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邓丽涛 巫秋霞 +1 位作者 苏翠群 梁雪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其...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婚姻状况、自觉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性别、自觉病情严重程度和住院时间以及文化程度是影响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性别、脑损伤程度和文化程度以及住院时间等因素均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依据影响因素给予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内肿瘤切除术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癫痫起病的儿童颞叶肿瘤及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炎稳 周东 +2 位作者 王鹏 詹升全 李昭杰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18-2620,共3页
目的探讨以癫痫起病的儿童颞叶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对34例以癫痫起病的儿童颞叶肿瘤患者的病理、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儿中,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15例,节细胞胶质瘤10例,血... 目的探讨以癫痫起病的儿童颞叶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对34例以癫痫起病的儿童颞叶肿瘤患者的病理、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儿中,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15例,节细胞胶质瘤10例,血管中心性胶质瘤3例,星形细胞瘤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恶性肿瘤(非典型性胚胎样/杆状瘤)1例。肿瘤全切除32例,部分切除2例,仅在恶性肿瘤的1例患者中见肿瘤复发。术后癫痫疗效评定:Engel 1级21例,Engel 2级11例,Engel 3级2例。总有效32例,总有效率94.1%。结论以癫痫起病的儿童颞叶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根据病理类型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案,并应用术中脑电图监测,可以有效治疗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肿瘤 儿童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Stilll's病神经系统受累3例报道
3
作者 崔阳 张晓 +1 位作者 张光峰 舒航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7,共1页
成人Still’s病(adult onset Still’Sdisease,AOSD)是一种少见的以间断高热、关节炎及关节痛、与发热相消长的皮肤红斑、淋巴结肿大、肌痛、白细胞和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因为缺乏特异性的检验指标... 成人Still’s病(adult onset Still’Sdisease,AOSD)是一种少见的以间断高热、关节炎及关节痛、与发热相消长的皮肤红斑、淋巴结肿大、肌痛、白细胞和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系统性炎症性疾病。因为缺乏特异性的检验指标,AOS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发热性多关节炎。AOSD神经系统受累更为少见,国外也只有个案报道。下面我们报道3例AOSD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受累 成人 AOSD 临床特征 多关节炎 淋巴结肿大 炎症性疾病 血清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神经保护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正羽 唐松山 周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069-1074,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脑卒中病理机制及药物研发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本文就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基于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因子作一...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脑卒中病理机制及药物研发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本文就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基于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因子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神经保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脑室内神经鞘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5
作者 甘武 詹升全 +2 位作者 林晓风 周德祥 王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714-71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脑室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脑室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为青年病人,影像学检查示脑室内占位明显,术前误诊为其他病变,开颅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 目的探讨原发脑室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脑室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为青年病人,影像学检查示脑室内占位明显,术前误诊为其他病变,开颅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随访1~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原发脑室内神经鞘瘤非常罕见,基本为良性病变,影像表现多样,不具特异性,可出现囊肿、周围水肿、钙化、伴脑积水等多种表现,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术前易误诊,手术全切率高,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第四脑室 侧脑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长期疗效分析(附142例报道) 被引量:2
6
作者 甘武 周东 +2 位作者 詹升全 林晓风 郭文龙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长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EVT治疗的142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造瘘口大小2~10 mm,平均5 mm。术后CT显示脑积水均缓解...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长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EVT治疗的142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造瘘口大小2~10 mm,平均5 mm。术后CT显示脑积水均缓解,其中119例(83.8%)症状逐步改善,23例无明显改善。术后发生颅内出血26例(18.3%),保守治疗后恢复;发生颅内感染6例(4.2%),药物治疗后恢复;未见明显偏瘫、意识障碍、尿崩、明显记忆力障碍、基底动脉损伤、动眼神经损伤情况。失访10例,其余132例随访1~147个月,平均89.7个月,其中118例(89.4%)随访超过36个月。首次ETV失败10例(7.6%),发生时间在术后1~37个月,其中8例行CT检查后改行VPS,1例再次行ETV,1例术后5个月因急性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出现硬膜下血肿而死亡。结论ETV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式,长期有效率高,失败多发生于术后3年内,注意随访,根据病情可再次ETV或VPS解决脑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脑积水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长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时相低对比剂注射方案在颅内动脉瘤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的应用
7
作者 刘勇东 秦琨 +5 位作者 贾乾君 黄美萍 魏志华 董旭东 蒙汉明 陈光忠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 探讨分时相低剂量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在颅内动脉瘤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造影(... 目的 探讨分时相低剂量低流率对比剂注射方案在颅内动脉瘤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疑似或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共69例,按照交替序贯将患者分实验组35例,常规组3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动脉瘤成像评分、旋转造影辐射剂量及栓塞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三维重建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细节显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两组间患者辐射剂量空气比释动能(air kerma,AK)、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6,P=0.765)。两组患者间栓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实验组患者行3D-DSA使用对比剂剂量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9±0.86)mL vs.(18.00±0.00)mL,P<0.01]。结论 分时相低对比剂注射方案在颅内动脉瘤患者3D-DSA成像安全有效,应用该方案能显著减少患者的对比剂使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对比剂 旋转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的思考和展望
8
作者 陈光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形态结构最为复杂且难以采用现有的影像学手段进行清晰显示的疾病之一。因此,目前对其空间结构学规律性的认识尚非常有限,从而限制了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在目前对颅内动静脉...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形态结构最为复杂且难以采用现有的影像学手段进行清晰显示的疾病之一。因此,目前对其空间结构学规律性的认识尚非常有限,从而限制了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在目前对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认识进展的基础上,探讨其潜在临床价值,并就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学研究方法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构筑学 展望 专家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光忠 李鉴轶 +7 位作者 秦琨 董孟琪 曾少建 彭超 詹升全 周东 唐凯 林晓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指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贯序交替选取2015年2月至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VM患者10例,其中5例为对照组,5例为进行3D打印模型试验组。对试验组5例AVM...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指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贯序交替选取2015年2月至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VM患者10例,其中5例为对照组,5例为进行3D打印模型试验组。对试验组5例AVM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或3D-DSA旋转成像,提取检查结果的DICOM原始数据,应用薄层数据扫描获取5例AVM患者三维数据,通过Mimics 14.01软件进行数字化数据提取和重建,并按1∶1比例进行3D打印,获得实体模型。应用AVM实体模型指导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及手术方案设计,并与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D打印模型试验组术前谈话时间(10.2±0.8)min较对照组术前谈话时间(15.0±1.3)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3±0.6)分比(8.1±0.3)分,P<0.01],试验组术中造影后至手术实施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5.7±0.4)min比(10.5±1.6)min,P<0.01]。无一例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模型可以帮助术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畸形团空间构筑学特征,指导术者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同时应用3D打印实体模型可提高与AVM患者术前谈话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3D打印 血管内介入治疗 手术方案设计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致密度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庆平 陈光忠 +3 位作者 李铁林 赵炜 袁源 冯衍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为防止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提供血流动力学理论参考。方法应用图像测量软件分析15例颅内动脉瘤DSA图像中选定区域像素随时间变化的密度值,绘成时间-密度曲线,并根据时间密度曲...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为防止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提供血流动力学理论参考。方法应用图像测量软件分析15例颅内动脉瘤DSA图像中选定区域像素随时间变化的密度值,绘成时间-密度曲线,并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进一步分析动脉瘤栓塞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结果15例颅内动脉瘤中栓塞密度达到Ⅰ°的9例患者无1例复发;2例Ⅱ°患者有1例复发;4例Ⅲ°患者全部复发。5例复发患者动脉瘤残留区内测得的相对流入系数ACKa/PKa值均接近或高于栓塞前。结论瘤腔内血流速度与动脉瘤栓塞后残腔大小呈负相关,即不完全栓塞的动脉瘤腔内血流在治疗后显著加速,这或许能够解释不完全栓塞动脉瘤复发率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血流动力学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防治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展 舒航 +7 位作者 卓礼霞 贺龙双 张威 殷利明 钟德泉 王文涛 徐伟光 马亚宾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88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中再破裂28例,总结分析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提出...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88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中再破裂28例,总结分析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提出防治策略。结果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微小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形状(有不规则分叶或有凸起)、术中载瘤动脉痉挛(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大小、手术时机、手术中使用球囊或支架没有明显关系(P>0.05)。破裂发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重视可能引起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破裂发生后采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介入手术 术中再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平均血流速度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琦 刘惠霞 +2 位作者 陈光忠 叶瑞繁 张玉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29-2731,共3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探索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5例,对345条大脑中动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探索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5例,对345条大脑中动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及≥70%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准确度及其95%CI、ROC曲线下面积。结果:DSA证实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时,MFV≥100CM/S,其灵敏度为75.2%、特异度93.6%、阳性预测值90.8%、阴性预测值81.9%,准确度最高达85.2%,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至0.827。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70%时,MFV≥120CM/S或低血流速度时,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32),灵敏度达66.7%,特异度为81.4%,相应的总准确度为78%。结论:MFV≥100CM/S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的判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而MFV≥120CM/S或LV与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70%存在较高一致性。TCD有助于判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是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前的良好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 颅内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对脑深部胶质瘤手术入路设计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德祥 林晓风 +9 位作者 詹升全 周东 唐凯 陈光忠 王鹏 秦琨 郭文龙 毛承亮 郑聪颖 梅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DTI检查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对设计脑深部胶质瘤手术入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脑深部胶质瘤病人60例,30例术前仅行MRI检查作为对照组,根据易达及避开功能区的原则选择手术入路;30例术前行MRI+DTI检查作为DTI组,行脑白质... 目的探讨术前DTI检查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对设计脑深部胶质瘤手术入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脑深部胶质瘤病人60例,30例术前仅行MRI检查作为对照组,根据易达及避开功能区的原则选择手术入路;30例术前行MRI+DTI检查作为DTI组,行脑白质纤维三维重建,明确脑白质纤维束与肿瘤的三维空间结构关系,以避开重要纤维束及功能区的原则设计手术入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KPS评分的差异。结果对照组镜下全切19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4例,全切率63.3%;DTI组镜下全切18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5例,全切率60.0%。两组镜下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PS评分为(81.67±20.69)分,DTI组KPS评分为(91.67±16.42)分;两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DTI检查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对设计脑深部胶质瘤手术入路有重要指导意义,起到保护重要白质纤维束和降低病残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脑深部 弥散张量成像 重建 三维 设计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春霞 巫秋霞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对行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室外引流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留置引流管的76例患者,颅内感染率2.63%,多器官衰竭死亡率1.32%,护理后焦虑自... 目的探讨对行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室外引流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留置引流管的76例患者,颅内感染率2.63%,多器官衰竭死亡率1.32%,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总有效96.06%。结论做好引流术前准备,加强引流管各个环节的护理操作和观察,可有效降低脑室外引流易出现的并发症,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引流术 脑积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似肽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15
作者 陈飞 唐松山 +2 位作者 游娟 张娟辉 周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09-2311,共3页
目的通过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肽(GHRH)改构寻找新的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似肽(hGHRH Analog)。方法以固相合成技术合成6种新型N端和(或)C端改构的GHRH类似肽Pro-Pro-hGHRH(1-44)、ProhGHRH(1-44)、1Pro-GHRH(2-44)、Pro-Pro-hGHRH(1-44)-Gl... 目的通过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肽(GHRH)改构寻找新的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似肽(hGHRH Analog)。方法以固相合成技术合成6种新型N端和(或)C端改构的GHRH类似肽Pro-Pro-hGHRH(1-44)、ProhGHRH(1-44)、1Pro-GHRH(2-44)、Pro-Pro-hGHRH(1-44)-Gly-Gly-Cys、Pro-hGHRH(1-44)-GlyGly-Cys和1Pro-GHRH(2-44)-Gly-Gly-Cys。用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喷雾质谱法检验其纯度和精确分子量。通过大鼠垂体刺激实验测定这些肽的鼠生长激素和其他垂体激素的释放值。结果通过N端ProPro-或Pro-延伸,1Pro-代换,和(或)C端Gly-Gly-Cys延伸获得的新型人GHRH类似肽活性有明显结构-功能关系:Pro-Pro-延伸<Pro-延伸<1Pro-代换;与标准的hGHRH(1-40)比较,1Pro-hGHRH(2-44)-GlyGly-Cys肽达到了相似的GH释放活性;其他垂体激素释放活性显示,6种新型类似肽均具有一定的垂体激素释放特异性。结论这种GHRH肽结构改构获得具有一定生物学活性的新类似肽,为未来深入研究结构-活性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似肽 垂体激素释放 结构-活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蹼1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邓先明 陈光忠 +4 位作者 彭超 秦琨 丁晓雯 王坤 周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颈动脉蹼(carotid web)是位于颈动脉球部后壁颈动脉分叉处远端的腔内薄层突出物[1]。由于其发病率低,国内病例报道少,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现报道1例颈动脉蹼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及影像医生对本病的... 颈动脉蹼(carotid web)是位于颈动脉球部后壁颈动脉分叉处远端的腔内薄层突出物[1]。由于其发病率低,国内病例报道少,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现报道1例颈动脉蹼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及影像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颈动脉狭窄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先明 陈光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7-630,635,共5页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4是蛋白酶家族的一员,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临床缺血事件发生。该文综述ADAMTS-4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帮助了解ADAMTS-4在易损斑块中...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4是蛋白酶家族的一员,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临床缺血事件发生。该文综述ADAMTS-4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帮助了解ADAMTS-4在易损斑块中的作用,为易损斑块人群的疾病预防、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 易损斑块 颈动脉斑块 冠状动脉斑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肿瘤患儿手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郭中印 彭鹏 +6 位作者 陈籽荣 张晓琳 董民海 曾括 万丽君 向网 万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 筛查幕上肿瘤患儿肿瘤切除术后因新发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进展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199例患儿,以社会人口学资料、病程与影像学... 目的 筛查幕上肿瘤患儿肿瘤切除术后因新发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进展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199例患儿,以社会人口学资料、病程与影像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脑积水发生和急性进展情况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约7.54%(15/199)患儿术后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14/15例为术后2周内新发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进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存在脑积水(OR=14.756,95%CI:3.451~63.089;P=0.000)、肿瘤邻近中线(OR=5.466,95%CI:1.409~21.203;P=0.014)、术中出血量大(OR=1.295,95%CI:1.016~1.650;P=0.037)是幕上肿瘤患儿手术后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危险因素。结论幕上肿瘤切除术后并发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进展主要发生于术后2周内,对于术前合并脑积水、肿瘤邻近中线和术中出血量大的患儿应警惕术后新发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急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脑积水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甘武 周东 +3 位作者 詹升全 郭文龙 王鹏 李炎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心房分流术(VAS)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失败脑积水的手术效果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PS治疗失败而改行VAS的53例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VAS术后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3~111个月,VAS失败15... 目的探讨脑室-心房分流术(VAS)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失败脑积水的手术效果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PS治疗失败而改行VAS的53例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VAS术后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3~111个月,VAS失败15例(28.3%),其中感染拔管2例,拔管改行VPS 4例,因堵管脑积水加重放弃治疗而死亡2例,因再次术后颅内感染死亡1例,余6例经手术调整后VAS有效。统计分析显示:手术时期和年龄是导致VAS术后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PS次数增加有降低VAS成功率的趋势。结论 VAS是治疗VPS失败脑积水的有效手段,年龄是VAS术后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技术的优化和经验积累有助于提高成功率,成年人(>18岁)、VPS 2次以内的脑积水病人行VAS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心房分流术 脑室-腹膜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聚蛋白样基质金属蛋白酶4表达及其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先明 郑猛 +6 位作者 王红芹 秦琨 王坤 洪川 彭超 侯兴华 陈光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20-725,733,共7页
目的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基质金属蛋白酶4(ADAMTS-4)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同时分析血液相关指标与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广东... 目的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基质金属蛋白酶4(ADAMTS-4)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同时分析血液相关指标与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43例,其中1例分期行双侧CEA,以2例计算,共计44例患者。以颈部血管超声造影结果0~1级为稳定斑块,2~3级为易损斑块;以高分辨率增强MR血管成像(MRA)结果Ⅰ~Ⅲ型、Ⅶ~Ⅷ型为稳定斑块,Ⅳ~Ⅵ型为易损斑块。当颈部血管超声造影与高分辨率增强MRA对斑块易损性评估结果不一致时,以颈部血管超声造影结果为准。根据斑块性质,将44例患者分为稳定组(15例)和易损组(2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指标、斑块中ADAMTS-4的表达,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和狭窄侧别;血液学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ADAMTS-4、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PLR和ADAMTS-4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对正态分布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非正态分布资料及有序变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术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中ADAMTS-4的水平;对斑块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DAMTS-4在斑块中的表达,分为阳性细胞数<25%、25%~50%和>50%。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稳定组血清ADAMTS-4水平、PLR均低于易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2±26)μg/L比(116±24)μg/L,t=-5.683;110.87(87.25,134.05)比151.33(130.72,169.17),Z=-2.860;均P<0.01]。(3)稳定组阳性细胞数<25%、25%~50%和>50%的占比分别为10/15、3/15、2/15,易损组阳性细胞数<25%、25%~50%和>50%的占比分别为3/29、14/29、12/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0,P=0.001)。(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R水平、斑块ADAMTS-4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度较低(Spearman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36、0.508),血清ADAMTS-4水平与斑块易损性呈中度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659),均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PLR及ADAMTS-4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呈正相关,PLR和斑块ADAMTS-4与易损性相关度均较低,血清ADAMTS-4与斑块易损性为中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基质金属蛋白酶4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颈动脉狭窄 斑块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