性表达率为4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胃癌中COX-2表达与DCs浸润与胃癌的预后有关,并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环氧化酶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预防长春瑞滨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岳棣 李春凌 马芝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预防 长春瑞滨 静脉炎 抗癌药 投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闭式引流配合沙培林注入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冷嘉兴 徐建忠 +3 位作者 孙毅 徐珍 周彤 盛桂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 观察胸腔持续闭式引流配合沙培林注入 ,治疗癌性胸水的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 B超定位后行胸腔持续闭式引流 48~ 72小时至胸水尽 ,青霉素皮试阴性者 ,予沙培林 5KE +生理盐水 2 0ml注入胸腔。四周后复查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 48... 目的 观察胸腔持续闭式引流配合沙培林注入 ,治疗癌性胸水的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 B超定位后行胸腔持续闭式引流 48~ 72小时至胸水尽 ,青霉素皮试阴性者 ,予沙培林 5KE +生理盐水 2 0ml注入胸腔。四周后复查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 48例 ,总有效率 95 .8%,基本达到一次性治愈。其中CR39例 (81.3%) ,PR7例 (14.6 %) ,SD2例 (4.2 %) ,无PD。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胸闷及恶心。结论 持续闭式引流配合沙培林注入是治疗癌性胸水的有效方法 ,毒副反应轻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闭式引流 配合 沙培林 治疗 癌性胸水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体会 被引量:24
20
作者 孔颖泽 徐珍 冷嘉兴 《河北中医》 2005年第12期923-924,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