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污水毒品监测技术的依托咪酯同系物筛查预警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兴 何美欣 +3 位作者 李堪 杜明荦 刘昕 刘卫国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6-1054,共9页
目的:通过污水毒品监测技术进行新精神活性物质异丙咪酯(依托咪酯同系物)的预警,并开展定量研究,为列管及执法打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online solid phase extraction-ultra hi... 目的:通过污水毒品监测技术进行新精神活性物质异丙咪酯(依托咪酯同系物)的预警,并开展定量研究,为列管及执法打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online solid phase extraction-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Online-SPE-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定量分析获知异常结果,前体离子扫描模式定性确定异常物质基本信息,结合化合物定向合成后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PLC-Q Exactive HRMS)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 PRM)模式进行定性确定,后购置市售对照品开展定量研究,并将所得结果运用SPSS 27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异常物质为异丙咪酯,并通过优化MRM参数可利用特定离子丰度比实现与其同分异构体的区分,定量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与依托咪酯和氯胺酮滥用地区趋同。结论:在污水毒品监测过程中,需关注原型与代谢物的比例关系,总结归纳特定类型化合物的特征碎片及特征中性丢失信息,针对监测过程中的重点地区重点样本开展筛查性非靶向检测,结合高分辨质谱等手段进行潜在物质的分析,充分发挥污水毒品监测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毒品监测 新精神活性物质 异丙咪酯 丙咪酯 毒品替代物 前体离子扫描 依托咪酯同系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原文传递
基于细菌群落鉴别裸鼠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
2
作者 郑欣 邱越 +9 位作者 李志刚 向青青 汪冠三 石河 徐曲毅 隋鹏 马雁兵 刘超 陈立方 赵建 《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0-438,共9页
目的建立裸鼠的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模型,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创口的形态学和细菌群落变化,分析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的差异。方法建立48只BALB/c裸鼠的腹部损伤模型,分为生前损伤、死后4 h损伤和死后72 h损伤组,观察损伤形成后第1、3、5... 目的建立裸鼠的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模型,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创口的形态学和细菌群落变化,分析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的差异。方法建立48只BALB/c裸鼠的腹部损伤模型,分为生前损伤、死后4 h损伤和死后72 h损伤组,观察损伤形成后第1、3、5、8、11、15天的大体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创口的细菌群落。使用QIIME2软件计算Shannon指数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的α多样性;使用Rv4.3.0软件计算样本间Jaccard相似系数并应用于主坐标分析,以展示样本间差异,采用置换多元方差分析检验菌群构成的组间差异,并计算R^(2)值。结果损伤形成后第8、11、15天,形态学检验已经难以区分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生前损伤组和死后72 h损伤组的Shannon指数、Observedspecies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菌群落的Jaccard相似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置换多元方差分析的R^(2)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0.22~0.61)。结论通过分析创口细菌群落,可识别和比较不同时间点创口中的微生物组成,为鉴别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微生物学 菌落 生前损伤 死后损伤 16S rRNA BALB/C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祖先重组图重建古今人类群体遗传系谱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青鑫 王萌鸽 +2 位作者 刘超 袁慧军 何光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859,共11页
随着古今人群大规模基因组资源的公布、计算生物学工具的革新及大数据挖掘相关算力的提升,基因组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这些进步和变化不仅显著加深了人们对人类起源、迁徙及混合等复杂演化历程的理解,而且也揭示了这些过程... 随着古今人群大规模基因组资源的公布、计算生物学工具的革新及大数据挖掘相关算力的提升,基因组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这些进步和变化不仅显著加深了人们对人类起源、迁徙及混合等复杂演化历程的理解,而且也揭示了这些过程对人类疾病健康状态的影响,加速了人们对人类健康和疾病遗传学基础的研究,还为挖掘人类基因组中记载的群体演化历史及疾病遗传学基础的演化轨迹提供了新的途径。祖先重组图(ancestral recombination graph,ARG)技术,通过分析全基因组中不同区域的重组事件和共祖特征,重建了基因组片段之间的演化关系。ARG记录了所研究基因组序列分歧以来的所有共祖和重组事件,并指明了每个基因组位置的完整系谱,是基因组分析的理想数据结构。本文综述了ARG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法医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演化医学、医学基因组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转化应用和发展前景,以期推动该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对人类基因组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重组图 遗传系谱 演化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剂依托咪酯诱导斑马鱼幼鱼神经发育毒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栋栋 李思颖 +7 位作者 张金阁 卢志杰 龙小冰 黄争 黄楚舒 刘昕 史文俊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3,共14页
依托咪酯(etomidate,ET)在临床上常被用作麻醉剂。ET长期高剂量地使用会导致人类意识下降和认知障碍等负面效应。但ET对鱼类的神经毒性机制尚不清楚。在本文中,2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ET(0.010、0.... 依托咪酯(etomidate,ET)在临床上常被用作麻醉剂。ET长期高剂量地使用会导致人类意识下降和认知障碍等负面效应。但ET对鱼类的神经毒性机制尚不清楚。在本文中,2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ET(0.010、0.091、0.501、9.400、84.31和664.4μg·L^(-1))至168 hpf。通过分析ET对斑马鱼胚胎生理发育、早期行为、细胞凋亡以及多巴胺(dopamine,DA)和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通路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估其对斑马鱼幼鱼神经发育毒性。结果表明,664.4μg·L^(-1)ET显著增大48 hpf和60 hpf斑马鱼胚胎孵化率。0.091μg·L^(-1)和0.501μg·L^(-1)ET诱导168 hpf幼鱼体长减少。0.010、0.091、0.501、9.400、84.31和664.4μg·L^(-1)ET增大48 hpf胚胎畸形评分。0.501、9.400、84.31和664.4μg·L^(-1)ET暴露显著增大96 hpf胚胎畸形评分。0.501、9.400和664.4μg·L^(-1)ET显著增大168 hpf胚胎畸形评分。0.010μg·L^(-1)ET促进了大脑细胞凋亡,而664.4μg·L^(-1)ET抑制了大脑细胞凋亡。行为分析显示,ET所有浓度均抑制触碰行为。0.091μg·L^(-1)ET增强幼鱼游泳行为,而664.4μg·L^(-1)ET减弱游泳行为。并且ET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导致焦虑行为增加。qPCR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ET显著上调了DA和GABA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而高浓度ET显著抑制了这些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表明,ET对发育早期斑马鱼具有明显的神经发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斑马鱼 神经发育毒性 运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人群毛发中4种精神活性药物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鹏程 高伟杰 +7 位作者 胡庆坤 韦龙猛 王冠 赵露 李泽廷 柯晓绚 栾天罡 许燕滨 《防化研究》 2023年第5期33-38,共6页
快速而准确地研判、预警社区精神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于及时管控毒品、保障人员安全和社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社区人群毛发中的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右美沙芬和依托咪酯等4种精神活性药物建立了低温研磨加甲醇萃取的预处理方法... 快速而准确地研判、预警社区精神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于及时管控毒品、保障人员安全和社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社区人群毛发中的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右美沙芬和依托咪酯等4种精神活性药物建立了低温研磨加甲醇萃取的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级质谱(UPLC-MS/MS)建立了毛发中精神活性药物的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低温研磨的毛发粉末在经两次2500 W、合计40 min的甲醇超声萃取预处理后,毛发中目标药物的萃取回收率均超过80%。针对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右美沙芬和依托咪酯的定量检测,毛发的最佳取样量分别为1.0 g、1.0 g、0.2 g和0.3 g。采用2种UPLC-MS/MS实施定量检测的研究表明,4种目标物质均可以获得基本一致的检测结果,重现性良好。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右美沙芬和依托咪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02 ng/g、0.005 ng/g、0.01 ng/g和0.002 ng/g。本文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社区人群毛发中精神活性药物的定量检测,为毒情预警提供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人群毛发 精神活性药物 检测方法 毒情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社区人群毛发预警毒情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陈鹏程 韦龙猛 +8 位作者 赵露 李泽廷 柯晓绚 方思皓 高伟杰 王冠 许燕滨 胡庆坤 栾天罡 《防化研究》 2023年第6期65-71,共7页
预警社区毒情可为禁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利用前期开发的基于社区人群毛发的低浓度精神活性药物检测方法,在南方某地级市选择30个采样点采集毛发,检测其中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右美沙芬和依托咪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毛发中甲基... 预警社区毒情可为禁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利用前期开发的基于社区人群毛发的低浓度精神活性药物检测方法,在南方某地级市选择30个采样点采集毛发,检测其中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右美沙芬和依托咪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毛发中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右美沙芬和依托咪酯4种目标物的检出率分别为3.3%、56.7%、66.7%和93.3%,且城区毛发检出浓度均明显高于郊区毛发;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均低于右美沙芬和依托咪酯,说明新型精神活性药物正逐步替代传统药物。由检测结果可推断,社区可能存在较为广泛的混吸新型精神活性药物现象,其中混吸2种新型精神活性药物的情况较为明显。该研究成果可望实现对区域毒情的预警。当前滥用新型精神活性药物的人员比例已经超过吸食传统精神活性药物的人员比例,采样区的吸毒人员普遍将依托咪酯当作传统精神活性药物的替代品进行使用,需要进一步加快列管、强化宣传以及综合治理。更广泛、更细致的监测方案设计和实践将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更科学精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人群毛发 精神活性药物 毒情监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血液中依托咪酯及其代谢物依托咪酯酸的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兴 刘昕 +4 位作者 杜明荦 徐若沦 李家荣 刘超 刘卫国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64-570,共7页
目的 建立血液中依托咪酯及其代谢物依托咪酯酸的同步定量分析方法 ,探讨其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选用C_(18)色谱柱,以乙腈和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在6 min内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通... 目的 建立血液中依托咪酯及其代谢物依托咪酯酸的同步定量分析方法 ,探讨其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选用C_(18)色谱柱,以乙腈和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在6 min内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通过依托咪酯-d_5碱水解反应获得内标依托咪酯酸-d_5,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定量,并进行方法 学验证。结果 血液中依托咪酯和依托咪酯酸在定量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定量下限分别为2.5 ng/mL和7.5 ng/mL,该方法 的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等参数验证结果 均满足行业验证标准。实际应用结果 表明,依托咪酯滥用者血液中能够检出依托咪酯和依托咪酯酸两种成分,其质量浓度范围为17.24~379.93 ng/mL。结论 本方法可同步定量血液中的依托咪酯及依托咪酯酸,操作简便、定量准确,能够满足实际案件的检测需求,可为执法机关打击依托咪酯滥用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毒物分析 依托咪酯 依托咪酯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氯胺酮对斑马鱼幼鱼的神经毒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思颖 马栋栋 +6 位作者 张金阁 龙小冰 卢志杰 刘昕 黄楚舒 史文俊 刘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6-260,共15页
氯胺酮(ketamine,KET)是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后会产生致幻、视听分离感和欣快感。KET已经在地表水中广泛检出,浓度高达420 ng·L^(-1)。已有大量研究表明KET对人、鼠类等哺乳动物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但KET对鱼类的神经毒性及潜... 氯胺酮(ketamine,KET)是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后会产生致幻、视听分离感和欣快感。KET已经在地表水中广泛检出,浓度高达420 ng·L^(-1)。已有大量研究表明KET对人、鼠类等哺乳动物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但KET对鱼类的神经毒性及潜在机制尚不清晰。目前研究多关注KET对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影响,较少考虑多巴胺(dopamine,DA)和γ-氨基丁酸(GABA)通路的影响。为研究KET对斑马鱼幼鱼早期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将2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分为对照组和3个暴露组(10、100和1000 ng·L^(-1)),分析KET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行为、活性氧水平以及神经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0 ng·L^(-1)KET显著降低7 dpf斑马鱼心率(P<0.05)。行为分析显示,100 ng·L^(-1)和1000 ng·L^(-1)KET显著增加斑马鱼胚胎自发摆尾运动频率(P<0.001)。1000 ng·L^(-1)KET显著升高27 hpf斑马鱼对触碰反应的敏感程度、而降低48 hpf斑马鱼的敏感程度(P<0.01)。10 ng·L^(-1)KET显著降低斑马鱼在黑暗状态下的趋触性(P<0.05)。活性氧水平检测结果表明,1000 ng·L^(-1)KET显著增加斑马鱼幼鱼腹部ROS荧光信号强度(P<0.05)。qPCR分析结果表明,10 ng·L^(-1)KET下调多巴胺受体基因drd3转录水平,100 ng·L^(-1)KET上调钾内向整流通道亚家族J成员6基因kcnj6转录水平,1000 ng·L^(-1)KET上调γ-氨基丁酸转运体基因slc6a1b、钾内向整流通道亚家族J成员5基因kcnj5转录水平。上述结果表明,KET通过影响DA和GABA通路来显著影响斑马鱼幼鱼行为和神经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产生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斑马鱼 神经毒性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