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脊柱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志雄 岳签 蔡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1期77-78,共2页
压疮是压力性溃疡、褥疮的简称,主要病因是由于部分组织遭受长时间外力压迫,发生长期缺血、缺氧以及营养不良最终导致组织溃烂并坏死。皮肤出现压疮在护理上极为常见,且每年有数万人因压疮合并症死亡,面对这一临床问题,各大专家学者展... 压疮是压力性溃疡、褥疮的简称,主要病因是由于部分组织遭受长时间外力压迫,发生长期缺血、缺氧以及营养不良最终导致组织溃烂并坏死。皮肤出现压疮在护理上极为常见,且每年有数万人因压疮合并症死亡,面对这一临床问题,各大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为做到提前预防压疮的出现,我院对脊柱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采用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具体护理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预防 俯卧位手术 脊柱外科 危险因素 评估表 患者 应用 组织溃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的DTI参数与神经根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镜聪 钟瑜 +4 位作者 刘贵华 曾祥灵 翟少智 陈康胤 蓝博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79-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DTI对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损伤情况的诊断价值,并分析DTI参数与神经根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及MRI平扫显示为单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例,均行DTI检查,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神经纤维束长... 目的:探讨DTI对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损伤情况的诊断价值,并分析DTI参数与神经根疼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及MRI平扫显示为单侧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例,均行DTI检查,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神经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分级;比较腰椎间盘突出L_(4)~S_(1)神经根受压侧与健侧之间上述各参数的差异;分析受压侧DTI参数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73例患者中,受压侧神经根与健侧对应神经根FA值、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27例为轻度,38例为中度,8例为重度,轻、中、重度患者的FA值、神经根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受压神经根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均与VAS评分均呈负相关(r=-0.881,-0.540,-0.803;均P<0.05);ADC值与VAS评分无相关性(r=-0.095,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受压神经的DTI参数,即FA值、纤维束长度及密度指数发生改变,且与VAS评分具有相关性,可评价腰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受压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示踪 磁共振成像 腰骶神经根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度显微剪应用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家文 曹勇 +5 位作者 黄玉良 段春岳 王德加 陈锦标 仝国强 尹生云 《骨科》 CAS 2019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目的评估弧度显微剪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TOLF)并硬膜粘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T... 目的评估弧度显微剪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TOLF)并硬膜粘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TOLF并硬膜粘连的病人30例,分为尖刀片组(15例)和弧度显微剪组(1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尖刀片组和弧度显微剪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13.2±1.4)个月、(12.8±2.4)个月。尖刀片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1±45)min、(563±201)ml,显著高于弧度显微剪组的(203±38)min、(493±139)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1,P<0.001;t=6.817,P<0.001)。尖刀片组发生脑脊液渗漏6例,弧度显微剪组脑脊液渗漏1例,两组的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31)。两组病人的末次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病人术前JOA、末次随访JOA及神经恢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弧度显微剪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多节段TOLF并硬膜粘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尖刀片分离的手术方式相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脑脊液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骨化 显微剪 全椎板切除术 减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后路手术后不同体位护理对双下肢不同部位周径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志雄 岳签 黄秀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8期154-156,232,共4页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手术行不同体位护理,对其双下肢不同部位周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腰椎后路手术后实施不同体位护理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纳入腰椎后路手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手术行不同体位护理,对其双下肢不同部位周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腰椎后路手术后实施不同体位护理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纳入腰椎后路手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参照对象(参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部位周径。结果护理前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h踝关节周径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髌骨下10cm与参照组周径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h周径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体位护理可有效减轻腰椎后路手术双下肢肿胀情况,通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手术 体位 护理 周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昊 蔡宏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1期224-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4例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前后路手...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4例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脊椎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管开门度数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3%,优良率为80.95%,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3.6%,优良率为78.57%,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11.9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均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恢复颈椎生理弧度,使脊髓充分后移,解除前方压迫,应分清适应征采取相应的术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单开门 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改进后路腰椎手术后体位安置方法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岳签 梁志雄 +1 位作者 黄秀玉 魏立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第6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进后路腰椎手术后体位安置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行后路腰椎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进后的术后体位安置。对照组为100例2013年1~6月实施常规术后体位安置的患者。两组... 目的:探讨改进后路腰椎手术后体位安置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行后路腰椎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改进后的术后体位安置。对照组为100例2013年1~6月实施常规术后体位安置的患者。两组进行临床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后路腰椎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实施改进的体位安置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满意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手术 术后 体位安置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C评分系统指导的下颈椎损伤手术入路选择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陈锦标 吴家文 蔡宏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0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颈椎损伤分类(SLIC)评分系统指导的下颈椎损伤手术入路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单节段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SLIC评分,结合患者的受伤机制、损伤程度、椎体损伤特点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结果... 目的分析下颈椎损伤分类(SLIC)评分系统指导的下颈椎损伤手术入路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单节段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SLIC评分,结合患者的受伤机制、损伤程度、椎体损伤特点等,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结果本次研究的61例患者中行前路手术43例,行后路手术7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11例。前路手术患者平均SLIC评分为(5.90±1.27)分(4~10分),后路手术患者平均SLIC评分为(6.30±1.19)分(4~8分),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平均SLIC评分为(8.70±0.91)分(7~10分)。前路手术患者以轻度损伤(44.2%,19/43)和中度损伤(51.2%,22/43)为主,后路手术患者以中度损伤(57.1%,4/7)为主,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以重度损伤(63.6%,7/11)为主。结论针对下颈椎损伤患者,SLIC评分位于4~7分区间内,宜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若SLIC评分≥8分,可考虑前后路联合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 下颈椎损伤 入路选择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理念在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梁志雄 岳签 蔡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在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床位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采取加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在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床位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采取加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理念在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病情快速恢复,安全性较高,有效维持了良好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 围术期 脊柱手术 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