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谢纪宝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单位收治的104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固定手术进行骨科创伤患者修...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单位收治的104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固定手术进行骨科创伤患者修复,观察组在使用外固定支架对骨科创伤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骨科创伤 损伤控制性治疗 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永杰 张韶民 +3 位作者 李云飞 王斌 孟伟正 谢纪宝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交锁髓内钉组,45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65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 目的探讨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交锁髓内钉组,45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65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交锁髓内钉组均少(优)于钢板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失血少、愈合时间快、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完全骨折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军 李浩宇 +1 位作者 侯文博 张科学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完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小儿外科运用经皮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尺桡骨远端完全骨折共17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 目的分析经皮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完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小儿外科运用经皮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尺桡骨远端完全骨折共17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4~12岁,平均8.8岁;致伤原因:摔伤13例,道路交通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观察患儿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7例尺桡远端骨折均愈合,随访4.0~15.0个月,平均10.68个月。术后复查无骨折断端移位、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相关并发症。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显示优15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完全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好、避免二次手术等,是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骨折 外固定器 撬拨复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军 张韶民 +1 位作者 郭永杰 谢纪宝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因创伤致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患者22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29~48岁,平...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治疗因创伤致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患者22例,其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均为新发闭合骨折。手术采用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分别对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进行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术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4.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6周,平均14.1周。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0°~135°,平均122.0°。术后1年疗效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77~91分,平均88.2分。优良率为90.1%。所有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内固定失败、骨不连、关节僵硬和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后内侧联合外侧髌旁入路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显露充分,安全方便,复位切实,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入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郭永杰 王斌 +2 位作者 张韶民 李云飞 谢纪宝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术中技巧。方法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2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开展住院"绿色通道",合理应用手术技巧,对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髋关节...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术中技巧。方法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2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开展住院"绿色通道",合理应用手术技巧,对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髋关节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5~90 (50. 6±16. 3) min,术中显性出血量30~400 (200. 4±60. 5) ml,术中透视9~16(13. 5±3. 4)次。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败。1例患者出现螺旋刀片退钉,1例患者出现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末次随访按照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163例,良41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7. 14%。结论建立"绿色通道",合理应用手术技巧,能够更加突出PFNA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显性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并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X线暴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治疗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斌 陈明国 +1 位作者 孟伟正 郭永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6期165-166,共2页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功能锻炼对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68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功能锻炼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8.8... 目的观察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功能锻炼对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68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功能锻炼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7、14天大腿周径分别为(49.1±9.0)、(45.8±5.0)cm,对照组分别为(46.6±7.6)、(40.3±3.4)cm,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功能锻炼能显著减少髋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故应作为临床预防及治疗DVT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肝素 静脉血栓形成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Craig A型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永杰 李云飞 +2 位作者 孟伟正 王斌 陈明国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Craig 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锁骨Craig A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闭合穿针组,80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钢板组,7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Craig 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锁骨Craig A型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闭合穿针组,80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钢板组,7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个月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8个月。闭合穿针组无感染、局部皮肤坏死、骨折不愈合发生。钢板组出现3例骨折不愈合合并钢板断裂,5例皮缘愈合差。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闭合穿针组均优于钢板组(P<0.05)。两组术后4个月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Craig A型骨折创伤小、愈合时间快、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闭合穿针 克氏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翻修17例临床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浩磊 赵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6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初次置换均为全髋置换;生物型固定5例,骨水泥固定12例。结果 经过9-26个月的随访,1例术后2周出现术后脱位,无感染的发生。Harris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1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初次置换均为全髋置换;生物型固定5例,骨水泥固定12例。结果 经过9-26个月的随访,1例术后2周出现术后脱位,无感染的发生。Harris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分值由术前的28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的89.6分,疗效满意且效果持久。结论 髋关节翻修术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的有效方式,手术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人工假体及骨水泥的取出,改善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技巧可减少髋关节翻修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翻修术 股骨干前侧皮质开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斌 陈明国 +1 位作者 孟伟正 郭永杰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4期203-204,共2页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方法:将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0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只行单纯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置换手术+护理...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病人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方法:将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0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只行单纯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置换手术+护理治疗方案,以术后DVT形成率为指标,进行观察、分析以及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DVT形成率结果分别为:61.33%(92/150)、18.67%(28/150),观察组DVT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置换手术治疗方法,针对下肢骨折患者采取必须因人而宜的相应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从而保证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患者 深静脉血栓 预防对策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韶民 郭永杰 谢纪宝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膝前正中切口入路内固定手术...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膝前正中切口入路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61.76%((^2=4.836,P=0.028);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双侧联合切入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但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更明显,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入路方式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军 柴充 +1 位作者 王君琛 郑永茂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第1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跟腱外露创面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创面经清创后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对照组常规...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跟腱外露创面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创面经清创后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对照组常规先行创面常规换药治疗,再行皮瓣手术修复,两组患者均在创面修复术后6个月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跟腱外露创面修复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87.79%)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临床疗效可靠,踝关节功能提升较为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跟腱外露创面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瓣修复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军 张韶民 +1 位作者 王君琛 徐秀成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10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修复治疗的4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采取同侧前臂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评... 目的探讨皮瓣修复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修复治疗的4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采取同侧前臂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评估患者术后修复效果,并随访观察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修复效果优良率高达95.83%,观察组皮瓣修复治疗后手功能评分75~95分,平均85.14±10.31分,手功能良好。本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创面感染者、1例皮瓣边缘坏死者,2例皮瓣肿胀者,1例关节僵硬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6/48)。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可靠,治疗效果可靠,修复效果良好,手功能恢复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修复治疗 手部软组织缺损 治疗方法 临床预后 手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浩磊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6期62-63,共2页
目的:回顾性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生活自理能力表( ADL)和下腰部活动障碍表( OLBPDQ)回顾性评价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29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综合疗效。结果... 目的:回顾性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生活自理能力表( ADL)和下腰部活动障碍表( OLBPDQ)回顾性评价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29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综合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4.9个月(12~24个月),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有29例。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及1年以上随访时VAS分别为7.62~1.04、3.66~1.17、2.59~0.78、2.14~0.79、1.76~0.83及1.31~0.93,术后1周VAS平均下降了3.96; Barthel指数及ODI指数术前、术后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PVP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均可长期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压缩骨折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混合型生长棒应用于早发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14
作者 刘宗克 柴充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生长棒(mixed growing rod,MGR)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27例EOS患者,根据患儿手术方法分为MGR组(n=13例)和GR组(n=14例),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混合型生长棒(mixed growing rod,MGR)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27例EOS患者,根据患儿手术方法分为MGR组(n=13例)和GR组(n=14例),分别给予生长棒(growing rod,GR)和MGR治疗。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观察患者Cobb角、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T_(1)-S_(1)长度。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GR组和MGR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生长棒类型、中位随访时间、平均撑开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儿主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T_(1)-S_(1)长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MGR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和胸椎后凸角显著低于GR组,T_(1)-S_(1)长度显著大于对照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长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7mm/年vs 12.81 mm/年,P>0.05)。结论MGR技术有助于提高GR技术的矫正效果,减少并发症,不会影响脊柱正常生长,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棒 早发性脊柱侧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髓内钉失败骨不连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张韶民 郭永杰 谢纪宝 《罕少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76-77,93,共3页
目的观察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髓内钉失败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股骨髓内钉失败术后骨不连患者20例,采取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的方法对骨折部位进行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X... 目的观察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髓内钉失败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股骨髓内钉失败术后骨不连患者20例,采取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的方法对骨折部位进行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X线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1)X线片显示,术后患者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部位局部无压痛或叩击痛;(2)术后骨折都在4-11个月内愈合,且骨折部位生长良好,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术后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术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髓内钉失败骨不连临床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固定 自体植骨 髓内钉 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6
作者 张军 郑永茂 +1 位作者 柴充 徐秀成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220-221,共2页
目的分析和讨论钢板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物取出困难23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回访6个月~2年,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再发骨折发生。结论内固定物取出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术中要... 目的分析和讨论钢板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物取出困难23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回访6个月~2年,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再发骨折发生。结论内固定物取出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术中要严格规范操作,取出内固定,既要保证内固定不遗留,完全取出,又要维持原来骨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物取出 取出困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手术处理分析
17
作者 王浩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2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手术处理方式以及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全部获得跟踪随访,20例患者采取前方入路,根据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都有1~3级的改善,... 目的:分析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手术处理方式以及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全部获得跟踪随访,20例患者采取前方入路,根据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都有1~3级的改善,X线显示椎体高度达到解剖复位,椎体后缘骨块全部恢复到椎体内部,脊柱植骨融合率达到100%。18例患者采取后路手术,骨折愈合良好,椎体高度恢复良好,脊柱融合良好,神经功能都有1~3级的改善。结论: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后缘骨块采取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能够给予有效固定,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后缘骨块 手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Gamma钉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18
作者 王斌 陈明国 +1 位作者 孟伟正 郭永杰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9期2-4,共3页
目的:比较第三代Gamma钉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03例,其中接受第三代钉治疗的有62例,DHS治疗有41例。2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结果... 目的:比较第三代Gamma钉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03例,其中接受第三代钉治疗的有62例,DHS治疗有41例。2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结果相对于第三代Gamma钉组,DHS组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也较多,并且2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在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DHS和Gamma 钉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优良率分别为90%和92%,但是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并且术后2组的术后并发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第三代Gamma钉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相对于DHS,第三代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GAMMA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