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分析革兰阳性球菌及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小儿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
1
作者 曹际春 李贺 李延飞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革兰阳性球菌及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小儿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100例肺部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痰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阳性球菌组(n=45)、... 目的对比分析革兰阳性球菌及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小儿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100例肺部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痰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革兰阳性球菌组(n=45)、肠杆菌科细菌组(n=55),统计不同的病原菌类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合并基础性疾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最高体温以及血常规指标,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肺炎链球菌1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表皮葡萄球菌10例,肠球菌6例,大肠杆菌20例,克雷伯氏菌17例,枸橼酸杆菌9例,阴沟肠杆菌7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两组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类型、昏迷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肠杆菌科细菌组,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肠杆菌科细菌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血常规指标均属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革兰阳性球菌、肠杆菌科细菌两种不同致病菌感染的肺部感染患儿,其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血常规指标上的差异,在不确定病原学的情况下,为患儿的安全用药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肠杆菌科细菌 小儿肺部感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hs-CRP结合CEA检测用于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曹际春 李贺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诊断中应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效果。方法以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疑似肺癌患者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肺癌诊断中应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与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效果。方法以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疑似肺癌患者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集血样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200例疑似肺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肺癌患者10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100例。肺癌患者、肺良性病变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以及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患者CEA水平与PCT、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肺癌患者中,CEA、PCT、hs-CR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00%、61.00%、54.00%;10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中,CEA、PCT、hs-CR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0%、47.00%、40.00%;100例健康志愿者中,CEA、PCT、hs-CR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0%、0.00%、1.00%,三组CEA、PCT、hs-CRP阳性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炎性因子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85.00%、96.00%、92.33%。结论CEA联合PCT、hs-CRP检测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炎性因子 肿瘤标志物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国涛 孙晓茹 +2 位作者 刘东海 贾科江 杨朝垒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2594-2596,共3页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膝关节功能、术中情况和...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膝关节功能、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为(2.4±0.5)cm、术中出血量为(51.2±20.9)ml、术中引流量为(8.4±3.1)ml、手术时间为(38.7±6.4)min,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7.4±0.8)d、完全负重时间为(5.8±0.7)d、骨折愈合时间为(7.3±0.9)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不仅短期疗效更优,患儿恢复速度也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弹性髓内钉 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胫骨平台Ⅵ型骨折应用微创双钢板治疗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马国涛 孙晓茹 +4 位作者 刘东海 杨朝垒 姜会枝 吴登科 金正师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5期45-46,共2页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Ⅵ型骨折应用微创双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胫骨平台Ⅵ型骨折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双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等进...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Ⅵ型骨折应用微创双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胫骨平台Ⅵ型骨折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双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为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双钢板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Ⅵ型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Ⅵ型骨折 微创双钢板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125与CEA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樊振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0期3719-372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平顶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平顶山市中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 目的探讨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平顶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平顶山市中医院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CA125与CE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和CEA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CA125、CEA单独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与CEA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Ⅲ~Ⅳ期患者血清CA125、CEA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患者,Ⅱ期患者血清CA125、CEA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Ⅰ期患者,且不同临床分期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与CEA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且可根据肿瘤标志物检测水平协助判断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宫颈癌 联合 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癌及转移患者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樊振兴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癌及转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6-02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病情的不同分为3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组(40例)、原发性肝癌转移患者组(40例)、无肝转移癌症患者...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癌及转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6-02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病情的不同分为3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组(40例)、原发性肝癌转移患者组(40例)、无肝转移癌症患者组(40例)。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清中的ALP、AST、GGT、CEA、CA199、SF、AFU、AFP、CHE、ALT等指标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组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患者组相比,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CA199、AFP能够准确判断出原发性肝癌患者,并提供科学有效的确诊依据;AFU、CEA、SF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结论: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验,能够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对肝癌是否发生转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肝癌转移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7
作者 李素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肮抑素C(Cys-C)与血清肌酐(Sc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Scr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 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肮抑素C(Cys-C)与血清肌酐(Sc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Scr以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Scr以及β2-MG水平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III期患者的血清Cys-C、Scr以及β2-MG水平值高于I期和II期。以上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Cys-C、血清Scr及β2-MG水平值明显增高,随分期的升高而增高,该水平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分期及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Cys—C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型登革热病毒PCR方法学评估与应用
8
作者 李军伟 李小伟 陈丹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726-729,733,共5页
目的建立登革热病毒Real-time RT-PCR筛检方法,用以评估登革热于某地区流行期间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取样收集2013年10月至12月登革热高峰期某地区一般捐血人9 618例的试管血浆样本,总捐血人次为63 654例,占15.0%。取样,无菌分... 目的建立登革热病毒Real-time RT-PCR筛检方法,用以评估登革热于某地区流行期间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取样收集2013年10月至12月登革热高峰期某地区一般捐血人9 618例的试管血浆样本,总捐血人次为63 654例,占15.0%。取样,无菌分装1 mL血浆备存检测。结果利用Real-time PCR核酸筛检系统检验登革热最高峰时期9 618位捐血人及回访发烧血浆133例,检测结果并无发现阳性案例。另外,采用商用化Dengue NS1 Ag试剂套组,筛检登革热高峰期1 703位捐血人血浆及发烧捐血人血浆133例,结果 1例阳性、22例未确认;阳性案例经RT-PCR确认后结果为阴性反应。因Dengue NS1Ag检测未确认的比例高达1.0%,推论此方法并不适用于捐血人登革热筛检。结论本研究检测样本数为抽样筛检,但依初步结果推论该地区登革热并不会造成输血安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型 登革热 病毒 PCR
原文传递
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对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小伟 徐岷 《医药论坛杂志》 2014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对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者,另外66例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对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者,另外66例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血清肌酐的水平以及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对评价急性肾损伤的灵敏度。结果入院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而对照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入院4h、12h、24h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2h、24h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对评价急性肾损伤的灵敏度比血清肌酐好(P<0.05)。结论清胱抑素C能够比血清肌酐敏感并及早发现急性肾损伤,它可能是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理想内源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血清肌酐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和C-反应蛋白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晓茹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21期52-54,共3页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9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9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使用ELISA方法对患者体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以及CRP的水平进行测量,同时对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磷等指标也进行测定.结果 ①观察发现,所有患者体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在慢慢降低,但三组间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患者体内的CRP均有所升高,但升高程度不同,且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与血清CRP等呈负相关(P<0.05).结论 患者体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可能与2型糖尿病有关,可以用抑制炎性标志物CRP对肾脏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