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晓铭 支李金 符彩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基础(C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12月该科室住培医师42名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20年6-12月该科室住培医师52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基础(CBL)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12月该科室住培医师42名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20年6-12月该科室住培医师52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CBL联合Sandwich教学模式,比较2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及教学模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联合Sandwich教学模式可使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衔接更加紧密,可提高住培医师综合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 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酮饮食在几种常见内分泌代谢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梁茂珊(综述) 陈晓铭(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739-1742,共4页
近年来,生酮饮食被证明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但其对上述疾病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将对生酮饮食在几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生酮饮食 2型糖尿病 肥胖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危险性分级的价值
3
作者 潘桂海 陈克敏 +3 位作者 周飞 胡佳慧 邸小青 陈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索MRI影像组学特征在手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危险性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了132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认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并按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DWI、T2WIfs和T1WI序列抽取关联的影像学特征,联合CE-T1... 目的:探索MRI影像组学特征在手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危险性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了132例通过手术病理确认的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并按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DWI、T2WIfs和T1WI序列抽取关联的影像学特征,联合CE-T1WIfs及临床数据特征,并通过方差阈值方法、相关性筛选及单变量逻辑回归法筛选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特征构筑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对模型效能开展评估。结果:单因素预测模型中,各序列预测能力不一,其中由DWI构筑的模型评估效能最好,其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60、80.0%和100.0%;在多序列联合模型中,由T2WIfs联合DWI构筑的模型评估效能最好,其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59、87.5%和75.0%;在单序列联合增强模型及影像组学联合临床数据模型中,两者的预测效能较单因素构建模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T1WI联合CE-T1WIfs及DWI联合病灶最大直径这2个模型预测效能最高,两者测试集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34、70.4%及85.2%和0.969、96.0%及88.0%。结论:MRI不同序列组学特征所构筑模型均能不同程度地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危险性分级,其中DWI序列展示出优秀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性分级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1型糖尿病存在胰腺组织外分泌损伤 被引量:5
4
作者 彭林平 陈利强 黄贵心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7年第1期31-33,共3页
通过观察急性住院的新诊断爆发性1型糖尿病4例(FT_1DM组)、急性住院的新诊断1型糖尿病4例(T_1DM组)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4例(T_2DM组)。比较各组血清淀粉酶随时间的变化和血清C肽水平,同时比FT_1DM组和T_1DM组抗胰岛素抗体(IAA)、抗胰岛细... 通过观察急性住院的新诊断爆发性1型糖尿病4例(FT_1DM组)、急性住院的新诊断1型糖尿病4例(T_1DM组)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4例(T_2DM组)。比较各组血清淀粉酶随时间的变化和血清C肽水平,同时比FT_1DM组和T_1DM组抗胰岛素抗体(IA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等。结果:新诊断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FT_1DM组血淀粉酶明显较T_1DM组和T_2DM组升高(P<0.01),FT_1DM组空腹血清C肽水平较T_1DM组低(P<0.05),但0.5小时、1小时和2小时两组间血清C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FT_1DM发病早期存在胰腺组织内分泌及外分泌功能损伤,胰腺的自身免疫损伤可能是FT_1DM的其中一个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1型糖尿病 血清淀粉酶 外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谭冰 曾巧莉 +1 位作者 方凌燕 郭润民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分为发生组(n=105)和未发生组(n=185)。同时选取同期同一医院的1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验模组,用验模组的数据对已建立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连续性变量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内部数据验证Nomogram模型临床效能。结果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患者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C)更大或更高,有糖尿病家族史、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指标3项异常、有不良孕产史者占比更高(P<0.05);年龄、孕前BMI、T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635、0.598;年龄、孕前BMI、TC、糖尿病家族史、OGTT血糖指标3项异常、不良孕产史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Nomogram模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C-index为0.757(95%CI:0.679~0.871);模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阈值>0.07;模型验证中,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36(95%CI:0.774~0.898),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11.219,P=0.219。结论年龄、孕前BMI、TC、糖尿病家族史、OGTT血糖指标3项异常、不良孕产史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且基于变量构建的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不良妊娠结局 危险因素 Nomogram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FGD5-AS1调节miR-195-5p/PIM1轴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谭冰 方凌燕 +2 位作者 陈明华 曾巧莉 郭润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7-494,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FGD5反义RNA1(lncRNA FGD5-AS1)调节miR-195-5p/PIM1轴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及人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ncRNA FGD5-AS1过表达组、miR-195-5p inhibitor组、阴性...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FGD5反义RNA1(lncRNA FGD5-AS1)调节miR-195-5p/PIM1轴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及人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ncRNA FGD5-AS1过表达组、miR-195-5p inhibitor组、阴性对照组、lncRNA FGD5-AS1过表达+miR-195-5p mimics组,分组处理后检测其lncRNA FGD5-AS1、miR-195-5p和PIM1表达、增殖、凋亡、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lncRNA FGD5-AS1、PIM1 mRNA及蛋白表达、存活率,增殖率降低(P<0.05);miR-195-5p表达,凋亡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lncRNA FGD5-AS1可逆转模型组细胞上述变化,上调miR-195-5p可减弱过表达lncRNA FGD5-AS1的逆转作用。结论过表达lncRNA FGD5-AS1可通过下调miR-195-5p增强PIM1表达,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存活,减轻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FGD5-AS1 miR-195-5p/PIM1 高糖 心肌细胞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梁金花 陈图刚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共病发生率逐年升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预后较差,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严重威胁患者...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共病发生率逐年升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预后较差,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本文综述了T2DM合并CHD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总结了临床相关研究的进展,对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进一步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型肥胖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林子然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4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腹型肥胖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诊疗的腹型肥胖患者66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健康体检... 目的:分析腹型肥胖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诊疗的腹型肥胖患者66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非腹型肥胖志愿者66例为对照组。测量所有入组者VFA、血清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BG),并计算HOMA-IR。比较两组腹腔VFA、血清FIN、FBG水平及HOMA-IR。根据VFA水平将分为低VFA组、中VFA组、高VFA组,比较三组血清FIN、FBG水平及HOMA-IR。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试验组腹腔VFA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腹腔VFA、血清FIN、FBG水平及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高VFA组血清FIN水平及HOMA-IR高于低VFA组与中VFA组,中VFA组血清FIN水平及HOMA-IR高于低VFA组(P<0.05);三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腹腔VFA与HOMA-IR呈正相关(r=0.621,P<0.001)。结论:腹型肥胖患者腹腔VFA与HOMA-IR呈正相关,早期测量VFA有利于评估其胰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内脏脂肪面积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素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塑及右心重构的影响
9
作者 郑欢 郑珍珍 +5 位作者 杨怡恬 张媛 陈鸣娣 姚卫民 成俊芬 陈日垦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素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血管重塑及右心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CT)诱导法建立PAH大鼠模型。MCT建模2周后分别给予60和20 mg/kg甘草素干预2周,观察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大鼠... 目的探讨甘草素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血管重塑及右心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CT)诱导法建立PAH大鼠模型。MCT建模2周后分别给予60和20 mg/kg甘草素干预2周,观察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大鼠肺动脉组织和右心室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以及检测大鼠血浆环磷酸鸟苷(cGMP)和肺动脉组织蛋白激酶G(PKG)水平。结果60和20 mg/kg甘草素均能降低MCT诱导的PAH大鼠RVSP及RVHI,增加cGMP和PKG蛋白表达(P<0.01或0.05)。结论甘草素对PAH大鼠肺血管重塑及右心重构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素 肺动脉高压 右心重构 CGMP PK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及再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坤杰 武革 +2 位作者 耿建林 吴美芬 方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与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2DM未治疗组、利拉鲁肽组、西格列汀组、罗格列酮组各2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 目的观察不同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与再生作用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2DM未治疗组、利拉鲁肽组、西格列汀组、罗格列酮组各2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以链脲佐菌素30mg/kg腹腔注射,成模后分别给予上述三药治疗4周。其余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于治疗前后分别取大鼠血清,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胰岛细胞组织学改变,以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胰岛细胞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基因的表达。结果利拉鲁肽组、罗格列酮组及西格列汀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较T2DM组及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胰岛结构及胰岛细胞数量均明显好于未治疗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罗格列酮及西格列汀均可改善T2DM大鼠血糖,利拉鲁肽对减少体质量优于西格列汀及罗格列酮,3种药物均可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胰岛β细胞PDX-1基因的表达有关,以利拉鲁肽作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PDX-1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坤杰 武革 +2 位作者 耿建林 吴美芬 方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及西格列汀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及西格列汀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模型组与西格列汀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于第8周末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腹腔注射,成模后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100 mg/kg灌胃,每日1次,共持续4周。其余两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观察胰岛细胞组织学改变,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胰腺胰岛细胞PDX-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模型组及西格列汀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PDX-1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西格列汀治疗后2型糖尿病大鼠FBG、FINS、TG、TC下降(P<0.01),ISI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格列汀组胰腺PDX-1mRNA的表达量可明显增高(P<0.01)。结论西格列汀可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PDX-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格列汀 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醋瑞因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性因子和脂代谢的影响及脂肪组织chemerin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志磊 黄晓君 +3 位作者 黄小利 刘付贞 胡袅娜 黄贵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3-697,729,共6页
目的探讨双醋瑞因及其代谢产物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肾周脂肪组织chem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A组)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喂养;第8周末,经... 目的探讨双醋瑞因及其代谢产物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肾周脂肪组织chem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A组)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喂养;第8周末,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造模(A组予注射同等体积无菌柠檬酸钠溶液),于第10周末根据OGTT实验结果筛选成模大鼠,分别分为T2DM组(B组)、吡格列酮组(C组)、双醋瑞因组(D组)、吡格列酮+双醋瑞因组(E组),干预4周。实验第10、14周末禁食不禁水取血并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第14周末心脏取血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分离大鼠肾周脂肪组织,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周脂肪组织chemerin表达。结果第10周末,B、C、D、E组的空腹血糖(FBG)、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1β、IL-6、TNF-α均高于A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A组(P<0.01)。第14周末,C、D、E组FBG、FINS、TC、TG、LDL-C、IL-1β、IL-6、TNF-α均低于B组而高于A组(P<0.05),而HDL-C低于A组(P<0.05)。E组糖脂代谢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大于C、D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组chemerin表达增高,高于其他组(P<0.05),而C、D组chemerin表达高于A、E组(P<0.05),A组与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醋瑞因可能通过影响糖尿病大鼠chemerin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遏制T2DM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醋瑞因 2型糖尿病 大鼠 炎症 趋化素(chemerin) 炎症细胞因子 抗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胡卓清 杜敏群 崔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187-3190,3194,共5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继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之后又一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对甲亢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甲亢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病因,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降低可能独立于甲状腺激素(TH)参与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继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之后又一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对甲亢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甲亢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病因,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降低可能独立于甲状腺激素(TH)参与其中。多数临床研究显示甲亢可致净骨量丢失,骨密度(BMD)下降致骨质疏松,甚至可增加未来骨折的风险。积极的抗甲亢及补钙辅助治疗是目前较确切有效对抗甲亢性骨质疏松的策略。甲亢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方兴未艾,未来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血管生成素2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美莲 苏法铭 +2 位作者 李晓玲 彭晓霞 陈晓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对PTC诊断及其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PTC患者86例(未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病例41例和已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对PTC诊断及其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PTC患者86例(未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病例41例和已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病例4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Max Vision TM法检测PCT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的VEGF和Ang⁃2的表达水平并记录上述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VEGF的表达水平在PTC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未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已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ng⁃2在PT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未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已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和Ang⁃2对于辅助PTC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VEGF和Ang⁃2对预测PTC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无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促血管生成素2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格列汀在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英才 支李金 +1 位作者 李小漫 符彩燕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1期223-224,226,共3页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在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利格列汀(5 mg/次,1次/d);对照组20例,继续原有治疗方案加...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在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利格列汀(5 mg/次,1次/d);对照组20例,继续原有治疗方案加安慰剂,持续24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下降(P<0.05),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有一定升高。结论利格列汀能有效降低FPG、2h PBG、Hb A_(1C)、BMI,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格列汀 2型糖尿病 胰岛功能 口服降糖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格列汀通过miR-15a-5p/INSR轴缓解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美芬 潘海燕 +2 位作者 黄兴丽 刘裕晓 武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82-1088,共7页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通过miR-15a-5p/胰岛素受体(INSR)轴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以INSR为常用转录本ENST00000341500为输入,分别获取TargetScan、miRDB和miRWalk数据库中可能靶向INSR的miRNA并取交集。随后荧光素酶实验...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通过miR-15a-5p/胰岛素受体(INSR)轴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以INSR为常用转录本ENST00000341500为输入,分别获取TargetScan、miRDB和miRWalk数据库中可能靶向INSR的miRNA并取交集。随后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靶向关系。构建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IR-T2DM)模型。随后对IR-T2DM大鼠进行阴性对照、miR-15a-5p mimic、miR-15a-5p inhibitor转染或沙格列汀处理,8周后处死大鼠获取股四头肌及外周血。对各组大鼠血压、血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同时测定稳态模型评估(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交集miRNA、INSR、IRS-1和GLUT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INSR、p-IRS-1和GLUT4蛋白表达。结果miR-15a-5p被选定为INSR的靶向miRNA。与阴性对照组相比,IR-T2DM大鼠经miR-15a-5p inhibitor或沙格列汀处理后骨骼肌中INSR、IRS-1和GLUT4表达、外周血中HDL-C浓度、BW、ISI升高(均P<0.05),但外周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IRI在上述组中降低(均P<0.05)。上述指标的趋势在miR-15a-5p mimic组中与miR-15a-5p inhibitor及沙格列汀组完全相反(均P<0.05)。此外,与沙格列汀或miR-15a-5p inhibitor单独处理比较,两者联合处理能更有效地缓解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均P<0.05)。结论沙格列汀能通过下调miR-15a-5p来上调INSR表达从而缓解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格列汀 miR-15a-5p INSR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格列汀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美芬 潘海燕 +2 位作者 黄兴丽 刘裕晓 武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0-853,共4页
目的分析沙格列汀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 w后,随机选取10只纳入空白对照组,余下40只建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 目的分析沙格列汀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 w后,随机选取10只纳入空白对照组,余下40只建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检测并对比各组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组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FPG、FINs、HOMA-IR、Log、TG、Chol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中FPG、FINs、HOMA-IR、Log、TG、Chol参数水平对比,高剂量组最低,其次为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给予沙格列汀干预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对改善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现象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沙格列汀 糖脂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志磊 黄贵心 刘付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23-1926,共4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位病因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DN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启动的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改...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位病因和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DN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启动的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结果,其中涉及到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高糖环境下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免疫炎症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T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 终末期肾脏疾病 病理生理学改变 微血管并发症 独立危险因素 糖脂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格列汀对1型糖尿病小鼠GLP-1、胰高血糖素表达及胰岛α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美芬 潘海燕 +3 位作者 刘裕晓 黄兴丽 韦晓丹 武革(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48-1952,1957,共6页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胰高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表达及胰岛α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适应性饲养C57BL/6小鼠2周,单次腹腔注射1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1DM模型,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对1型糖尿病(T1DM)小鼠胰高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表达及胰岛α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适应性饲养C57BL/6小鼠2周,单次腹腔注射1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1DM模型,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组、沙格列汀低剂量组、沙格列汀高剂量组;设置未建模小鼠为正常组,10只/组。胰岛素组皮下注射1 U胰岛素,沙格列汀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3 mg/(kg·d)沙格列汀,正常组、模型组小鼠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治疗4周。血糖仪检测各组小鼠给药前后血糖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GLP-1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胰岛α细胞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胰岛α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给药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GLP-1水平、胰岛α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胰岛α细胞增殖指数、Ki-67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组、沙格列汀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GLP-1水平、胰岛α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胰岛α细胞增殖指数、Ki-67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胰岛素组、沙格列汀低剂量组相比,沙格列汀高剂量组小鼠血清GLP-1水平、胰岛α细胞凋亡指数、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胰岛α细胞增殖指数、Ki-67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沙格列汀可降低T1DM小鼠血糖水平,可能是通过促进胰岛α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进而促进血清GLP-1表达并抑制胰高血糖素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格列汀 1型糖尿病 小鼠 胰高糖素样肽1 胰高血糖素 胰岛Α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phK1和CD56表达及其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玲 苏法铭 +2 位作者 陈永华 刘美莲 陈晓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SphK1和CD56的表达及其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86例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phK1和CD56的表达。结果SphK1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SphK1和CD56的表达及其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86例PTC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phK1和CD56的表达。结果SphK1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0.73%、68.89%,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20.93%)(P<0.05);CD56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26.83%、33.33%,低于癌旁甲状腺组织(65.12%)(P<0.05);SphK1和CD56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hK1和CD56在PTC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两者对PTC是否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并无明确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SphK1 CD5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