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石铸 符小丽 +3 位作者 夏佩珊 袁伟杰 李淑恩 郑伟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登记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起病24 h之内的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收...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连续登记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起病24 h之内的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分],收集患者人口学、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后完成血栓弹力图检查,按照入院3 d内有无出现END,将入组患者分成END组(60例)与非END组(135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与END的关系。结果 195例入组患者中,60例(30.8%)出现END。END组患者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T)和动力时间(KT)明显少于非END组[(4.1±1.1)min比(4.4±1.2)min,(1.3±0.3)min比(1.5±0.4)min,t值分别为3.395、3.093,均P<0.01];END组患者RT、KT缩短(RT<5 min和KT<1 min)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END组[80.0%(48/60)比63.0%(85/135),18.3%(11/60)比8.1%(11/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60、4.305,均P<0.05)。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基线NIHSS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T缩短与END独立相关(OR=1.612,95%CI:1.094~2.376,P=0.016)。结论入院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T缩短对急性轻中度脑梗死3 d内出现END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弹力图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 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婉仪 陈仰昆 +6 位作者 李伟 袁伟杰 翁汉育 刘勇林 屈剑锋 林显仙 肖卫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1~3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抑郁症状采用汉默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PSD定义为HAMD总分〉7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及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1~3周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抑郁症状采用汉默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PSD定义为HAMD总分〉7分。总体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进行评估。比较PSD及非PSD 2组间临床、神经心理学及颅脑MRI变量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PSD的影响因素。结果 104例(47.1%)患者诊断为PSD。与非PSD患者相比,PSD患者具有较高的教育程度(中学以上,38.5%vs 25.6%,P=0.041),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4(2-7)vs 3(1-4),P〈0.001)],较低的MMSE评分(24.0±4.9vs 26.1±4.3,P=0.001)。PSD患者卒中前失眠更常见(37.5%vs 12.8%,P〈0.001)。2组脑梗死部位、体积、数目、脑白质病变以及脑萎缩程度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MMSE评分、卒中前失眠及教育程度为PSD的相关因素。结论 PSD在脑卒中后早期发生率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认知障碍及卒中前失眠是PSD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心理学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屈剑锋 肖卫民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696-3698,共3页
目的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自身抗体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最终确诊为S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比较、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为以中枢神... 目的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自身抗体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最终确诊为S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比较、总结。结果 5例患者均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住院患者,均符合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院修订的SS分类诊断标准并最终诊断为SS。平均起病年龄(42±11.5)岁,均为女性。急性-亚急性病程,平均起病时间(11.4±4.4)d。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感觉异常5例、肢体瘫痪2例、面瘫1例、直肠功能障碍1例、肌颤搐1例、意识障碍1例。所有患者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前均无显著的口干、眼干症状。所有患者均有抗核抗体阳性;同时阳性的抗体有抗SSA抗体4例,抗着丝粒抗体1例,抗Ku抗体2例;脑脊液检查方面,出现脑脊液压力升高1例;白细胞计数平均水平为1.6×106·L-1,糖、氯化物、蛋白含量正常-轻度升高;心电图异常2例;合并脂肪肝2例;4例接受了唇腺活检,其中3例出现了SS的唇腺异常。出现头颅MR异常2例,出现脊髓病变3例,均与临床表现相符;其中1例表现为额叶皮质病变,1例出现了类似播散性脑炎的表现,其他未见异常。2例出现长脊髓损害,结合患者的NMO-Ig G抗体阳性,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疾病谱疾病;另外2例出现了局限性脊髓病变。结论SS可以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为首发表现,筛查MRI检查、抗SSA/SSB抗体、泪腺分泌实验,以及必要时需要行唇腺活检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孤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勇林 肖卫民 +1 位作者 吴志强 李婉仪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68-69,共2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诊断后的2、4、6个月观察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分别使用汉密尔顿...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诊断后的2、4、6个月观察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1iving Seale,ADL)。同时进行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神经功能的缺损会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且日常生活能力的不足也会进一步加重抑郁。结论脑梗死后抑郁会影响神经功能康复的时间和速度,临床上建议进行抗抑郁治疗,既可以缓解脑梗死后抑郁,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步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世芳 肖卫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男8例,女2例,平均(45±14.52)岁。无症状神经梅毒1例,脑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4例,脊髓痨1例。血清和脑...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男8例,女2例,平均(45±14.52)岁。无症状神经梅毒1例,脑血管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4例,脊髓痨1例。血清和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4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20~8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7例脑脊液蛋白升高(0.81~1.56g/L)。3例脑血管梅毒MRI示多发性梗死,3例麻痹性痴呆MRI有脑萎缩表现。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梅毒血清学、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和流行病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临床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情感失禁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仰昆 李婉仪 +5 位作者 李伟 曾秋萍 袁伟杰 翁汉育 刘勇林 肖卫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失禁(PSEI)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PSEI的诊断使用House的诊断标准。抑郁及焦虑症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失禁(PSEI)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PSEI的诊断使用House的诊断标准。抑郁及焦虑症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总体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进行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测定。比较PSEI及非PSEI组间临床因素及神经心理学因素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F的影响因素。结果 23例(11.1%)患者存在PSEI。PSEI患者具有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NIHSS评分(OR=1.161,95%CI=1.024-1.318,P=0.021)为PSE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SEI组SSQOL显著低于非PSEI组,这种差异在校正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后仍然存在。结论 PSEI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常见,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是PSEI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情感失禁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地区临床医生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世芳 肖卫民 +2 位作者 李伟 陈仰昆 张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各医院临床医生对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旨在从医务人员层面探索提高本地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的途径。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学术会议期间现场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回收。...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各医院临床医生对静脉溶栓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旨在从医务人员层面探索提高本地区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的途径。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学术会议期间现场问卷调查,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回收。主要项目包括我国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溶栓前允许的最高血压水平、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结果 264位医生完成了有效问卷调查,对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知晓情况比较,3级医院医生知晓率(59.6%)显著高于社区(26.3%)及2级医院(38.6%)(P<0.05)。神经内科医生知晓率(59.3%)显著高于急诊科(13.9%)和普通内科医生(33.3%)(P<0.05)。对于溶栓前允许的最高血压水平的知晓情况,3级医院医生知晓率(78.8%)显著高于社区(21.3%)及2级医院(15.2%)(P<0.05)。神经内科医生知晓率(55.6%)显著高于急诊科(19.4%)和普通内科医生(9.4%)(P<0.05)。对于溶栓最危险并发症的知晓情况,不同等级医院和不同专科医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必要在东莞地区3级以下医院以及急诊科和普通内科等非神经专科医生中大力普及脑梗死静脉溶栓相关知识,以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治疗 溶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润权 蓝瑞琼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同时应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1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同时应用脑血管病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氟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和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量表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降低与Barthel评分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抑郁症状改善的显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5)。氟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失眠、焦虑和恶心。结论氟西汀抗抑郁治疗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且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脑卒中后抑郁 抑郁状态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酶快速消化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谭少华 徐安定 +1 位作者 苗海锋 吴宜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4-6,共3页
目的探索更简易可行的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在文献报道方法的基础上,注射器抽吸制备神经细胞匀浆,0.125%胰酶(含0.2‰EDTA)短时消化脑组织3~5min,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预处理的... 目的探索更简易可行的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在文献报道方法的基础上,注射器抽吸制备神经细胞匀浆,0.125%胰酶(含0.2‰EDTA)短时消化脑组织3~5min,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预处理的六孔板上,24h后加入终浓度为10μM的阿糖胞苷(arabinofuranoside cytosine,Ara-C)抑制胶质细胞生长,48h后更换培养液终止Ara-C的作用。以后每2~3d更换培养液,神经细胞在含95%CO2培养箱中培养7d后,用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结果培养细胞成熟后,神经细胞生长良好,NSE染色鉴定证实,神经元纯度超过95%。结论改良后的胰酶快速消化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可减少实验动物用量,减少细胞损伤及污染机会,方法确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原代培养 胰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与语言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41
10
作者 肖卫民 李爱萍 +3 位作者 王煜明 熊小平 杜侃 杜燕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132-213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与语言训练对早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且根据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确定为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1组(针灸),对照2组经颅磁刺激(TMS)和观察组(针...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与语言训练对早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且根据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确定为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1组(针灸),对照2组经颅磁刺激(TMS)和观察组(针灸+TMS)各30例。3组患者基础治疗均为常规药物治疗及语言训练,治疗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评价每一组的疗效情况,采用WAB评价失语指数(AQ)及WAB评分中自发言语,理解,复述,命名等成分的得分情况,以判断各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AQ及自发言语、复述、命名等项目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各成分除理解外,各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变(P<0.05),但观察组要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3组理解一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与语言训练对于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早期具有较好的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 针灸 经颅磁刺激 语言训练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0
11
作者 肖卫民 王世芳 +5 位作者 林显仙 唐桂华 李爱萍 袁伟杰 马荣 吴志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289,共2页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连续入选住院的首次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224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12例,75mg/d)、阿司匹林组(112例,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在出院后1,3,6,12个月各随访1次...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非心源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连续入选住院的首次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224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12例,75mg/d)、阿司匹林组(112例,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在出院后1,3,6,12个月各随访1次,记录出血、缺血事件及消化道不适症状。主要随访终点指标:再次脑梗死;心肌梗死;CT证实的颅内出血;消化道或牙龈、皮肤出血。结果氯吡格雷组失访7例,阿司匹林组失访9例。氯吡格雷组脑梗死复发率为5.7%,与阿司匹林组(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9),氯吡格雷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阿司匹林组低(7.6%vs16.5%,P=0.043)。结论氯吡格雷在非心源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疗效与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相当,而消化道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二级预防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李爱萍 李庆军 肖卫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CIMY)后抑郁状态(PSDS)、焦虑状态(PSAS)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动态变化。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PSDS、PSAS进行筛查,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卒中后运动功...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CIMY)后抑郁状态(PSDS)、焦虑状态(PSAS)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动态变化。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PSDS、PSAS进行筛查,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卒中后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NDSS)、Barthel指数(B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等指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失眠程度及其与PSDS、PSAS的相关性,观察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与PSDS的相关性。结果 CIMY中PSDS、PSAS发生率为49.53%和42.06%;有高血压病、吸烟者PSDS发生率较高;有高血压病、脑卒中病史、吸烟、饮酒和女性CIMY者PSAS发生率较高;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者PSDS、PSA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大脑半球(P<0.05);CIMY者SAS、SDS评分与NIHSS、CNDSS评分呈正相关,与MAS评分呈负相关;与AIS评分呈正相关;与BI无明显相关;CIMY伴PSDS、PSAS随神经功能缺损好转有下降趋势,睡眠障碍也随之好转。结论 CIMY伴PSDS、PSAS发生率高,与高血压病、吸烟、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状态 焦虑状态 抑郁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脑血管病变类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仰昆 肖卫民 +4 位作者 刘勇林 李婉仪 钟秀玲 石铸 翁汉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712-1714,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脑血管病变类型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存在的大动脉病变(LAD)和小血管病变(SVD),所...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脑血管病变类型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存在的大动脉病变(LAD)和小血管病变(SVD),所有病例分为无LAD及SVD组、单纯SVD组、单纯LAD组和LAD合并SV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的血管病变类型与hs-CRP的关系。结果无LAD及SVD组55例,单纯SVD组28例,单纯LAD组10例,LAD合并SVD组23例。LAD合并SVD组的血清hs-CRP含量显著高于无LAD及SVD组,但与单纯SVD组及单纯LAD组无明显差异。单纯SVD组及单纯LAD组的hs-CRP含量与无LAD及SV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合并SVD是hs-CRP增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LAD合并SVD是其血清hs-CRP增高的相关因素。血清hs-CRP含量可作为颅内外LAD及SVD负荷的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脑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AGON评分在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勇林 陈仰昆 +1 位作者 肖卫民 钟秀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043-2045,共3页
目的探讨DRAGON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静脉溶栓[包括阿替普酶(r-tPA)及尿激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计算溶栓前的DRAGON评分,并随访其溶栓后3及12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RS)。以mRS为预... 目的探讨DRAGON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静脉溶栓[包括阿替普酶(r-tPA)及尿激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计算溶栓前的DRAGON评分,并随访其溶栓后3及12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RS)。以mRS为预后评定指标,定义mRS≤2为良好预后,mRS≥5为预后不良。验证DRAGON评分与溶栓结局的关系。结果 40例接受静脉溶栓患者,接受r-tPA溶栓19例(47.5%),接受尿激酶溶栓21例(52.5%)。3个月良好结局(mRS≤2)17例(44.7%),不良结局(mRS≥5)10例(26.3%);12个月良好结局15例(42.9%),不良结局9例(25.7%)。ROC分析显示,当DRAGON评分以3分为截点(分为≥3及<3)时,预测3个月良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701(0.530~0.878)],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69.6%;当DRAGON评分以3分为截点(分为≥3及<3)时,预测12个月良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42(0.566~0.911)],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75.0%;当DRAGON评分以5分为截点(分为≥5及<5)时,预测3个月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00(0.618~0.982)],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0.0%;当DRAGON评分以5分为截点(分为≥5及<5)时,预测12个月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56(0.552~0.948)],敏感度66.7%,特异度84.6%。结论 DRAGON评分对于预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预后有较高准确性,尤其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机制 被引量:31
15
作者 肖卫民 徐立 陈仰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1,共3页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40%~50%[1]。PD患者出现抑郁的时间分别在起病和病重阶段各有一高峰[2]。抑郁与PD本身症状相互重叠,易被忽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同时,抑郁可加重患者的认知功... 抑郁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40%~50%[1]。PD患者出现抑郁的时间分别在起病和病重阶段各有一高峰[2]。抑郁与PD本身症状相互重叠,易被忽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同时,抑郁可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和运动障碍,加速疾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荣 邬英全 贾建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有应激反应组(A组,34例)和无应激反应组(B组,36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38例)。应用IMMULITE自动定量免疫...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状态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有应激反应组(A组,34例)和无应激反应组(B组,36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38例)。应用IMMULITE自动定量免疫分析仪、HCP52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皮质醇、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结果:A组外周血皮质醇高于B组和C组(P<0.001);A和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低于C组(P<0.001);A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T细胞免疫功能失衡,CD4+和CD4+/CD8+降低,CD8+升高,B组无T亚群紊乱;血皮质醇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百分比、CD4+以及CD4+/CD8+均呈负相关趋势,但仅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356,P=0.002)。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机体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应激反应及程度有关;肾上腺质激素升高不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惟一因素,可能还存在其他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应激反应 皮质醇 淋巴细胞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疲劳的疗效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仰昆 蓝燕红 +5 位作者 李婉仪 肖卫民 袁伟杰 刘勇林 翁汉育 石铸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对卒中后疲劳(PSF)的治疗疗效。方法 80例PS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口服乌灵胶囊0.99 g/次,3次/d,共12周;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 0.1 g/次,3次/d,共12周。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第12周时测定疲劳严重...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对卒中后疲劳(PSF)的治疗疗效。方法 80例PS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口服乌灵胶囊0.99 g/次,3次/d,共12周;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 0.1 g/次,3次/d,共12周。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第12周时测定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及卒中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第12周时,观察组的FS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第12周时的SS-QOL评分较入院时显著提高(P<0.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1)。结论乌灵胶囊可改善卒中患者的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疲劳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仰昆 邓伟光 +2 位作者 肖卫民 黄家星 莫仲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香港3所医院133例的神经科专科门诊PD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躯体功能、精神、智能及跌倒方面的评估。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PD患者跌倒的危... 目的回顾性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香港3所医院133例的神经科专科门诊PD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躯体功能、精神、智能及跌倒方面的评估。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PD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 44例(33.1%)患者在最近1年内有1次以上的跌倒,平均跌倒的次数为(1.9±0.7)次。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婚姻状况(丧偶、离异或未婚)(OR=1.965,95%CI1.203~3.208,P=0.007)、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OR=0.973,95%CI 0.955~0.991,P=0.003)及服用3种以上抗PD药物(OR=0.973,95%CI 0.955~0.991,P=0.026)是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跌倒是PD患者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服用多种抗PD药物、日常生活能力及婚姻状况对跌倒均有明显的影响,提示在跌倒的预防与评估中,疾患内在因素和社会因素均需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跌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爱萍 丘东海 +3 位作者 陈仰昆 郑伟城 张婧 肖卫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1例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nomic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coencephalopathy,CADASIL),探讨该病早期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1例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nomic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coencephalopathy,CADASIL),探讨该病早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为先兆型偏头痛患者,进行临床、影像学分析、Notch3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该患主要表现为有家族史的先兆型偏头痛,头颅MRI见T2加权像和FLAIR像特征性颞极白质异常高信号,与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区腔隙性脑梗死灶并存,Notch3基因外显子测序提示杂合突变c.353C→G(p.Ser118Cys)。结论重视先兆型偏头痛患者的头颅MRI表现,颞极异常信号提示CADASIL可能,进一步行Notch3基因外显子测序可提高CADASIL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ASIL偏头痛 核磁共振成像 Notch3基因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头部磁共振量化及异常信号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爱萍 周香雪 +3 位作者 蒲小勇 何荣兴 李洵桦 梁秀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142-2147,共6页
目的研究量化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D)核磁共振(MRI)严重程度的方法,分析MRI异常信号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60例(脑型4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分,肝功能检查,铜代谢检查。所有入选者进行头... 目的研究量化评价肝豆状核变性(WD)核磁共振(MRI)严重程度的方法,分析MRI异常信号和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60例(脑型40例,肝型20例)、正常对照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系统评分,肝功能检查,铜代谢检查。所有入选者进行头部MRI检查。分别对T2呈像上各部位的高信号和低信号范围和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100%的脑型和80%的肝型WD患者脑部MRI出现异常信号。脑型WD尾状核、丘脑、小脑、中脑、脑桥高信号范围评分高于肝型患者(P=0.024、0.033、0.210、0.036、0.019),程度评分高于肝型(P=0.038、0.044、0.037、0.043、0.020);脑型壳核高信号程度高于肝型(P=0.021);脑型WD丘脑低信号范围及程度高于肝型(P=0.001、0.035);脑型壳核低信号程度高于肝型(P=0.017)。言语清晰度得分与壳核高信号范围、壳核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379、0.387,P=0.047、0.042)。共济失调的程度得分和小脑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相关(r=0.313,P=0.042)。震颤程度得分和丘脑高信号范围、高信号程度得分呈正比(r=0.372、0.337,P=0.034、0.039)。影像学评分与血清铜、尿铜无相关性。肝型WD患者头部影像学评分与肝功能等级无相关性。结论 WD头部影像学异常的比例较高。通过对T2高、低异常信号的范围和程度评分的方法,可以分别量化评价WD患者脑部铜沉积、神经损伤的程度。WD患者的神经症状与特定核团的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磁共振 量化 神经症状 铜代谢 核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