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引起的甲损害 被引量:2
1
作者 陆原 关杨 +3 位作者 翁翊 何雯 钟萍 徐丽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5-418,共4页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皮肤损害较多见,而甲损害则罕见。其临床上可表现为指、趾甲的甲周红斑及肿胀、甲襞破坏、纵向开槽、紫癜样纹、甲下紫癜、甲角化过度、甲下脓疱、甲变形、甲板缺失、甲沟...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皮肤损害较多见,而甲损害则罕见。其临床上可表现为指、趾甲的甲周红斑及肿胀、甲襞破坏、纵向开槽、紫癜样纹、甲下紫癜、甲角化过度、甲下脓疱、甲变形、甲板缺失、甲沟炎、甲剥离、纵形红甲和甲蚀斑。报告1例34岁男性患者,具有尿崩症,突眼,骨损害及皮肤黏膜病变,如: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样损害,浸润结节和溃疡斑块,特别是在腋下,外生殖器区域。指甲损害表现为甲周红斑及肿胀、甲分离、甲下紫癜、裂片样出血、纵向开槽及纵形红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LCH。成人皮肤弥漫性LCH罕见,误诊率高,确诊应结合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检查综合分析,甲损害可能是该病系统病变的征象,但其是否为不良预后的标志却未可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甲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相关性Beau线/甲脱落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清 陆原 +2 位作者 翁翊 钟萍 何雯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24-326,329,共4页
目的:了解2012-2013年深圳市Beau线/甲脱落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手足口病(HFMD)的关联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对近2年在本院皮肤科、儿科、传染科门诊诊治的HFMD及Beau线/甲脱落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5例患者中女157例,男13... 目的:了解2012-2013年深圳市Beau线/甲脱落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手足口病(HFMD)的关联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对近2年在本院皮肤科、儿科、传染科门诊诊治的HFMD及Beau线/甲脱落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5例患者中女157例,男138例,平均发病年龄4.25岁,患者均有发热、皮损,皮损消退中位时间为8.7 d(7~14 d)。对其中80例患者行病原学检查,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扩增检测,肠病毒71(EV71)28例(35.00%),柯萨奇病毒A16(CA16)7例(8.75%),其他肠病毒5例(6.25%),其余无阳性结果。随访中发现HFMD发病后的4~6周有35例出现了甲损害,这些患者此前均无甲外伤、甲周炎等病史,所有患者甲损害在6周内均恢复。结论与HFMD相关的Beau线/甲脱落机制尚不清楚,且由于其症状较轻,并可自愈,故无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Beau线/甲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皮瘘1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清 张弘 +6 位作者 林俊生 何雯 翁翊 柴宝 王鹏 陈达灿 陆原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了解牙源性皮瘘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总结2011年3月—2014年2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牙源性皮瘘临床特点、误诊、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因面部皮损到皮肤科就诊的患者,经口腔科治疗牙病后,皮损均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 目的了解牙源性皮瘘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总结2011年3月—2014年2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牙源性皮瘘临床特点、误诊、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因面部皮损到皮肤科就诊的患者,经口腔科治疗牙病后,皮损均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牙源性皮瘘患者常因牙齿症状不明显而在皮肤科、外科等诊治,最终被误诊、漏诊。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患者避免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及手术治疗。本病应与多种皮肤病相鉴别,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瘘 牙源性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球菌重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原 廉翠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含有淋球菌PIB(PorinIB)与NspA(Neisseria surface protei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重组腺病毒pAdEasy-1-PN低、中、高剂量组,pAdEasy-1对照组和空白对... 目的探讨含有淋球菌PIB(PorinIB)与NspA(Neisseria surface protei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BALB/c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重组腺病毒pAdEasy-1-PN低、中、高剂量组,pAdEasy-1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在第0周和第4周以肌内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两次,低、中、高组的免疫剂量分别为每只每次104、106、10。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在免疫开始的第0、3、5周收集血清,并于第5周无菌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血清中特异性PIB抗体水平和特异性NspA抗体水平,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和补体溶菌试验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的抗菌活性。应用t检验处理实验数据。结果在重组腺病毒免疫后的小鼠中均可检测出针对PIB抗原和NspA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在免疫后的第3周和第5周,PIB抗体水平(F值分别为285.72和564.83,均P〈0.01)和NspA抗体水平(F值分别为521.57和542.61,均P〈0.01)在不同组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IB和NspA特异性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在不同组别中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1.61和233.96,P〈0.01)。免疫效果与免疫剂量呈正相关,10^8TCID50/(次·只)是较为合适的免疫剂量。免疫小鼠血清可凝集淋球菌,并可在补体参与下将其杀灭。结论含有淋球菌PIB与Nsp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可在BALB/c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是潜在的淋球菌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球菌 淋病 腺病毒科 疫苗 DNA
原文传递
慢性特发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
5
作者 陆原 关杨 +3 位作者 钟萍 徐丽红 翁翊 何雯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59-160,共2页
患者男,34岁。因双侧腋部皮肤溃疡久不愈合,伴疼痛1年,胸闷、乏力、多尿3年就诊。具有尿崩症、突眼、皮肤黏膜病变(包括浸润结节和溃疡斑块,特别是在腋下,生殖器区域)。其他尚见广泛的皮疹、脱屑或结痂性丘疹。组织学特点为真皮... 患者男,34岁。因双侧腋部皮肤溃疡久不愈合,伴疼痛1年,胸闷、乏力、多尿3年就诊。具有尿崩症、突眼、皮肤黏膜病变(包括浸润结节和溃疡斑块,特别是在腋下,生殖器区域)。其他尚见广泛的皮疹、脱屑或结痂性丘疹。组织学特点为真皮全层弥漫分布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瘤细胞表达CDla、S-100。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符合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Hand—Schuller-Christian病)。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多系统病变采取化疗,单发病灶者手术及放疗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郎格尔汉斯细胞 成人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结节性黄瘤
6
作者 陆原 翁翊 廉翠红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年第2期86-88,共3页
患者女,31岁,全身关节伸侧斑块20年,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大。皮肤科检查:患者双侧肘、膝、踝等关节伸侧皮肤对称分布大小不一的橙黄色斑块,关节粗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真皮浅中层大... 患者女,31岁,全身关节伸侧斑块20年,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大。皮肤科检查:患者双侧肘、膝、踝等关节伸侧皮肤对称分布大小不一的橙黄色斑块,关节粗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真皮浅中层大量泡沫细胞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13.93mmol/L;低密度脂蛋白9.05mmol/L。双源CT示:多数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x线检查:左足跖趾关节局限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父母亦存在血脂异常升高及冠状动脉病变。家族中大伯、二伯及叔叔、胞兄血脂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冠状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狭窄和斑块形成。其亲属中未见黄瘤。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伴结节性黄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结节性黄瘤病 冠状动脉病变 组织病理检查 皮肤科检查 跖趾关节 低密度脂蛋白 患者父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