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中长期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程序曲 赵富文 +3 位作者 褚荣涛 黄炜 孙成法 支文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9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长期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6-10~2010-08采用腰大池或侧脑室置管储液囊穿刺皮下持续脑脊液引流治疗54例资料。结果自动出院4例,其余出院时GOS评分良好21例,中残1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5例。...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长期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6-10~2010-08采用腰大池或侧脑室置管储液囊穿刺皮下持续脑脊液引流治疗54例资料。结果自动出院4例,其余出院时GOS评分良好21例,中残1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5例。腰大池引流时间6~56d,平均14.4d。脑室储液囊引流10~180d,平均70.9d。脑脊液总引流时间7~236d,平均26.6d。结论梗阻性脑积水、颅内高压、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血肿、严重脑室脑炎伴交通性脑积水、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等侧脑室置管储液囊长期引流优先,相对较轻者及脑脊液漏可选择腰大池脑脊液中期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持续引流 OMMAYA储液囊 腰大池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线光谱仪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金科 兰青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86-687,共2页
近红外线光谱仪具有使用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实时、持续、价廉、无创、可床边进行等特点,可以实行测出头颅闭合状态下的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混合透射强度,从而得出局部脑氧饱和度。由此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局部脑氧饱和度... 近红外线光谱仪具有使用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实时、持续、价廉、无创、可床边进行等特点,可以实行测出头颅闭合状态下的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混合透射强度,从而得出局部脑氧饱和度。由此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从而作出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程度、脑功能变化等判断。本文就近红外线光谱仪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脑氧饱和度 近红外线光谱仪 神经外科 监测 氧合血红蛋白 组织缺血缺氧 功能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蔡家晨 孙成法 +3 位作者 袁桂强 夏盈怡 王钶翔 张红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鞍区颗粒细胞瘤(GCT)的病理组织学起源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收治的1例鞍区GCT患者的治疗状况和病理结果,并结合关于鞍区GCT病理和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探讨鞍区GCT肿瘤病理组织... 目的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鞍区颗粒细胞瘤(GCT)的病理组织学起源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收治的1例鞍区GCT患者的治疗状况和病理结果,并结合关于鞍区GCT病理和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探讨鞍区GCT肿瘤病理组织起源和治疗要点。结果该患者术前影像学报告怀疑鞍区垂体腺瘤卒中,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占位明显强化,并采取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鞍区GCT很可能起源于神经垂体组织,伴有临床症状的鞍区GCT治疗首选手术,术后定期随访鞍区影像及垂体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鞍区肿瘤 内镜手术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假包膜切除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惠卫宁 邵国平 +4 位作者 黄炜 褚荣涛 魏炜 李向东 惠国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的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病理学表现和手术效果,以及切除垂体腺瘤假包膜的必要性。方法将38例垂体腺瘤患者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和显微镜手术组。神经内镜手术组术中行假包膜切除;显微镜手术组因观察不到,不行假包膜切...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的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病理学表现和手术效果,以及切除垂体腺瘤假包膜的必要性。方法将38例垂体腺瘤患者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和显微镜手术组。神经内镜手术组术中行假包膜切除;显微镜手术组因观察不到,不行假包膜切除。术后对假包膜进行病理检查,观察假包膜内是否存在垂体腺瘤组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残留复发率和血垂体功能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病理检查示垂体腺瘤假包膜中存在肿瘤组织。神经内镜手术组术后3个月的残留复发率(11.1%)明显低于显微镜手术组(45.0%),垂体功能激素水平正常率(66.7%)明显高于显微镜手术组(30.8%)。结论垂体腺瘤假包膜中存在垂体腺瘤组织,神经内镜下可以实现假包膜切除,切除假包膜可降低垂体腺瘤的残留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垂体腺瘤 假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中凝血酶与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惠卫宁 邵国平 +4 位作者 黄炜 褚荣涛 张志越 施振华 张绪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研究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凝血酶与脑水肿的关系及二者的变化规律。方法以脑出血患者术中需要切除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为实验组,远离血肿需要内减压切除的脑组织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凝血酶含量;干-湿重... 目的研究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凝血酶与脑水肿的关系及二者的变化规律。方法以脑出血患者术中需要切除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为实验组,远离血肿需要内减压切除的脑组织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凝血酶含量;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在电镜下,观察脑组织显微结构。比较两组脑组织含水量和凝血酶含量的差异,并分析不同时间窗入院患者这两个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实验组脑组织中凝血酶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电镜下,实验组脑水肿明显比对照组严重。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中凝血酶含量明显增高,凝血酶与脑水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缺血半暗带 凝血酶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瓣、普通钛网、预塑二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程序曲 赵富文 +2 位作者 楮荣涛 黄炜 支文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自体骨瓣、普通钛网和预塑二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行颅骨修补术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自体骨瓣修补168例、普通钛网122例和预塑二维钛网45例。结果普通钛网组单侧颅骨缺损... 目的比较自体骨瓣、普通钛网和预塑二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行颅骨修补术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自体骨瓣修补168例、普通钛网122例和预塑二维钛网45例。结果普通钛网组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时间(92.5min)和预塑二维钛网组(85min)较自体骨瓣组(65min)明显延长(P<0.05)。三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如头皮下感染、材料外露、再手术取出材料、癫痫、颅内血肿和皮下积液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自体骨瓣组术后外观缺陷率最高,普通钛网组次之,预塑二维钛网组最低,三组之间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自体骨瓣、普通钛网和预塑二维钛网等材料与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癫痫、颅内出血等无明显相关性;额颞颅骨缺损首选预塑二维钛网,非额颞颅骨缺损修补应首选自体骨瓣;普通钛网逐渐淘汰,但可使用于颅骨缺损急诊一期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修补术 自体骨瓣 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maya囊植入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富文 支文勇 +2 位作者 程序曲 褚荣涛 黄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740-741,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2010共收治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14例,先行Ommaya储液囊植入引流硬膜下积液,必要时对头部骨窗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和...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2010共收治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14例,先行Ommaya储液囊植入引流硬膜下积液,必要时对头部骨窗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和腰椎穿刺引流,待硬膜下积液消失后观察1~2周无复发时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随访0.5~1年,无硬膜下积液复发、无积液演变成血肿等。患者脑积水症状均逐渐稳定,复查头颅CT示脑室缩小或接近正常,中线结构居中。结论 Ommaya囊植入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MAYA囊 颅脑损伤 脑积水 硬膜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颅底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富文 支文勇 程序曲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前额颅底开放性颅脑损伤尤其是颅底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21例前额部近颅底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影像资料,急诊手术行开颅探查。术中可以发现程度不同的颅底骨骨折,硬膜破损,以及脑组织的损伤和脑内血肿... 目的探讨前额颅底开放性颅脑损伤尤其是颅底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21例前额部近颅底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影像资料,急诊手术行开颅探查。术中可以发现程度不同的颅底骨骨折,硬膜破损,以及脑组织的损伤和脑内血肿等。手术采用自体局部可设计利用的额颞肌,筋膜,骨膜组织进行重建颅底及修复破损硬膜。结果术后无脑脊液漏,无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彻底的颅脑清创的基础上,采用带蒂自体额颞肌筋膜骨膜瓣可以有效修复开放性损伤的颅底,临床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开放伤 颅底重建 脑脊液鼻漏 外科治疗 腰大池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自体颅骨修补384例报告 被引量:10
9
作者 支文勇 褚荣涛 赵富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1R132H抗体在测定人脑胶质瘤中IDH1突变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君祥 褚荣涛 +2 位作者 周幽心 冯鸣 苏作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研究IDH1R132H抗体(IMab-1)在测定人脑胶质瘤中IDH1突变中的作用。方法使用IDH1R132H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97例人脑胶质瘤及9例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0例对照组脑组织的IDH1突变情况,比较其与采用基因片段... 目的研究IDH1R132H抗体(IMab-1)在测定人脑胶质瘤中IDH1突变中的作用。方法使用IDH1R132H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97例人脑胶质瘤及9例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0例对照组脑组织的IDH1突变情况,比较其与采用基因片段测序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IDH1基因阳性测定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为46例,Western-blot方法为49例,基因片段测序方法为52例,三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性。结论使用IDH1R132H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人脑胶质瘤中IDH1突变情况,虽然有一定的假阴性,但准确率较高,操作方便,为一种便捷良好的检测IDH1突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同工酶1 基因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成法 姜华 +1 位作者 褚荣涛 金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头部外伤史、致伤原因、伤后有无急性颅内出血、止血药物应用史、有无硬膜下积液等进行...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头部外伤史、致伤原因、伤后有无急性颅内出血、止血药物应用史、有无硬膜下积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71例,其中男性比例为83.3%;大部分患者的年龄位于60~79岁,占92.3%;71.1%的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最常见的外伤原因的是平地跌倒;少数(1.6%)患者急性颅内出血可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3.6%的患者出现硬膜下血肿前有硬膜下积液的表现,17.8%的患者急性期曾使用止血药。结论60-79岁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高发年龄段,重视这个年龄段人口的头部意外伤害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重视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对预防其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特征 硬膜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缺损修补术并发症8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程序曲 赵富文 +4 位作者 褚荣涛 黄炜 支文勇 孙成法 金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5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07~2011-03收治的颅骨缺损修补术并发症88例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 340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88例,主要有头皮下感染7例,材料外露4例,癫8例,术后颅内血肿14例,头皮下积液1例...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修补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07~2011-03收治的颅骨缺损修补术并发症88例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 340例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88例,主要有头皮下感染7例,材料外露4例,癫8例,术后颅内血肿14例,头皮下积液1例,头皮坏死1例,材料塌陷1例,材料变形1例,左下腹壁皮下血肿2例,左下腹壁软组织骨化8例,除外形明显缺陷41例未处理外均治愈。结论自体骨瓣、普通钛网、数字化预塑钛网材料与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感染、癫、颅内血肿无明显相关性。坚持无菌操作、良好塑形、操作轻柔、固定确切、无张力缝合皮瓣、持续皮下负压引流等为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温与颅内压的监测及意义(附31例报告) 被引量:12
13
作者 金科 褚荣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温和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28例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进行连续的脑温和ICP监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3月后随访,7例预后良好(22.6%),5例中残(16.1%),8例重残(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温和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28例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进行连续的脑温和ICP监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3月后随访,7例预后良好(22.6%),5例中残(16.1%),8例重残(25.8%),5例植物生存(16.1%),6例死亡(19.4%)。死亡病例的脑温持续降低,ICP随着脑水肿的加剧持续增高,与存活组的相应值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存活病例的脑温在一定范围波动,没有明显下降,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病例的ICP在术后缓解,以后逐渐升高,继而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脑温与ICP无明显的联系,但监测脑温对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温 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华 孙成法 +4 位作者 褚荣涛 王君祥 周幽心 黄煜伦 谢学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荷SHG44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34只SHG-44胶质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4mg/kg雷公藤红素组、2mg/kg雷公藤红素组和1mg/kg雷公藤红素组,每周两次,共给药4周。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荷SHG44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34只SHG-44胶质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4mg/kg雷公藤红素组、2mg/kg雷公藤红素组和1mg/kg雷公藤红素组,每周两次,共给药4周。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MVD、bFGF、VEGF、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结果 4mg/kg和2mg/kg的雷公藤红素能抑制肿瘤生长,下调移植瘤组织中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和降低微血管计数(MVD),4mg/kg的雷公藤红素还能下调荷瘤裸鼠移植瘤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红素下调肿瘤组织中bFGF、VEGFR1、VEGFR2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胶质瘤 荷瘤裸鼠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堵塞(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惠卫宁 邵国平 +4 位作者 褚荣涛 黄炜 龚铭杰 李健 王洁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堵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分流管堵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分流管脑室段堵塞2例,其中1例患者的导管被脉络丛包裹,予以重置...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堵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分流管堵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分流管脑室段堵塞2例,其中1例患者的导管被脉络丛包裹,予以重置脑室段导管和更换阀门;1例患者系导管内腔堵塞,予以更换脑室段导管和阀门。单纯阀门堵塞1例,脑室段分流管与阀门脱落后阀门堵塞1例,这2例患者均予以更换阀门。腹腔段分流管腹腔段在颞部皮下折叠1例,予以调整分流管位置,消除折叠;腹腔段导管被大网膜包裹1例,予以松解粘连,并剪除被包裹部分导管。所有患者经上述处理,分流系统均恢复通畅,脑积水表现明显好转。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在其行程中的任何部位均可能发生堵塞,准确分析判断堵管的原因及位置是妥善处理堵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分流系统 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鑫彦 卢少波 +2 位作者 黄炜 顾建峰 张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涛 黄炜 +3 位作者 施振华 赵富文 孙成法 程序曲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对脑动脉瘤采用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比较相关指标,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差异因素。方法将收治的42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夹闭组)21例患者进行开颅夹闭术,对研究组(栓塞组)21例患者施行介入栓塞术,从... 目的对脑动脉瘤采用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比较相关指标,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差异因素。方法将收治的42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夹闭组)21例患者进行开颅夹闭术,对研究组(栓塞组)21例患者施行介入栓塞术,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栓塞组的总有效率与夹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夹闭组,但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与开颅夹闭治疗相比较效果相近,,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而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病情快速康复,即使介入栓塞术的住院总费用增加了,但还是代表了目前治疗脑动脉瘤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临床疗效 脑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道湿化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洁 赵红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1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道湿化不足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分为2组,即气道湿化正常组(54例)和气道湿化不足组(28例...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道湿化不足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分为2组,即气道湿化正常组(54例)和气道湿化不足组(28例)。对2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年龄、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湿化方式、湿化液浓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湿化方式、湿化液浓度均是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道湿化不足的主要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湿化方式为雾化吸入、湿化液浓度为0.45%氯化钠溶液均具有高敏感性。结论影响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道湿化不足的因素较多,湿化方式、湿化液浓度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采用雾化吸入和0.45%氯化钠溶液对于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气道湿化不足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1
19
作者 金科 褚荣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3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治疗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颅脑外伤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手... 目的探讨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治疗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颅脑外伤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手术在外伤后2~6个月内进行。全组病例颅骨塑性满意,术后无感染、分流管堵塞、过度分流等并发症。术后意识、精神症状、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膨出、脑积水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时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术 交通性脑积水 颅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绪明 孙成法 褚荣涛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5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受伤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型组(34例)和特重型组(29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受伤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型组(34例)和特重型组(29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并发继发性脑积水情况,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脑积水患者共19例(30.16%),重型组中继发性脑积水6例(17.65%),特重型组中继发性脑积水13例(44.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伤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血肿位置、颅内感染、脑室内积血是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841,OR=2.854,95%CI:2.741~4.901)、GCS评分(β=2.687,OR=6.541,95%CI:3.957~7.537)、血肿位置(β=0.677,OR=1.147,95%CI:1.014~3.284)、脑室内积血(β=1.035,OR=2.254,95%CI:1.954~5.257)是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性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较大、GCS评分低、硬膜下及脑内血肿、脑室内积血的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继发性脑积水,应当采取合理措施干预危险因素,降低继发性脑积水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特重型颅脑损伤 继发性脑积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