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在观察角膜塑形术对泪膜稳定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罗铭 梁纳 +1 位作者 马胜生 孙弋钫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应用OCULUS眼表分析仪观察角膜塑形术对青少年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青少年近视患者52例(101眼),年龄(12.8±2.9)岁,屈光状态为(-3.51±0.87)D,给予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通过OCULUS角膜地形图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第... 目的应用OCULUS眼表分析仪观察角膜塑形术对青少年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青少年近视患者52例(101眼),年龄(12.8±2.9)岁,屈光状态为(-3.51±0.87)D,给予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通过OCULUS角膜地形图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TBUT)[NITBUT(f)]、平均NITBUT[NITBUT(av)]、首次泪膜破裂位置以及观察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分级和位置。结果 (1)NITBUT的变化:戴镜前与戴镜1 d、1周、1个月、3个月的NITBUT(f)分别为(10.11±4.54)、(6.56±5.08)、(9.97±8.49)、(10.07±5.62)、(9.73±6.70)s;(2)NITBUT(av)的变化:戴镜前与戴镜1 d、1周、1个月、3个月的NITBUT(av)分别为(13.43±5.27)、(8.34±5.03)、(13.49±5.30)、(13.64±6.49)、(13.26±5.52)s;戴镜后第1天NITBUT(f)以及NITBUT(av)均较戴镜前降低(P<0.05),之后NITBUT(f)以及NITBUT(av)恢复戴镜前水平(P>0.05);(3)首次泪膜破裂位置的变化:戴镜前双眼首次泪膜破裂位置以下方最多,戴镜后首次泪膜破裂位置不稳定,下方、鼻侧、颞侧比例高,上方和中央较少;(4)角膜上皮染色:戴镜后角膜上皮染色病例数较戴镜前增多,其中以Ⅰ级染色为主,戴前和戴镜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时分别为7.5%、21.1%18.4%、17.1%、14.5%,分布位置为:戴镜前双眼角膜上皮染色以下方最多,戴镜1 d、1周、1个月均为中央最多,戴镜3个月下方最多;(5)术后首次泪膜破裂位置与角膜上皮染色的位置并无相关性(P>0.05)。结论OCULUS眼表分析仪可以准确观察泪膜的稳定性,角膜塑形术后第1天泪膜稳定性较戴镜前降低,之后泪膜稳定性恢复戴镜前水平。泪膜首发破裂点戴镜前以下方最多,戴镜后位置不稳定。术后首次泪膜破裂位置与角膜上皮染色的位置并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 角膜塑形术 泪膜 眼表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林翎 梁纳 马胜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31-1433,共3页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非增殖期(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增殖前期(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及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非增殖期(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增殖前期(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及增殖期(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165例(252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根据病情的不同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合并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者先行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术后3~6个月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新生血管未消退者和无灌注区尚存者追加光凝,随访6~18个月。结果 252眼视网膜病变经光凝治疗后,NPDR期视力提高或不变者占95.2%;PPDR期视力提高或不变者占90.3%;PDR期视力提高或不变者占72.3%。3~6个月后复查FFA结果显示NPDR期有效率90.4%,PPDR期有效率77.9%,PDR期有效率60.0%。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手段。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早发现,并根据不同病变分期选择合理的激光参数及不同的光凝方案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以阻止病变发展,保护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激光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光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蠕形螨感染与蔬菜芽胞杆菌蛋白免疫反应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黎健菁 林振德 +2 位作者 林勇平 罗娅莎 林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研究人眼蠕形螨感染与其血清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观察68例住院患者眼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收集每例患者双眼上下睑共8条睫毛,进行蠕形螨计数,分别记录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数量。用Western blot分析从蔬菜芽胞杆菌分离出来的两种... 目的:研究人眼蠕形螨感染与其血清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观察68例住院患者眼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收集每例患者双眼上下睑共8条睫毛,进行蠕形螨计数,分别记录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数量。用Western blot分析从蔬菜芽胞杆菌分离出来的两种蛋白62-kDa和83-kDa与患者血清的免疫反应情况。结果:所有68例患者无面部红斑痤疮,无眼睑炎,按血清反应分阳性和阴性两组,年龄匹配(P=0.888),性别匹配(P=0.595);按睫毛蠕形螨感染分阳性和阴性两组,年龄匹配(P=0.590),性别匹配(P=0.329)。血清免疫反应与眼部蠕形螨感染无统计学相关关系(P=0.925),在蠕形螨感染阳性组38例中27例(71%)血清反应阳性,在蠕形螨感染阴性组30例中,血清反应阳性21例(70%)。与蠕形螨计数也无统计学相关关系(P=0.758)。结论:当眼部感染蠕形螨但不发病时,血清检查不必要,但当眼部出现眼睑炎时,建议查睫毛螨虫和血清免疫反应,一旦两者均阳性,全力除虫实属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眼红斑痤疮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眼预测保健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胜生 甄兆忠 +1 位作者 梁绍雄 陈悦玲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27-227,共1页
近视眼预测保健系统是通过对儿童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的测量及相关资料,通过近视眼预测系统的计算,以了解儿童当前的客观屈光状态,从而提出保健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1998年12月~2000年4月以来我院就诊的青少年、儿童20... 近视眼预测保健系统是通过对儿童眼轴、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的测量及相关资料,通过近视眼预测系统的计算,以了解儿童当前的客观屈光状态,从而提出保健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1998年12月~2000年4月以来我院就诊的青少年、儿童200例400眼,其中男92例184眼,女108例216眼,年龄4~15岁. 1.2 预测系统组成专用眼科A超、角膜曲率计、电脑验光仪、电脑一台、青少年近视眼预测保健系统软件. 1.3 方法每名患者均进行视力检查、电脑验光、角膜曲率检查、A超测得眼轴、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的数据及输入家族情况、用眼时间等相关因素,资料经青少年近视眼预测系统运算,指出儿童将来屈光状态,提出对患儿的保健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预测保健系统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荧光素钠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共和 何志远 赵坤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口服荧光素钠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眼底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拆线控制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郑东健 袁永刚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17期2633-2634,共2页
目的:观察激光拆除角膜缝线控制反眉弓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散光的疗效。方法:对92例反眉弓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的患者随访4周,经角膜曲率仪或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查发现存在明显角膜散光,根据散光情况予激光拆除相应角膜缝线,随... 目的:观察激光拆除角膜缝线控制反眉弓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散光的疗效。方法:对92例反眉弓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的患者随访4周,经角膜曲率仪或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查发现存在明显角膜散光,根据散光情况予激光拆除相应角膜缝线,随访6个月。结果:拆线后,角膜散光较拆线前相比明显减小(P<0.05)。结论:激光拆除角膜缝线可有效控制反眉弓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的角膜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激光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5
7
作者 覃伟英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4171-4172,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内血糖控制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1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采用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加激光光凝治疗,加强血糖监测,合理用药,积极饮食控制。...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内血糖控制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1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采用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加激光光凝治疗,加强血糖监测,合理用药,积极饮食控制。结论:有效的血糖控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围手术期 血糖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6AD1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8
作者 郑东健 梁纳 +1 位作者 马胜生 袁永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评价SN6AD1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01/11白内障患者44例65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SN6AD1MIOL,术后随访3~6mo,观察裸眼及矫正远、中、近视力,最佳远视力矫正下的中、近视力,角膜散光... 目的:评价SN6AD1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01/11白内障患者44例65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SN6AD1MIOL,术后随访3~6mo,观察裸眼及矫正远、中、近视力,最佳远视力矫正下的中、近视力,角膜散光,离焦曲线,脱镜率和满意度。结果:术后3mo,患者远、近视力理想,中距离视力亦较为满意;术前术后平均角膜散光差异无显著性(P>0.05);离焦曲线呈双峰型,第一个峰位位于0D,第二个峰位为一高平台,位于-2.00~-2.50D;44例手术患者中39例(89%)脱镜;脱镜患者可从事日常远、中、近距离工作。结论:SN6AD1MIOL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提高脱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基质膜用于结膜重建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孟繁剑 陈家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利用表皮干细胞与结膜去细胞基质膜体外构建复合基质膜组织,移植于实验动物眼表,评价其在结膜重建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完全剪除右眼球结膜,并在上方巩膜处植入体外构建的表皮干细胞复合基质膜组织... 目的利用表皮干细胞与结膜去细胞基质膜体外构建复合基质膜组织,移植于实验动物眼表,评价其在结膜重建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完全剪除右眼球结膜,并在上方巩膜处植入体外构建的表皮干细胞复合基质膜组织,分别于1、2、3、4周后取移植的复合基质膜组织行冰冻切片,标本分别行PAS染色、人结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K13抗体、MUC5A/C抗体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体外移植后的复合基质膜组织在移植后2、3、4周K13抗体、MUC5A/C抗体表达阳性,并在3、4周呈杯细胞PAS染色阳性。结论利用表皮干细胞与结膜去细胞基质膜共建的复合基质膜组织,在临床结膜重建治疗中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替代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结膜重建 复合基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