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人蛋白激酶C与磷酸肌醇3-激酶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赖家春 邹辉标 +6 位作者 董立芸 陈盛安 沈冠男 杨泽福 赵学峰 谢祥栋 杨希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61-3365,共5页
背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 背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多等有关。目的探讨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综合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入院后按相关指南行调脂、抗血小板、平稳血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火罐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分别以血清PKC、PI3K水平较基线升高30%定义为有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情况、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情况,及其入院时和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结果315例患者中,因个人原因提前出院3例,中途未完成火罐法治疗5例,最后住院满1周并完成火罐法治疗307例,其中试验组158例,对照组14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28例,无效12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117例,无效4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7.07,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25例,无效124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126例,无效32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21.65,P<0.01)。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 火罐法治疗可上调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水平,且其本身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开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火罐法 缺血预适应 缺血预处理 蛋白激酶C 磷酸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1-磷酸对心脏肥大的作用及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2
作者 杨泽福 万建平 +2 位作者 潘伟 薛世荣 杨玲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2期129-133,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1-磷酸(S1P)对心脏肥大(CH)的作用与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功能及血管新生的调控,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I3K/AKT/VEGF)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51例CH患者和65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及其... 目的探讨鞘氨醇-1-磷酸(S1P)对心脏肥大(CH)的作用与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功能及血管新生的调控,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I3K/AKT/VEGF)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51例CH患者和65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及其死亡捐赠的左心室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两组心肌组织S1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外周血S1P、人二氢-S1P(DH-S1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IF)分别对两组心肌组织进行S1P和分化簇31(CD31)、S1P和Alph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共定位染色。采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心肌组织S1P、S1P受体1-3(S1PR1-3)、α-SMA、CD31及PI3K/AKT通路的变化。分离培养原代CMECs,将第3代CMECs接种于12孔板中,建立肥大CMECs模型,分为两组:去氧肾上腺素(PE)组和PE+S1P(OE)组,每组6孔。OE组转染1μg的PDEST42-S1P-V5质粒24 h,IF对细胞进行染色。结果CH患者心肌组织S1P和血清S1P、DH-S1P和VEGF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志愿者(t=6.994、7.822、5.982、9.811,P<0.05),且血清VEGF和S1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427,P>0.01)。相比于正常志愿者,CH患者心肌组织CD31+S1P+双阳性共定位细胞占CD31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t=18.214,P<0.05);α-SMA+S1P+双阳性共定位细胞占α-SMA阳性细胞比例也显著降低(t=12.451,P<0.05)。与正常志愿者相比,CH患者心肌组织S1P、S1PR3、CD31和α-SMA蛋白含量明显降低(t=4.254、4.492、15.803、9.941,P<0.05),S1PR2含量明显增高(t=6.828,P<0.05),S1PR1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患者心脏组织p-PI3K、p-AKT和p-eNOS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志愿者(t=12.340、15.597、8.624,P<0.05)。相比于PE组,OE组中S1P和α-SMA双阳性共定位细胞占α-SMA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S1P和VEGF蛋白水平显著增加(t=6.894、5.213,P<0.05)。结论低水平的S1P可能通过抑制CMECs血管新生和间充质转换,及下调PI3K/AKT/eNOS通路在CH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肥大 鞘氨醇-1-磷酸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间充质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中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嗜睡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刘俊强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嗜睡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冠心病冠脉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患者各选择50例作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另选取接受体检且无冠脉狭窄的健康...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中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嗜睡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冠心病冠脉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患者各选择50例作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另选取接受体检且无冠脉狭窄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试验对象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与嗜睡情况差异。结果:轻度组、中重度组Gensini评分、每小时AHI次数、ODI3次数、ODI4次数、TG、TC、LDL-C水平、嗜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两组中重度水平更高(P<0.05);轻度组、中重度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中重度组水平更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可能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越高,睡眠指数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血管狭窄程度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嗜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及无复流现象 被引量:9
4
作者 黄景文 杨泽福 +4 位作者 罗韶金 万建平 杨玲 薛世荣 汤群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观察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发生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影响。方法行急诊PCI的患者于冠状动脉抽血测定内皮素的浓度。将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患者分为未使用他汀类药物亦无... 目的观察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发生无复流(no-reflow)现象的影响。方法行急诊PCI的患者于冠状动脉抽血测定内皮素的浓度。将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患者分为未使用他汀类药物亦无no-reflow发生组(NSNN组)、未使用他汀类药物但有no-re-flow发生组(NSN组)、使用他汀类药物但无no-reflow发生组(SNN组)、使用他汀类药物但有no-reflow发生组(SN组)。对各组no-reflow发生情况、内皮素浓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SNN组88例(54.66%),NSN组19例(11.80%),SNN组52例(32.30%),SN组2例(1.24%)。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发生no-reflow现象比例显著低于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P=0.013)。未发生no-reflow现象组患者(NSNN组、SNN组)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发生no-reflow现象组患者(P<0.0001);SNN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显著低于NSNN组(P=0.047);SN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同NSN组差异无显著性(P=0.147)。结论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可能降低AMI患者体内内皮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经皮冠脉介入 无复流 内皮素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B型脑利钠肽指导心衰患者袢利尿剂的使用对于肾功能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泽福 万建平 +4 位作者 罗韶金 黄景文 薛世荣 杨玲 汤群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3-745,共3页
目的:了解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指导袢利尿剂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心衰患者肾功能的保护。方法:10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袢利尿剂的使用分别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加测量体重(N+W组)及血浆BNP浓度加测量体重(B+W组)。定期测量血肌酐、血中... 目的:了解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指导袢利尿剂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心衰患者肾功能的保护。方法:10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袢利尿剂的使用分别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加测量体重(N+W组)及血浆BNP浓度加测量体重(B+W组)。定期测量血肌酐、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浆BNP,并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结果:基线时两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比较,P值分别为0.122、0.08、0.082。以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时N+W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均高于B+W组,P值分别为0.042、0.036、0.025。维持治疗1个月后N+W组血浆BNP、肌酐浓度及NGAL浓度均高于B+W组,P值分别为<0.001、0.02、<0.001。基线至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前N+W组8例心衰复发,B+W组10例心衰反复发作,P=0.795;维持治疗1个月内N+W组9例心衰复发,B+W组1例心衰复发,P=0.016。结论:血浆BNP指导袢利尿剂的使用可以减少心衰复发,更有利于心衰患者肾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脑利钠肽 袢利尿剂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临床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春敏 唐群英 袁凤新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2344-2345,共2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冠心病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hon抑郁焦虑症量表诊断评估。结果:Hamilton诊断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校...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冠心病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hon抑郁焦虑症量表诊断评估。结果:Hamilton诊断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校正患病率分别为18.20%、12.69%和11.12%。结论:冠心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是常见问题,但正确识别和治疗情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万建平 杨泽福 +1 位作者 蒋子裕 杨伟烙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4期186-187,共2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方法所有患者分为3组:组1,单纯糖尿病组48例;组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50例;组3,正常对照组,50例。对各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变异性及测量Tp-Te值,分析心率...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方法所有患者分为3组:组1,单纯糖尿病组48例;组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50例;组3,正常对照组,50例。对各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变异性及测量Tp-Te值,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结果组1、2心率变异性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组1心室复极离散度较正常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2心室复极离散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单纯糖尿病患者多无心肌缺血表现,其心率变异性降低但是心室复极离散度并未增大。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机制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心室复极离散度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崇哲 杨泽福 张颖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7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HFNEF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1例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包括鼻塞供氧、限制钠盐及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血...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HFNEF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1例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包括鼻塞供氧、限制钠盐及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除LAD外实验组患者Emas、Amas、E/A及血浆NT-proBNP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改善HFNEF患者左心室舒张能力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提高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琦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类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类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联合使用 冠心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的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廖旻媛 王明珠 汤群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初次接受冠脉介入术且出院1年内门诊随访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及慢性病自我管...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初次接受冠脉介入术且出院1年内门诊随访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及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研究测量表分析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整体处于中偏下水平,各维度管理水平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与情绪管理;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低维度为情感功能,最高为生理机能;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SF-36维度与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呈正相关(r=0.132~0.417)。结论 高水平的自我管理行为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介入术 生活质量 自我管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旻媛 汤群英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3期4382-4383,共2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CRT通过双室起搏系统刺激左右心室,使得心室同步化收缩,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率[1]。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再同步治疗 护理 左右心室 起搏系统 生活质量 C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俊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2期69-71,75,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10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10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27例)和复流组(73例)。收集资料,分析STEMI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无复流组的吸烟史比例和钙离子依赖C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33.33%、(239.15±56.45)pg/mL、(3.53±1.21)mmol/L,高于复流组的12.33%、(185.07±33.96)pg/mL、(2.32±0.8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的舒张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65.78±16.21)mmHg、(101.67±24.96)mmHg、(1.44±0.59)mol/L,低于复流组的(72.82±13.48)mmHg、(115.21±23.67)mmHg、(2.01±0.48)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β=1.269,OR=3.556,95%CI=1.230~10.280)、CLEC-2≥214.58 pg/mL(β=1.749,OR=5.750,95%CI=1.254~26.358)、LDL-C≥3.37 mmol/L(β=2.015,OR=7.500,95%CI=1.645~34.197)、收缩压<120 mmHg(β=1.255,OR=3.509,95%CI=0.750~16.422)是STEMI急诊冠脉介入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TEMI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与吸烟史、CLEC-2、LDL-C、收缩压密切相关,临床需加强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脉介入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呋辛钠过敏引起的Kounis综合征一例
13
作者 肖源 吕权坤 潘伟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384-385,共2页
患者,女,34岁,因“反复咳嗽半月,胸痛5小时”于2020年9月19日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无发热,未重视诊治,5小时前至外院就诊,予以静滴头孢呋辛钠后出现胸痛,伴口苦、下肢麻木,血压下降,当时监测血压最低为80/56 ... 患者,女,34岁,因“反复咳嗽半月,胸痛5小时”于2020年9月19日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无发热,未重视诊治,5小时前至外院就诊,予以静滴头孢呋辛钠后出现胸痛,伴口苦、下肢麻木,血压下降,当时监测血压最低为80/56 mmHg,立即予以地塞米松静脉推注、补液等处理,完善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_(1)导联ST段抬高,Ⅰ、aVL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通过联系我院胸痛中心后送至我院急诊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unis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 头孢呋辛钠 过敏
原文传递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神经上皮肿瘤术前分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嬿 陈燕萍 +1 位作者 王芳军 王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脑神经上皮肿瘤术前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l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脑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其中,33例WHOI~Ⅱ级为低级别组,38例WHOⅢ~Ⅳ级为高级别组。所有患者的常规扫描(平扫+增...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脑神经上皮肿瘤术前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l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脑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其中,33例WHOI~Ⅱ级为低级别组,38例WHOⅢ~Ⅳ级为高级别组。所有患者的常规扫描(平扫+增强)及SWI均在3.0T超导MRI下完成。在SWI上所有图像中对各肿瘤内部情况(肿瘤实质的信号、肿瘤静脉分布情况、肿瘤内的出血情况及肿瘤内部静脉血管数量)进行分析,利用手工逐层勾勒出肿瘤显示的出血成分面积,计算每例患者SWI所显示的肿瘤内出血的总体积(单位:cm-3)。结果(1)SWI上显示肿瘤的实质信号(高信号、等信号及稍低信号)在高、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鉴别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高、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内静脉分布情况(稀疏、密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高、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的出血量及瘤内血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神经上皮肿瘤瘤内小血管数与出血量、瘤内小血管数目与神经上皮肿瘤的级别、瘤内出血量与神经上皮肿瘤的级别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SWI通过对肿瘤的实质信号特点、瘤内静脉分布特点、瘤内血管数量及瘤内出血量的分析,可为术前脑神经上皮肿瘤的正确分级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颅脑神经上皮肿瘤 出血 分级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房颤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琦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其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实施阵发房颤诊治处理的患者12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其血清炎症因子、左心房内径、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实施阵发房颤诊治处理的患者12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运用心内科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疗法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左心房内径及房颤复发控制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IL-6、血清CRP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P <0. 05)。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左心房内径呈现显著的缩减趋势(P <0. 05)。观察组房颤复发控制率为93. 33%(56/60),参照组为73. 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效果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左心房内径水平,减少患者的房颤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阵发性房颤 血清炎症因子 左心房内径 房颤复发率
原文传递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脏康复护理有效性研究
16
作者 江敏 梁慧思 +1 位作者 李康丽 傅家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探讨患者发生冠心病后接受介入治疗后进行心脏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选取发生冠心病的患者共130例,样本选择的时间界限为2021年8月~2022年1月。采取随机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65例、观察组65例。两组均行介入治疗... 探讨患者发生冠心病后接受介入治疗后进行心脏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选取发生冠心病的患者共130例,样本选择的时间界限为2021年8月~2022年1月。采取随机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65例、观察组65例。两组均行介入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同时,配合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选择心脏康复护理,就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情况、舒适度指标、心理状态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在组间展开对比。结果:对比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在两组中的发生率,观察组更高(P<0.05)。护理后,在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上作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而在焦虑、抑郁评分方面在组间展开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之间比较满意度指标,总满意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减少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的不良心脏事件,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还可促使心理、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并提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脏康复护理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