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场强磁共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应用并与CT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涂昌灼 吴光任 +2 位作者 张礼鹃 苗成喜 黎加识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6-17,共2页
目的评价高场强M RI在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 atom a ASD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253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天内行常规CT横切位扫描及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分析高... 目的评价高场强M RI在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 atom a ASDH)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253例颅脑损伤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天内行常规CT横切位扫描及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分析高场强M RI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显示情况并与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 RI诊断323处ASDH阳性病灶中,常规CT扫描只显示其中63.2%(204/323);M RI和CT对总体阳性病灶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8 p<0.05);M RI诊断的阳性病灶中,随着血肿厚度的减少,CT对比M RI的显示率逐渐下降,在血肿<7.5m m时,CT显示范围在47.4~65.8%,血肿>7.5m m时,CT显示范围在71.4~86.0%。结论高场强M RI对ASDH显示清晰,诊断率较常规CT明显提高,血肿厚度越薄,优势越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光任 涂昌灼 +3 位作者 黄伟浪 陈伟琼 余琦 李芬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影像学征象,探讨MRI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腰椎终板存在modic改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矢状面T2WI、T1WI及T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 目的:分析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影像学征象,探讨MRI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腰椎终板存在modic改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矢状面T2WI、T1WI及T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并与X线检查进行对照,MRI检查与X线检查时间间隔在一周内,综合分析终板modic改变的信号特点及X线征象,通过双盲法进行modic改变分型并结果统一。结果:100例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患者中,共诊断modic改变381处病变。所有病例按modic分型标准分四个类型,即modicⅠ型,modicⅡ型,modicⅢ型及混合型,其中将混合型又分为混合型Ⅰ-Ⅱ型及混合型Ⅱ-Ⅰ型。所有病例中,modicⅠ型共有45处,占11.81%,Ⅱ型171处,占44.88%,Ⅲ型有12处,占3.15%,混合型Ⅰ-Ⅱ型有115处,占30.18%,混合型Ⅱ-Ⅰ型,有38处,占9.97%。结论:MRI可准确地诊断腰椎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型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该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MODIC改变 诊断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