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43
1
作者 陈燕辉 杨卫萍 邓敏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759,共3页
目的评价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门诊进行产后42 d复查的妇女,其中盆底肌力测定<Ⅲ级者作为产后组(80例),分为训练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期张力性尿失禁患者45例(其中5例为产后尿失禁)... 目的评价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门诊进行产后42 d复查的妇女,其中盆底肌力测定<Ⅲ级者作为产后组(80例),分为训练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期张力性尿失禁患者45例(其中5例为产后尿失禁)作为尿失禁组,子宫脱垂≤Ⅱ度患者23例(其中合并尿失禁6例)作为子宫脱垂组。产后训练组、尿失禁组及子宫脱垂组均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产后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及产后操锻炼。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力测定。结果产后训练组、尿失禁组、子宫脱垂组及产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5%、46.7%、21.7%和20.0%。产后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训练组治疗后盆底肌电活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能有效提高肌肉张力,产后42 d开始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肉训练 张力性尿失禁 子宫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GnRH-a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谢莹 任旭 +2 位作者 王孝忠 陈茜 陈燕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28-243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保守手术治疗后应用GnRH-a与单纯应用保守手术相比较,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 将Ⅰ-Ⅱ期(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2个小组,A组设置为对照组;B组术后予GnRH-a治疗3个疗程。将Ⅲ...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保守手术治疗后应用GnRH-a与单纯应用保守手术相比较,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 将Ⅰ-Ⅱ期(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2个小组,A组设置为对照组;B组术后予GnRH-a治疗3个疗程。将Ⅲ-Ⅳ期(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2个小组,C组设置为对照组;D组术后予GnRH-a治疗3个疗程。比较各组间在术后1年的妊娠率、复发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12个月累积临床妊娠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12个月累积临床妊娠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9、12个月,A组复发率分别为3.6%、10.7%、14.3%、17.9%,B组复发率分别为4.5%、9.1%、13.6%、18.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复发率分别为12.0%、32.0%、40.0%、56.0%,D组复发率分别为4.3%、13.0%、21.7%、3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与单纯应用腹腔镜手术相比,能改善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能降低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复发率。但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与单纯应用腹腔镜手术相比,在提高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妊娠率方面以及降低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妊娠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分期 妊娠率 复发率 GNR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的两种用药途径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璇 邓敏端 +1 位作者 舒慧芳 李庆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20-1121,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用药途径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旨在寻找更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及方法。方法对收治的Ⅰb2~Ⅱb期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48例进行新辅助化疗,随机分为动脉介入化疗(NAIT)组22例和静脉化疗组(NVCT组)26例,评价... 目的比较不同用药途径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旨在寻找更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及方法。方法对收治的Ⅰb2~Ⅱb期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48例进行新辅助化疗,随机分为动脉介入化疗(NAIT)组22例和静脉化疗组(NVCT组)26例,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病理组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局部组织学有效率NAIT组(86.36%)明显高于NVCT组(56.00%)(P<0.05)。NAIT组在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VCT组(P<0.05),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有高于NVCT组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无阴道切缘未净病例。NAIT组骨髓抑制Ⅱ°反应者明显低于NVCT组(P<0.05)。结论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产生的局部组织病理有效率明显高于静脉新辅助化疗,对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介入 静脉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妊娠结局 被引量:19
4
作者 兰玉 赵翠柳 任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321-2322,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妊娠妇女1 710例,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功能的检查结果,统计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5.7%,抗...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妊娠妇女1 710例,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功能的检查结果,统计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5.7%,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者占其中31.9%。TPOAb阳性患者早产发生率6.2%,妊娠期蛋白尿发生率6.7%,正常妊娠妇女早产发生率4.5%,妊娠期蛋白尿发生率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Ab阴性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与正常妊娠妇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中TPOAb阳性时早产、妊娠期蛋白尿发生率升高,TPOAb阴性时对妊娠结局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k式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璇 陈敏玲 +1 位作者 王尔敏 陈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5-606,共2页
目的探讨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术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184例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次手术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0例(CS组),新式剖宫产术(stark式剖宫产)104例(SCS组),比较两组腹壁、腹... 目的探讨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术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184例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次手术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80例(CS组),新式剖宫产术(stark式剖宫产)104例(SCS组),比较两组腹壁、腹腔粘连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初次手术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SCS组与CS组相比,再次剖宫产所见腹壁、腹腔粘连程度明显严重(2值分别为19.70,4.98);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子宫切口愈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tark式剖宫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再次剖宫产易引起出血多、开腹时间长等不利因素,故初次剖宫产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剖宫产 stark式剖宫产 腹腔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郝双 宗利丽 +5 位作者 林蒋海 刘泽寰 付永贵 毛婷 王玉凤 赵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168-2171,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联合DNA测序对337例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对照组)和30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例组)Bcl-2基因rs1088477A/G和rs2279115A/C单核苷...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联合DNA测序对337例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对照组)和30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例组)Bcl-2基因rs1088477A/G和rs2279115A/C单核苷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对照组妇女和病例组妇女rs1800477A/G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7.3%、91.4%和0.6%、8.6%、90.8%,两组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妇女和病例组妇女rs2275115A/C位点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0%、45.1%、32.9%和25.8%、42.1%、32.1%,两组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基因rs1800477A/G和rs2279115A/C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BCL-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71例育龄妇女5种节育措施避孕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兰玉 邓敏端 蔡华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2期169-171,共3页
目的了解分析5种常用避孕方式的避孕失败率和不良反应,为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采用安全期、避孕套、宫内节育器、口服短效避孕药、口服紧急避孕药等5种常用避孕方式的871例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其中采用安全期避孕法105... 目的了解分析5种常用避孕方式的避孕失败率和不良反应,为避孕节育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采用安全期、避孕套、宫内节育器、口服短效避孕药、口服紧急避孕药等5种常用避孕方式的871例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其中采用安全期避孕法105例,采用避孕套避孕法300例,采用宫内节育器203例,采用口服短效避孕药212例,采用口服紧急避孕药51例。结果使用安全期、避孕套、宫内节育器、口服短效避孕药、口服紧急避孕药等5种避孕方式的避孕失败率,以安全期避孕为最高(15.2%),口服短效避孕药为最低(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宫内节育器、口服紧急避孕药、口服短效避孕药、安全套、安全期避孕。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以腰腹酸痛的发生为主,发生率为13.8%;口服紧急避孕药不良反应以不规则阴道流血的发生为主,发生率为7.8%;口服短效避孕药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的发生为主,发生率为5.7%;10例采用避孕套避孕妇女曾有过敏情况,发生率为3.3%;安全期避孕法无精液过敏情况出现。结论 5种常用避孕方法中,口服短效避孕药有效性较高、不良反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 知情选择 避孕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卵巢肿瘤蒂扭转误诊28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曹晓晓 区海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120-1120,共1页
关键词 绝经 卵巢囊肿/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Kegel训练对产妇产后预防尿失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钟绍涛 杨卫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6期2191-2192,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Kegel训练对产妇产后预防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早期Kegel训练。观察比较两组产妇... 目的:探讨早期Kegel训练对产妇产后预防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早期Kegel训练。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评分和排尿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盆底肌力评分较对照组产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产妇的尿失禁发生率较对照组产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妇产后运用早期Kegel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尿失禁,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下降。早期Kegel训练预防产妇产后尿失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el训练 产妇 预防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陈燕辉 古彩茹 杨卫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244-3246,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价值。方法:选取产后42天复查有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项主要参数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价值。方法:选取产后42天复查有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各项主要参数的变化。结果:①84例患者中治愈44例占52.38%,改善33例占39.29%,无效7例占8.33%,总有效率为91.67%(77/84);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②治疗后患者平均盆底肌肉肌电值为(56.8±16.7)μV,显著高于治疗前,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平均UI次数为(0.9±1.1)次/d,24 h尿垫试验平均为(3.7±0.6)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它们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肌训练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分型及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英源 邓敏端 +2 位作者 赖艳榕 李雅文 陈粮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9-651,共3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RVVC发生的真菌学原因。方法:应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API20CAUX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RVVC发生的真菌学原因。方法:应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API20CAUX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6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RVVC组32株、VVC组33株。R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25%(8/32),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2%(6/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04)。体外药敏试验: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达98.5%,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为6.2%,其他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克霉唑76.9%、伊曲康唑71.4%、氟康唑33.8%、咪康唑32.3%。RVVC组对咪康唑及特比萘芬的敏感性高于VV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咪康唑:46.9%、18.2%,P=0.013;特比萘芬:12.5%、0%,P=0.019)。RVVC组的敏感药物种数比VVC组要多[分别为(3.3±1.5)种和(2.3±0.8)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RVVC的主要菌种。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在唑类药物中,克霉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较高,而氟康唑和咪康唑则较低。RVVC分离菌株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假丝酵母菌属 抗真菌药 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邓敏端 黄英源 黎庆梅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689-2691,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IFN-γ及IL-4浓度。结果:①阴道灌洗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VVC组明显高于V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与VV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与复发有关。检测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反映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对RVVC治疗监测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细胞免疫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