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宇华 陈伟花 +3 位作者 谌昆 周梓琴 郭双双 李林枝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0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5日至2月14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留置尿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20年7月8日至8月7日惠州市...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5日至2月14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留置尿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20年7月8日至8月7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留置尿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责任制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天数、感染率以及成员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留置导尿管天数短于对照组,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员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品管圈 神经外科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日常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媚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5期688-690,共3页
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家族遗传、外部创伤、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破裂出血前无明显症状,但有近60%的患者在破裂前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等先兆^([1,2])。临床多采用手术疗法干扰动脉瘤的血液供应,... 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家族遗传、外部创伤、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破裂出血前无明显症状,但有近60%的患者在破裂前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等先兆^([1,2])。临床多采用手术疗法干扰动脉瘤的血液供应,预防组织再出血,但术后常规护理模式较为呆板、笼统,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3])。而加速外科康复护理是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颅内动脉瘤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康复护理 破裂出血 再出血 手术疗法 家族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合并静脉窦闭塞的价值
3
作者 饶强 刘欢 +2 位作者 龙青山 张立阳 刘惜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1669-1671,共3页
目的:探讨对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合并静脉窦闭塞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合并静脉窦闭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对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合并静脉窦闭塞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合并静脉窦闭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枕部横窦上入路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合并静脉窦闭塞的效果满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 跨横窦硬膜外血肿 静脉窦闭塞 硬膜外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DNF重组腺病毒脑室内注射对脑外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4
作者 徐忠烨 胡永珍 +2 位作者 张立阳 李晓娜 李雪松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2期1-2,5,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重组腺病毒脑室内注射对脑外伤大鼠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Feeney’s法制备脑外伤大鼠模型,将脑外伤后的大鼠分为3组:Ⅰ组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对照组),Ⅱ组脑室内注射空载腺病毒,Ⅲ组... 目的:探讨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重组腺病毒脑室内注射对脑外伤大鼠学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Feeney’s法制备脑外伤大鼠模型,将脑外伤后的大鼠分为3组:Ⅰ组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对照组),Ⅱ组脑室内注射空载腺病毒,Ⅲ组脑室内注射hBDNF重组腺病毒;利用ELISA法、TUNEL法、水迷宫实验等分析重组腺病毒在大鼠脑内的表达情况,海马内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学习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hBDNF重组腺病毒组大鼠脑脊液中hBDNF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海马内神经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0.01),大鼠在水迷宫中找到平台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hBDNF重组腺病毒脑室内注射后可以有效地转染神经细胞,通过提高脑内hBNDF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脑外伤大鼠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hBDNF重组腺病毒 神经保护 脑室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硬通道微创钻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余永强 叶文珊 +2 位作者 梁全 刘洋 谭杨劲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7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双管硬通道微创钻孔(DTMTHPD)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100例CSDH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和B组(n=50),分别采用传统钻孔冲洗引流术和双管硬通道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患者满意... 目的探讨双管硬通道微创钻孔(DTMTHPD)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100例CSDH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和B组(n=50),分别采用传统钻孔冲洗引流术和双管硬通道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的疗效显著和好转例数均较A组增多且治疗无效的患者显著减少,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血肿复发、继发颅内血肿、颅内积气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1)。B组患者总体满意度(84%)高于A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5)。结论 DTMTHPD冲洗引流术治疗CSDH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优于传统钻孔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双管硬通道 微创钻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大脑中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龙青山 余永强 +2 位作者 张锦祥 饶强 黄国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2-1352,共1页
患者男.26岁,因“车祸致头痛约3h”入院。患者入院3h前骑摩托车与小汽车相撞,枕部先着地,伴有短暂的神志不清.清醒后感头痛,伴恶心无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耳道及鼻腔流血等。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 患者男.26岁,因“车祸致头痛约3h”入院。患者入院3h前骑摩托车与小汽车相撞,枕部先着地,伴有短暂的神志不清.清醒后感头痛,伴恶心无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耳道及鼻腔流血等。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左枕部见一约1.0cm的头皮裂伤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无受限,脑膜刺激征可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假性动脉瘤 创伤性 大脑 肢体活动障碍 入院查体 神志不清 GCS评分 脑膜刺激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评分和止血药物使用时间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余永强 谷欣 刘毅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3期199-201,207,共4页
目的探讨GCS评分和止血药物使用时间(HUT)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需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按GCS分值分为A组(n=34)、B组(n=38)、C组(n=30)和D组(n=18),按HUT分为E组、F组和G组,每组患者40例。分析GCS... 目的探讨GCS评分和止血药物使用时间(HUT)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需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按GCS分值分为A组(n=34)、B组(n=38)、C组(n=30)和D组(n=18),按HUT分为E组、F组和G组,每组患者40例。分析GCS评分、HUT与DVT发生率的关系并进行DVT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C组和D组患者DVT发病率高于A组和B组且F组和G组DVT发病率高于E组(P<0.05),GCS分值与DVT发病率呈负相关(r=-0.832,P<0.01),HUT与DVT发病率呈正相关(r=0.758,P<0.01)。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评分、术后HUT和卧床时间是DVT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GCS评分和长时间卧床及使用止血药物等因素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评分 止血药物使用时间 颅脑外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损伤30例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永强 梁全 +2 位作者 刘洋 谭杨劲 黄国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2期179-181,193,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急诊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30例,手术方式包括各种缝合、修补、悬吊、压迫、电凝、以及结扎等方法。结果上矢状窦损伤病例15例,横窦损伤病例10例,窦汇损伤病例5例,单处...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急诊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30例,手术方式包括各种缝合、修补、悬吊、压迫、电凝、以及结扎等方法。结果上矢状窦损伤病例15例,横窦损伤病例10例,窦汇损伤病例5例,单处破口20例,多处破口10例。治愈18例(60.00%),其中静脉窦结扎术患者2例,硬脑膜瓣修补术患者6例,静脉窦破口间断缝合术患者3例,自体组织缝合悬吊固定术患者4例,单纯采用明胶海绵加湿棉片压迫处理3例;好转6例(20.00%),其中硬脑膜瓣修补术3例,静脉窦破口间断缝合术2例,自体组织缝合悬吊固定术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无效4例(13.33%),其中硬脑膜瓣修补术2例,静脉窦裂口间断缝合术2例,转归为植物生存1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2例(6.67%),其中静脉窦破口间断缝合1例,自体组织缝合悬吊固定术1例,术后并发脑肿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颅内静脉窦损伤是一种危急重症,手术难度较大,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与止血方式,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静脉窦损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技术在头皮缺损合并感染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龙青山 文世宏 +2 位作者 谢雪 黄国荣 李雪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头皮缺损合并感染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头皮缺损合并感染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观察组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头皮缺损合并感染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头皮缺损合并感染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观察组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相关临床指标(疼痛程度、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技术应用于头皮缺损合并感染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缺损 感染 V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防腐固定尸头标本的血管灌注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温一奇 赖赞区 +1 位作者 叶晓云 魏小兵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0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对已经进行防腐固定处理的尸头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的合理方法。方法于2017年5~7月对我院保存的已经用福尔马林进行过防腐固定处理的尸头标本共计20例进行血管灌注,观察灌注后标本的状态并分析影响灌注效果的因素。结果尸头标本经... 目的研究对已经进行防腐固定处理的尸头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的合理方法。方法于2017年5~7月对我院保存的已经用福尔马林进行过防腐固定处理的尸头标本共计20例进行血管灌注,观察灌注后标本的状态并分析影响灌注效果的因素。结果尸头标本经过合理的灌注操作以后,标本清晰完整,各组织以及血管有了明显的区分,而且血管通过灌注液的充盈,可以更加明显地显示重要的分支和血管发生的变异,有利于辨认与学习。结论灌注操作之前合理选择软化剂等进行软化浸泡、对要灌注的血管进行机械性冲洗对灌注完成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灌注 尸头标本 防腐固定 方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品君 王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7期9-10,共2页
目的比较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1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每组20例。托吡酯组患... 目的比较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1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托吡酯组、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每组20例。托吡酯组患者给予托吡酯治疗,卡马西平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治疗,丙戊酸钠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卡马西平组和丙戊酸钠组(P<0.05)。结论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效果均较好,但托吡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安全性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继发癫痫 托吡酯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照载腺病毒靶向微泡增强报告基因在小鼠颅内胶质瘤中的转染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忠烨 李小青 +3 位作者 胡兴华 张俊槐 宦仁正 李雪松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聚焦超声辐照携载腺病毒靶向微泡增强基因转染颅内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原位接种U251胶质瘤细胞制备小鼠颅内胶质瘤模型25只;制备可以携载腺病毒载体和偶联RGD肽的脂质体微泡,并检测其性状。筛选颅内胶质瘤直径3.0~4.0 mm的... 目的探讨低频聚焦超声辐照携载腺病毒靶向微泡增强基因转染颅内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原位接种U251胶质瘤细胞制备小鼠颅内胶质瘤模型25只;制备可以携载腺病毒载体和偶联RGD肽的脂质体微泡,并检测其性状。筛选颅内胶质瘤直径3.0~4.0 mm的小鼠分为3组,Ⅰ组注射未携带腺病毒的非靶向微泡(对照组),Ⅱ组注射载腺病毒的非靶向微泡,Ⅲ组注射载腺病毒的靶向微泡,各组注射微泡后均接受超声辐照,频率1 MHz,强度0.7 W/cm2,时间5 min;使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各组小鼠颅内荧光强度。结果制备的脂质体微泡直径为1.10~1.20 μm,平均浓度(7.8±0.43)×108/ml,其可携带腺病毒,还可偶联RGD肽。MRI筛选颅内肿瘤直径3.0~4.0 mm的荷瘤小鼠15只,分为3组(每组5只),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显示,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小鼠颅内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均P<0.01)。结论静脉注射偶联RGD肽的载腺病毒靶向微泡可以将携载的目的基因有效地转染至颅内胶质瘤,为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靶向微泡 腺病毒 RGD肽 低频聚焦超声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廖品君 陈文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早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早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抗生素、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格拉斯哥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两组格拉斯哥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干预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常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干预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干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早期康复治疗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