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酸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林锴锋 陈贵彬 杨宏栋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0期53-56,共4页
分析玻璃酸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价值。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单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玻璃酸钠联合非甾体抗... 分析玻璃酸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价值。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单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玻璃酸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指标表现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玻璃酸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的疗效与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非甾体抗炎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折494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彭扬国 欧耀芬 +4 位作者 翁阳华 王明新 陈继宗 孙赞 吴显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骨盆骨折494例的流行学特征及临床分析的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死亡24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125例,抢救成功率85.6%。非手术治疗组中随访352例,下肢无短缩,行走正常。...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骨盆骨折494例的流行学特征及临床分析的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死亡24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125例,抢救成功率85.6%。非手术治疗组中随访352例,下肢无短缩,行走正常。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优良率91.7%,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恢复及部分恢复率90.9%,髋臼骨折临床效果的优良率81.3%。结论早期积极有效抗休克及防治相应的合并伤是骨盆骨折综合治疗的基础,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及有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尤其是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骨盆骨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外固定架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翁阳华 彭扬国 +4 位作者 欧耀芬 王明新 陈继宗 孙赞 吴显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2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架在合并失血性休克的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严重骨盆骨折病例45例。结果抢救成功40例,成功率88.9%;外固定架作为最终固定物治疗组中,随访20例,优良率100%;... 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架在合并失血性休克的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骨盆外固定架治疗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严重骨盆骨折病例45例。结果抢救成功40例,成功率88.9%;外固定架作为最终固定物治疗组中,随访20例,优良率100%;外固定架作为临时或部分固定物治疗组中,随访20例,优良率90%。结论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有助于纠正休克,并且创伤小,可早期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在合并失血性休克的骨盆骨折救治中,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骨盆外固定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忠辉 赖晓敏 翁阳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9例择期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 目的探讨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9例择期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手术方法、锻炼方法均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股骨颈、Ward三角、股骨大粗隆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77±1.33)周,短于对照组的(16.35±1.5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股骨颈、Ward三角、股骨大粗隆各部位骨密度均高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股骨颈、Ward三角、股骨大粗隆各部位骨密度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折愈合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锁关节脱位行Endobutton内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宏栋 陈贵彬 +2 位作者 伊莉 翁阳华 李忠辉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8期6264-6265,共2页
目的:分析肩锁关节脱位行Endobutton内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2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给予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术固定,给予治疗组采用Endobutton内固定术及早期康复训练,比较... 目的:分析肩锁关节脱位行Endobutton内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2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给予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术固定,给予治疗组采用Endobutton内固定术及早期康复训练,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肩关节疼痛,且有5例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处于(90-180)°范围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ndobutton内固定术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Endobutton术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扬国 欧耀芬 +3 位作者 翁阳华 王明新 朱思田 孙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本组病例按Denis分类将骨盆骨折中骶骨骨折分为Ⅰ、Ⅱ、Ⅲ区,分析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22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随访6个月~5年。...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本组病例按Denis分类将骨盆骨折中骶骨骨折分为Ⅰ、Ⅱ、Ⅲ区,分析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22例骨盆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随访6个月~5年。7例Ⅰ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6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部分恢复;10例Ⅱ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6例恢复正常,3例部分恢复,1例未恢复;5例Ⅲ型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2例恢复正常,2例部分恢复,1例未恢复。结论对于骨盆骨折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实施积极复位及内固定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明显骨块压迫者,宜行神经探查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洪亮 黎佩珍 +1 位作者 赖晓敏 翁阳华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24-125,共2页
目的:研究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AF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 目的:研究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AF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伤椎各项参数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后缘)高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93 2,P=0.021 8)。结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好,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骨折 神经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忠辉 翁阳华 赖晓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9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内固定组(n=37)与置换组(n=37)。内固定组治疗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术,置换组治疗应用全髋... 目的比较空心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4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内固定组(n=37)与置换组(n=37)。内固定组治疗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术,置换组治疗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术后随访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置换组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术后下床时间明显快于内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内固定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术后12个月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明显优于空心钉内固定术,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钉内固定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事故致骨盆骨折378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翁阳华 欧耀芬 +4 位作者 彭扬国 王明新 陈继宗 孙赞 吴显奎 《按摩与导引》 2008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组骨盆骨折378例的流行学特征及临床分析的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死亡18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95例,抢救成功率85.6%。非手术治疗组中随访295例,下肢无短缩,行走...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组骨盆骨折378例的流行学特征及临床分析的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死亡18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95例,抢救成功率85.6%。非手术治疗组中随访295例,下肢无短缩,行走正常。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优良率91.7%。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恢复及部分恢复率90.9%;髋臼骨折临床效果的优良率81.3%。结论:早期积极有效抗休克及防治相应的合并伤是骨盆骨折综合治疗的基础,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及有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尤其是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骨盆骨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检查对胫骨平台或股骨髁中骨挫伤、软骨损伤的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涂昌灼 吴光任 +2 位作者 陈贵彬 周春元 赖嘉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对胫骨平台或股骨髁中骨挫伤、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东莞市虎门医院行核磁共振检查并获得关节镜检查结果的89例疑似胫骨平台或股骨髁中骨挫伤、软骨损伤体检者的诊断学资料...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对胫骨平台或股骨髁中骨挫伤、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东莞市虎门医院行核磁共振检查并获得关节镜检查结果的89例疑似胫骨平台或股骨髁中骨挫伤、软骨损伤体检者的诊断学资料与临床资料,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对照,采用kappa系数检验核磁共振检查与关节镜检查对胫骨平台或股骨髁中骨挫伤、软骨损伤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核磁共振检查对胫骨平台或股骨髁中骨挫伤、软骨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核磁共振检查与关节镜检查对胫骨平台或股骨髁中骨挫伤、软骨损伤的诊断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797,P <0.05)。核磁共振检查对胫骨平台或股骨髁中骨挫伤、软骨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6.25%、77.77%、97.46%、70.00%、94.38%。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对鉴别胫骨平台或股骨髁中骨挫伤、软骨损伤的病理学类型及进一步行关节镜检查或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检查 胫骨平台 股骨髁 骨挫伤 软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体会(附68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小勇 吴广球 欧跃芬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07-207,共1页
关键词 DHS 粗隆间骨折 保守治疗 内固定 滑动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折并大出血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扬国 翁阳华 刘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骨盆骨折大出血43例分三种方法治疗,其中单纯输液输血保守治疗12例,输液输血+急诊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20例,输血输液+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急诊介入血管栓塞11例。结果:控制出血,血压回...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骨盆骨折大出血43例分三种方法治疗,其中单纯输液输血保守治疗12例,输液输血+急诊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20例,输血输液+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急诊介入血管栓塞11例。结果:控制出血,血压回升,血流动力学稳定39例,血压不升,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4例。结论:组合应用快速补充血容量、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急诊介入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外固定支架 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结合跟腓韧带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贵彬 杨宏栋 翁阳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0期35-36,6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应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结合跟腓韧带重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2月于东莞市虎门医院接受治疗的115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踝关节镜下进行距腓前韧带结合跟腓韧带...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应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结合跟腓韧带重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2月于东莞市虎门医院接受治疗的115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踝关节镜下进行距腓前韧带结合跟腓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术前及术后2个月Y平衡测试值及自觉踝关节稳定性量表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115例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为(94.21±0.38)分,较术前(72.36±6.12)分提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1.02±0.05)分,较术前(5.26±0.87)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115例患者Y平衡测试值为(88.46±2.09)%,较术前(81.32±3.11)%提高;自觉踝关节稳定性量表评分(3.05±0.41)分,较术前(4.78±0.93)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应用踝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结合跟腓韧带重建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踝关节平衡性及稳定性,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镜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韧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耀芬 彭扬国 李忠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结果:优36例(86%),良4例(9%),可2例(5%),优良率95.2%。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应在血液动力学稳定时尽早施行手术。
关键词 不稳定 骨盆骨折 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伴退行性滑脱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张洪亮 翁阳华 +3 位作者 黎佩珍 伊莉 陈丽言 李忠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伴退行性滑脱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9年4月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伴退行性滑脱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9年4月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退行性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节段减压融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占比、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腿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腿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OD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节段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伴退行性滑脱的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减压融合 退行性滑脱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VS和传统方法在治疗四肢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忠辉 翁阳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2期61-62,共2页
目的:对比TIVS(临时性血管分流术)和传统方法在治疗四肢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3例四肢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3... 目的:对比TIVS(临时性血管分流术)和传统方法在治疗四肢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3例四肢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3),对照组术中选择传统方法对损伤血管进行处理,观察组术中选择TIVS对损伤血管进行处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血运重建、伤口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Fugl-Meyer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截肢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肢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应用TIVS可加快肢体血运恢复和重建,改善肢体功能障碍,降低截肢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GustiloⅢC型开放性骨折 传统方法 TIVS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体会
17
作者 彭扬国 欧耀芬 +3 位作者 翁阳华 王明新 朱思田 孙赞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6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的经验,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方法进行分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ne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6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的经验,所有骨折均按Letournel—Judet方法进行分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ne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进行骨折复位,以骨盆重建钢板和/或螺丝钉进行固定。结果36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术后骨折复位的效果采用Matta X线评定标准,优17例(47.2%),良15例(41.7%),一般3例(8.3%),差1例(2.8%)。临床效果的评估采用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本组随访32例,随访时间13个月~7年,平均3g2个月。随防结果:优12例(37.5%),良14例(43.8%),一般4例(12.5%),差2例(6.3%)。结论及时手术,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高质量的切开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和术者的经验是获得良好临床结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早期练习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
18
作者 李忠辉 张建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851-851,共1页
关键词 后路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
19
作者 李忠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S2期116-116,共1页
自1999年至今,采用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3~51岁,平均36岁。23例均由CT证实有腰椎间盘突出,其中L4-516例,L5S15例,L4-5及L5S1两节段同时突出... 自1999年至今,采用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3~51岁,平均36岁。23例均由CT证实有腰椎间盘突出,其中L4-516例,L5S15例,L4-5及L5S1两节段同时突出2例,伴有椎管狭窄3例。1.2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髋关节下垫一厚枕,充分暴露骶部,肛周垫无菌纱布,常规消毒铺巾,确定骶骨角位置,其间可触及一弹性凹陷,即为骶骨裂孔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封闭治疗 突出症 骶管封闭 临床症状与体征 侧隐窝狭窄 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免疫刺激 无菌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丹参药物对四肢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杨宏栋 陈贵彬 +3 位作者 翁阳华 李忠辉 伊莉 陈丽言 《北方药学》 2018年第1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药物对四肢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药物治疗,观察与... 目的:探讨丹参药物对四肢骨折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药物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1d及7d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指数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治疗后1d及7d的血清CRP、IL-1、IL-6s及TNF-α水平变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四肢骨折,采用丹参药物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性因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药物 四肢骨折 血液流变学 血清炎性因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