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文元 《科学教育》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前日益增多的中学生自杀及凶杀案,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障碍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立德树人 加强教考衔接---对2022年广东高考物理试题的整体评价
2
作者 古焕标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22年第8期53-57,共5页
一、试题考点分布2022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延续了广东物理命题的风格,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学生生活和教学实际,注重基础和主干知识,能够围绕高考命题评价体系的要求,突出考查了... 一、试题考点分布2022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延续了广东物理命题的风格,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学生生活和教学实际,注重基础和主干知识,能够围绕高考命题评价体系的要求,突出考查了物理学科的素养和能力,考查的知识点覆盖合理,难度比较适合,稳中有新,能较好地发挥选拔和育人功能.试题主干知识(力学部分包含第1、2、3、6、9、11、13题,电磁学部分包含第4、7、8、10、12、14题)考查总分值为84分,占全卷的84%,原子物理(第5题)分值为4分,占全卷的4%,选做题(热学第15题或光学第16题二选一)分值为12分,占全卷的12%;具体考查的考点细目表见表1和分值分布表见图1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主干知识 高考命题 引导教学 注重基础 物理学科 原子物理 整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3
作者 古兆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15期183-183,共1页
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动机;二是教会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自主学习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立德树人 加强教考衔接--对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的整体评价
4
作者 古焕标 《教学考试》 2022年第44期12-14,共3页
2022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延续了广东物理命题的风格,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坚持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学生生活和教学实际,注重基础和主干知识... 2022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延续了广东物理命题的风格,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坚持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学生生活和教学实际,注重基础和主干知识,能够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的要求,突出考查了物理学科的素养和能力,考查的知识点覆盖合理,试题难度比较适合,稳中有新,能较好地发挥选拔和育人功能。笔者现对其进行分析,并给出备考策略,以期对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主干知识 复习备考 引导教学 备考策略 注重基础 物理学科 物理试题
原文传递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赖子壬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15期115-115,共1页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二是要重点抓好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四个环节。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顿第二定律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古焕标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8年第2期21-24,共4页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力学的基础,是联系物体受力与运动的重要规律,在历年高考试卷中都有体现,然而大多数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学习缺少归纳总结,考试经常丢分.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掌握解题方...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力学的基础,是联系物体受力与运动的重要规律,在历年高考试卷中都有体现,然而大多数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学习缺少归纳总结,考试经常丢分.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牛顿第二定律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常考问题进行归类解析,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第二定律 动力学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 应用 高考试卷 高中物理 归纳总结 知识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古焕标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8年第11期62-65,共4页
有界匀强磁场是指只在局部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题型既要用到物理中的洛仑磁力、牛顿第二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知识,又要用到数学中的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的知识,题型综合性强,是高中物理考试命... 有界匀强磁场是指只在局部空间存在着匀强磁场。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题型既要用到物理中的洛仑磁力、牛顿第二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知识,又要用到数学中的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的知识,题型综合性强,是高中物理考试命题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和考查重点。所以无论是高考一轮复习还是二轮复习,这部分内容都应该作为复习重点。本文针对有界匀强磁场边界的特点和涉及的临界情况,分类归纳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一般解题思路与方法,以供师生教与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界磁场 带电粒子 运动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 匀强磁场 牛顿第二定律 常见题型 高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道动量守恒易错题
8
作者 古焕标 《中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1,共1页
题目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停有一平板小车,小车上站有两人,由于两人朝同一方向跳离小车,而使小车获得一定速度,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关键词 动量守恒 易错题 小车 水平面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道传送带闻题的多维分析
9
作者 古焕标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1年第8期43-44,共2页
传送带问题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常见模型的问题,在解答传送带问题时,由于物体与传送带均在运动,运用的知识点较多(力的分析、运动的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解题过程也较复杂,所以这类问题往往是习题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一... 传送带问题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常见模型的问题,在解答传送带问题时,由于物体与传送带均在运动,运用的知识点较多(力的分析、运动的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等),解题过程也较复杂,所以这类问题往往是习题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对此,下面通过一道水平传送带习题及其变式题为例,阐述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以作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送带 多维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 习题教学 中学物理 解题过程 知识点 变式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借圆 速解题
10
作者 古焕标 黄永权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11年第6期38-39,共2页
物理解题中有多种方法和途径,虽然采取不同的方法所得最后结果是一样的,然而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却是不一样的。在有些物理问题的解答中,若能巧借圆,构建模型,往往能快速解题,提高解题效率。
关键词 物理解题 物理问题 构建模型 解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体育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1
作者 邓振球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6期212-212,共1页
体育教师要把握好体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体现现代体育课"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注重趣中促学练,学中求发展,做到适时激趣。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引导 主动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本”为源,变式训练——转盘模型问题解题策略
12
作者 古焕标 《高中数理化》 2019年第5期34-36,共3页
转盘模型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学习“向心力”后的拓展内容,是对摩擦力概念的进一步延伸,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解决转盘模型问题时,不少学生由于对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不确定性把握不准,对不同条件下物块的受力分析存在较大困难.为此本... 转盘模型问题是高中物理中学习“向心力”后的拓展内容,是对摩擦力概念的进一步延伸,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解决转盘模型问题时,不少学生由于对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不确定性把握不准,对不同条件下物块的受力分析存在较大困难.为此本文从教材入手,通过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帮助同学们掌握此类模型的解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问题 变式训练 解题策略 转盘 “本” 静摩擦力 高中物理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与学后的反思内容与形式
13
作者 邹露明 《教育艺术》 2015年第4期49-49,共1页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学相长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是审视、提炼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提升学习能力的好办法。勤于反思,特别是在教与学中的勤于反思,能不断促进教师...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学相长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是审视、提炼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提升学习能力的好办法。勤于反思,特别是在教与学中的勤于反思,能不断促进教师和学生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与学 内容与形式 反思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教学规律 教学相长 教育实践 学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归类例析
14
作者 古焕标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7年第10期21-24,共4页
万有引力定律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习题类型较多,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这一部分内容变化繁杂,学习思路不清晰,难懂,难学.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将这一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进行归纳,经过实际教学的初步体验,绝大部分学生反映... 万有引力定律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习题类型较多,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这一部分内容变化繁杂,学习思路不清晰,难懂,难学.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将这一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进行归纳,经过实际教学的初步体验,绝大部分学生反映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以后,学习思路清晰了,知识掌握牢固了,学习负担轻了.下面就本章的不同类型习题的解法作以归类例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有引力定律 归类例析 应用 学习思路 教学经验 知识掌握 内容比较 内容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顿第二定律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15
作者 古焕标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7年第12期55-58,共4页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力学的基础.是联系物体受力与运动的重要规律,在历年高考试卷中都有体现,然而大多数中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学习缺少归纳总结,考试经常丢分.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力学的基础.是联系物体受力与运动的重要规律,在历年高考试卷中都有体现,然而大多数中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学习缺少归纳总结,考试经常丢分.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牛顿第二定律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常考问题进行归类解析,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第二定律 动力学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 应用 高考试卷 高中物理 归纳总结 知识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中的导体棒运动模型归类分析
16
作者 古焕标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17年第11期37-39,共3页
导体棒是命制电磁感应试题的“基本道具”,这类试题的综合性强,考查的知识点多,物理情景变化空间大,是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的一个难点。若按照轨道平面来分类,则可以分为水平轨道面、倾斜轨道面、竖直轨道面内的导体棒运动模型。我... 导体棒是命制电磁感应试题的“基本道具”,这类试题的综合性强,考查的知识点多,物理情景变化空间大,是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的一个难点。若按照轨道平面来分类,则可以分为水平轨道面、倾斜轨道面、竖直轨道面内的导体棒运动模型。我们从导体棒在不同的运动轨道面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入手,可以运用动力学、电磁学、功能关系和动量观点等知识来综合解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型 电磁感应 导体 归类分析 运动轨道 物理情景 复习备考 运动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抛运动问题的归类与解题
17
作者 古焕标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8年第9期24-28,共5页
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中的一类常见问题,是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典型应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命题热点。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主要考查的是平抛运动的规律及速度(或位移)矢量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独立命题时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与... 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中的一类常见问题,是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典型应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命题热点。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主要考查的是平抛运动的规律及速度(或位移)矢量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独立命题时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与能量、位移等相结合命题时常以计算题形式出现,预计今后高考将以生活实例为背景,综合力学中的其他知识考查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抛运动问题 平抛运动规律 解题 归类 高考命题 命题热点 矢量三角形 曲线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条件极值问题的解法
18
作者 古焕标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11年第12期42-43,共2页
求解动力学条件极值问题,要注意“刚好”“恰好”“最大”“最小”等制约条件,应用物理规律列出研究对象在极端情况下的方程,从而求出极值.本文对以最大静摩擦力为制约条件的物理极值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求解这类问题的方法,以作抛... 求解动力学条件极值问题,要注意“刚好”“恰好”“最大”“最小”等制约条件,应用物理规律列出研究对象在极端情况下的方程,从而求出极值.本文对以最大静摩擦力为制约条件的物理极值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求解这类问题的方法,以作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极值问题 动力学 解法 物理极值问题 最大静摩擦力 “最小” “最大” 物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二分法”求解加速度
19
作者 古焕标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20年第6期47-49,共3页
一、概念建立二分法是指将纸带的2n个间隔分成前n个为第一组,后n个为第二组。例如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通过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纸带。其中x1,x2,…,x6分别是实验物体在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 一、概念建立二分法是指将纸带的2n个间隔分成前n个为第一组,后n个为第二组。例如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通过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纸带。其中x1,x2,…,x6分别是实验物体在相邻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将纸带的6段位移分成前后两大段位移XⅠ和XⅡ,则XⅠ和XⅡ是实验物体在两个相邻相等时间3T里的位移,如图2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分法 高中物理教材 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 纸带 位移 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分法”求解加速度的分析策略
20
作者 古焕标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2021年第3期11-13,共3页
一、建立“二分法”概念“二分法”是指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2n个间隔分成前n个为第一组,后n个为第二组,利用两组数据求解相关物埋量的方法。例如,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通过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纸带。
关键词 打点计时器 二分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分析策略 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