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媛媛 向天敏 +5 位作者 陈思现 陈永锋 周素丽 陆伟 张桢珍 蔡永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6期34-37,45,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KRA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6年12月—2020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210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或外周血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外显子的突变率、突变位点分布特征及... 目的分析单中心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KRA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6年12月—2020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210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或外周血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外显子的突变率、突变位点分布特征及其与患者特征的相关性。结果210例NSCLC患者KRAS突变率为13.8%(29例),其中12号密码子占58.6%(17/29),13号密码子占10.3%(3/29),61号密码子占27.6%(8/29),而61号密码子绝大多数为Q61L(24.1%,7/29)。KRAS突变与患者性别相关(P<0.05),与吸烟史、样本类型无关(P>0.05)。吸烟与密码子G12/13突变相关(P<0.05),与密码子Q61L突变无关(P>0.05)。血浆样本和组织样本中KRAS基因突变率都与性别相关(P<0.05),与吸烟无关(P>0.05)。结论本研究NSCLC患者KRAS总突变率与东亚人群报道的突变率相似,但密码子Q61L突变频率显著高于文献报道,KRAS Q61L是该中心NSCLC患者的一个重要的驱动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KRAS Q61L突变 吸烟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帝娣 龙玲 +2 位作者 周小珍 陈秀雄 吴海珠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8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应用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应用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进行预测评估,评分<3分为低危组,评分≥3分为高危组,每组各60例。低危组和高危组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各30例,比较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护理后的导管相关静脉血栓、血栓相关症状、非计划拔管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低危患者中观察1组和对照1组的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0.043、0.191,P>0.05)。干预后,低危患者中观察1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0、38.502、11.972、16.696,P<0.05)。高危患者中观察2组的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14.687、11.153,P<0.05)。干预后,高危患者中观察2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1、14.745、8.413、12.384,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化疗期间,可用改良Khorana评分预测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风险,高危患者可尽早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栓相关症状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Khorana评分 护理干预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术相关性导管外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康彪 叶妍妍 +3 位作者 吴业 劳逸 黄潞 林锟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4期2537-2539,255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性导管外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PICC相关性导管外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口服利伐沙班10 mg,每日2次,连...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性导管外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PICC相关性导管外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口服利伐沙班10 mg,每日2次,连续3周后改为10 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15mg,每日2次,连续3周后改为20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治疗有效率、血栓缓解时间、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疗费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栓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利伐沙班治疗肿瘤PICC相关性导管外血栓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因此,临床上多采用低剂量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术 血栓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跌倒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的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詹婉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61-662,共2页
目的探讨防跌倒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寻求保证患者安全的措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 2010年4月起,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开始对跌倒高危患者实施了防跌倒干预。统计干预前后各480例患者跌倒发生率、防跌倒依从性,并用... 目的探讨防跌倒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寻求保证患者安全的措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 2010年4月起,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开始对跌倒高危患者实施了防跌倒干预。统计干预前后各480例患者跌倒发生率、防跌倒依从性,并用SPSS16.0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在神经内科病房对患者实施防跌倒干预后,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减少,依从性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结果说明防跌倒干预措施规范、有效,可以提高患者防跌倒的意识,大大减少跌倒意外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普遍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跌倒 安全护理 神经内科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肾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江康伟 王吉萍 +1 位作者 陈森 李丽莎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合并肺炎的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痰液,进行痰菌分离和病原菌培养,然后,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主要致病... 目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合并肺炎的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痰液,进行痰菌分离和病原菌培养,然后,根据得到的检测结果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主要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本次痰液样本中,共检测出病原菌148株,其中G-菌97株,占65.54%;G+菌40株,占27.03%;,真菌11株,占7.43%。所检测的G-菌中主要的菌种为大肠埃希菌(28.38%)、肺炎克雷伯菌(18.24%)以及铜绿假单胞菌(10.81%)。所检测的G+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7.57%)和粪肠球菌(7.43%)占多数。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以及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氨曲南以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氨曲南以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青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苯唑西林以及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主要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红霉素、克林霉素以及阿奇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肾内科需要定期对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致病菌分布以及耐药性监测,以便能够及时的采用合理的抗感染方案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内科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径CT结合三维可移动激光系统引导下胸部肿物穿刺活检术的价值研究
6
作者 陈思现 袁观武 +2 位作者 周素丽 陈永锋 蔡永广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5期834-836,840,共4页
目的:评估大孔径CT结合三维可移动激光系统引导下胸部肿物穿刺活检术与传统大孔径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共选取17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n=87)和对照组(n=83),研究组接... 目的:评估大孔径CT结合三维可移动激光系统引导下胸部肿物穿刺活检术与传统大孔径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共选取17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n=87)和对照组(n=83),研究组接受大孔径CT结合三维可移动激光系统引导,对照组仅接受大孔径CT引导。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进针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和病理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进针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穿刺成功率和病理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孔径CT结合三维可移动激光系统引导下胸部肿物穿刺活检术相比传统方法有更高的穿刺准确性和病理阳性率,同时减少了穿刺时间和进针次数,降低了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径CT 三维可移动激光系统 胸部肿物穿刺活检术 穿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
7
作者 陈景连 黄仁青 +2 位作者 王小平 林英 张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52-154,158,共4页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50例和淋巴结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进行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测定血液中EB病毒DNA的阳性检出率、LDH水平和铁蛋白水平的区别。结果 淋巴瘤组DNA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的对比中淋巴瘤组中的LDH和铁蛋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LDH和铁蛋白高代表确诊恶性肿瘤的概率就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DNA、LDH、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重大意义,检测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DNA LDH 铁蛋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护理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李世芬 张月葵 +1 位作者 招娟玲 陈小盼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6期133-135,14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设置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标准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设置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标准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报告的疼痛程度平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普遍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营养风险均值差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一定幅度下降,且实验组较参照组明显降低(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癌患者化疗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降低营养风险,并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推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护理 肺癌化疗后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互动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孙巍 梁杰增 +2 位作者 罗晓蓉 谭梦婷 陈红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58-0161,共4页
研究并探讨在线互动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两个时间段选取在医院参加实习的两批实习医生各30人作为研究样本,将第一批实习医生设为对照组,将第二批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阶... 研究并探讨在线互动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两个时间段选取在医院参加实习的两批实习医生各30人作为研究样本,将第一批实习医生设为对照组,将第二批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阶段,在临床教学工作中,采取传统教学法,而在研究组实习医生中应用在线互动教学法,对其进行临床教学。关于两组实习医生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另外,对于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对于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后再比较。结果:关于学习态度,在评分方面,分数在研究组阶段更高,P<0.05。在两个阶段,教学结束时开展的考核中,即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两个方面的考核,关于两项考核成绩,研究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教学后,对于综合能力进行测评,各项分数在组间比较,研究组更高,P<0.05。关于教学满意度开展调查后的结果显示,研究组阶段的实习医生对于教学更加满意,其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实习阶段,关于临床医学教学,应用在线互动教学法可调整实习医生对于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其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度,培养其综合能力,使其对临床教学工作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教学 传统教学法 在线互动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0
作者 莫淑芬 刘付敬樟 +2 位作者 梁普博 缪媛媛 陈湖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0032-0035,共4页
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案例教学法(CBL)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临床类专业的内科实习生,共计72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传统教学,观察组TSP+CBL,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 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案例教学法(CBL)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接收临床类专业的内科实习生,共计72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传统教学,观察组TSP+CBL,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学生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满意度: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44%、83.33%,P<0.05;观察组中,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医学教学中,TSP+CBL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学生严格掌握临床医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教师标准化病人 临床医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对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甄宏岳 欧俊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9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估、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估、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DNT时间分组,其中DNT 0~59 min的61例为早期组,DNT≥60 min的82例为晚期组。比较2组治疗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效果及随访90 d不良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6 h、24 h、7 d,早期组的APACHEⅡ评分为(33.95±4.52)分、(22.37±4.01)分、(12.15±2.73)分,NIHSS评分为(22.98±4.22)分、(16.47±2.61)分、(10.69±2.18)分,晚期组的APACHEⅡ评分为(37.43±5.37)分、(26.85±5.26)分、(17.06±2.96)分,NIHSS评分为(28.53±5.27)分、(20.05±3.46)分、(14.55±4.37)分,2组治疗后的APACHEⅡ、NIHSS评分均下降,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的全血高切还原黏度(whole blood high shear reduction viscosity,HRV)、全血低切还原黏度(whole blood low shear reduced viscosity,LR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分别为(3.06±0.81)mPa·s、(7.05±1.01)mPa·s、(1.07±0.21)mPa·s、(2.33±0.53)g/L,晚期组的HRV、LRV、PV、Fib水平为(4.21±1.04)mPa·s、(10.14±1.32)mPa·s、(1.53±0.32)mPa·s、(4.11±0.88)g/L,均低于治疗前,且早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晚期组的86.59%,随访90 d脑出血、再发卒中发生率为0、1.64%,低于晚期组的7.32%、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可显著减轻患者病情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随访不良预后发生,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血液流变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周素丽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557-559,550,共4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放化疗指征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放化疗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根据其有无发生肺部...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放化疗指征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放化疗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根据其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A组(发生肺部感染)和B组(未发生肺部感染),同时分析可能会影响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肺癌患者放化疗后有21例(21.00%)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1例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病原菌分布最多的为葡萄球菌属,占42.86%;肺炎克雷伯菌占28.57%;假单胞菌属占19.05%;真菌占9.52%。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吸烟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1.584,P>0.05);A组患者在年龄方面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5,P<0.05);A组患者在放化疗时间方面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4,P<0.05);A组患者在化疗药物方面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5,P<0.05);A组患者在白蛋白含量方面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5);A组患者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方面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影响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55岁、放化疗时间>2周、联合化疗药物、白蛋白含量≤30 g/L及KPS评分≤80分。结论:肺癌患者放化疗治疗结束后,存在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较为常见,影响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55岁、放化疗时间>2周、联合化疗药物、白蛋白含量≤30 g/L及KPS评分≤80分,临床需要根据其影响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肺部感染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化疗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BUN、SCr、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5
13
作者 刘付敬樟 江康伟 +4 位作者 文丽斯 何赖长 陈海金 缪旭 莫冬梅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其及对肾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其及对肾功能、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生化指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BUN、SCr、24 h U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2、0.247、1.438,P=0.267、0.402、0.076);2组生化指标(Alb、Hb及RB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的更为显著(t=6.037、5.087、3.163,P=0.000、0.000、0.001);2组患者的细胞因子(CRP、TNF-α及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1.256、0.567,P=0.248、0.106、0.286);2组患者在6个月及1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2、0.432,P=0.547、0.511);观察组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3,P=0.000)。结论腹膜透析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能够获得与血液透析相近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生化指标,降低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竭 慢性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肾功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与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蔡永广 李明 谢馨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P组:多西他赛75mg/m2,d1,DDP60mg/m2,d1;GP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d8,顺铂用量同前。以上方案均21天为1...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P组:多西他赛75mg/m2,d1,DDP60mg/m2,d1;GP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d8,顺铂用量同前。以上方案均21天为1周期,2~4周期评估疗效。结果 DP组总有效率43.5%,初治有效率53.8%,复治有效率23.0%。GP组总有效率45.9%,初治有效率56.0%,复治有效率25.0%。两组初治与复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多西他赛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近期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可耐受,初治较复治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他赛 吉西他滨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甲襞微循环、心室重塑及sCD40L、ET、CGRP、VEGF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星球 唐方明 +1 位作者 陈冠鹏 黄雪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67-169,173,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甲襞微循环、心室重塑及sCD40L、ET、CGRP、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53例慢性心衰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53例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甲襞微循环、心室重塑及sCD40L、ET、CGRP、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53例慢性心衰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53例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甲襞微循环、心室重塑指标及血清sCD40L、ET、CGRP、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甲襞微循环、心室重塑指标及血清sCD40L、ET、CGRP、VEGF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患者甲襞微循环、心室重塑及sCD40L、ET、CGRP、VEGF的影响较为明显,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综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慢性心衰 甲襞微循环 心室重塑 SCD40L ET CGRP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颞叶癫痫患者执行功能损害与钩束弥散张量成像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刁丽梅 陈子蓉 +3 位作者 黄东红 余璐 李丽萍 郑金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74-478,共5页
目的应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左侧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特点及与其双侧钩束(uncinate fasciculus,UF)DTI参数的关系。方法对14例成人左侧TLE... 目的应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左侧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特点及与其双侧钩束(uncinate fasciculus,UF)DTI参数的关系。方法对14例成人左侧TLE患者(患者组)和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检查(包括stroop、数字广度、数字符号、连线试验及词语流畅性)评分,并对两组受试者均进行DTI扫描。结果患者组stroop错误数([7.20±3.60)vs(.1.60±0.60)]高于对照组(P<0.05),数字广度([12.30±6.20)vs(.17.60±2.10)]、数字符号([50.33±16.10)vs(.66.04±10.12)]及词语流畅性[(12.05±5.36)vs(.19.33±2.55)]均低于对照组(P<0.05),stroop反应时([23.86±10.91)vs.(16.36±6.13)]及连线试验的时间[(56.11±20.12)vs.(40.43±15.07)]均长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左侧钩束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hy,FA)值降低[(0.332±0.043)vs(.0.379±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患者组左侧钩束FA值与词语流畅性(r=0.56,P=0.025)及数字广度(r=0.58,P=0.028)呈正相关。结论左侧TLE患者存在广泛的执行功能损害,部分执行功能的损害与左侧钩束的损害相关,左侧钩束的损害可能是部分执行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认知 钩束 磁共振弥散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方明 包浔娜 +1 位作者 何星球 赵红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接受冠心病正规治疗,其中76例同时口服胺碘酮片(胺碘酮组),74例口服普罗帕酮片(普罗帕酮组),疗程8周。...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接受冠心病正规治疗,其中76例同时口服胺碘酮片(胺碘酮组),74例口服普罗帕酮片(普罗帕酮组),疗程8周。疗程开始及结束时均行24h动态心电图及12导联心电图等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24h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胺碘酮组的疗效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但有4例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胺碘酮对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室性心律失常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普罗帕酮,但有一定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冠状动脉疾病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绍锋 徐东波 王伟然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8-90,共3页
43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术前误诊率高,主要接受单纯手术或手术+化疗。随访中发现,手术+化疗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65.2%,而单纯手术组则分别为38.9%和27.8%,两组... 43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术前误诊率高,主要接受单纯手术或手术+化疗。随访中发现,手术+化疗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65.2%,而单纯手术组则分别为38.9%和2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笔者认为对本瘤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认为术后正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治疗 NHL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洪柳 莫亚杰 谭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3期1151-1152,1166,共3页
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性反应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46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32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测颈动脉内膜... 目的了解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炎性反应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组)、46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32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类型及形态。结果3组受试者hs-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颈动脉IMT较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78.9%(60/76),以不稳定斑块发生例数较多(52.6%),B组以稳定斑块发生例数较多(71.7%);A组斑块以不规则型为主(69.1%),B组斑块以规则型为主(52.8%)。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有关,颈动脉硬化与hs-CRP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记忆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丽萍 郑金瓯 +2 位作者 余璐 黄东红 陈子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脑内微观改变及记忆损害的相关脑区。方法对颞叶癫痫患者15例和健康对照者15例,进行DTI检查,利用韦氏记忆量表检测记忆功能。结果 TLE患者部分各向异性弥散(FA)值降低激活区...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脑内微观改变及记忆损害的相关脑区。方法对颞叶癫痫患者15例和健康对照者15例,进行DTI检查,利用韦氏记忆量表检测记忆功能。结果 TLE患者部分各向异性弥散(FA)值降低激活区域有颞叶、边缘叶、扣带回和岛叶,升高区有:额叶、顶叶、枕叶,表观系数(ADC)值升高激活区域在颞叶、额叶、枕叶、顶叶;无ADC值降低区域。与健康者相比,颞叶癫痫患者的记忆商数(MQ)(90.73±19.72)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FA值在左岛叶、颞叶与MQ值正相关;患者组FA值在右额、顶、枕叶、左顶叶与MQ值正相关,在左颞叶与MQ值负相关。对照组ADC与MQ正相关区域在左边缘叶,与MQ成负相关区域在左顶叶、患者组正相关区域在左、右颞叶。结论初步证实TLE患者的脑内结构变化不局限于颞叶,还包括颞叶外网络结构;TLE患者全脑DTI与MQ存在着相关激活脑区,表明记忆功能损害与脑内相关结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弥散张量成像 记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