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外科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凤华 潘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5期464-465,共2页
静脉穿刺是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点,用金属头皮针穿刺常不能有效地保证输液的通畅,直接影响治疗.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现将我院121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儿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肠套叠196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光明 黄庆荣 尹玉军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小儿外科2005年至2009年诊治的19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6例病例中,空气灌肠复位176例,手术治疗20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 目的:探讨早期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小儿外科2005年至2009年诊治的19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6例病例中,空气灌肠复位176例,手术治疗20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腹部B超及诊断性空气灌肠是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方法,空气灌肠复位是治疗急性肠套叠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早期诊断 腹部B超 空气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例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光明 尹玉军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709-71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通过小切口治疗的155例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男145例,均为一侧;女10例,单侧9例,双1例。结果:155例治愈,1例复发,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本方法有切口小创伤轻,费... 目的: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通过小切口治疗的155例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男145例,均为一侧;女10例,单侧9例,双1例。结果:155例治愈,1例复发,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本方法有切口小创伤轻,费用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膜积液 小儿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小儿手背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梁镝敏 陈凤华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手背静脉输液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法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法比较。方法:将新生儿手背静脉穿刺268次,婴幼儿手背静脉穿刺243次,各分成2组,分别采用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法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法... 目的:探讨小儿手背静脉输液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法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法比较。方法:将新生儿手背静脉穿刺268次,婴幼儿手背静脉穿刺243次,各分成2组,分别采用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法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法结果:经X2检验,2组针头脱出例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组少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组。结论: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静脉输液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严重感染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庆荣 吴江 +2 位作者 吴平辉 刘运奇 王瑾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12期26-27,共2页
目的 寻找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严重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方法 对 16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严重感染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探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预后的重... 目的 寻找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严重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方法 对 16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严重感染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探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预后的重要性。结果 本组中 9例先行囊肿外引流术 ,再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均治愈 ;3例I期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 ,其中 2例死亡 ,1例反复出理胆管炎 ;4例行囊肿空肠吻合术 ,其中 3例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对于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严重感染比较好的手术方法为先行囊肿外引流术 ,Ⅱ期再行囊肿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合并症 感染 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 囊肿外引流术 囊肿切除术 胆道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庆荣 吴江 +1 位作者 曹闯 罗光明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56例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的患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要点。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56例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47例,治愈率86%,家属放弃4例,死亡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7例:吻合口... 目的:总结分析56例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的患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要点。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56例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47例,治愈率86%,家属放弃4例,死亡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7例:吻合口瘘5例,硬肿症11例,切口裂开5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结论:早期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提高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治愈率的关键,禁食、胃肠减压和胃肠外营养也渐成为降低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肠闭锁 狭窄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结肠造口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平辉 吴江 +2 位作者 黄庆荣 曹闯 吴德庆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0-21,共2页
结肠造口术在先天性巨结肠、结肠损伤及肛门直肠畸形等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尽管结肠造口术已达到了高治愈率且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南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为了减少甚至避免结肠造口术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存... 结肠造口术在先天性巨结肠、结肠损伤及肛门直肠畸形等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尽管结肠造口术已达到了高治愈率且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南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为了减少甚至避免结肠造口术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现对我科2001-2003年48例行结肠造口术患儿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结肠造口术 并发症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小儿囊状淋巴管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平辉 王小农 +1 位作者 刘凤恩 吴江 《中外医疗》 2008年第30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明确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病理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48例小儿囊状淋巴管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并以20例大月份引产胎儿的胸... 目的探讨小儿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明确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病理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48例小儿囊状淋巴管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并以20例大月份引产胎儿的胸导管作为正常淋巴管组织对照。结果VEGF在小儿囊状淋巴管瘤中阳性表达率为21%与正常淋巴管组织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各组P值均>0.05)。结论小儿囊状淋巴结瘤可能是一种淋巴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囊状淋巴管瘤 小儿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平辉 徐芳 +4 位作者 吴江 黄庆荣 李明华 曹闯 吴德庆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1998~2 0 0 3年收治的189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情况。结果 术后复发4例,再次手术3例。阴囊血肿16例,阴囊感染并脓肿1例。无输精管及其动静脉损伤,无髂腹...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1998~2 0 0 3年收治的189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情况。结果 术后复发4例,再次手术3例。阴囊血肿16例,阴囊感染并脓肿1例。无输精管及其动静脉损伤,无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损伤。结论 充分的手术准备、良好的手术操作技能、恰当的术后处理是预防和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小儿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对小儿隐睾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7期769-770,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小儿隐睾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101侧)隐睾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51侧)和对照组40例(50侧),观察组采用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小儿隐睾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101侧)隐睾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51侧)和对照组40例(50侧),观察组采用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40例(51侧)出院时睾丸均位于阴囊内,其中12例(15侧)术前高位隐睾患儿术后睾丸位于阴囊中部,其余睾丸位于阴囊底部,未发现睾丸萎缩;与对照组的40例(50侧)隐睾疗效相当,创伤小,恢复快。结论:采用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创伤小,手术快,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疗效满意,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 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烧伤的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燕 方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2期1417-1418,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烧伤 特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腔气囊导管肠腔减压法在小儿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明 吴江 黄庆荣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57-158,共2页
肠腔插管减压法在小儿肠梗阻中常用,但传统使用的普通橡皮减压管减压效果欠佳,且有损伤肠粘膜之虞。为克服这些缺点,我们自1994年以来,在小儿肠梗阻手术中,应用三腔气囊导管减压法行肠腔插管减压86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 肠腔插管减压法在小儿肠梗阻中常用,但传统使用的普通橡皮减压管减压效果欠佳,且有损伤肠粘膜之虞。为克服这些缺点,我们自1994年以来,在小儿肠梗阻手术中,应用三腔气囊导管减压法行肠腔插管减压86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肠腔减压法 三腔气囊导管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MMP-2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3
作者 吴平辉 吴江 +3 位作者 黄庆荣 曹闯 吴德庆 吴绍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及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病理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在68例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组织中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PCNA、MMP-2的阳性表达情况,并以20例大月份引产胎儿的胸导...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及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病理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在68例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组织中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PCNA、MMP-2的阳性表达情况,并以20例大月份引产胎儿的胸导管作为正常淋巴管组织对照。结果PCNA、MMP-2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6%、8.8%,与正常淋巴管组织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P值均>0.05)。结论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结瘤可能是一种淋巴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状淋巴管瘤/病理学 头颈部肿瘤/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分析 金属蛋白酶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淋巴管瘤的治疗
14
作者 吴平辉 吴江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管瘤 治疗 儿童 术后并发症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15
作者 吴绍文 吴志荣 吴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1998年第2期105-105,共1页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5月收洽小儿急性肠套叠93例,治愈90例,死亡3例。现就其诊治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93例,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2个月至4岁,平均8.6个月。年龄【...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5月收洽小儿急性肠套叠93例,治愈90例,死亡3例。现就其诊治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93例,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2个月至4岁,平均8.6个月。年龄【6个月32例,6~12个月47例,1~2岁8例,2~4岁6例。发病至治疗时间:【12小时29例,12~24小时31例,24~48小时20例,48~72小时8例,】72小时5例。套叠类型:回结型87例,回回结型3例,回盲结型38例,回结结型1例。93例均有阵发性哭闹,有血便81例,腹部包块63例。 二、治疗方法 本组行空气灌肠复位85例,复位成功71例,复位压力为6.7~13.3kPa(50~100mmHg),复位成功率为83.5%。手术治疗2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肠套叠 空气灌肠复位 手术治疗 肠坏死 空气灌肠整复 肠套叠诊断 阵发性 复位压力 腹膜炎 腹部包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血管瘤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洋 吴江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小儿脉管性疾病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血管瘤是脉管性疾病中的一种。1982年Mulliken[1]等提出了细胞生物学分类标准,即将血管瘤分为二大类:血管畸形和血管瘤。小儿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趋势,
关键词 血管瘤 药物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keda钉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22例体会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江 陈明 +2 位作者 黄庆荣 程华 罗书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9期831-832,共2页
目的 探讨Ikeda钉合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优缺点。方法 用Ikeda钉合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2 2例。结果 全组病例早期都有排便次数多 ,每天 4~ 15次不等 ,经过 2~ 4周都会恢复。其中 6例早期有污粪 ,1~ 3个月内恢复正常... 目的 探讨Ikeda钉合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优缺点。方法 用Ikeda钉合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2 2例。结果 全组病例早期都有排便次数多 ,每天 4~ 15次不等 ,经过 2~ 4周都会恢复。其中 6例早期有污粪 ,1~ 3个月内恢复正常。远期无一例并发排便异常。结论 该法能够避免Ikeda环钳Ⅱ期吻合法带钳之苦 ,并有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s病 儿童 吻合器 外科治疗 先天性巨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手术患儿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预防应激性溃疡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何小玲 陈惠贤 陈凤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256例非胃肠道疾病行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6例)与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麻醉前6h禁食、2h可饮糖水或无渣饮液100~150ml,对照组麻醉前常规禁食12...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预防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256例非胃肠道疾病行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6例)与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麻醉前6h禁食、2h可饮糖水或无渣饮液100~150ml,对照组麻醉前常规禁食12h、禁饮4~6h。观察两组患儿术中误吸及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均无1例发生误吸;观察组术后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当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有效预防婴幼儿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择期手术 应激性溃疡 禁食 禁饮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8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的体会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庆荣 吴江 +2 位作者 程华 吴平辉 曹闯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886-887,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切口在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疾病中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从 1 997年 6月到 2 0 0 3年 1月 32 8例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的患儿的临床资料 :男 2 78例 ,女 5 0例 ,右侧 2 1 8例 ,左侧 72例 ,双侧 38例。结果 ... 目的 :探讨小切口在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疾病中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从 1 997年 6月到 2 0 0 3年 1月 32 8例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的患儿的临床资料 :男 2 78例 ,女 5 0例 ,右侧 2 1 8例 ,左侧 72例 ,双侧 38例。结果 :应用小切口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的 32 8例患儿中仅 3例复发。结论 :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包括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 ,与成人的病因不相同 ,治疗方案也不相同。小切口治疗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复发率极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先天性 鞘状突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急性肠套叠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江 杨引 +2 位作者 罗泽斌 陈明 黄庆荣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2-253,共2页
目的 介绍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急性肠套叠的方法 ,探讨其适应证、作用机制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采用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急性肠套叠 3 5例。结果  3 5例中 ,2 7例在全麻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8例复位失败中转手术。全组没有... 目的 介绍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急性肠套叠的方法 ,探讨其适应证、作用机制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采用全麻下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急性肠套叠 3 5例。结果  3 5例中 ,2 7例在全麻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8例复位失败中转手术。全组没有并发肠穿孔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醉 空气灌肠 急性肠套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