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频率超声引导的粗针穿刺活检术在肿瘤患者周围型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成涛 张丽敏 +2 位作者 董华洁 周彤 徐志毅 《肿瘤影像学》 2021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术(crude needle puncture biopsy,CNB)在周围型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超声引导下CNB的41例周围型肺结节的多种肿瘤患者,将患者按照引导探头频率不同分为高频组(≥7 MHz)与低频组...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术(crude needle puncture biopsy,CNB)在周围型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超声引导下CNB的41例周围型肺结节的多种肿瘤患者,将患者按照引导探头频率不同分为高频组(≥7 MHz)与低频组(≤5 MHz),比较两组患者在结节内部回声均质与否,结节深度5 cm为界、与胸膜接触面最大直径2 cm为界的穿刺活检结果差异,并统计并发症。结果:41例周围型肺结节的肿瘤患者经皮肺穿刺成功率为95.12%(39/41),肿瘤阳性率87.80%。高频组共12例,低频组共29例,结节深度比较两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结节回声、结节接触面直径比较高频组穿刺阳性率高于低频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44%(1/41)。结论:超声引导下周围型肺结节CNB在肿瘤患者周围型肺结节诊断中是安全、有效的,且高频超声引导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粗针穿刺活检术 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浸润深度分期的探讨
2
作者 成涛 袁焱 +1 位作者 赵华生 叶亚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694-695,共2页
直肠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根据其浸润程度来确定治疗方案:早期直肠癌首选手术根治,而中晚期则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对直肠癌浸润深度、转移及血供状况的了解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直肠腔内超声 癌浸润深度 早期直肠癌 手术根治 恶性肿瘤 治疗方案 浸润程度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彩超诊断静脉内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成涛 赵华生 袁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08-809,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彩超诊断的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对121例颈内静脉置管后的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进行彩超检测,对比静脉内形成血栓病例组(血栓组)与未形成血栓病例组(对照组)的8个因素: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彩超诊断的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对121例颈内静脉置管后的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进行彩超检测,对比静脉内形成血栓病例组(血栓组)与未形成血栓病例组(对照组)的8个因素:性别、年龄、肿瘤类别、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D-二聚体。结果:121例肿瘤患者中79例颈内静脉内形成血栓,42例颈内静脉内未见血栓;血栓可附着于静脉的前壁、后壁、静脉瓣处及内置管表面。在两组资料的凝血指标中仅D-二聚体的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升高提示置管后的肿瘤患者静脉内形成血栓的可能性增大,彩超可明确诊断静脉内血栓,结合检测D-二聚体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血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敏 成涛 李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4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于常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5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检查,并在病理检查后确诊,统计分析超声检查结果,并调查各患者满意度。结果:针对59例早期乳腺... 目的:分析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于常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5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检查,并在病理检查后确诊,统计分析超声检查结果,并调查各患者满意度。结果:针对5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查,超声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为96.61%(57/59),误诊率为3.39%(2/59)。早期乳腺癌的相关检查中,可观察到多数患者的纵横比>1,形态不规则,有后方声衰减的情况,部分患者存在微小钙化,多为2级及以上血流信号。在超声检查后,患者对检查耗时的满意度为93.22%(55/59),对检查有效性的满意度为96.61%(57/59),对检查准确性的满意度为98.31%(58/59),对检查创伤性的满意度为94.92%(56/59)。结论: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图像特征清晰,可提高乳腺癌检出率,便于尽早开展乳腺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临床分析 诊断价值 早期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学诊断进展
5
作者 成涛 赵华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934-1935,共2页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存在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血流淤滞等病理情况,深静脉内易发生血栓形成。恶性肿瘤相关的血栓表现多样,主要为深静脉血栓、肺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大部分恶性肿瘤的血栓表现为深静脉血栓...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存在血液呈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血流淤滞等病理情况,深静脉内易发生血栓形成。恶性肿瘤相关的血栓表现多样,主要为深静脉血栓、肺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大部分恶性肿瘤的血栓表现为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和处理十分重要。近年来,诊断深静脉血栓的超声技术发展迅速,及早接受超声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减轻严重血栓并发症对患者的伤害。本文就深静脉血栓超声学诊断的进展作一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恶性肿瘤患者 超声学诊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管壁损伤 门静脉血栓 血栓并发症 高凝状态
原文传递
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留置管期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成涛 赵华生 +1 位作者 闵琦芬 宋云霞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3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颈内静脉留置管 静脉血栓形成 肿瘤患者 置管期 深静脉置管 临床症状 化疗用药 静脉输液
原文传递
彩超在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成涛 胡建群 赵华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探讨彩超在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30例颈内静脉置管后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彩超诊断和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三个出凝血指标,分析颈内静脉内血栓的部位及大小演变。按静... 目的探讨彩超在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30例颈内静脉置管后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彩超诊断和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三个出凝血指标,分析颈内静脉内血栓的部位及大小演变。按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将患者分成血栓组与对照组,并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结果 130例肿瘤患者中,86例(66%)颈内静脉内形成中等回声的团块样血栓;血栓位于静脉内的前壁、后壁、静脉瓣处,共有96处血栓。不同部位血栓的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组与对照组间三个凝血参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在恶性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颈内静脉置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