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范式转换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蕴
1
作者 黄金链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3期44-46,共3页
从思想观念史的角度看,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独立自主地完成救亡图存历史任务的进程中隐含着思想范式转换,即以马克思主义超越包括封建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等在内的旧式思想体系,实现了世界观、价值立场、思维方式的整... 从思想观念史的角度看,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独立自主地完成救亡图存历史任务的进程中隐含着思想范式转换,即以马克思主义超越包括封建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等在内的旧式思想体系,实现了世界观、价值立场、思维方式的整体性、根本性的转变,为中华民族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奠定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范式转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唯物辩证法重审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
2
作者 郑景云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1-24,共4页
唯物辩证法是探究马克思意识形态的理论工具。在构建意识形态理论的过程中,马克思充分利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唯心主义、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性,从而得出意识形态会依据经济基础发生改变的最终结论。基于这一认知,该... 唯物辩证法是探究马克思意识形态的理论工具。在构建意识形态理论的过程中,马克思充分利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唯心主义、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性,从而得出意识形态会依据经济基础发生改变的最终结论。基于这一认知,该文对唯物辩证法进行简要分析,并进一步论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评《广东教育改革发展40年》
3
作者 杨洁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F0003-F0003,共1页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亲临广东,对广东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步入新时代以后,广东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前行,从一个教育...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亲临广东,对广东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步入新时代以后,广东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前行,从一个教育落后地区发展为各项教育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的省份。《广东教育改革发展40年》一书全面回顾广东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既是增强高质量发展“软实力”的硬核心,又在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更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的广东教育改革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性、经验性、类别性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指标 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广东教育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 软实力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悖论——基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培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5期90-96,共7页
逻辑实证主义标榜以"拒斥形而上学"为口号,但其理论体系忽视主体性,走向抽象的同一性,注重概念推理游戏,脱离社会实践,最终陷入无法解决的悖论逻辑。逻辑实证主义无视社会的现实,走向了一种"学院式"的研究,忽视社... 逻辑实证主义标榜以"拒斥形而上学"为口号,但其理论体系忽视主体性,走向抽象的同一性,注重概念推理游戏,脱离社会实践,最终陷入无法解决的悖论逻辑。逻辑实证主义无视社会的现实,走向了一种"学院式"的研究,忽视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基础,最终沦为晚期资本主义极权社会的帮凶,变成欺骗民众的"犬儒哲学",是一种带有独断论倾向的朴素形而上学的新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海默 逻辑实证主义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思政课话语的特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培 杨洁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3-27,共5页
强调高职思政课的特质,这不是一个“应然”问题而是一个“实然”问题。其源于思政课式微趋势、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构建高职思政课话语特质需要三种维度,即信仰逻辑的话语建构、理论逻辑的话语建构、... 强调高职思政课的特质,这不是一个“应然”问题而是一个“实然”问题。其源于思政课式微趋势、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构建高职思政课话语特质需要三种维度,即信仰逻辑的话语建构、理论逻辑的话语建构、职教逻辑的话语建构。高职思政课话语的特质可以基于“原著、教材、课堂”三位一体进行实践探索,即研读原著,增强高职思政话语的理论养分;深耕教材,把握高职思政话语的逻辑框架;用好课堂,实现高职思政话语的价值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话语 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逻辑进路
6
作者 张莲 傅小英 《西部学刊》 2025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源,其精神内涵丰富,是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精神活水和鲜活内容,亦可回应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时代之问。伟大建党精神的四重内涵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关键要素高度契合,“坚持真理、坚守信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源,其精神内涵丰富,是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精神活水和鲜活内容,亦可回应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时代之问。伟大建党精神的四重内涵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关键要素高度契合,“坚持真理、坚守信念”可滋养大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可滋养大学生党员的能力修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可滋养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修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可滋养大学生党员的作风修养。应通过深挖意蕴内涵、完善教育机制、用活红色资源等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到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伟大建党精神 党性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表达及引导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洁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2-45,75,共5页
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准确把握网络爱国主义的话语表达特征,在话语表达特征中探析引导策略。当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表达面临着网络的开放性模糊国家界限、信息碎片化妨碍价值判断、语言的戏谑化模糊政治议题等挑战,要以爱... 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准确把握网络爱国主义的话语表达特征,在话语表达特征中探析引导策略。当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表达面临着网络的开放性模糊国家界限、信息碎片化妨碍价值判断、语言的戏谑化模糊政治议题等挑战,要以爱国主义的道德力量熏陶话语主体、以爱国主义主流价值充盈网络话语内容和以大学生喜闻乐见且理性方式开展话语表达,共同推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话语表达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春丽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1-84,共4页
涉农职业院校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培养农业农村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学生的育人使命,其人才培养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涉农职业院校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培养农业农村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学生的育人使命,其人才培养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大涉农职业院校的建设力度是科技兴农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当前涉农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鄙农思想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抵触、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难题,提出主动适应乡村振兴对涉农人才的需求,通过厚植思想根基、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理实教学并重等破解之法,以提高涉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涉农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意蕴、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洁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2期6-9,14,共5页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法治自信、培育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和对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意义深远。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具体过程中,存在内容、形式和效果等现实困境,应以习近平...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法治自信、培育高职学生法治素养和对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意义深远。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具体过程中,存在内容、形式和效果等现实困境,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培育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以横纵两维度打破教学设计藩篱,整合教学内容;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推动各种教学方法创新,提升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思政课 教学内容 法治思维 法治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梳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探究
10
作者 郑景云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I0043-I0043,共1页
课题调研背景。建党百年以来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赓续发展的重要财富,也是指引我国各行各业把关定向的重要指南。“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有正确的思想内核指导,党建中的重要思想积淀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发展为... 课题调研背景。建党百年以来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赓续发展的重要财富,也是指引我国各行各业把关定向的重要指南。“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有正确的思想内核指导,党建中的重要思想积淀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源头活水”。因此,需要不断总结梳理建党百年的宝贵经验及其对人类发展史的重要指导要素,协同思政课教学的方法论需求,形成有效的教学主题主线,为思政课教学发展构建“四梁八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 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人类发展史 理论与实践 思想内核 四梁八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观念探析
11
作者 邹欢艳 《世纪桥》 2024年第17期1-3,共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深刻的系统观念,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审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观念,凸显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相融合的鲜明特征。从理论上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观念的蕴含内容,包括体系观、整...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深刻的系统观念,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审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观念,凸显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相融合的鲜明特征。从理论上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观念的蕴含内容,包括体系观、整体观和协同观三方面,是组成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观念的内在融贯和有机统一。从实践中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观念的辩证方法论,包括“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科学命题、“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创新、“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的鲜明特色,为新时代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提供科学行动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系统观念 体系观 整体观 协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问题与对策
12
作者 邹欢艳 《科学咨询》 2024年第22期26-29,共4页
法治秩序与公民规则意识存在逻辑联系,在全面依法治国视野下,培育大学生规则意识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课题。通过论述法治秩序与规则意识之间的法理问题,结合当前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现状,提出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对策,包括规则制定的双向... 法治秩序与公民规则意识存在逻辑联系,在全面依法治国视野下,培育大学生规则意识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课题。通过论述法治秩序与规则意识之间的法理问题,结合当前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现状,提出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对策,包括规则制定的双向性,规则意识培养的法治性,规则意识教育的思政结合以及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联合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秩序 规则意识 法治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理路
13
作者 朱任文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41-46,共6页
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尤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将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强化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武装有着重要意义。从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 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尤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将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强化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武装有着重要意义。从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要点来看,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相关政策文本解读为切入点,要以回顾党的历次三中全会所聚焦的改革实践为关键点,要以阐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彰显的基本精神为着力点。从融入路径来看,其一要厘清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相关思政课程的契合思路,找准关联点;其二要灵活巧妙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链、专题式的教学框架结构;其三要借助大思政课建设格局,增强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价值意蕴 内容要点 有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维方式的养成要求
14
作者 黄金链 《新丝路》 2024年第34期0124-0127,共4页
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点形成的实践思维方式能够正确理解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特性与发展关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文章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维方式的养成要求,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具体化、时代化和... 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点形成的实践思维方式能够正确理解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特性与发展关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文章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维方式的养成要求,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具体化、时代化和实践化,引领教育现实的转变;另一方面要求切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特性和发展趋势,对转向怎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样态提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思维方式 养成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15
作者 戚洪娜 何南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革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更需要能适应时代变革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开拓创新、协作共进、德技兼修、躬身践行是人工智能时代新工匠精神的...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革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更需要能适应时代变革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开拓创新、协作共进、德技兼修、躬身践行是人工智能时代新工匠精神的应有之意。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健全工匠精神培养的保障体系、打造工匠精神培育新平台、建好工匠精神培育主阵地、培养具有数智胜任力的匠人教师队伍等路径,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较高智能素养的新时代匠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创新 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洁 李晓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7-129,共3页
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突出,专业课“课程思政”特质明显,需要从课程观、思政观、方法论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从“高素质”“德技双修”“工匠精神”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进行再认识;以学校实施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开展高职... 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突出,专业课“课程思政”特质明显,需要从课程观、思政观、方法论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从“高素质”“德技双修”“工匠精神”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进行再认识;以学校实施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开展高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再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课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现状、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洁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5-16,25,共3页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国家高度重视下,课程思政落实度、赛教融合关联度和师资的思想政治高度构成其发展瓶颈。为实现立德树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亟须从教学目...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国家高度重视下,课程思政落实度、赛教融合关联度和师资的思想政治高度构成其发展瓶颈。为实现立德树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亟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改革、贯彻“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精神和打造一支红色双创导师队伍进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价值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四重维度审视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洋 朱淑梅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1-45,共5页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志愿服务的时代新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旨归越发清晰。此外,新时代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为基础,关注志愿者服...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志愿服务的时代新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旨归越发清晰。此外,新时代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为基础,关注志愿者服务技能的锤炼,引导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但是志愿服务岗位局限、支撑保障不足和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原因影响着志愿服务的现实推进。为此,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健全支撑保障体系和注重队伍素质培养,自然成为推进志愿服务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志愿服务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运用“智慧党建”创新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春霞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3期75-78,共4页
当前,高校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传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胜任时代的需求。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网络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创新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性研究,是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重要... 当前,高校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传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胜任时代的需求。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网络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创新高校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性研究,是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重要的理论课题。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担当者的艰巨任务,做好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措施,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智慧党建 创新 党员教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培 《岭南学刊》 2021年第6期124-128,共5页
数字化生存时代为自我身份认同提供了三种历史语境,即自我身份认同关系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评价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实践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形成了独特的“游戏规则”,信息构成了自我出场的路径、对话交流的平台... 数字化生存时代为自我身份认同提供了三种历史语境,即自我身份认同关系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评价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实践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形成了独特的“游戏规则”,信息构成了自我出场的路径、对话交流的平台以及身份认同的机制。在数字化生存时代,自我身份认同的生成逻辑体现出了在场与缺场、业缘与网缘、现实与虚拟“二元交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生存 网缘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