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闫秀英 孙修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395-4397,4420,共4页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遍布全球,且宿主范围广,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国内外学者对LCDV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随着对LCD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将会建立更加有效防控淋巴囊肿病的途径。对鱼类淋巴囊... 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LCDV)遍布全球,且宿主范围广,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国内外学者对LCDV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随着对LCD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将会建立更加有效防控淋巴囊肿病的途径。对鱼类淋巴囊肿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分子生物学致病机理和病鱼自愈机制及淋巴囊肿病检测、诊断和预防等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分子生物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流沙湾4个测站2个周日潮流观测的准调和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静 孙省利 +2 位作者 吴灶和 陈春亮 张瑜斌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8-413,共6页
采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水深为4.4~17.0 m的流沙湾4个测站2个周日潮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的潮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分别计算了4个测站O1、K1、M2、S2、M4、MS4共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观测站位在各层的... 采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水深为4.4~17.0 m的流沙湾4个测站2个周日潮流观测获得的表、中、底层的潮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分别计算了4个测站O1、K1、M2、S2、M4、MS4共6个主要分潮的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观测站位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流沙湾主要为日潮流海区,其中湾外为规则日潮流,湾内为不规则日潮流;湾外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一般大于东分量,而湾内主要分潮流的北分量一般小于东分量.观测期间余流的流向主要呈西北向,最大余流流速出现在湾内地形突然收窄处,且在湾内中层余流流速要大于表、底层余流流速.整个海区潮流的可能最大流速表层在57~107 cm/s之间,中层在53~106 cm/s之间,底层在34~98 cm/s之间.流沙湾湾外潮流主要为顺时针的旋转流运动,湾内为带有旋转流的往复流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力学 潮流 准调和分析 余流 周日变化 流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形鲳鲹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方玲玲 王忠良 +4 位作者 陈刚 汤保贵 张健东 黄建盛 周晖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7-15,共9页
采用RACE-PCR克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Ⅰ,CPTⅠ)c DNA序列全长,并对其编码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卵形鲳鲹CPTⅠ基因(Gen Bank登录号KP987456)c DNA序列全长... 采用RACE-PCR克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Ⅰ(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Ⅰ,CPTⅠ)c DNA序列全长,并对其编码氨基酸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卵形鲳鲹CPTⅠ基因(Gen Bank登录号KP987456)c DNA序列全长2 841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2 363 bp,编码787个氨基酸,3'非编码区(URT)335 bp,5'非编码区142 bp;生物信息预测显示CPTⅠ基因编码的蛋白无信号肽序列,脂溶指数高达85.63,亲水性平均值(GRAVY)为-0.213,具有2个跨膜区螺旋,在第312和367氨基酸残基处存在N-糖基化位点,在19个丝氨酸(Ser)、9个苏氨酸(Thr)和14个酪氨酸(Tyr)残基上可能发生磷酸化;二级结构中α螺旋(Alpha helix)占比例最大,为40.66%;该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卵形鲳鲹CPTⅠ蛋白与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as)的同源性最高,达94%,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金鲷(Sparus aurata)的次之,均为93%,与人(Homo sapiens)、鼠(Mus musculus)等的同源性较低(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I 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在美国红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月雄 汤菊芬 +3 位作者 简纪常 秦青英 廖建萌 蔡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58-64,共7页
在水温20±2℃的条件下,按10 mg/kg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和口灌方式,以液-质联用法研究氟苯尼考在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所得药时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红鱼腹注氟苯尼考后血药经... 在水温20±2℃的条件下,按10 mg/kg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和口灌方式,以液-质联用法研究氟苯尼考在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所得药时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红鱼腹注氟苯尼考后血药经时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而口灌氟苯尼考则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腹腔注射组,美国红鱼血浆、肝脏、肾脏、肌肉的氟苯尼考出峰时间(tp)分别为0.5、4、0.5、4 h,峰浓度(ρmax)分别为15.47、9.90、6.83、2.73μg/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94.10、105.66、157.37、120.01 mg/(L·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5.39、7.42、148.25、39.22 h;口灌组,美国红鱼血浆、肝脏、肾脏、肌肉的氟苯尼考出峰时间(tp)分别为2、1.5、4、4 h,峰浓度(ρmax)分别为6.31、5.44、9.10、5.12μg/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36.21、162.32、213.32、157.37 mg/(L·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2.08、27.9、14.85、38.53 h。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注射给药在美国红鱼体内的吸收快于口灌给药,腹注给药氟苯尼考除在肝脏中的消除快于口灌给药外,在血浆、肌肉和肾脏中的消除均慢于口灌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美国红鱼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W基因克隆、表达及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浦江 黄郁葱 +3 位作者 简纪常 吴灶和 鲁义善 张雪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39-1847,共9页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W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OmpW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645bp。将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出带His-tag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分子量...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W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OmpW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645bp。将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出带His-tag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3.8ku,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优化的表达条件为37oC,IPTG浓度0.1mmol/L,诱导时间5h。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SPF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达1:30000,Western.Blot结果表明鼠抗OmpW血清能与诱导后的重组蛋白发生特异反应,提示OmpW可能是哈维氏弧菌的一种重要保护性抗原。为进一步研究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W基因DNA疫苗对红笛鲷的免疫保护效果,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OmpW,然后将真核质粒免疫接种红笛鲷。PCR结果显示,免疫接种后第7—28天,在红笛鲷的肌肉、头肾、肝脏和脾脏组织中均存在质粒分布;RT.PCR结果显示,免疫接种后第7~28天,红笛鲷上述组织均有目的基因的表达。ELISA结果表明,红笛鲷体内血清产生了抗OmpW蛋白的高效价抗体。Western.Blot分析表明,DNA疫苗免疫后红笛鲷体内表达了相应的目的蛋白,并诱导产生了相应抗体。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免疫保护率高达60%,可见pcDNA-OmpW可作为红笛鲷预防哈维氏弧菌感染的有效候选疫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外膜蛋白 OmpW 免疫原性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Ⅲ型分泌系统注射装置蛋白VscO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庞欢瑛 周泽军 +3 位作者 丁燏 黄郁葱 吴灶和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为探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J03株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注射装置蛋白VscO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根据GeneBank上登陆的溶藻弧菌VscO序列(NO.KJ179947),设计1对带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vsc... 为探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J03株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注射装置蛋白VscO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根据GeneBank上登陆的溶藻弧菌VscO序列(NO.KJ179947),设计1对带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vscO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462 bp,理论分子质量为18.430ku。将vscO基因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vscO。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表达分子质量约为22 ku的VscO融合蛋白,且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VscO蛋白表达和纯化的最优条件为:0.1 mmol/L IPTG、37℃条件下诱导4 h,咪唑洗脱浓度为400 mmol/L。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SPF级小鼠,获得高效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鼠抗VscO血清既能与重组VscO蛋白发生反应,也能与分离自溶藻弧菌约22 ku的天然蛋白发生反应,提示T3SS注射装置蛋白VscO可能是溶藻弧菌的重要保护性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vscO基因 Ⅲ型分泌系统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网箱养殖区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动态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建平 蔡创华 +1 位作者 周毅频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1-25,共5页
研究了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动态,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的数量变化各异,网箱内、网箱外和对照海区细菌数量分布与变化不同。养殖区异养细菌丰值期在4-5月份,5月份最高;网箱水体弧菌的丰值期在... 研究了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中细菌的数量动态,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的数量变化各异,网箱内、网箱外和对照海区细菌数量分布与变化不同。养殖区异养细菌丰值期在4-5月份,5月份最高;网箱水体弧菌的丰值期在6-11月,最高在8月;网箱外丰值期在7-9月,最高在8月,对照海区最高值在9月,其他时间变化不大。无论是异养菌还是弧菌,细菌值大小顺序为网箱内、网箱外、对照海区。弧菌数量与部分环境因子相关性较为密切,但相关程度随不同空间而不同,可能受其他环境条件影响。弧菌的高值期与弧菌病的流行期相吻合,鱼体受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菌感染也会使水体中细菌数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 异养细菌 弧菌 分布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网箱养殖水体弧菌种类组成及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建平 蔡创华 +1 位作者 周毅频 吴灶和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2-48,共7页
研究了海水网箱养殖海域弧菌数量变化、种类组成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弧菌数量的变化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箱内水体弧菌数量为390-230mL^-1.平均为20.6×10^2mL^-1,网箱外水体为130~1450mL^-1,平均为530mL^-1.非养殖对照... 研究了海水网箱养殖海域弧菌数量变化、种类组成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弧菌数量的变化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箱内水体弧菌数量为390-230mL^-1.平均为20.6×10^2mL^-1,网箱外水体为130~1450mL^-1,平均为530mL^-1.非养殖对照海区为10-390mL^-1.平均为190mL^-1。养殖海区弧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网箱水体.对照海区只在9月数量较高.其他时间变化不大。平均数量网箱内大于网箱外.网箱外大于对照海区。水体中出现的弧菌种类有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 gic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美人鱼弧菌Vibrio damsela.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和好利斯弧菌Vibrio hollisae,美人鱼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占有较大优势。弧种数量与海水温度、盐度及营养盐有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因不同种和不同点而不同。检测期间.网箱养殖鱼类无明显流行病发生.但弧菌的高峰期明显与报道的鱼病高峰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种类组成 分布 季节变化 网箱水体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鞭毛蛋白flaC基因DNA疫苗对红笛鲷的免疫保护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海鹰 陈永新 +1 位作者 简纪常 吴灶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为研究溶藻弧菌鞭毛蛋白flaC基因DNA疫苗对红笛鲷的免疫保护作用,实验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flaC并将该质粒肌肉注射红笛鲷,采用PCR、RT-PCR、ELISA和攻毒试验等方法检测了该真核表达质粒在红笛鲷组织内的分布、表达和对红笛鲷... 为研究溶藻弧菌鞭毛蛋白flaC基因DNA疫苗对红笛鲷的免疫保护作用,实验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flaC并将该质粒肌肉注射红笛鲷,采用PCR、RT-PCR、ELISA和攻毒试验等方法检测了该真核表达质粒在红笛鲷组织内的分布、表达和对红笛鲷的免疫保护。PCR结果显示,免疫接种7和28 d,注射点周围肌肉、鳃、肾脏、肝脏和脾脏都存在质粒分布;RT-PCR结果显示,免疫接种后第7天、14天和28天,红笛鲷不同组织内均有目的基因表达。ELISA结果表明,鱼血清内产生了抗FlaC蛋白的抗体,表明DNA疫苗免疫后鱼体表达了目的蛋白,并诱导产生了相应抗体。攻毒实验表明,免疫后的红笛鲷能较好地抵抗致病性溶藻弧菌的感染。结果表明,质粒pcDNA-flaC可能是抵抗溶藻弧菌感染的有效的疫苗候选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笛鲷 溶藻弧菌 DNA疫苗 免疫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陶后全 吴灶和 +2 位作者 白成 刘冠 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0-16,共7页
以马氏珠母贝选育系F6代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解剖授精技术,依照1雄配3雌的原则,建立了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4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在第8、21、35和50天测定了每个母系全同胞个体的壳长和壳高,以全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估计马... 以马氏珠母贝选育系F6代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解剖授精技术,依照1雄配3雌的原则,建立了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4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在第8、21、35和50天测定了每个母系全同胞个体的壳长和壳高,以全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估计马氏珠母贝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母系半同胞个体具有较大的变异程度,存在着较大的母性效应,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估算的狭义遗传力是马氏珠母贝遗传力的估计值。8.50日龄壳长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11~1.14,壳高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12~1.04,其中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壳长的遗传力依次为0.17、0.19、0.12、0.11,壳高的遗传力依次为0.20、0.23、0.13、0.12,属于中等遗传力。马氏珠母贝早期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表现为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的范围分别为0.528~0.746和0.747—0.921。在早期生长阶段以壳长或壳高为参数进行选择育种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幼体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笛鲷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α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新中 鲁义善 +1 位作者 吴灶和 简纪常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82-1492,共11页
为研究红笛鲷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和调控机制,实验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成功克隆了红笛鲷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α(MHCⅠα)抗原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MHCⅠα的全长序列为1 369 bp,编码... 为研究红笛鲷免疫防御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和调控机制,实验应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成功克隆了红笛鲷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α(MHCⅠα)抗原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MHCⅠα的全长序列为1 369 bp,编码354个氨基酸残基。BLAST分析显示,红笛鲷MHCⅠα与其他已知物种MHCⅠα基因的最高同源性为84%。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红笛鲷MHCⅠα与石斑鱼等MHCⅠα亲缘关系较近。Real-time PCR分析表明,MHCⅠα在头肾中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哈氏弧菌ZJ0706诱导后6~15 h内;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MHCⅠα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正确表达。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与佐剂混合后免疫新西兰纯种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显示,所获得的兔抗血清效价约为1∶40 000。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本实验制备的抗血清能特异性地与重组蛋白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笛鲷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α(MHCⅠα) 原核表达 克隆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富罗非鱼sIgM基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组织定位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培 王蓓 +4 位作者 鲁义善 蔡佳 汤菊芬 吴灶和 简纪常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1-1220,共10页
为研究sIg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其在亚细胞水平上的定位,本实验利用纯化的SIGM融合蛋白,按照常规方法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兔抗吉富罗非鱼SIGM多克隆抗体;并对吉富罗非鱼肠、脾脏及鳃组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及胶体金... 为研究sIg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其在亚细胞水平上的定位,本实验利用纯化的SIGM融合蛋白,按照常规方法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兔抗吉富罗非鱼SIGM多克隆抗体;并对吉富罗非鱼肠、脾脏及鳃组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及胶体金免疫电镜分析。结果显示,ELISA检测所获得的抗血清效价为1∶256 000,该血清能与SIGM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肠和鳃组织中,阳性信号存在于富含黏液细胞的上皮细胞层表面,在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中则不存在;在脾脏组织中,阳性信号存在于特定的细胞中。免疫电镜结果显示SIGM主要存在于肠上皮细胞膜附近,并且在肠组织上皮细胞膜表面的微绒毛处含量较多;在鳃上皮组织中,SIGM主要存在于包围鳃丝和鳃小片的上皮细胞及部分红细胞内;而在脾脏组织淋巴细胞内部高尔基体的分泌小泡处存在大量的胶体金颗粒。研究表明,sIgM在鱼体黏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为探讨鱼类sIgM的特性及功能奠定了基础,并丰富了鱼类黏膜免疫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SIGM 多克隆抗体 组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注射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对红笛鲷血清IgM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丽敏 吴灶和 +3 位作者 简纪常 鲁义善 彭志东 简贺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3-37,共5页
以20mg·kg-1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分别腹腔注射红笛鲷,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红笛鲷血清IgM的含量,研究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对红笛鲷血清IgM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健康红笛鲷血清中IgM抗体的含量为3.591±0.314mg... 以20mg·kg-1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分别腹腔注射红笛鲷,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红笛鲷血清IgM的含量,研究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对红笛鲷血清IgM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健康红笛鲷血清中IgM抗体的含量为3.591±0.314mg·mL-1,注射后,恩诺沙星组增加至4.234±0.013mg·mL-1,第3周后恢复至初始水平,而氟苯尼考组则降低至2.538±0.214mg·mL-1,第5周仍未恢复至初始水平。可见,恩诺沙星可提高红笛鲷血清中抗体IgM的含量,而氟苯尼考则降低鱼体血清中抗体IgM的含量,且影响时间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笛鲷 血清抗体 IGM 恩诺沙星 氟苯尼考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对红笛鲷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力、抗体IgM含量、溶菌酶含量及其抗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丽敏 吴灶和 +2 位作者 简纪常 鲁义善 简贺君 《水产养殖》 CAS 2009年第4期1-7,共7页
以间隔200mg/kg的恩诺沙星设置8个浓度梯度腹腔注射红笛鲷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测得其安全浓度为67.56mg/kg,参考安全浓度及日常生产给药量取0、20、40、80mg/kg鱼体重恩诺沙星,以腹腔注射及拌料投喂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研究恩诺沙星在该浓... 以间隔200mg/kg的恩诺沙星设置8个浓度梯度腹腔注射红笛鲷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测得其安全浓度为67.56mg/kg,参考安全浓度及日常生产给药量取0、20、40、80mg/kg鱼体重恩诺沙星,以腹腔注射及拌料投喂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研究恩诺沙星在该浓度范围内对红笛鲷血清中一些免疫指标及其感染细菌后死亡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40mg/kg浓度组中提高AKP活力、IgM含量、溶菌酶含量的同时可提高红笛鲷抵抗外界细菌感染的能力(P<0.05)。当用药浓度不足(20mg/kg组)或浓度过高(80mg/kg组),虽然对AKP活力和IgM含量也有影响,但在投喂组中,红笛鲷体内的IgM含量受抑制显著,经腹腔注射2.3×107CFU/mL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攻毒后,注射组中相对生理盐水组的死亡率55%;20、40、80mg/kg浓度组红笛鲷的死亡率分别为45%、30%、50%;投喂组中,0、20、40、80mg/kg浓度组红笛鲷的死亡率分别为55%、40%、30%、60%;40mg/kg浓度组中抗菌能力增强;20、80mg/kg浓度组中红笛鲷抗菌能力不受影响或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笛鲷 恩诺沙星 IgM含量 AKP活力 溶菌酶含量 抗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对LCDV-cn在牙鲆体内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秀英 邢明清 +3 位作者 郑风荣 孙修勤 简纪常 吴灶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8-43,共6页
海水养殖生物病毒病是世界性难题,淋巴囊肿病毒中国分离株(LCDV-cn)是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以mcp基因为靶基因,设计siRNA-mcp1、siRNA-mcp2、siRNA-mcp3等3条siRNA序列,研究RNA干扰(RNAi)对淋巴囊肿病毒在牙... 海水养殖生物病毒病是世界性难题,淋巴囊肿病毒中国分离株(LCDV-cn)是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以mcp基因为靶基因,设计siRNA-mcp1、siRNA-mcp2、siRNA-mcp3等3条siRNA序列,研究RNA干扰(RNAi)对淋巴囊肿病毒在牙鲆体内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牙鲆体内注入siRNA-mcp1和siRNA-mcp3后,mcp基因的表达有所下调;统计分析表明,注入siRNA-mcp1后,mcp基因的表达下调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注入siRNA-mcp2、siRNA-mcp3后,mcp基因的表达下调不明显,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中初步实现了RNAi对LCDV-cn复制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病毒中国分离株(LCDV-cn) mcp基因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鱼寄生虫病并发感染细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创华 周毅频 吴灶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6,共3页
2002年10月,在对大亚湾网箱养殖红鱼寄生虫病研究中,从病鱼和死鱼溃烂处共分离到7株细菌,经鉴定,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紫色色杆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新诺明、多黏霉素B、氯霉素、链霉素、... 2002年10月,在对大亚湾网箱养殖红鱼寄生虫病研究中,从病鱼和死鱼溃烂处共分离到7株细菌,经鉴定,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紫色色杆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复方新诺明、多黏霉素B、氯霉素、链霉素、呋喃妥因对分离菌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等12种药物有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鱼 寄生虫病 细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囊肿病毒mcp基因变异特征及其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秀英 吴灶和 +2 位作者 简纪常 鲁义善 孙修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5,共7页
淋巴囊肿病毒是引起多种海、淡水鱼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且不同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25株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mcp基因的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同一宿主的淋巴囊肿病毒mcp基因序列并非完全一致,有些同宿主... 淋巴囊肿病毒是引起多种海、淡水鱼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且不同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25株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mcp基因的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同一宿主的淋巴囊肿病毒mcp基因序列并非完全一致,有些同宿主分离株间存在着较少的变异,其MCP蛋白序列间的变异位点多位于不规则结构域、属于非蛋白相互作用位点;分属不同基因型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MCP蛋白序列间的变异位点也多位于不规则结构域,变异位点为蛋白相互作用位点的比率仅占21.98%。金头鲷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LCDV-sa是一种新的淋巴囊肿病毒基因型,此25株淋巴囊肿病毒可分为7个基因型。对淋巴囊肿病毒变异的研究,可加深对其感染机制的认识,有助于了解其传播途径,可为淋巴囊肿病的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病毒 mcp基因 变异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囊肿病毒锌指蛋白基因lcn140的原核表达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秀英 孙修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9-1223,共5页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到中国牙鲆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LCDV-cn)的lcn140基因编码锌指蛋白。为了进一步研究lcn140基因的功能,本文对lcn140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与结构分析。首先将lcn140基因克隆到pET24a(+)原核载体,再以E.coliBL21...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到中国牙鲆淋巴囊肿病毒分离株(LCDV-cn)的lcn140基因编码锌指蛋白。为了进一步研究lcn140基因的功能,本文对lcn140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与结构分析。首先将lcn140基因克隆到pET24a(+)原核载体,再以E.coliBL21(DE3)为宿主菌表达目的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解其结构与序列特征。结果表明,lcn140基因在原核载体中得到成功表达,表达的his标签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结构和序列方面,lcn140基因编码C3H1型锌指蛋白,其含有4个C3H1锌指结构和4段简单重复序列。该结果为LCDV-cn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囊肿病毒 lcn140基因 锌指蛋白 原核表达 序列和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HY9901血红素结合蛋白HutB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薛丽丽 庞欢瑛 +3 位作者 黄郁葱 吴灶和 简纪常 周泽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7-51,共5页
为探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HY9901血红素结合蛋白HutB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采用PCR方法扩增V.alginolyticus HY9901 hutB基因全长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经双酶切、连接后,定向插入到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 为探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HY9901血红素结合蛋白HutB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采用PCR方法扩增V.alginolyticus HY9901 hutB基因全长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经双酶切、连接后,定向插入到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HutB,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验证后,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和纯化条件,并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HutB蛋白在E.coli中诱导表达的最优条件:0.4 mmol/L IPTG,37℃诱导4h,表达的蛋白分子量与预期大小相符,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300 mmol/L咪唑洗脱时效果最佳,能与鼠抗His-tag单抗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 hutB基因 原核表达 优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dtd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立明 庞欢瑛 +1 位作者 简纪常 吴灶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52-57,共6页
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全基因组序列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溶藻弧菌HY9001菌株dtd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DTD,并对其进行诱导温... 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全基因组序列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溶藻弧菌HY9001菌株dtd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DTD,并对其进行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IPTG浓度等条件的优化,最后探究其纯化时最佳咪唑洗脱浓度。结果表明:DTD蛋白成功表达,且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在诱导温度37℃、IPTG浓度0.1 mmol/L条件下诱导5 h表达量最高,纯化最佳咪唑洗脱浓度为150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DTD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