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治平 赵建江 +2 位作者 艾伟健 郑俊发 周会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6-427,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误诊原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明显多于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1例患者经过...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误诊原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明显多于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1例患者经过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3年生存率为80%(16/20),5年生存率为70%(14/20)。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非炎症性的病灶,应及时切取病理活检。COP,CHOP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恶性淋巴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化疗与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应用于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贾搏 张兆强 +1 位作者 孙翔 王治平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局部化疗与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应用于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9月收治的68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局部化疗与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应用于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9月收治的68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研究组行局部化疗与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比较两组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3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3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化疗与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应用于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促进其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化疗 手术 定位放疗 应用 口腔颌面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UW-QOL评价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被引量:46
3
作者 严颖彬 毛驰 +3 位作者 彭歆 俞光岩 郭传瑸 栾修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应用UW-QOL第4版评价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方法:采用直接翻译并经过适当修改的UW-QOL第4版,对97例确诊为口腔鳞癌的连续患者的术前QOL进行测量,术后3个月对其中55例患者的QOL作重复测量。采用SPSS12.0软... 目的:应用UW-QOL第4版评价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方法:采用直接翻译并经过适当修改的UW-QOL第4版,对97例确诊为口腔鳞癌的连续患者的术前QOL进行测量,术后3个月对其中55例患者的QOL作重复测量。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结果:量表总的克朗巴赫系数和分半信度分别为0.725和0.701;12个条目可提取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4%;以SF-36中文版和FACT-H&N的头颈特异性子量表FACT-HN为效标,其效标效度分别为0.543和0.738;量表能敏感地区分已知的2组口腔癌患者术前QOL的差异及口腔癌患者QOL随时间的变化。结论:UW-QOL第4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反应度,其测定结构呈多维性,可用于中国人口腔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质量 口腔癌 UW-QOL SF-36 FACT-H&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诊断与综合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吴俊伟 郑俊发 +3 位作者 林铭 邓雪莲 王南燕 何国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诊断。方法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了原发灶手术根治、免疫治疗和辅助化疗(DVP方案:DTIC25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VDS3mg/m2,静脉注射,第1天;DDP100mg/...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诊断。方法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了原发灶手术根治、免疫治疗和辅助化疗(DVP方案:DTIC25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VDS3mg/m2,静脉注射,第1天;DDP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组织标本行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9个月。结果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访期内共有12例(46.2%)出现局部复发,14例(53.9%)出现转移,其中6例(23.1%)为局部复发伴转移。1年生存率76.9%(20/26),3年生存率30.8%(8/26),5年生存率11.5%(3/26)。临床病理HE染色低倍镜下见瘤细胞核分裂象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间及细胞内可有、可无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检查HMB45,S-100,MELAN-A阳性表达均为100%。结论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有效方法;免疫组化检查为诊断本病的可行项目,HMB45、S-100、MELAN-A均可作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标志物,选择HMB45、S-100与MELAN-A联合标记,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恶性黑色素瘤 综合治疗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士琦 毛驰 +3 位作者 高岩 彭歆 栾修文 严颖彬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包膜外扩散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患者74例,回顾淋巴结的病理切片,观察包膜外扩散的发生率,随访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观察口腔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扩散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包膜外扩散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口腔癌患者74例,回顾淋巴结的病理切片,观察包膜外扩散的发生率,随访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有32例(43.2%)发现有包膜外扩散,无包膜外扩散和有包膜外扩散两组患者的术后总体复发率分别为47.6%和75.0%,颈部复发率分别为9.5%和46.9%,术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67.7%和37.0%。结论口腔癌颈部淋巴结的包膜外扩散发生率较高,包膜外扩散与术后复发尤其是颈部复发明显相关,并且显著影响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包膜外扩散 淋巴结转移 预后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平平 陈江 申晓青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口腔癌癌灶微血管密度(MVD)改变的关系,及其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口腔癌的组织切片采用抗VEGF单抗和抗CD34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取VEGF阳性细胞数和MVD。结果:有39例(6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口腔癌癌灶微血管密度(MVD)改变的关系,及其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口腔癌的组织切片采用抗VEGF单抗和抗CD34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取VEGF阳性细胞数和MVD。结果:有39例(65%)VEGF染色阳性,TNM分期Ⅰ~Ⅳ期VEGF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期阳性病例的阳性分级比较显示Ⅳ期的阳性分级要高于Ⅰ、Ⅱ、Ⅲ期(P<0.05);MVDⅠ、Ⅱ级的VEGF阳性率低于Ⅲ、Ⅳ级者,但无统计学差异,将MVD的不同分级中的VEGF的阳性分级做秩和检验,显示随着MVD分级的提高,其VEGF阳性级别也随之升高,MVDⅠ级与Ⅳ级的VEGF阳性表达程度差别显著(P<0.05)。结论:VEGF与口腔癌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阳性分级可作为反映肿瘤进展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表达 癌灶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颌畸形同期外科矫治术48例报道 被引量:8
7
作者 艾伟健 周会喜 +2 位作者 薛国初 刘曙光 徐平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同期手术矫治双颌畸形的手术设计与效果。方法:对48例累及上、下颌骨的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同期双颌手术。其中上颌后缩、下颌前突17例,同时伴有偏颌畸形5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9例;双颌前突13例;腭裂术后上颌后缩2例;长面... 目的:总结分析同期手术矫治双颌畸形的手术设计与效果。方法:对48例累及上、下颌骨的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同期双颌手术。其中上颌后缩、下颌前突17例,同时伴有偏颌畸形5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9例;双颌前突13例;腭裂术后上颌后缩2例;长面综合征2例。全部病例均按规范正颌手术诊治程序进行。手术设计依畸形类型而定,基本术式为:上颌骨行整体或分块的LeFortⅠ型骨切开术,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或垂直骨切开术(IVRO);上颌前部骨切开配合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部分病例配合颏成形术。结果:48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段坏死,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共7例,均得到及时处理,未影响最终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显示,除2例复发外,其余病例外形及功能均达到术前预期效果。结论:随访结果显示,严格按照规范的诊治程序,采用外科与正畸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并行双颌同期手术,有诸多优点,是取得功能与形态俱佳效果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畸形 外科矫治术 双颌同期手术 术式选择 LE FORT I型骨切开术 并发症 垂直骨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治疗设计及模拟预测评估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曙光 王大章 +5 位作者 黄元瑾 艾伟健 马丽红 胡静 周会喜 赵建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 :开发一套易于临床应用的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治疗设计及模拟预测评估系统 (CAPSPSOS)。方法 :利用扫描仪将患者X线头影测量片和侧面彩色照片输入计算机 ,根据正颌外科不同术式、不同部位的软硬组织移动比率关系 ,以MicrosoftVisual... 目的 :开发一套易于临床应用的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治疗设计及模拟预测评估系统 (CAPSPSOS)。方法 :利用扫描仪将患者X线头影测量片和侧面彩色照片输入计算机 ,根据正颌外科不同术式、不同部位的软硬组织移动比率关系 ,以MicrosoftVisualC ++6 0语言编译建立计算机辅助正颌外科治疗设计及模拟预测系统。对3 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19例 ,年龄在 18~ 3 0岁之间 )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诊断 ,并模拟进行正颌手术术式和骨切开部位的确定 ,骨段移动的方向、距离以及需要切除骨量的预测 ,术后咬合关系的预测 ,术后颜面软组织侧貌的预测。将 3 0例患者的 14项测量参数的术后实际结果和术前预测结果测量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 ,分析比较结果。结果 :本系统对于 9项角度变化的预测均是准确的 ;对于 5项线距变化的预测有 4项是准确的。结论 :CAPSPSOS不仅可以模拟各种正颌外科手术 ,而且能够提供预测的患者术后侧面彩色照片 ,快速、形象、直观、准确 ,操作简单 ,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技术 正颌外科 图像处理 牙颌面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机在牙槽外科初步应用的临床配对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平平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将种植机应用于牙槽外科手术中去骨操作 ,以避免传统凿骨法给患者造成的潜在损害。方法 :选取需行牙槽外科手术患者按性别、年龄、病种、手术部位、手术难易程度进行配对后分为2组 ,试验组采用种植机去骨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 目的 :探讨将种植机应用于牙槽外科手术中去骨操作 ,以避免传统凿骨法给患者造成的潜在损害。方法 :选取需行牙槽外科手术患者按性别、年龄、病种、手术部位、手术难易程度进行配对后分为2组 ,试验组采用种植机去骨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凿骨法。记录手术时间、患者术后评价及术后反应情况。结果 :符合配对标准并纳入试验者26人17对例次 ,有8人为自身左右配对。病种包括骨内埋伏阻生智齿、下颌骨致密性骨炎和颌骨囊肿。手术历时试验组为90.88±47.97min,对照组为109.65±54.84min,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393)。多数患者对采用种植机去骨的方法较满意 (P<0.05) ,对术中感觉差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术中敲锤时震动大和心理恐惧感。而术后疼痛、张口度情况2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种植机去骨在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身体和心理创伤等方面优于传统的凿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机 牙槽外科 临床配对试验 凿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癌组织iNOSmRNA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伟良 曾曙光 +2 位作者 李海刚 黄洪章 潘朝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4-318,共5页
背景及目的:近年的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头颈肿瘤中检测出高水平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表达,并与肿瘤的进展正相关,未见有关口腔癌中iNOSmRNA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 背景及目的:近年的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头颈肿瘤中检测出高水平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表达,并与肿瘤的进展正相关,未见有关口腔癌中iNOSmRNA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的报道。本文拟研究舌鳞癌组织中iNOSmRNA表达与其侵袭性生长、颈淋巴结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原位杂交检测常规石蜡包埋的68例舌鳞癌活检组织中iNOSmRNA的表达;对所研究的舌鳞癌病例进行随访,获取有关预后资料;用原位杂交技术来分析iNOSmRNA与舌鳞癌侵袭性生长、颈淋巴结转移、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舌鳞癌浸润肌层组与无肌层浸润组iNOSmRNA阳性率分别为86.1%、48.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系数为0.3。②iNOSmRNA在舌鳞癌有颈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5.7%,无颈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62.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系数为0.3。③舌鳞癌iNOSmRNA表达阳性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iNOSmRNA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①iNOSmRNA阳性表达与舌鳞癌的侵袭性生长、颈淋巴结转移正相关。②舌鳞癌组织中iNOSmRNA表达阳性的病例较iNOSmRNA表达阴性的病例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一氧化氮 侵袭性生长 颈淋巴结转移 预后 鳞癌 INOS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种植牙龈软组织伤口的特点及其愈合方式 被引量:12
11
作者 许竞 崔宝仪 +3 位作者 高文峰 容明灯 王晶 陈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牙龈组织的特点及其伤口生长愈合方式。方法 354例拔牙病例实施即刻种植,有骨质缺损的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颗粒并覆盖胶原膜进行骨引导再生,其中10例采取牙槽嵴唇颊侧梯形牙龈粘骨膜瓣滑行转移缝合伤口的闭合式愈合...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牙龈组织的特点及其伤口生长愈合方式。方法 354例拔牙病例实施即刻种植,有骨质缺损的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颗粒并覆盖胶原膜进行骨引导再生,其中10例采取牙槽嵴唇颊侧梯形牙龈粘骨膜瓣滑行转移缝合伤口的闭合式愈合,其余344例采取维持自然牙槽窝口的开放式愈合。结果闭合式病例中,8例伤口裂开,骨粉有所流失,但牙龈最终仍然生长封闭牙槽窝口,愈合良;另2例术后过程顺利,愈合优。开放式病例中,253例牙龈生长顺利,约1个月关闭牙槽窝口,骨粉流失不明显,愈合优;85例骨粉部分流失,但牙龈最终仍然生长封闭牙槽窝口,愈合良;6例种植体松动无法固定,必须取出,愈合差。总体伤口优良率98.31%,优良愈合病例可以发挥良好咀嚼功能。结论虽然牙龈通常存在炎症、缺损以及质地脆弱,但并不妨碍即刻种植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炎症非即刻种植的禁忌证。即刻种植采用唇颊侧梯形牙龈粘骨膜瓣转移缝合关闭伤口,伤口容易裂开;采取维持自然牙槽窝口开放的愈合方式,牙龈最终可以生长关闭伤口,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牙龈 胶原膜 羟基磷灰石 生物陶瓷 骨引导再生术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根尖手术联合MTA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的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邱小玲 贾搏 +2 位作者 韩久松 褚洪星 孙书昱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0-773,共4页
目的:研究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时应用MTA的可行性、特点、成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本院牙体牙髓科完成的显微根尖外科手术106例计146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临床资料,其中上颌前牙7... 目的:研究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时应用MTA的可行性、特点、成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本院牙体牙髓科完成的显微根尖外科手术106例计146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临床资料,其中上颌前牙75例、下颌前牙13例、上颌前磨牙6例、下颌前磨牙4例、上颌磨牙4例、下颌磨牙4例。手术包括根尖切除、根尖倒预备、根尖倒充填主要步骤,术后1年回访,通过临床症状和放射学检查评估疗效,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微根尖外科手术联合MTA应用的1年成功率达95.9%(140/146),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牙位、根尖病灶范围分别统计手术疗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失败5例6颗患牙,主要原因为根折及合并重度牙周炎。结论:在治疗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时采用显微根尖手术联合MTA应用可取得满意效果;显微根尖手术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A(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口腔显微镜显微根尖手术 慢性根尖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术后缺损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曙光 艾伟健 +5 位作者 栾修文 周会喜 曾曙光 郑俊发 王治平 李志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因鼻咽癌放疗后致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行死骨扩大切除术,同期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缺损,其中4例为游离腓骨肌皮瓣,4例为游离腓骨瓣。...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因鼻咽癌放疗后致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行死骨扩大切除术,同期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后缺损,其中4例为游离腓骨肌皮瓣,4例为游离腓骨瓣。结果8块游离腓骨肌(皮)瓣全部获得成活,无一例出现血管危象及组织瓣的全部或部分坏死。全部患者术后放射性骨坏死的症状均完全缓解,外形和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期间未见放射性骨坏死复发。结论采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扩大切除术后缺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腓骨瓣 下颌骨 放射性骨坏死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上下颌牙切线位X线片定位埋伏多生牙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竞 张治勇 +1 位作者 邝喆 盘荣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索埋伏多生牙定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临床58例埋伏多生牙摄上下颌牙切线位X线片定位,同时与定位牙片及定位断层片的定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上下颌牙切线位X线片定位的准确率为93.1%,定位牙片为37.9%,定位断层片为43.1%,差异明... 目的:探索埋伏多生牙定位的有效方法。方法:对临床58例埋伏多生牙摄上下颌牙切线位X线片定位,同时与定位牙片及定位断层片的定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上下颌牙切线位X线片定位的准确率为93.1%,定位牙片为37.9%,定位断层片为43.1%,差异明显。结论:上下颌牙切线位X线片是埋伏多生牙定位的有效方法,图像直观、全面,而且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片 埋伏多生牙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同期行下颌角修整矫正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会喜 艾伟健 +1 位作者 刘曙光 刘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12-1713,共2页
目的评价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同期行下颌角修整矫正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采用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下颌角修整术+颏... 目的评价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同期行下颌角修整矫正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采用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下颌角修整术+颏成型术的7例,采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并旋转颌平面+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下颌角修整术+颏成型术的12例。结果所有患者的唇颏关系改善明显,面部基本无偏斜,口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同期行下颌角修整可较好地矫正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 下颌角修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语音训练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文平 翁小玲 +1 位作者 刘曙光 艾伟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537-2538,共2页
目的探讨语音训练对轻度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语音改变的意义。方法对120例经过腭裂修补手术后存在轻度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语音训练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高鼻音、鼻漏气、辅音构音正确率、语言理解度等方面评价语音训练的效果,分析语音训练... 目的探讨语音训练对轻度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语音改变的意义。方法对120例经过腭裂修补手术后存在轻度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语音训练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高鼻音、鼻漏气、辅音构音正确率、语言理解度等方面评价语音训练的效果,分析语音训练前后的改变。结果语音训练前后患者鼻漏气改变不明显(1.59±0.25 vs 1.50±0.25,P=0.162),但高鼻音(1.91±0.17 vs 1.50±0.21,P=0.001)、辅音构音正确率[(59.90±2.33)%vs(90.79±1.63)%,P=0.000]、语言理解度[(31.67±6.67)%vs(85.67±11.33)%,P=0.000]改变显著。结论在不改变腭咽结构的基础上,专业的语音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轻度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整体语音清晰度,对于促进腭裂患者的社会沟通功能语音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训练 腭咽闭合 腭裂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荧光探针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建江 黄宇华 +2 位作者 王治平 盘杰 陈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利用量子点荧光探针在人的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检测特定蛋白,探讨量子点荧光探针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应用。方法相同粒径的量子点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P53及Bcl-2蛋白进行特异荧...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利用量子点荧光探针在人的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检测特定蛋白,探讨量子点荧光探针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应用。方法相同粒径的量子点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P53及Bcl-2蛋白进行特异荧光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定位表达;不同粒径的量子点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同一张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切片上分别标记P53蛋白与Bcl-2蛋白,并对其定位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相同粒径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可分别与组织中的P53、Bcl-2蛋白结合,在紫外荧光激发下发出特异红色荧光,P53蛋白结合物主要分布于细胞核;Bcl-2蛋白结合物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不同粒径的量子点荧光探针在同一张组织切片上可同时对P53蛋白与Bcl-2蛋白进行标记,在紫外荧光激发下2种蛋白结合物发出2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形成鲜明对比,显示量子点荧光探针标记的蛋白定位准确,特异性高。结论量子点荧光探针可应用于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2种蛋白的特异免疫荧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荧光探针 舌鳞状细胞癌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在其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世卿 郑俊发 +3 位作者 曾曙光 陈少鹏 薛国初 章锦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基因在HUVE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HUVECs并对其进行培养,根据细胞生长特点、形态特征和Ⅷ因子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基因在HUVE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HUVECs并对其进行培养,根据细胞生长特点、形态特征和Ⅷ因子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HUVECs中Tie-2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原代培养的HUVECs约于24h完全贴壁,4~5d后融合成单层铺路石样结构。Ⅷ因子免疫荧光组化法证实细胞是HUVECs。RT-PCR检测到HUVECs中Tie-2mRNA条带明显,SABC免疫细胞组化法检测到Tie-2蛋白在HUVECs胞浆、核膜中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5%以上。结论胰蛋白酶灌流消化法可获得高纯度的HUVECs,Tie-2在HUVECs中呈强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酪氨酸激酶受体-2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在拔除低位阻生智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兆强 褚洪星 +2 位作者 盘杰 孙翔 贾搏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比较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法与传统拔牙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方法选择需要拔除的下颌低位阻生智齿8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为微创拔牙器械结合高速涡轮... 目的比较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法与传统拔牙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其优缺点。方法选择需要拔除的下颌低位阻生智齿8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为微创拔牙器械结合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法,对照组为传统拔牙器械拔牙法。比较两组的断根率、拔牙窝不完整率、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张口受限度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均为一期愈合,而对照组有4例因感染致延期愈合;实验组的断根率为7.3%,而对照组为22%;实验组拔牙窝不完整0例,对照组拔牙窝不完整18例;实验组的牙科畏惧症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5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张口受限度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拔牙法相比,涡轮机联合微创拔牙器械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可达到无痛、安全以及微创的目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 涡轮机 阻生智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舌鳞癌颈部Ⅲ区、Ⅳ区淋巴结的微小转移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栾修文 毛驰 +3 位作者 俞光岩 郭传瑸 黄敏娴 马大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颈部阴性(cN0)舌鳞癌患者的颈部Ⅲ区、Ⅳ区淋巴结微小转移情况。方法采用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半连续切片技术,对25例cN0舌鳞癌颈部Ⅲ区、Ⅳ区的471个淋巴结进行复查。结果常规病理检查证实有转移的11个位于Ⅲ区的阳性淋... 目的分析临床颈部阴性(cN0)舌鳞癌患者的颈部Ⅲ区、Ⅳ区淋巴结微小转移情况。方法采用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半连续切片技术,对25例cN0舌鳞癌颈部Ⅲ区、Ⅳ区的471个淋巴结进行复查。结果常规病理检查证实有转移的11个位于Ⅲ区的阳性淋巴结,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能检出;在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460个淋巴结中,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半连续切片技术,仅在1个Ⅲ区淋巴结中检出一个2.0mm×1.5 mm的微转移灶, 在Ⅳ区淋巴结中未检出微转移灶。结论 cN0舌鳞癌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对所有的cN0舌鳞癌患者均清扫Ⅳ区似无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角蛋白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