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必要性的探讨 被引量:20
1
作者 钟遂平 丁航 沈玉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2期155-157,共3页
本文从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加强人文教育的需要,与医学伦理学学科有机结合,扩充医患关系教学内容,四个方面阐述了进行医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 医学生 医患沟通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医学干化学分析技术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杨自华 何林 周克元 《现代仪器》 2005年第4期1-3,7,共4页
检验医学干化学分析技术是临床检验未来发展的热门方向,它集当代化学、光学、酶学、化学计量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并已作为定量分析法达到常规湿化学法的测定水平。本文将从干化学试纸的研究进展及干化学分析仪在临床检验的应用,结合干... 检验医学干化学分析技术是临床检验未来发展的热门方向,它集当代化学、光学、酶学、化学计量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并已作为定量分析法达到常规湿化学法的测定水平。本文将从干化学试纸的研究进展及干化学分析仪在临床检验的应用,结合干化学质量控制,对检验医学干化学分析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化学 分析技术 多层膜 化学分析技术 检验医学 技术进展 临床检验 计算机技术 定量分析法 化学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质评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新光 叶俏霞 +4 位作者 侯敢 刘文 刘彩琼 陈伟珠 祝其锋 《医学检验教育》 1997年第2期34-36,共3页
《临床生化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生化检验》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实验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在93级检验... 《临床生化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生化检验》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实验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在93级检验本科的《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我们运用电脑的Foxbase编写计算室间质评方法的程序,利用室间质评的结果进行学生实验质量评价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生化检验 室间质评 医学检验专业 性学 实验课 实验教学 评估 高等医学 主干课程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和糖尿病性两种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建锋 崔国辉 林月明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了解酒精性脂肪肝(AFL)和糖尿病性脂肪肝(DMFL)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分别对87例AFL、69例DMFL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与5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脂肪肝患者多种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了解酒精性脂肪肝(AFL)和糖尿病性脂肪肝(DMFL)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方法分别对87例AFL、69例DMFL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与5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脂肪肝患者多种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FL组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较DMFL脂肪肝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DMFL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脂蛋白a(LP-a)较AFL脂肪肝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显著降低(P<0.01)。结论由于造成脂肪肝的病因不同,不同类型脂肪肝生化指标有差异。上述生化指标的改变对鉴定AFL和DMFL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 糖尿病性脂肪肝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检验专业特点 搞好临床生化教学
5
作者 吴波 祝其锋 +1 位作者 凌光鑫 刘慧民 《医学检验教育》 1993年第40期158-158,共1页
今年上学期,我们承担了89级检验系本科临床生化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体会到检验专业的临床生化带教,在课程安排、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其专业特点,只有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临床 检验专业 带教 生化教学 体会 课程安排 措施 教学中 上学期 教学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实验室管理,保证生化实验教学质量
6
作者 丁航 侯敢 +1 位作者 周克云 刘新光 《检验医学教育》 2005年第3期30-30,共1页
生化检验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就如何加强实验管理,保证生化检验实验教学质量进行了几方面的尝试,努力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顺利完成生化检验的实验教学。
关键词 生化检验 实验教学 质量 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室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 医学检验 实验管理 教学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生化检验学实验带教模式的改革
7
作者 黎运源 祝其锋 刘彩琼 《医学检验教育》 1997年第2期27-28,共2页
临床生化检验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整个教学过程有一半时间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因此.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实验带教模式主要是老师课前预试,在实验前花一定的时间讲... 临床生化检验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整个教学过程有一半时间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因此.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实验带教模式主要是老师课前预试,在实验前花一定的时间讲解实验的原理、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实验指导要求应付式完成。这种做法.往往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依赖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实验报告也千篇一律,不利于智能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培养目标,我们在本院检验系91级临床生化检验学的实验带教中尝试以学生为主的带教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主干课程 校医 老师 讲解 培养目标 教学过程 带教模式 临床生化检验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对趋化三肽激活的大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杰萍 梁统 周克元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 :探讨厚朴酚对趋化三肽激活的大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以阐明其抗炎机理。方法 :分别用酶标仪和荧光比色法测定超氧阴离子的生成、溶菌酶的释放以及 β 葡糖苷酸酶的释放。 结果 :厚朴酚在 1~10 0 μmol/L可以使中性粒细胞的... 目的 :探讨厚朴酚对趋化三肽激活的大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以阐明其抗炎机理。方法 :分别用酶标仪和荧光比色法测定超氧阴离子的生成、溶菌酶的释放以及 β 葡糖苷酸酶的释放。 结果 :厚朴酚在 1~10 0 μmol/L可以使中性粒细胞的超氧阴离子的产生增加 ,在大于 10 μmol/L时可以明显地抑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 β 葡糖苷酸酶和溶菌酶的释放。 结论 :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可能是厚朴酚抗炎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中性粒细胞 超氧阴离子 β-葡糖苷酸酶 溶菌酶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与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义刚 邢永前 +2 位作者 郑华 黄迪南 梁学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6 9例脑梗死患者起病 3天内的血标本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 NSE含量 (其中 35例 2周时复测 )。结果脑梗死 3天内血清 NSE明显高于对照组及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6 9例脑梗死患者起病 3天内的血标本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 NSE含量 (其中 35例 2周时复测 )。结果脑梗死 3天内血清 NSE明显高于对照组及 2周时 (P<0 .0 0 1) ,血清 NSE含量与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正相关 (P<0 .0 0 1) ,与意识障碍明显负相关 (P<0 .0 0 1) ,临床疗效越差血清 NSE含量越高 (P<0 .0 0 1)。结论 脑梗死早期血清 NSE明显升高 ,血清 NSE含量与临床表现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PK1基因开放读码序列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诱导Raji细胞凋亡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海涛 朱振宇 +4 位作者 吉琼梅 李秀英 李民友 马涧泉 梁念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 :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DAPK1)在肿瘤的形成、转移中所起作用 ,克隆DAPK1基因的开放读码序列 (ORF)。方法 :根据GenBank提供的核苷酸序列 ,自行设计引物 ,用RT -PCR从K562细胞中扩增DAPK1基因的ORF ;用质脂体将pcDNA3 1(+ ) -DA... 目的 :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DAPK1)在肿瘤的形成、转移中所起作用 ,克隆DAPK1基因的开放读码序列 (ORF)。方法 :根据GenBank提供的核苷酸序列 ,自行设计引物 ,用RT -PCR从K562细胞中扩增DAPK1基因的ORF ;用质脂体将pcDNA3 1(+ ) -DAPK1转染到Raji细胞 ,Hoechst 3 3 2 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 ,MTT法观察DAPK1基因对细胞生存的影响。结果 :DAPK1基因的ORF克隆到质粒pMD18-T ,测序鉴定 ;分析结果显示 ,从K562细胞成功扩增 43 0 0bp的DAPK1基因ORF有 7处突变 ,其中 6处是同义突变 ,1处是基因的单链核苷酸多态性 ;DAPK1基因的ORF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 ,转化到Raji细胞 ;转染 48h后 ,可以检测到DAPK1的表达 ,并可以观察到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大片段的基因可以采用RT -PCR法直接克隆 ,采用常规的转染技术可以将大片段基因转染到宿主细胞 ;成功克隆具有活性功能DAPK1基因ORF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细胞凋亡 甲基化 RAJI细胞 K562细胞 DAPKl基因 开放读码序列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Cu^(2+)介导的L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兰 祝其锋 +1 位作者 陈瑗 周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研究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B,SalB)对Cu2+所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Cu2+与LDL温育前加入SalB能使LDL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生成减... 研究丹酚酸B(SalvianolicacidB,SalB)对Cu2+所诱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Cu2+与LDL温育前加入SalB能使LDL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生成减少,荧光强度受到抑制,VitE含量消失明显减缓。显示丹酚酸B对Cu2+介导的LDL氧化修饰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已知抗氧化剂VitE、VitC比较,当终浓度为5μmol/L、10μmol/L时,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SaIB>VitE>VitC,提示丹酚酸B作为抗氧化剂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 维生素E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COX-2酶活性、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美珺 梁统 周克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6-409,共4页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 7细胞COX 2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放射免疫法检测COX 2酶活性,RT PCR检测COX 2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COX 2蛋白表达。结果 原花青素( 0 8, 4和20mg·L-...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 7细胞COX 2酶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放射免疫法检测COX 2酶活性,RT PCR检测COX 2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COX 2蛋白表达。结果 原花青素( 0 8, 4和20mg·L-1 )不影响LPS诱导RAW264 7细胞COX 2酶活性,可下调LPS诱导RAW264 7细胞COX 2mRNA表达;原花青素( 4和20mg·L-1 )下调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2蛋白表达。结论 原花青素不影响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 2酶活性,但对LPS诱导RAW264 7细胞COX 2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环氧合酶-2 脂多糖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总黄酮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统 覃燕梅 +3 位作者 丁航 梁念慈 吴科峰 刘慧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研究侧柏总黄酮的抗炎作用。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爪肿胀模型分别探讨侧柏总黄酮对小鼠耳片肿胀及大鼠足爪肿胀的抑制作用。测定大鼠足爪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及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结果侧柏总黄酮在... 目的研究侧柏总黄酮的抗炎作用。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爪肿胀模型分别探讨侧柏总黄酮对小鼠耳片肿胀及大鼠足爪肿胀的抑制作用。测定大鼠足爪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及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结果侧柏总黄酮在 12 5~ 5 0 0mg·kg-1内呈剂量依赖地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 ,2 5 0mg·kg-1剂量能显著抑制大鼠足爪肿胀 ,其作用强于2 0mg·kg-1的地塞米松。侧柏总黄酮能抑制大鼠炎症足爪组织NO及PGE2 的生物合成。结论侧柏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NO及PGE2 的生物合成或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总黄酮 前列腺素E2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H_2O_2诱导的人红细胞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丁航 刘慧明 +2 位作者 梁统 祝其锋 周克元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3年第3期23-24,共2页
目的 :观察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H2 O2 诱导的人红细胞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健康成人静脉血制成1%RBC悬液 ,分为H2 O2 损伤组、损伤加不同浓度的黄酮组、损伤加不同浓度的丹参组 (阳性对照 ) ,孵育后测定RBC溶血度和RBC悬液中丙二... 目的 :观察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H2 O2 诱导的人红细胞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健康成人静脉血制成1%RBC悬液 ,分为H2 O2 损伤组、损伤加不同浓度的黄酮组、损伤加不同浓度的丹参组 (阳性对照 ) ,孵育后测定RBC溶血度和RBC悬液中丙二醛 (MDA)浓度。结果 :加药组的溶血度及MDA的含量分别下降 ,并与药物浓度相关。结论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人红细胞 H2O2 溶血度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卵巢癌细胞株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肖大凯 覃燕梅 +1 位作者 莫丽儿 梁念慈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HO-8910PM细胞经木犀草素处理后用Boyden小室法检测其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并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HO-8910PM细胞分泌的明胶酶活性。RT-PC...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HO-8910PM细胞经木犀草素处理后用Boyden小室法检测其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并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HO-8910PM细胞分泌的明胶酶活性。RT-PCR检测TIMP-1、NM2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ERK2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O-8910PM细胞经木犀草素处理后,体外侵袭、运动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HO-8910PM细胞MMP-9的分泌下降。ERK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但TIMP-1、NM23基因mRNA的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木犀草素在体外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转移能力,这可能与木犀草素抑制MMP-9的分泌及下调ERK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卵巢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迪南 侯敢 祝其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和丹参的水溶性单体成分丹酚酸B(SalB)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参丹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未激活巨噬细胞NO生成,但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依赖关系不明显,且SalB...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和丹参的水溶性单体成分丹酚酸B(SalB)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参丹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未激活巨噬细胞NO生成,但作用剂量和作用时间依赖关系不明显,且SalB无此作用。推测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的临床功效,可能与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巨噬细胞NO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小鼠 腹腔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PK1基因转染对高转移性肺癌细胞PGCl_3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海涛 朱振宇 +4 位作者 冯哲玲 李秀英 李民友 马涧泉 梁念慈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7-50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1失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子,过表达的DAPK1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但抑制转移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探讨DAPK1基因抑制高转移性肺癌PGCl3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可能机制。方... 背景与目的: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1失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子,过表达的DAPK1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但抑制转移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探讨DAPK1基因抑制高转移性肺癌PGCl3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DAPK1基因开放读码框(OR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APK1,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PGCl3细胞系,检测转染后PGCl3细胞的生长曲线、体外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体外侵袭、运动和粘附能力的变化,同时检测了胶原酶活性,p53,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DAPK1基因的细胞生长比空白组及pcDNA3.1转染组减缓;体外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下降P<0.05;pcDNA3.1-DAPK1转染组体外侵袭能力是空白组的68.5%,而pcDNA3.1转染组是空白组的88.0%;pcDNA3.1-DAPK1转染组运动能力是空白组的87.3%,pcDNA3.1转染组是空白组的95.7%;pcDNA3.1-DAPK1转染组粘附能力是空白组的62.7%,pcDNA3.1转染组是空白组的91.2%;各组的胶原酶变化不明显;pcDNA3.1-DAPK1转染组p53基因表达升高,bcl-2基因下调。结论:DAPK1基因的过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PGCl3细胞的恶性表型,使PGCl3细胞生长受抑制,体外侵袭、运动和粘附能力下降,p53基因表达的上调及bcl-2基因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PKl基因转染 高转移性肺癌细胞 PGCL3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NO与SOD、LPO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迪南 侯敢 +2 位作者 祝其锋 杨志江 张梅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9-210,共2页
对23例原发性高血压(EH)、36例冠心病(CHD)和30例健康人血清NO、SOD和LPO其中CHD组包括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和21例非梗塞性CHD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EH组血清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对23例原发性高血压(EH)、36例冠心病(CHD)和30例健康人血清NO、SOD和LPO其中CHD组包括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和21例非梗塞性CHD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EH组血清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在CHD组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O和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非梗塞性CHD组的NO和SOD水平也均显著降低(P<0.01),AMI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AMI组较非梗塞组SOD活住显著位增高(P<0.01),NO水平虽有增高但无显著性意义;所有各患者组血清LPO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NO与氧自由基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脂质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梁统 覃燕梅 +1 位作者 梁念慈 黄日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 研究侧柏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二甲苯致炎小鼠耳片肿胀及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爪肿胀模型分别探讨侧柏总黄酮对小鼠耳片肿胀及大鼠足爪肿胀的抑制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角叉菜胶致炎的大鼠中性粒细胞花生四烯... 目的 研究侧柏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二甲苯致炎小鼠耳片肿胀及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爪肿胀模型分别探讨侧柏总黄酮对小鼠耳片肿胀及大鼠足爪肿胀的抑制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角叉菜胶致炎的大鼠中性粒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白三烯B4(LTB4)及 5 羟廿碳四烯酸 (5 HETE) ,荧光法测定 β 葡糖苷酸酶释放。结果 黄酮为 12 5,2 5 0 ,50 0mg·kg- 1,氢化可的松为3 5 0mg·kg- 1的剂量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 2 5 2 % ,3 5 1% ,47 7%和 66 5%。 2 5~ 50mg·kg- 1剂量能抑制大鼠足爪肿胀 ,2 5mg·kg- 1的总黄酮作用强于 2mg·kg- 1的地塞米松。浓度为 5 0~ 12 5 0mg·L- 1总黄酮对大白鼠中性粒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5 HETE及LTB4生物合成的抑制率分别为 3 0 5%~ 87 3 %和 2 7 8%~84 3 %。 5 0 ,2 5 0 ,45 0mg·L- 1的总黄酮对A2 3 187诱导的 β 葡糖苷酸酶释放抑制率分别为 13 4% ,2 6 2 %和3 2 2 %。结论 侧柏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其对中性粒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LTB4 、5 HETE生物合成及 β 葡糖苷酸酶释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黄酮 白三烯B4 5-羟廿碳四烯酸 β-葡糖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多糖对S_(180)细胞膜磷脂酰肌醇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添友 佟丽 +3 位作者 李吉来 梁谋 吴波 梁念慈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92-693,共2页
将4种植物多糖分别于S_(180)细胞膜,[r- ̄(32)P]ATp一同温育,抽提并分离肌醇磷脂进行放射自显影和液闪计数。实验结果表明茯苓多糖(PPS),刺五加多糖(ASPS)具有抑制磷脂酰肌醇(PI)转换作用,而银... 将4种植物多糖分别于S_(180)细胞膜,[r- ̄(32)P]ATp一同温育,抽提并分离肌醇磷脂进行放射自显影和液闪计数。实验结果表明茯苓多糖(PPS),刺五加多糖(ASPS)具有抑制磷脂酰肌醇(PI)转换作用,而银耳多糖(TF)、香菇多糖(LEN)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肿瘤 细胞膜 肌醇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