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州客家侨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展望——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涛 《客家文博》 2022年第4期22-25,共4页
做好侨批整理工作是“侨乡梅州”新时期打好“侨”牌,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抓手。建设好、利用好侨批数字化管理系统,以“侨批”整理研究、陈列展示、活动策划、活化利用为主线,着力弘... 做好侨批整理工作是“侨乡梅州”新时期打好“侨”牌,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抓手。建设好、利用好侨批数字化管理系统,以“侨批”整理研究、陈列展示、活动策划、活化利用为主线,着力弘扬侨批中所反映的爱国爱乡、崇宗敬祖等优秀传统精神,对打造梅州新的文化品牌,全面展示和宣传客都梅州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批档案 数字化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陈列表达方式探究——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题陈列《客家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飞龙 《客家文博》 2023年第2期53-56,共4页
民俗类的陈列在各类陈列展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民俗陈列的策划和展示,我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题陈列《客家人》为例,分别从学术成果的转化、文本表达、形式表达、空间表达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同... 民俗类的陈列在各类陈列展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民俗陈列的策划和展示,我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题陈列《客家人》为例,分别从学术成果的转化、文本表达、形式表达、空间表达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同类型的民俗陈列进行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陈列 成果转化 表达方式 陈列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例
3
作者 黄晓君 《客家文博》 2023年第1期72-75,共4页
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地被运用于博物馆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基于新时代“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历程,结合近几年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方面的实践做法,对比国内大博物馆的先进案例提... 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地被运用于博物馆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基于新时代“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历程,结合近几年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在“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方面的实践做法,对比国内大博物馆的先进案例提出差距和不足,进而提出今后需努力改进的方向,为提升博物馆教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博物馆教育 教育体系 文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馆藏侨批档案预防性保护探究——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例
4
作者 钟碧美 《东方收藏》 2024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侨批档案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文章以博物馆馆藏侨批档案保护为研究对象,从预防性保护理念出发,总结分析馆藏侨批档案的保护实践。探索提出:建立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库房和展厅整体环境的有效调控;配置恒湿专用存储设备和展示设备... 侨批档案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文章以博物馆馆藏侨批档案保护为研究对象,从预防性保护理念出发,总结分析馆藏侨批档案的保护实践。探索提出:建立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库房和展厅整体环境的有效调控;配置恒湿专用存储设备和展示设备,保证保存环境的稳定洁净等预防性保护措施。相关研究旨在全面提升侨批档案的预防性保护水平,以期为博物馆和侨批档案收藏机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批档案 博物馆 预防性保护
原文传递
新时代博物馆红色教育工作实践与探究——以梅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阿妮 《客家文博》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宣传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梅州地区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梅州地区博物馆在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面对新的发展需求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宣传红色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梅州地区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梅州地区博物馆在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面对新的发展需求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新时期,梅州地区各博物馆应创新举措,创新性发展,助力红色宣传教育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红色文化 教育工作 品牌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展览文本生成机制探究——以《“四头四尾”炼成记》为例
6
作者 侯鸿忠 《客家文博》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博物馆展览文本的生成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属于展览内容设计的范畴。从内容策划到展览文本的最终生成,需要策展人充分调动并综合运用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源,经过前期调研、搜集素材、确立主题和传播目的、组织框架及撰写文本、文本论... 博物馆展览文本的生成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属于展览内容设计的范畴。从内容策划到展览文本的最终生成,需要策展人充分调动并综合运用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源,经过前期调研、搜集素材、确立主题和传播目的、组织框架及撰写文本、文本论证及修改完善等步骤后方能撰写出符合展览标准的展览文本。本文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策划的原创性展览为例,探讨博物馆展览文本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文本 生成机制 文本框架 成果转化 传播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机制审视下的传统客家童谣的保护与传承
7
作者 王秋珺 《客家文博》 2025年第1期63-66,共4页
客家童谣作为几代客家人童年的美好记忆,正随着时代发展而日渐式微。为此,包括学者、教师、文艺工作者等在内的童谣热爱人士,通过编创反映新时代内容的新童谣、创新童谣的教育教学方式等手段,让客家童谣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有些创新却让... 客家童谣作为几代客家人童年的美好记忆,正随着时代发展而日渐式微。为此,包括学者、教师、文艺工作者等在内的童谣热爱人士,通过编创反映新时代内容的新童谣、创新童谣的教育教学方式等手段,让客家童谣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有些创新却让童谣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和本要发挥的作用。因此,要保护和传承好客家童谣,最根本的还在于要认清客家童谣的本质特征,让所有的创新遵循童谣的创作初衷和本身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童谣 生成机制 保护与传承 本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文化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8
作者 王秋珺 《客家文博》 2022年第2期39-43,共5页
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均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境。基于此,本文就博物馆在开展馆校合作教育(学校特指中小学)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包括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背景,博物馆和学校的教育诉求及各自的优势... 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均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境。基于此,本文就博物馆在开展馆校合作教育(学校特指中小学)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包括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背景,博物馆和学校的教育诉求及各自的优势,馆校教育结合的现状及困境等。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梳理,提出客家文化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时应采取的策略,希望客家文化博物馆能够在馆校合作教育这项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以此将客家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中小学教育 馆校合作 客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博物馆纸质藏品保存环境与病害分析——以Z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新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6期60-63,共4页
自造纸术发明以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上留存下许多珍贵纸质文献。作为广大基层博物馆主要收藏对象之一的纸质文献,由于其本体组成结构的特殊性,在展示和保存中容易滋生虫害、发生发黄、粉化等情况。通过藏品抽样检测,对病害... 自造纸术发明以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上留存下许多珍贵纸质文献。作为广大基层博物馆主要收藏对象之一的纸质文献,由于其本体组成结构的特殊性,在展示和保存中容易滋生虫害、发生发黄、粉化等情况。通过藏品抽样检测,对病害和保存环境进行分析与研究,由点及面,为基层博物馆馆藏保护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藏品 病害 保存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博物馆文化传播研究——以梅州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温冰 《客家文博》 2022年第4期50-56,共7页
在我国博物馆群体中,基层博物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国博物馆体系的主力军。近十年来,基层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博物馆+”合作模式,举办展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等... 在我国博物馆群体中,基层博物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国博物馆体系的主力军。近十年来,基层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博物馆+”合作模式,举办展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想实现博物馆文化的有效传播,促进博物馆运营发展,基层博物馆需要明确传播目的,创新思维,构建一个适合基层博物馆发展的文化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博物馆 文化传播 传播目的 传播形式 传播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晓君 《客家文博》 2023年第2期72-75,共4页
博物馆承载着为我国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功能,当今博物馆的教育范围已从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博物馆教育中的实践模式进行了分类,归纳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博物馆开展教育实践应... 博物馆承载着为我国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功能,当今博物馆的教育范围已从物质文化遗产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博物馆教育中的实践模式进行了分类,归纳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博物馆开展教育实践应该科学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教育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梅州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思考
12
作者 郭新志 《客家文博》 2023年第3期29-34,共6页
近年来梅州博物馆事业获得蓬勃发展,“博物馆之城”建设获得省级层面政策支持。然而,如何高质量建设好具有梅州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任重道远。在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馆城融合、质量提升等有效途径,推... 近年来梅州博物馆事业获得蓬勃发展,“博物馆之城”建设获得省级层面政策支持。然而,如何高质量建设好具有梅州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任重道远。在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馆城融合、质量提升等有效途径,推动梅州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样才能建设好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之城”,才能让“博物馆之城”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州 博物馆之城 建设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客家方言书写用字系统的构建和推广
13
作者 王秋珺 《客家文博》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从有文献记载客家话开始至今,客家方言的书写用字一直存在诸多不统一的现象,造成书写用字杂乱无章、随心所欲,非常不利于客家方言的保护传承和推广传播。为了尽快推动客家方言的规范用字,建议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构建客家... 从有文献记载客家话开始至今,客家方言的书写用字一直存在诸多不统一的现象,造成书写用字杂乱无章、随心所欲,非常不利于客家方言的保护传承和推广传播。为了尽快推动客家方言的规范用字,建议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构建客家方言的书写用字系统,并通过不同形式扩大影响,进而不断地推广使用客家方言的书写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方言 书写用字 本字 俗字 自造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湘散佚时文两则解析——兼论其时文创作特点
14
作者 郭锐 《客家文博》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宋湘的时文为人称道,其曾编印《红杏山房时文》两集,作品入选《简摩集制义》等时文选集,通过对《简摩集墨卷·子日临之以庄三句》书页、《故日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抄件所见两则散时文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其创作具有平实自然... 宋湘的时文为人称道,其曾编印《红杏山房时文》两集,作品入选《简摩集制义》等时文选集,通过对《简摩集墨卷·子日临之以庄三句》书页、《故日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抄件所见两则散时文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其创作具有平实自然、善于用典、理法精密的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对宋湘文风学养的深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湘 时文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类展览的叙事策略与表现形式——以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为例
15
作者 陈飞龙 《客家文博》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成功的非遗类展览需要紧紧围绕非遗项目的“活态性”“非物质性”等核心特征来选取有效的叙事策略和表现形式,这样才能丰富展览的视觉效果,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有效传达非遗的魅力。文章从叙事视角、叙事语境、叙事者、叙事时间... 成功的非遗类展览需要紧紧围绕非遗项目的“活态性”“非物质性”等核心特征来选取有效的叙事策略和表现形式,这样才能丰富展览的视觉效果,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有效传达非遗的魅力。文章从叙事视角、叙事语境、叙事者、叙事时间线等方面分析了非遗类展览的策略运用,并探讨了非遗类展览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传统展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场展演、场景复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类展览 叙事策略 表现形式 非物质性 活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藏书见证百廿芳华:梅州中学图书馆藏线装书略论
16
作者 郭锐 《客家文博》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百年名校梅州中学国钦图书馆收藏有晚清至民国线装书597种3965册,大多都钤盖不同时期的藏书印,印证了梅州中学120年建校历史。藏书中有不少东山中学、嘉应大学、梅县县立第一中学、南华学院附属中学等学校的早期藏书,从侧面反映了梅州... 百年名校梅州中学国钦图书馆收藏有晚清至民国线装书597种3965册,大多都钤盖不同时期的藏书印,印证了梅州中学120年建校历史。藏书中有不少东山中学、嘉应大学、梅县县立第一中学、南华学院附属中学等学校的早期藏书,从侧面反映了梅州地区近代教育机构的聚散离合和尊师重教的师道传承。这批藏书流传有序,弥足珍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州中学 东山中学 嘉应大学 线装书 藏书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梅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新志 《客家文博》 2023年第4期87-91,共5页
梅州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文物资源富集,新时代背景下,梅州市强力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以下简称革命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然而,新时代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挑... 梅州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文物资源富集,新时代背景下,梅州市强力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以下简称革命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然而,新时代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面对挑战和发展瓶颈,梅州应积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系统保护和创新举措,积极推进革命文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革命文物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见张榕轩奏牍信札探析
18
作者 郭锐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10,共4页
近日广东梅县松口发现一批关于张榕轩的奏牍信札抄件,包含其致各界人士书信142通,修筑潮汕铁路期间与商部官员等往来公函奏牍39通,较为真实地记录了作为侨领、实业家的张榕轩在1902—1907年间的生活断面,显示了其“身处重洋,心怀君国”... 近日广东梅县松口发现一批关于张榕轩的奏牍信札抄件,包含其致各界人士书信142通,修筑潮汕铁路期间与商部官员等往来公函奏牍39通,较为真实地记录了作为侨领、实业家的张榕轩在1902—1907年间的生活断面,显示了其“身处重洋,心怀君国”的爱国情怀,彰显了客家族群认同意识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榕轩 潮汕铁路 客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弼士早期(1858-1881)商业经营活动探析——以《公案簿》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郭锐 《客家文博》 2022年第4期62-73,共12页
张弼士早年在巴达维亚与岳父温亚云开油米店,经过十年生聚,开始承应供给兵营、医院、学校、监狱、海屿等处的大米、生油、椰油、牛肉、牛奶、马草、食盐、铁桶、柴桶、桌椅、建材、衣裤等包税经营。在积累了原始资本,以及竞选吧国公堂... 张弼士早年在巴达维亚与岳父温亚云开油米店,经过十年生聚,开始承应供给兵营、医院、学校、监狱、海屿等处的大米、生油、椰油、牛肉、牛奶、马草、食盐、铁桶、柴桶、桌椅、建材、衣裤等包税经营。在积累了原始资本,以及竞选吧国公堂职位无望的情况下,经营重心转向开办垦殖公司,开始了向实业投资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肇燮 吧国公堂档案 公案簿 成婚注册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公榕轩事功辑存》史料价值探析
20
作者 谢涛 《文物天地》 2022年第8期84-89,共6页
张煜南(1851~1911),号榕轩,广东梅县松口人,与其胞弟张鸿南(耀轩)都是晚清著名南洋华侨富商和侨领,早年在苏门答腊东北部日里平原上的棉兰开垦种植烟草、橡胶、甘蔗等经济作物,开辟橡胶园以及茶叶、油、糖等加工场。因开发棉兰的巨大贡... 张煜南(1851~1911),号榕轩,广东梅县松口人,与其胞弟张鸿南(耀轩)都是晚清著名南洋华侨富商和侨领,早年在苏门答腊东北部日里平原上的棉兰开垦种植烟草、橡胶、甘蔗等经济作物,开辟橡胶园以及茶叶、油、糖等加工场。因开发棉兰的巨大贡献,被荷印政府任命为“甲必丹”,管理日里地区侨民事务。1894~1896年接替张弼士(振勋)出任驻槟榔屿副领事。之后通过不断地向国内捐款、投资,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名望。特别是在1902年,张榕轩捐资银8万两支持广东武备学堂教育事业,得到四品京堂候补的官衔,被尊称为“张京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弼士 武备学堂 苏门答腊 京堂 橡胶园 广东梅县 槟榔屿 副领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