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中心二尖瓣关闭不全保留瓣下结构瓣膜置换术后中期心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万青 戚春梅 +6 位作者 梁克 曹勇 陈波 刘培兰 陈如红 程可洛 陈雪松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3190-3193,共4页
目的研究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瓣膜置换术对患者中期心功能的恢复影响,为临床广泛开展该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及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要病变合并... 目的研究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瓣膜置换术对患者中期心功能的恢复影响,为临床广泛开展该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及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要病变合并或不合并主动脉瓣疾病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术、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患者83例,收集患者出院后6个月以上回手术医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复查的患者资料。平均随访时间(22.94±16.20)个月。其中保留全瓣瓣下结构9例(组1),保留后瓣瓣下结构42例(组2),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32例(组3)。各组均应用双叶机械瓣。测定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同时测定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各瓣膜功能、瓣周情况。结果组1、组3、组2患者左房舒张期末前后径分别为(38.11±7.27) mm、(39.39±7.13) mm、(42.47±8.82) mm,左室舒张末横径分别为(44.00±6.18) mm,(44.54±7.01) mm,(45.93±6.69) mm,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9.00±3.87) mm、(58.70±8.16) mm、(57.86±9.72) mm,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为(31.00±4.12)%、(30.58±6.70)%、(28.25±10.43)%,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梗阻,无瓣周漏,人工机械瓣膜启闭良好。结论对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病变或同时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行二尖瓣置换或双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中期随访,虽然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但数据表明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较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及全切对中期心功能恢复帮助更明显。术中应用双叶机械瓣,术中精心操作,术后不会导致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梗阻、瓣膜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 瓣膜置换术 保留瓣下结构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二尖瓣狭窄为主型保留瓣膜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后中期心功能变化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万青 戚春梅 +8 位作者 梁克 曹勇 陈波 刘培兰 陈如红 程可洛 陈雪松 黄位 任冉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S01期73-75,81,共4页
目的研究在二尖瓣狭窄为主瓣膜病患者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对出院后中远期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以二尖瓣狭窄为主型瓣膜双病变或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6个月及以上进行随访,遵嘱回手术医院行... 目的研究在二尖瓣狭窄为主瓣膜病患者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对出院后中远期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以二尖瓣狭窄为主型瓣膜双病变或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出院后6个月及以上进行随访,遵嘱回手术医院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查心脏,收集资料。全组365例,男123例,女242例。平均年龄(48.48±9.41)岁。平均随访时间(22.65±16.64)月。其中保留全瓣膜下结构29例,保留后瓣膜下结构158例,二尖瓣及瓣膜下腱索全切178例。均应用双叶机械瓣。测定左房舒张末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横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行ANOVA分析、SNK-q检验。结果各组均未见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梗阻、无瓣膜功能障碍,无瓣周漏。保留全瓣膜下结构组的左房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末横径均大于保留后瓣膜下结构组和二尖瓣及瓣膜下腱索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后瓣膜下结构组和二尖瓣及瓣膜下腱索全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短轴缩短率方面,保留全瓣膜下结构组好于保留后瓣膜下结构组及二尖瓣及瓣膜下腱索全切组,最差是保留后瓣膜下结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二尖瓣狭窄为主型瓣膜双病变或合并有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保留瓣膜下结构的术式是可行的,对中期左室心肌收缩力的恢复及维持有益,保留全瓣效果可能好于保留后瓣。只要改进手术技巧、精心操作、选取合适的双叶机械瓣,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 瓣膜置换术 保留瓣膜下结构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对双瓣置换术后中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克 张万青 +8 位作者 曹勇 谢锐 陈波 刘培兰 陈如红 程可洛 陈雪松 黄伟 任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了解及评价不同二尖瓣置换术式对双瓣置换术后患者中远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出院6个月以上回院复查超声心动图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二尖瓣瓣下结构保留程度的不... 目的了解及评价不同二尖瓣置换术式对双瓣置换术后患者中远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出院6个月以上回院复查超声心动图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二尖瓣瓣下结构保留程度的不同分为3组:A组20例患者为保留全部瓣下结构;B组95例保留后瓣叶瓣下结构;C组84例全部切除二尖瓣前后瓣叶下结构。平均随访时间(21.61±14.72)月。对比分析3组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中期A组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组患者在左房前后径、左室前后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瓣置换术中,完全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比仅保留后瓣或不保留瓣下结构更有利于中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联合瓣膜病 双瓣置换术 保留瓣下结构 超声心动图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中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林 程可洛 +3 位作者 吴家园 蔡小碧 梁柱 林立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究冠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中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的应用。方法以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心胸外科进行冠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观察手术前... 目的探究冠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中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的应用。方法以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心胸外科进行冠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不停跳冠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心功能评级、彩超结果对比以及出院情况,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前后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末前后径和左房舒张末前后径术后7 d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发现,Ⅰ级和Ⅱ级心功能显著增加29例,3个月后的心脏功能分级(NYHA)显著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1例纵隔感染和1例切口愈合不佳,经过积极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不停跳心肌保护技术能够在冠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中对整体手术过程起到重要的支持,能够保证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 瓣膜手术 不停跳搭桥心肌保护技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Ⅰ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林 卓海珍 +3 位作者 李明亮 程可洛 林立尧 梁柱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Ⅰ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诊断为心肾综合征(Ⅰ型)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将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Ⅰ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诊断为心肾综合征(Ⅰ型)患者60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将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前列地尔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术后1、3、7 d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心脏功能指标。结果术后3 d、7 d,观察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 Tn I、CK-MB、BNP、PCW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O、C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前列地尔治疗Ⅰ型心肾综合征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心肾综合征 前列地尔 炎性因子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狭窄为主型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功能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张万青 梁克 +8 位作者 戚春梅 曹勇 陈波 刘培兰 陈如红 程可洛 陈雪松 黄伟 任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了解保留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狭窄为主型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1例二尖瓣狭窄为主型患者作瓣膜置换术,其中保留全瓣瓣下结构5例(保留全瓣组),保留后瓣瓣下结构58例(保留后瓣组),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58例(全切组)... 目的了解保留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狭窄为主型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21例二尖瓣狭窄为主型患者作瓣膜置换术,其中保留全瓣瓣下结构5例(保留全瓣组),保留后瓣瓣下结构58例(保留后瓣组),二尖瓣及瓣下腱索全切58例(全切组)。术后1~6个月行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各组未见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梗阻、瓣膜功能障碍,左房舒张期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全瓣组左室舒张期横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大于保留后瓣组及全切组(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早期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影响,但全瓣保留者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 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林 程可洛 +3 位作者 梁柱 吴家园 林立尧 蔡小碧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58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和对照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每组129例。对比两组患... 目的:探讨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58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和对照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每组1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组数,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以及3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和组数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在治疗早期NSCLC中效果确切,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与系统性清扫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 早期NSCLC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带在下肺叶切除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梁克 谢锐 +2 位作者 张万青 符祥杰 程可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20-321,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肺叶切除术后应用腹带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行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保持引流管通畅等传统方法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下肺叶切除术后应用腹带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行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保持引流管通畅等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腹带束腹,余治疗措施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拔胸管时间等,观察两组术后胸内残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拔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肺叶切除术后应用腹带可减少胸腔积液,缩短拔管时间而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带 肺叶切除术 胸内残腔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期生存状况的分析
9
作者 张万青 戚春梅 +8 位作者 梁克 曹勇 陈波 刘培兰 陈如红 程可洛 陈雪松 黄位 任冉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642-646,共5页
目的了解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中期生存状况。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因二尖瓣病变或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病变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并随访的患者731例,其中保留二尖瓣全瓣及瓣下结构组(组1)39例、保留二... 目的了解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中期生存状况。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因二尖瓣病变或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病变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后并随访的患者731例,其中保留二尖瓣全瓣及瓣下结构组(组1)39例、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组(组2)346例、全切除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组(组3)346例。所有病例均应用双叶机械瓣。统计并比较各组中期超声测定心功能指标、电话随访生存率、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失访率。结果左室短轴缩短率(%):组1为(36.51±10.54)、组2为(27.69±7.57)、组3为(29.59±5.1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级心功能(NYHA)占比:组1为93.94%、组2为94.65%、组3为91.11%,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组1为91.67%、组2为98.45%、组3为97.67%,组1与组2、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中无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中期随访中,超声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优于其他组;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各组相仿;尽管保留瓣下结构组尤其保留全瓣组的中期生存率较低,但应考虑到其重症患者较多、术前心功能较差的因素。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对中期患者生存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保留瓣下结构 随访研究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31和LAST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柱 陈捷 +4 位作者 何湛 林立尧 谢占强 谢健龙 陈春源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96-598,共3页
目的探讨microRNA-31和LATS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blot、荧光定量PCR检测2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croRNA-31及LATS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癌旁... 目的探讨microRNA-31和LATS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Westernblot、荧光定量PCR检测2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croRNA-31及LATS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较,miRNA-31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LAST2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microRNA-3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并可能通过负调控LATS2蛋白水平,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microRNA-31 LATS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瓣膜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的近中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小碧 李明亮 +2 位作者 陈雪松 莫桂熙 程可洛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瓣膜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FTR)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国产佰仁思瓣膜"C"形人工瓣环手术治疗合并FTR的心脏疾病135例,全部病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明确三尖瓣返流(TR)程度、测量各心腔径向数值、三尖瓣瓣环直... 目的评价国产瓣膜成形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FTR)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国产佰仁思瓣膜"C"形人工瓣环手术治疗合并FTR的心脏疾病135例,全部病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明确三尖瓣返流(TR)程度、测量各心腔径向数值、三尖瓣瓣环直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肺动脉压力及心脏射血分数(EF%值)、心室收缩缩短分数(FS%值)等指标。体外循环转流前经食道超声(TEE)详细确定三尖瓣的瓣环直径、对合高度、返流位置、返流面积,仔细识别判断三尖瓣环的径线,判别TR机制,初步形成三尖瓣成形修复计划及选用瓣环的大小,处理完左心瓣膜或房间隔缺损后进行三尖瓣环成形术。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因三尖瓣不良事件的再次手术。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1年随访,经胸超声测量三尖瓣返流量4例轻度TR,无发生严重的TR。左心房及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三尖瓣瓣环收缩期末内径与术前比较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三尖瓣返流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结论应用国产瓣膜"C"形软环可有效纠正FTR,防止术后残余返流或再次出现严重TR,近中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 功能性三尖瓣返流 三尖瓣环成形术 “C”形瓣膜成形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Yes相关蛋白1和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占强 谢锐 +1 位作者 余丽双 梁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19-1321,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Yes相关蛋白1(YAP1)和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两者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并经病理...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Yes相关蛋白1(YAP1)和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A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两者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98例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YAP1和EphA2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YAP1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7.35%(66/9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35.71%(3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31,P<0.01)。EphA2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45%(71/9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34.69%(3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82,P<0.01)。YAP1表达水平与NSCLC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t=10.382、6.753、5.315,P<0.05);EphA2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t=5.017、6.607,P<0.05)。结论 YAP1和EphA2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有助于判断NSCLC高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Yes相关蛋白1 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 免疫组织化学法
原文传递
中央型肺鳞癌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克 梁卫明 +1 位作者 谢锐 符祥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鳞癌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中央型肺鳞癌患者93例,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8),其中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行全...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鳞癌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中央型肺鳞癌患者93例,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8),其中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行全身静脉化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同时随访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观察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分别为(75.3±6.88)%和(78.19±7.7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再手术比例(44.44%)、中位总生存时间(17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央型肺鳞癌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药物疗法 肺肿瘤 药物疗法 支气管动脉 外科学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