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夏平方 李劲高 +5 位作者 万长春 魏姗姗 李倩 林伟 杜欣 佘妙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TA方案)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IA、T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AML患者91例,随访至2013年9月,比较两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IA...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TA方案)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IA、T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AML患者91例,随访至2013年9月,比较两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IA与TA方案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率、总反应率、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方案中位无复发生存比TA方案明显延长(分别14.14和9.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IA方案患者超过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TA方案(15.8%vs 48.6%,P=0.002);总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治AML诱导治疗方案中,与TA方案相比,IA方案明显减少患者>6个月疾病复发率,延长无复发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柔红霉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诱导治疗 复发 总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kit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耿素霞 杜欣 +6 位作者 翁建宇 黄欣 陆泽生 钟立业 郭荣 吴穗晶 吴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9-842,共4页
本研究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检测31例AML1-ETO阳性AML患者c-kit基因17外显子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c-kit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 本研究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检测31例AML1-ETO阳性AML患者c-kit基因17外显子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c-kit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以及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31例患者中14例检测到c-kit突变,突变率为45.16%,突变组男性患者的比例为71.43%、初诊时白细胞计数>10×109/L患者的比例为78.57%和伴有髓外浸润患者的比例为21.43%,均明显高于无突变组(29.41%、41.18%、0%,P=0.020,0.036,0.04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437和0.510)。c-kit突变和无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CR)率(64.29%∶80%)和复发率(58.33%∶21.4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和0.054),而死亡率(57.14%)在c-kit突变组明显高于无突变组(20%,P=0.039)。结论:AML1-ETO阳性AML患者c-kit突变常见,突变患者预后差,常规检测c-kit突变对患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评估和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1-ETO融合基因 c-kit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基因aven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耿素霞 杜欣 +4 位作者 翁建宇 钟立业 郭荣 陆泽生 陈志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424-1428,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AML患者凋亡抑制基因aven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为预后评估提供实验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9例初诊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aven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aven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数... 本研究旨在探讨AML患者凋亡抑制基因aven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为预后评估提供实验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9例初诊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aven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aven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LDH水平、外周血和骨髓的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患者的疗效和复发的关系,21名正常人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表明:69例初诊AML患者aven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值为37.2(11.72-178.93)%,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aven 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为28.81(10.81-50.98)%,AML患者ave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6)。aven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25,p=0.039),以AML患者中位年龄(44岁)为界分为2组,年龄大于/等于44岁组aven 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50.08%,(18.88-152.02)%]明显高于年龄小于44岁组[中位值32.41%,(11.72 -178.93)%],(p=0.018)。aven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Hb水平和FAB分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29,p=0.019;r=0.253,p=0.036)。2个化疗疗程后aven mRNA表达水平低于中位值组的完全缓解率(25/30,83.33%)高于aven mRNA表达水平高于中位值组(21/30,70%),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2)。复发患者aven mRNA的表达水平与无复发者相比无明显升高(p=0.076)。结论:初诊AML患者凋亡抑制基因aven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AML的发病有关,但尚未发现基因aven mRNA的表达情况与疾病的疗效和复发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凋亡抑制基因 aven基因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增强allo-NK细胞杀伤白血病干细胞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倩 魏姗姗 +6 位作者 李劲高 陈少贤 陈景 黄晖婷 彭琪 夏平方 佘妙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增强allo-NK细胞杀伤白血病干细胞(LS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KG1a细胞中分选LSC。从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分离纯化同种异体反应性自然杀伤(allo-reactive natural killer,a1-Io-NK)细胞;LDH法检测allo-N...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增强allo-NK细胞杀伤白血病干细胞(LS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从KG1a细胞中分选LSC。从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分离纯化同种异体反应性自然杀伤(allo-reactive natural killer,a1-Io-NK)细胞;LDH法检测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lo-NK细胞诱导LSC凋亡及LSC表面NKG2D配体MICA/B和ULBP1-3的表达。结果: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率明显增高,在效靶比为5:1、10:1、20:1时分别为(60.52%±3.52%vs 22.08%±2.07%、73.93%±2.33%vs 28.99%±3.13%、83.08%±1.32%vs 36.44%±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在效靶比为10:1时,allo-NK细胞诱导LSC的凋亡率为7.84%±0.34%,明显高于LSC未处理组(3.3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10μmol/L处理LSC 24 h后,LSC表面NKG2D配体(MICA/B、ULBP1、ULBP2、ULBP3)的表达上调,高于未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可能通过上调NKG2D配体增强allo-NK细胞对LSC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白血病干细胞 allo-NK细胞 NKG2D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炎症通路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合并干眼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赖沛龙 王玉连 +1 位作者 翁建宇 杜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048-4051,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合并干眼症的关系,以揭示炎症反应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纳入18例诊断为cGVHD合并干眼症的患者,并以18例移植后发生cGVHD但没有合并干眼症患者为对照。采集两...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合并干眼症的关系,以揭示炎症反应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纳入18例诊断为cGVHD合并干眼症的患者,并以18例移植后发生cGVHD但没有合并干眼症患者为对照。采集两组患者的干眼评分、OSDI评分和Schirmer′s实验结果。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或ELISA的方法检测TLR4、NF-κB、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cGVHD合并干眼症患者外周血中的TLR4、NF-κB、TNF-α的m 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TLR4表达水平与cGVHD合并干眼症的OSDI评分呈正相关和Schirmer′s结果呈负相关。结论:TLR4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参与了cGVHD合并干眼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琪 李劲高 +5 位作者 陈景 夏平方 陆泽生 杜欣 林伟 佘妙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0-902,共3页
目的探讨CAT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2例难治或复发AML患者予CAT方案治疗,CAT方案包括环磷酰胺300~500 mg/m2,每12小时1次,第1~3天;阿糖胞昔1 000~1 500 mg/m2,1次/d,第2~6天;拓扑替康1... 目的探讨CAT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2例难治或复发AML患者予CAT方案治疗,CAT方案包括环磷酰胺300~500 mg/m2,每12小时1次,第1~3天;阿糖胞昔1 000~1 500 mg/m2,1次/d,第2~6天;拓扑替康1.25 mg/m2,1次/d,第2~6天。Hb<60 g/L或出现明显贫血症状时输注浓缩红细胞。Plt<20×109.L-1或出现出血时输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1时常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结果 3例患者化疗后未复查骨髓无法评估疗效,可评估疗效39例。获得完全缓解18例(46.2%),部分缓解2例(5.1%),总有效率达51.3%,未缓解19例(48.7%)。复发时间大于12个月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复发时间小于12个月组(73.3%vs 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而难治和复发AML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中位总生存时间16(2~88)个月,复发后中位总生存时间5(1~49)个月,12例缓解患者中位缓解时间为9(2~49)个月。骨髓抑制很普遍,非血液学毒性最常见的是感染,发生率为100%。观察期间死亡1例(2.32%)。结论 CAT方案对难治复发AML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CAT方案 难治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嗜酸细胞增高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成伟 翁建宇 +3 位作者 吴穗晶 陆泽生 钟立业 杜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至2010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料齐全的161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变化,旨在探讨移植后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嗜...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至2010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料齐全的161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变化,旨在探讨移植后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数量,超过0.5×109/L者定义为嗜酸细胞增高。结果:移植后有57例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HLA不全相合是发生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P=0.001)。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P=0.012)、慢性GVHD(P=0.001)是引起嗜酸细胞增高的高危因素。发生嗜酸细胞增高的患者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为85.9%,明显高于未发生嗜酸细胞增高患者(44.2%,P<0.001)。结论: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Ⅱ-Ⅳ度急性GVHD及慢性GVHD有关,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嗜酸细胞增高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BTLA及其配体HVEM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李超 耿素霞 +7 位作者 李敏明 苏芳 陈晓梅 邓程新 黄欣 赖沛龙 翁建宇 杜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B和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1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1例正常供者外周血BTLA及其配体HVEM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 目的:探讨B和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1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1例正常供者外周血BTLA及其配体HVEM mRNA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γδT细胞表面BTLA及其HVEM的表达。结果:CMML患者外周血BTLA及其配体HVEM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值分别为0.009%和559.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053%和1031%)(P<0.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BTLA其配体HVEM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3031和0.2576),但CM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中位值:37.73%)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中位值:69.23%)(P=0.0005)。CMML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表面BTLA表达(中位值:23.26%)较对照组(中位值:52.64%)明显降低(P<0.05),HVEM表达无明显异常(P=0.2791)。结论:CMML患者外周血BTLA以及配体HVEM的表达、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γδT细胞表面BTLA的表达降低,这些异常对T细胞功能及患者的预后和疗效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BTLA HVEM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酶标记的KG1a细胞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及其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维娅 曾高淳 +7 位作者 陈晓梅 耿素霞 王玉连 罗琼 罗柳萍 赖沛龙 翁建宇 杜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9-1435,共7页
目的:利用荧光素酶标记的KG1a急性髓系细胞株构建能够在活体水平观察肿瘤负荷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方法:经慢病毒及嘌呤霉素筛选构建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KG1a细胞(KG1a-Luc细胞);将18只8-12周龄的雄性NOD-SCID-IL2rg^(-/-)小鼠... 目的:利用荧光素酶标记的KG1a急性髓系细胞株构建能够在活体水平观察肿瘤负荷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方法:经慢病毒及嘌呤霉素筛选构建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KG1a细胞(KG1a-Luc细胞);将18只8-12周龄的雄性NOD-SCID-IL2rg^(-/-)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模型组小鼠每只尾静脉注射200μl含有5×10^(6)KG1a-Luc细胞的PBS,对照组小鼠每只尾静脉注射200μl PBS;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于活体水平监测小鼠肿瘤负荷;尾静脉采血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肿瘤细胞占比;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取小鼠骨髓及脾脏制备涂片,取肝脏制备石蜡切片,染色后镜下观察肿瘤浸润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小鼠生存时间。结果:经过慢病毒转染、嘌呤霉素筛选后能够得到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KG1a细胞;d 17使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显示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荧光;各模型组小鼠的外周血中均能检出KG1a-Luc肿瘤细胞群,平均比率为(16.27±6.66)%;形态学及病理学检查显示,骨髓、脾脏及肝脏均有KG1a-Luc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其中位生存时间为30.5 d(95%CI:0.008-0.260)。结论:NOD-SCID-IL2rg-/-小鼠经尾静脉注射5×10^(6)KG1a-Luc细胞后能够成功稳定建立在活体水平观察肿瘤负荷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KG1a细胞 荧光素酶 动物模型 活体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γδT细胞及其亚群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奚睿汀 耿素霞 +6 位作者 黄欣 李敏明 邓程新 王玉连 黄励思 翁建宇 杜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195-3199,共5页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骨髓γδT细胞及其亚群的水平,探索MDS患者骨髓微环境的免疫缺陷状况。方法收集MDS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供者骨髓样本,多色流式检测骨髓γδT细胞及亚群水平,并分析MDS患者...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骨髓γδT细胞及其亚群的水平,探索MDS患者骨髓微环境的免疫缺陷状况。方法收集MDS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供者骨髓样本,多色流式检测骨髓γδT细胞及亚群水平,并分析MDS患者治疗后各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MDS患者骨髓γδT细胞和滤泡辅助性γδT细胞明显降低(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γδT细胞,仅初始γδ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37),中枢记忆、效应记忆和终末分化γδT细胞MDS患者与正常供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检查点PD1和TIM3阳性的γδT细胞分别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获得疗效患者的γδT细胞和初始γδ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效应记忆γδT细胞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85.71%(6/7)的MDS患者γδ+TIM3+T细胞水平治疗后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MDS患者骨髓微环境γδT细胞及其亚群的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有效的患者,异常的γδT细胞恢复,通过γδT细胞及亚群水平检测可了解MDS的免疫缺陷状态,有可能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并为抗肿瘤免疫疗法提供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ΓΔT细胞 滤泡辅助性γδT细胞 调节性γδ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琼 周洋 +2 位作者 罗柳萍 曾令基 杜欣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5期645-649,共5页
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ALL-CNSL)脑脊液(CSF)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髓外浸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100例ALL-CNSL患者的C... 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ALL-CNSL)脑脊液(CSF)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髓外浸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100例ALL-CNSL患者的CSF(试验组)和骨髓(对照组)中的FN基因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RT-PCR检测,FN在CSF中表达量明显高于骨髓中的表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55±1.134 vs.0.053±0.048,P<0.05)。其中白细胞数≥5×106/L患儿的CSF中FN表达量比白细胞数<5×106/L患儿CSF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0±2.046 vs.3.023±1.018,P<0.05)。而CSF中FN的表达量与年龄、性别和ALL的类型无相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CSF原始淋巴细胞FN分布在细胞内膜,其阳性表达率78.0%,骨髓原始淋巴细胞FN的表达为阴性;FN的RT-PCR检测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种方法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一致性较差(κ=0.27)。结论 FN在ALL-CNSL患者的CSF中呈现高表达,其与CSF中白细胞的负荷量存在相关性,FN的表达与ALL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脑脊液 纤维连接蛋白
原文传递
RUNX1-RUNX1T1融合转录本及WT1转录本水平检测的室间比对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亚溱 朱立文 +26 位作者 林樉 耿素霞 刘生伟 程辉 邬成业 肖敏 李小青 胡瑞萍 王丽丽 刘海燕 马道新 关涛 叶远馨 牛挺 岑建农 卢利莎 孙黎 杨同华 王云贵 李涛 王玥 李庆华 赵晓甦 李玲娣 陈文敏 龙玲玉 黄晓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89-894,共6页
目的通过室间比对了解国内RUNX1-RUNX1T1融合转录本及WT1转录本检测现状和真实表现。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简称PKUPH)制备比对样品,即用RUNX1-RUNX1T1(-)患者与RUNX1-RUNX1T1(+)患者新鲜骨髓/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不同比例的稀释,制备出1... 目的通过室间比对了解国内RUNX1-RUNX1T1融合转录本及WT1转录本检测现状和真实表现。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简称PKUPH)制备比对样品,即用RUNX1-RUNX1T1(-)患者与RUNX1-RUNX1T1(+)患者新鲜骨髓/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不同比例的稀释,制备出14种比对样本,每种样本各制备23份平行样本,加入TRIzol均质化后-70℃保存。各家中心采用RT-PCR技术同时检测各样本的RUNX1-RUNX1T1融合转录本及WT1转录本水平,统一以目的基因拷贝数/ABL拷贝数×100%的形式报告结果。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各家中心与PKUPH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①RUNX1-RUNX1T1比对:9份为阳性、5份为阴性样本,参与的20家实验室的假阳性率为5%(5/100),假阴性率为0(0/180)。每份阳性样本各家检测值均不相同,9份阳性样本各家报告的结果中位值为0.060%~176.7%,共覆盖3.5个log的范围,各份样本最高与最低报告结果的比值为5.5~12.3(去除1份明显偏离的结果)。85%(17/20)的实验室与PKUPH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0.98。②WT1比对:14份样本各家报告结果均不相同,中位值为0.16%~67.6%,覆盖2.6个log的范围,各样本检测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值为5.3~13.7.62%(13/21)的实验室与PKUPH结果的相关系数≥0.98。③两个转录本每家与PKUPH报告结果的相对关系不一致,2家均低于、7家均高于PKUPH,另11家为1个高于另一个低于PKUPH。结论同一样本各家中心报告的RUNX1-RUNX1T1及WT1转录本水平不同,大多数实验室与PKUPH报告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实验室间不同转录本水平的相对关系不一定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质类 RUNX1-RUNX1T1 WT1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室间比对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调控Thl7/Treg平衡抑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晓梅 翁建宇 +7 位作者 赖沛龙 王玉连 黄欣 耿素霞 郭礼妍 黄恬 曾令基 杜欣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B10D2小鼠的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混合悬液通过尾静脉输入近交系雌性BALB/c小鼠体内建立cGVHD模型,分别予青蒿琥酯(实验组)和丙酮腹腔(对照组)注射治疗。观察两组小...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B10D2小鼠的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混合悬液通过尾静脉输入近交系雌性BALB/c小鼠体内建立cGVHD模型,分别予青蒿琥酯(实验组)和丙酮腹腔(对照组)注射治疗。观察两组小鼠的cGVHD临床表现、生存时间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h17和Treg细胞比例;免疫磁珠分选BALB/c小鼠脾脏CD4+T细胞,分别予丙酮和青蒿琥酯进行干预72 h,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①实验组小鼠cGVHD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生存时间延长[(55.71±6.99)d对(46.57±7.83)d,χ^2=5.457,P=0.020]。②实验组小鼠皮肤及肺脏cGVHD病理损伤较轻。③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外周血、脾脏Th17细胞比例均降低[(0.58±0.19)%对(1.51±0.18)%,t=7.233,P<0.001;(0.71±0.18)%对(1.48±0.38)%,t=3.653,P=0.011],Treg细胞比例增高[(8.40±0.23)%对(4.45±0.04)%,t=15.680,P<0.001;(10.48±0.48)%对(6.62±0.24)%,t=6.590,P=0.003],Th17/Treg细胞比值均下降(0.09±0.03对0.34±0.05,t=7.621,P=0.002;0.06±0.02对0.19±0.03,t=6.993,P=0.002)。④体外培养小鼠脾脏CD4+T细胞,青蒿琥酯干预组较对照组Th17细胞比例减低[(0.82±0.37)%对(3.39±1.22)%,t=4.044,P=0.007],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高[(34.63±1.29)%对(14.28±1.69)%,t=19.119,P<0.001],Th17/Treg细胞比值下降(0.24±0.09对0.02±0.01,t=4.780,P=0.003)。结论青蒿琥酯可通过减少Th17细胞及增加Treg细胞,恢复Th17/Treg平衡,减轻cGVHD的临床与病理学损伤,从而发挥抗cGVHD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Th17/Treg平衡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原文传递
移植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成伟 徐珍珍 +5 位作者 凌伟 吴穗晶 黄欣 黄励思 杜欣 翁建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56-162,共7页
目的: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6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34例,中位年... 目的: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6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34例,中位年龄28岁(范围:12~53岁),基础疾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4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其他类型血液病9例。临床资料数据采集于住院HIS系统、门诊系统数据记录及电话随访;数据统计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诊断TA-TMA者23例,非TA-TMA者53例。发生TA-TMA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7岁(IQR:20~33岁),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76 d(范围:7~456 d)。对TA-TM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结果分析表明,与非TA-TMA患者比较,TA-TMA患者的肺动脉高压更加显著(P=0.001),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03),尿蛋白明显增多(P=0.024)。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血缘供者移植较单倍体移植及同胞全相合移植更容易发生TA-TMA(TA-TMA发生率分别为56.5%、26.1%、17.4%,P=0.015),另外合并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P=0.042)、肝功能不全(P=0.026)、严重消化道出血(P=0.001)和重度感染(P<0.001)的患者也更易发生TA-TMA。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症感染(P=0.002,OR=7.65,95%CI:2.16~27.10)及消化道出血(P=0.015,OR=4.32,95%CI:1.33~14.06)是TA-TMA的危险因素。TA-TMA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较非TA-TMA患者明显升高(380%±78%vs 288%±10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vWF(P=0.006,OR=1.01,95%CI:1.01~1.02)及蛋白尿(P=0.018,OR=1.91,95%CI:1.12~3.25)也是TA-TMA发生的危险因素,且vWF水平的升高较传统早期预测TA-TMA的生物学指标LDH提前8 d(范围:2~22 d)。合并肝功能损伤或重症感染的TA-TMA患者更易发生死亡事件,P值分别为0.048和0.021。结论:TA-TMA患者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治疗预后差。本研究发现无关供者移植及合并Ⅱ~Ⅳ度aGVHD、胃肠道aGVHD、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出血、重症感染、真菌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TA-TMA。重症感染、消化道出血、vWF水平、尿蛋白水平升高是TA-TMA发生的危险因素,vWF可能成为TA-TMA早期预测因子。TA-TMA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尤其是合并肝功能损伤或重症感染的患者。本研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警惕TA-TMA的发生、早期识别及判断TA-TMA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栓性微血管病 移植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