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东省境内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某阀室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进行技术分析,发现此次事故是由于雷击场站外架空供电线路导致雷电流入侵RTU机柜。根据现场值班人员和现场踏勘结论,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和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此事件是由2019-07...对广东省境内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某阀室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进行技术分析,发现此次事故是由于雷击场站外架空供电线路导致雷电流入侵RTU机柜。根据现场值班人员和现场踏勘结论,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和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此事件是由2019-07-11T11:43:48的一次负地闪造成,位置为23.279°N,111.499°E,雷电流强度为24 k A。展开更多
基于人工触发闪电T179的10次回击过程,分析了雷电流作用下2个独立地网的相互作用及转移地电位特征,并通过冲击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SPD),计算和评估了转移地电位冲击SPD的能量。结果发现,地网隔离40 m距离产生的转移电位(T G P)电压峰值...基于人工触发闪电T179的10次回击过程,分析了雷电流作用下2个独立地网的相互作用及转移地电位特征,并通过冲击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SPD),计算和评估了转移地电位冲击SPD的能量。结果发现,地网隔离40 m距离产生的转移电位(T G P)电压峰值比较大,平均值可达–10.9 kV。T G P电压峰值与触发闪电电流峰值之间呈现非常好的正相关性,拟合优度R2达到0.97。冲击SPD的能量比较小,10次回击平均值为1.5 J,电子设备加装SPD浪涌保护器是相对安全。展开更多
文摘对广东省境内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某阀室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进行技术分析,发现此次事故是由于雷击场站外架空供电线路导致雷电流入侵RTU机柜。根据现场值班人员和现场踏勘结论,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和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此事件是由2019-07-11T11:43:48的一次负地闪造成,位置为23.279°N,111.499°E,雷电流强度为24 k A。
文摘基于人工触发闪电T179的10次回击过程,分析了雷电流作用下2个独立地网的相互作用及转移地电位特征,并通过冲击低压电源浪涌保护器(SPD),计算和评估了转移地电位冲击SPD的能量。结果发现,地网隔离40 m距离产生的转移电位(T G P)电压峰值比较大,平均值可达–10.9 kV。T G P电压峰值与触发闪电电流峰值之间呈现非常好的正相关性,拟合优度R2达到0.97。冲击SPD的能量比较小,10次回击平均值为1.5 J,电子设备加装SPD浪涌保护器是相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