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少雄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3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比较检验科2011年1月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后与2011年1月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前的标本不合格率。结果 PDCA循环实施后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08%,住院患者标本不合... 目的观察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比较检验科2011年1月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后与2011年1月PDCA循环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前的标本不合格率。结果 PDCA循环实施后门诊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08%,住院患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15%,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为0.06%,PDCA循环实施前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健康体检者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0.23%,0.41%,0.23%,实施后较实施前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大大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能使每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工作程序,用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对实现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提高检验准确性,防止差错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管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念珠菌的临床检验对比研究
2
作者 李惠平 蔡伟雄 +1 位作者 徐锦芳 陈颖雅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2期305-306,共2页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检测阴道念珠菌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疑似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直接镜检法、革兰染色涂片法、胶体金法及培养法检测,比较四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136例疑似待检标本中直接...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检测阴道念珠菌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疑似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直接镜检法、革兰染色涂片法、胶体金法及培养法检测,比较四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136例疑似待检标本中直接镜检法阳性73例,革兰染色涂片法阳性108例,胶体金法阳性112例,培养法阳性114例。以培养法作为确诊标准,直接镜检法与培养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涂片法、胶体金法与培养法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养法可作为阴道念珠菌的金标准,胶体金法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普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 胶体金法 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乙型肝炎疫苗人体免疫效果检验的探讨
3
作者 蔡伟雄 李惠平 +1 位作者 曾玉莲 陈颖雅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445-445,共1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500例HBsAg阴性的人群分为两组,分别注射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用ELISA法检测HBsAb和HbsAg。结果:两组的免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500例HBsAg阴性的人群分为两组,分别注射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用ELISA法检测HBsAb和HbsAg。结果:两组的免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阳转率与年龄有关,HBsAb的阳转率为71.6%;10~19岁年龄组的HBsAb阳转率最高,50岁以上者阳转率最低。结论:所使用的两种疫苗对人具有良好的免疫性,阳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疫苗 阳转率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玉霞 曾连英 曹颖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究尿常规检验采取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100例。A组采取干化学法,B组采取尿沉渣法,C组采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比较3组... 目的探究尿常规检验采取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100例。A组采取干化学法,B组采取尿沉渣法,C组采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比较3组尿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C组定量红细胞阳性率为29.00%,高于A组(18.00%)、B组(16.00%),C组定量白细胞为43.00%,高于A组(6.00%)、B组(3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误诊率、漏诊率、错误率分别为3.00%、2.00%、5.00%,低于A组(13.00%、11.00%、14.00%)、B组(10.00%、9.00%、1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中,采取干化学联合尿沉渣能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误诊及漏诊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化学法 尿沉渣 尿常规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0例孕产妇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惠平 蔡伟雄 曾玉莲 《当代医学》 2011年第6期38-39,共2页
目的分析博罗地区孕产妇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200例孕产妇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TRUST初筛试验、梅毒特异性抗体... 目的分析博罗地区孕产妇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200例孕产妇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TRUST初筛试验、梅毒特异性抗体(Anti-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2型(Anti-HIV)检测。结果本组3200例孕产妇中经感染性指标检测后,其中HBsAg阳性者310例,阳性率为9.7%;Anti-HCV阳性者12例,阳性率约0.38%;梅毒TRUST初筛试验阳性21例,假阳性5例,阳性率0.5%;Anti-TP试验阳性30例,阳性率0.95%;Anti-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0.03%。结论对孕产妇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十分必要,对提高优生优育、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感染性指标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分析仪测定与尿沉渣镜检200例尿液标本临床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一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4期1855-1856,共2页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门诊行尿液检查的患者200例,取中段尿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及规程进行操作。对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尿沉渣镜检检查尿白细...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门诊行尿液检查的患者200例,取中段尿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及规程进行操作。对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尿沉渣镜检检查尿白细胞、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8.50%和24.00%,尿液分析仪分别为20.50%和26.50%,两种检查方法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镜检检查白细胞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00%和9.50%;检查红细胞分别为17.50%和0.50%;尿液分析仪检查白细胞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20.50%和17.50%,检查红细胞分别为20.50%和2.00%;尿液分析仪检查红细胞系白细胞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明显高于尿沉渣镜检,两种检测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尿液分析仪进行筛查,但是对于细胞数和形态有疑问的样本应通过尿沉渣检查以保证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分析仪 尿沉渣镜检 尿液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00例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惠平 蔡伟雄 +1 位作者 叶旭英 茹文渊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457-457,共1页
目的: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5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4项检测指标... 目的: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对5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本次检测5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HIV感染率为0.052%;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男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他三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而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传染性标志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例深部真菌感染药敏分析
8
作者 蔡伟雄 李惠平 叶旭英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5期242-243,共2页
目的:探讨我院深部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例真菌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标本中以痰的检出率最高,真菌种类分布以白色假丝酵母菌(52.0%),光滑假丝酵母菌(22.0%)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8.0%)为主.制霉菌素两... 目的:探讨我院深部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例真菌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标本中以痰的检出率最高,真菌种类分布以白色假丝酵母菌(52.0%),光滑假丝酵母菌(22.0%)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8.0%)为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率较高,分别达到92%和100%.结论:临床上应做好真菌的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去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 分布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探讨
9
作者 李惠平 蔡伟雄 何少雄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1期182-182,共1页
目的: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Mp)临床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了解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76株Mp对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和交叉耐药性。结果:交沙霉素抗Mp活性最强,其次为罗... 目的: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Mp)临床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了解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76株Mp对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和交叉耐药性。结果:交沙霉素抗Mp活性最强,其次为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的抗Mp活性最差,有5株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呈现交叉耐药,有3株虽对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呈现交叉耐药。结论:临床Mp耐药菌株增多,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使之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大环内酯类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检测在高龄妇女预测助孕治疗结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仕琴 梁勇 黄美香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10期1260-1261,共2页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检测在高龄妇女预测助孕治疗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孕前健康检查的高龄妇女100例临床资料,按月经状况分为月经正常组(47例)和围绝经期组(53例),测定2组窦卵泡...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检测在高龄妇女预测助孕治疗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孕前健康检查的高龄妇女100例临床资料,按月经状况分为月经正常组(47例)和围绝经期组(53例),测定2组窦卵泡计数(AFC)、卵巢功能评定激素指标、AMH水平及成功妊娠率,对比2组AFC及相关激素水平、妊娠成功率,对比月经正常组妊娠成功者和妊娠失败者各指标水平。结果月经正常组AFC和AMH水平高于围绝经期组,FSH水平低于围绝经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雌二醇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正常组妊娠成功率为57%,高于围绝经期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正常组中妊娠成功者AMH水平高于妊娠失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成功者FSH、雌二醇及LH水平与妊娠失败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妇女卵巢储备功能在逐渐衰退,但月经正常的女性仍存在较高的受孕可能,而围绝经期女性受孕可能降低,并且同FSH、雌二醇和LH指标相比,AMH能更准确评估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和受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抗苗勒管激素 生殖技术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穿刺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1
作者 向乐平 肖福兴 廖菲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2618-2620,共3页
目的:评价精准穿刺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8月就诊治疗的肾结石患者资料展开研究调查,从中抽选出92例,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单通... 目的:评价精准穿刺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患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8月就诊治疗的肾结石患者资料展开研究调查,从中抽选出92例,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精准穿刺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以及肾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比对照组高,术后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肾主动脉、段间动脉和叶间动脉指标均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肾结石选择精准穿刺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结石清除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穿刺 双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 标准单通道 肾结石 肾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