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中部地区雷暴团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绍东 陈绿文 +3 位作者 杜赛 颜旭 黄惺惺 庄燕洵 《广东气象》 2021年第5期28-31,35,共5页
基于DBSCAN聚类算法,利用2016—2018年的粤港澳闪电定位资料,综合考虑了雷暴团的面积、闪电频次、平均电流以及闪电的最大放电电流等指标,提出了一种雷暴强度指数定义及分级方法。
关键词 气候学 雷电预报预警 雷暴团 闪电定位 闪电回击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雷电伤亡事故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殷启元 范祥鹏 +3 位作者 陈绿文 黄惺惺 庄燕洵 张义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4-213,共10页
通过1995-2016年广东雷电灾害汇编记录的雷灾伤亡事件资料和1999-2016年广东省电力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对广东省雷电伤亡事故特征进行分析,(1)1075起雷灾伤亡事件中,死亡人数约是受伤人数的1.2倍,1起雷灾事件最多伤亡数为17个,2人以上的多... 通过1995-2016年广东雷电灾害汇编记录的雷灾伤亡事件资料和1999-2016年广东省电力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对广东省雷电伤亡事故特征进行分析,(1)1075起雷灾伤亡事件中,死亡人数约是受伤人数的1.2倍,1起雷灾事件最多伤亡数为17个,2人以上的多人受伤概率要远大于多人死亡;雷灾伤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农村地区政府更应重视防御工作;(2)每月的雷电灾情特征与闪电活动年变化相关;雷电灾情的时间特征与人们的作息时间相关,尤其对于户外活动较集中的农村地区更应关注雷电频发时段。(3)雷灾伤亡事件发生在农田的最多,造成群死群伤事件主要是发生在未做雷电防护措施的建筑物内和大树旁。(4)雷灾伤亡人员中男女比例相当,但男女同时遭受雷击时女性更易遭受身亡。由于不同年龄段从事不同种类的工作,导致壮年年龄段(25-64岁)男性伤亡高于女性,但是在伤亡最多的31-40年龄段中女性伤亡是男性的1.46倍。总之,雷电引起的伤亡事故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农民防雷减灾意识和加强乡村振兴防雷减灾服务的工作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雷灾伤亡事件 特征分析 时空特征 人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3·23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网课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德康 朱怡颖 《科技与创新》 2021年第24期88-89,92,93,共4页
通过介绍广东2020年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网课的功能特点、网络课件录制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利用专业视频编辑软件解决网课制作中所遇到的音视频等问题的技术方法,展示制作完整、精美、受众欢迎的科普网络课件的方法,供网络课件制作者参考。
关键词 气象科普 网课设计 课件制作 视频剪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18年广东地区雷灾伤亡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殷启元 郭泽勇 +2 位作者 张义军 庄燕洵 陈绿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2-520,共9页
通过分析1995—2018年广东地区1090起雷灾伤亡事故,发现共有伤亡1976人,伤亡比达1.26倍,其中1次雷灾事件伤亡人员最多高达17人,多人受伤概率明显高于多人死亡。广东省每百万人口的年平均雷灾死亡率和雷灾事故率均为0.44,各地市雷灾死亡... 通过分析1995—2018年广东地区1090起雷灾伤亡事故,发现共有伤亡1976人,伤亡比达1.26倍,其中1次雷灾事件伤亡人员最多高达17人,多人受伤概率明显高于多人死亡。广东省每百万人口的年平均雷灾死亡率和雷灾事故率均为0.44,各地市雷灾死亡率从人口较多的地区向人口较少地区转移,雷灾伤亡密度向面积较小地区转移。分析雷灾事故发生环境,发现有42.56%的事件是发生在与农业密切相关的环境(农田附近和稻田水塘),且直接遭受雷击伤亡的事件占63%,其次是由于旁络闪击(25%)造成。考虑年龄性别因素统计发现,雷电伤亡事件中男性略高于女性,成年人(25~64岁)年龄段伤亡最多,占全部的70.9%。总体而言,雷电对广东地区伤亡影响较大,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防雷减灾工作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雷灾伤亡事件 特征分析 人员特征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突发极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思琦 顾雄萍 +1 位作者 肖志鹏 曾小团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年第3期120-124,共5页
阐述我国目前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现状,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过程为例,总结城市突发极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对目前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几... 阐述我国目前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现状,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过程为例,总结城市突发极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对目前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1)转变防灾减灾理念,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2)提高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气象应急管理的融合;(3)加强部门联动响应、应急处置能力;(4)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风险的能力;(5)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极端气象灾害 应急管理 智慧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油加气站的雷电防护及其防雷装置安全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范仲之 黄国开 《科技资讯》 2022年第18期146-149,共4页
汽车加油加气站是为汽车提供燃油及车用天然气的场所,在其中储存着大量的燃料,属于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的危险场所。汽车加油加气站防雷安全事故频繁出现,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做好加油加气站防雷工作... 汽车加油加气站是为汽车提供燃油及车用天然气的场所,在其中储存着大量的燃料,属于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的危险场所。汽车加油加气站防雷安全事故频繁出现,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为了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做好加油加气站防雷工作。该文重点分析了加油加气站外部和内部防雷,并给出了几点加油加气站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注意事项,以降低雷电对加油加气站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加气站 雷电防护 防雷装置 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海岛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灾害防御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兴文 陈景荣 关漫军 《广东气象》 2022年第1期77-80,共4页
以上川岛气象站观测场防雷整改为例,介绍海岛观测场的雷电灾害防御对策。主要针对观测场原直击雷防护措施存在地电位反击的不足进行改造。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只能在观测场内设置接闪塔,为了解决地电位反击的问题,采取了"塔网"... 以上川岛气象站观测场防雷整改为例,介绍海岛观测场的雷电灾害防御对策。主要针对观测场原直击雷防护措施存在地电位反击的不足进行改造。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只能在观测场内设置接闪塔,为了解决地电位反击的问题,采取了"塔网"分离的措施,同时也实行接闪器与塔绝缘的办法。根据观测设备供电及信号传输的具体形式,有针对性地配置适配的SPD,严格做好屏蔽、等电位接地、布线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御 直击雷防护 自动气象站 观测场 上川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登陆广东前后的地闪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青 黄旭辉 +2 位作者 刘三梅 罗碧瑜 高国靖 《广东气象》 2020年第6期44-47,53,共5页
利用2006—2018年广东电力系统的地闪定位资料以及台风路径和强度资料,以同期登陆广东的38个台风过程闪电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东登陆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强度台风登陆广东前后总的闪电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8年在广东登... 利用2006—2018年广东电力系统的地闪定位资料以及台风路径和强度资料,以同期登陆广东的38个台风过程闪电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东登陆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强度台风登陆广东前后总的闪电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8年在广东登陆的台风达到38个,年均约3个。平均单位台风闪电频数年际呈震荡变化;8月最多,5月最少;17:00最多,05:00最少。一般情况下,台风强度越强,登陆后闪电频数减少得更为迅速;而台风越弱,登陆后闪电频数减少得不明显,有些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增加。登陆前后闪电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呈明显的结构非对称性,在台风移动方向上闪电活动更为活跃,闪电主要出现在其移动方向的左侧活动,台风有向其外围强闪电活动密集区域移动的趋势。不同等级的台风在登陆前后闪电的频数均主要集中在外雨带,单位台风登陆前后平均闪电密度呈"两高一低"型,即内核区、外雨带的闪电密度高于内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台风 地闪频数 正负地闪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气象观测场雷击事件分析及防雷措施改进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景荣 曹雪芬 +1 位作者 王明辉 蔡占文 《广东气象》 2021年第6期61-64,共4页
通过对某地面气象观测场一起雷击造成主采集器和温湿分采集器等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确定雷击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通过对温湿分采集器故障部位进行检修分析,结合估计雷电对电子设备损害的可能途径,综合闪电定位资料、天气过... 通过对某地面气象观测场一起雷击造成主采集器和温湿分采集器等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确定雷击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通过对温湿分采集器故障部位进行检修分析,结合估计雷电对电子设备损害的可能途径,综合闪电定位资料、天气过程、业务数据中断时间、具体损坏设备部位等资料,以设备损坏部位为导向,运用尽可能的定量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定性分析,得出值班室备份站光猫和值班电脑RS232接口损坏是由于长距离架空供电线路感应雷电高压脉冲入侵所致;观测场主采集器和温湿分采集器的软损伤是由于雷电在观测场东北接闪塔接闪,强大的雷电电磁脉冲通过空间辐射造成的。采取相应的防雷改进措施后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御 防雷 温湿分采集器 气象观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微型自动气象站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峻麟 黄惺惺 +2 位作者 顾桃峰 张志坚 贾宁远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2年第1期28-31,共4页
文章以广州市气象局现有的自动气象站作为标准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新建的4套智慧型微型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计算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降水等数据与标准站数据的相关性、平均误差、绝对离差和标准差,... 文章以广州市气象局现有的自动气象站作为标准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新建的4套智慧型微型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计算风向、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降水等数据与标准站数据的相关性、平均误差、绝对离差和标准差,选出在各气象要素观测中性能较优的智慧型微型自动气象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自动气象站 智慧城市 设备选型 数理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呼高铁内蒙古段气象灾害特征及对铁路交通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晓红 魏巍 杜晖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第8期69-70,共2页
利用张呼高铁内蒙古段5个气象站月雷暴、降雨、降雪、积雪、大风日数等资料,分析了高铁沿线气象灾害分布特征及对铁路交通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灾害对高铁运行的影响在路段和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雷暴、强降水和低温是张呼高铁内蒙古段... 利用张呼高铁内蒙古段5个气象站月雷暴、降雨、降雪、积雪、大风日数等资料,分析了高铁沿线气象灾害分布特征及对铁路交通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灾害对高铁运行的影响在路段和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雷暴、强降水和低温是张呼高铁内蒙古段需要重点防范的气象灾害,雷暴和降雨的重点防范期在7月,低温和降雪(积雪)在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呼高铁 气象灾害 分布特征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BPNN的加油站雷电安全风险分级评价研究
12
作者 殷启元 刘艺倩 +1 位作者 万婧 吴景坛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2年第5期7-10,M0002,共5页
针对加油站雷电安全风险分级开展的评价工作,结合雷电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和“人、物、管、环”四要素模型,提出了结合粒子群算法(PSO)与小波神经网络算法(BPNN)相结合的算法。该算法在传统的BP算法的权值调整的基础上,引入粒子群算法的权... 针对加油站雷电安全风险分级开展的评价工作,结合雷电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和“人、物、管、环”四要素模型,提出了结合粒子群算法(PSO)与小波神经网络算法(BPNN)相结合的算法。该算法在传统的BP算法的权值调整的基础上,引入粒子群算法的权值修正量,并从防雷安全管理和生产现场防雷设施出发,选取12个参数因子构建雷电安全风险分级评价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克服了传统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主要缺点,比如在计算时收敛速度慢和易导致局部极小的弊端。该模型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广泛性和客观性,能有效避免专家评估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为加油站提供精准的雷电安全风险分级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站 雷电 安全 风险 分级 评价 粒子群算法(PSO) 小波神经网络算法(BP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及优化措施分析
13
作者 刘敏 林荣基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A02期101-103,共3页
通过对当前雷电气象灾害预警的实际情况分析,找出当前雷电气象灾害预警工作的不足,提出了雷电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与优化的策略,包括加强人们对危机意识方面的关注力度、加强雷电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等,希望以此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 通过对当前雷电气象灾害预警的实际情况分析,找出当前雷电气象灾害预警工作的不足,提出了雷电气象灾害预警机制与优化的策略,包括加强人们对危机意识方面的关注力度、加强雷电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等,希望以此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气象灾害 预警机制 优化措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长输管道阀室雷击事故技术分析
14
作者 胡锐俊 郑琳斌 +1 位作者 武宁 余安然 《科技与创新》 2023年第10期120-121,127,共3页
对广东省境内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某阀室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进行技术分析,发现此次事故是由于雷击场站外架空供电线路导致雷电流入侵RTU机柜。根据现场值班人员和现场踏勘结论,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和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此事件是由2019-07... 对广东省境内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某阀室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进行技术分析,发现此次事故是由于雷击场站外架空供电线路导致雷电流入侵RTU机柜。根据现场值班人员和现场踏勘结论,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和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此事件是由2019-07-11T11:43:48的一次负地闪造成,位置为23.279°N,111.499°E,雷电流强度为24 k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长输管道 阀室 雷电事故 雷电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晴天霹雳”致死事件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殷启元 范祥鹏 +3 位作者 张义军 张阳 郑栋 陈绍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对2017年广州从化地区一次"晴朗"天气下的闪电致死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次事件是闪电首先击中一棵大树,然后击中附近人员头顶致死。根据目击者描述的时间和位置,利用闪电低频电场变化探测阵列的定位数据和广东电力等系统... 对2017年广州从化地区一次"晴朗"天气下的闪电致死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次事件是闪电首先击中一棵大树,然后击中附近人员头顶致死。根据目击者描述的时间和位置,利用闪电低频电场变化探测阵列的定位数据和广东电力等系统的雷电定位数据,结合广州番禺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此事件是由一次含有7次回击的地闪过程的首次回击造成,其电流峰值强度为-30.9 kA。闪电起始于13.0km高度的云内,经约600 ms云内发展过程后闪电通道从云体延伸出来,云砧区边缘(0dBz)到回击点水平距离约300 m,降水区边缘(18 dBz)到回击点水平距离约1.8 km。使用雷击现场等效电路模型,计算旁络闪击空气击穿场强可击穿空气与人头部连接为通路,根据电路分流原理,如果雷电流击中13 m高的大树后流经到"跳点"(树干上方1/4)处后,则有13.2 kA雷电流直接闪击到受害者身上,同时还承受了78.3 kV跨步电压伤害,而距离雷击点10 m远的目击者仅承受1.3 kV跨步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灾事故 晴天霹雳 旁络闪击 跨步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天气预报系统对河套周边地区低云量精细化预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晖 蔡占文 +4 位作者 殷启元 叶泽文 刘三梅 贾晓红 尚可政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6-184,共9页
基于2008-2013年全球天气预报系统(GFS)预报场资料,构造了30个云预报因子,分析了其与低云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预报方法建立了黄河河套周边地区低云量0~168 h逐小时精细化区域预报,评估了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低云量... 基于2008-2013年全球天气预报系统(GFS)预报场资料,构造了30个云预报因子,分析了其与低云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预报方法建立了黄河河套周边地区低云量0~168 h逐小时精细化区域预报,评估了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低云量与水汽类因子整层湿度和整层相对湿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与大气可降水量、低层温度露点差和总温度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与GFS云类预报因子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在预报方程中水汽类预报因子和GFS云量因子具有较高的引用频数.多元逐步回归方法低云量预报值与实况的差值明显低于直接使用GFS低云量的预报结果,在夏季逐步回归方法对低云量有较大改进,上半年对低云量的订正效果强于下半年.逐步回归方法对西北部低云量的订正能力高于东南部地区,部分地区的订正能力在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天气预报系统 低云量 逐步回归 精细化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时变参数方法在云量精细化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晖 殷启元 +4 位作者 贾晓红 姬雪帅 尚可政 尚子溦 曾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4-845,共12页
利用2008年1月—2013年12月以及2017年1—11月全球天气预报系统(GFS)预报场资料,采用自适应线性最小二乘回归(LS)和自适应递推卡尔曼(Kalman)滤波两种动态时变参数方法,建立了河套周边地区0~168 h预报时效的总云量精细化预报,并与GFS模... 利用2008年1月—2013年12月以及2017年1—11月全球天气预报系统(GFS)预报场资料,采用自适应线性最小二乘回归(LS)和自适应递推卡尔曼(Kalman)滤波两种动态时变参数方法,建立了河套周边地区0~168 h预报时效的总云量精细化预报,并与GFS模式直接输出的总云量、线性预报模型逐步回归预报方法得到的总云量以及非线性预报模型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LSSVM)得到的总云量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1)相比GFS模式直接输出的总云量,LS、BP神经网络、LSSVM得到的总云量与实况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明显减小。LS方法误差最小,LS方法的年MAE均在20%~25%,且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改进效果越大。LS方法、多元逐步回归方法、BP神经网络、LSSVM四种方法在6—8月的改进效果最大。(2)LS方法预报的总云量与实况云量的相关性最好,即使168 h预报时效的相关系数依然在0.64以上,远高于其他几种模型的预报结果。(3)LS方法能够明显地提高少云和多云天空状况下预报的击中率,且最优(少云击中率平均提高24%,多云击中率平均提高34%)。(4)自适应递推Kalman滤波方法存在预报滞后现象,改进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云量 精细化预报 动态时变 自适应最小二乘回归 自适应递推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触发闪电引起的独立地网转移电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雪芬 陈绍东 +3 位作者 梁红玉 高文俊 李和捷 蔡占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7-124,共8页
基于人工触发闪电T179的10次回击过程,分析了雷电流作用下2个独立地网的相互作用及转移地电位特征,并通过冲击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SPD),计算和评估了转移地电位冲击SPD的能量。结果发现,地网隔离40 m距离产生的转移电位(T G P)电压峰值... 基于人工触发闪电T179的10次回击过程,分析了雷电流作用下2个独立地网的相互作用及转移地电位特征,并通过冲击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SPD),计算和评估了转移地电位冲击SPD的能量。结果发现,地网隔离40 m距离产生的转移电位(T G P)电压峰值比较大,平均值可达–10.9 kV。T G P电压峰值与触发闪电电流峰值之间呈现非常好的正相关性,拟合优度R2达到0.97。冲击SPD的能量比较小,10次回击平均值为1.5 J,电子设备加装SPD浪涌保护器是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触发闪电 独立地网 转移地电位 SPD残压 接地线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及其与地形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仲之 付雅婷 《广东气象》 2017年第4期69-72,共4页
利用山西省2008—2011年的ADTD闪电定位数据,对省内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及其与地形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闪电活动区域差别明显。2008年和2011年省内闪电活跃系数>0.8,闪电活动频繁。山西省中、东部地区闪电最为活跃... 利用山西省2008—2011年的ADTD闪电定位数据,对省内闪电活动时空特征及其与地形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闪电活动区域差别明显。2008年和2011年省内闪电活跃系数>0.8,闪电活动频繁。山西省中、东部地区闪电最为活跃,最大闪电密度超过4.5次/(km2·年)。负地闪频数明显高于正地闪,但后者平均强度更大。雷暴的产生需要局地加热过程,所以闪电月集中分布在对流旺盛的夏季,日变化峰值集中在午后。受地形抬升机制的影响,在数值上闪电密度与海拔呈现明显的正向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在空间中闪电活跃区域与海拔变化剧烈的地方一致。因此,闪电活动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实质是海拔梯度对雷暴发展提供抬升动力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御 闪电活动 时空特征 海拔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广州地区雷灾特征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易昕 殷启元 +1 位作者 戴巍 黄惺惺 《广东气象》 2018年第2期62-64,68,共4页
基于2016年广州地区雷灾情况,结合地闪密度、各区常住人口和GDP相关情况,利用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得出了广州地区雷灾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化、花都、南沙和番禺区均是广州雷灾的高发区,广州经济水平越发达的区,越重视雷电防护安全,... 基于2016年广州地区雷灾情况,结合地闪密度、各区常住人口和GDP相关情况,利用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得出了广州地区雷灾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化、花都、南沙和番禺区均是广州雷灾的高发区,广州经济水平越发达的区,越重视雷电防护安全,发生雷灾的概率也就越低;广州地区雷灾主要发生于4—9月,防雷减灾巡查工作应重点在6—7月进行;工业生产行业和电力行业雷灾受损最为严重,应该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电器、电子设备浪涌电流保护和雷电电磁感应侵入的防护;结合近年广州地区雷灾情况和地闪密度资料,初步判断近年广州地区乃至全省雷暴活动开始进入增强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御 雷灾分布 地闪密度 防灾减灾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