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先泥后水”模式的重污染河道底泥碳氮硫同步去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文龙 罗欢 +2 位作者 吴琼 杨旭楠 李宁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3,42,共9页
针对传统“水驱动泥”修复技术易返黑返臭的弊端,创新性地提出了“先泥后水”的治理模式,即基于“缓释型功能材料协同微生物反硝化强化驱动底泥耗氧物质消除”的思路,研发了底泥碳氮硫污染物同步去除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 针对传统“水驱动泥”修复技术易返黑返臭的弊端,创新性地提出了“先泥后水”的治理模式,即基于“缓释型功能材料协同微生物反硝化强化驱动底泥耗氧物质消除”的思路,研发了底泥碳氮硫污染物同步去除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原位修复60 d后,底泥中碳氮硫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6%~41%、45%~58%和89%~91%,氧化层深度达到15.5~17.6 cm。新模式和新技术能有效氧化深层底泥,实现“活泥”带动“活水”,保障了河流水环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污染 先泥后水 缓释功能材料 反硝化强化 原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增取水工程对水源保护区水流条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玲玲 王菊 +1 位作者 罗欢 龙晓飞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4期93-101,共9页
多边界东江北干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增取水工程将对东江北干流水文情势产生影响,建立东江三角洲一维和工程附近局部河段二维水动力模型,并通过实际潮位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工程前后附近河道的流速、流向和水... 多边界东江北干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增取水工程将对东江北干流水文情势产生影响,建立东江三角洲一维和工程附近局部河段二维水动力模型,并通过实际潮位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工程前后附近河道的流速、流向和水位等水流特性变化,分析了丰水期、枯水期取水工程对河道水动力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其研究成果可为水源保护和河道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界 取水工程 水动力条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水利工程管护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胜华 罗欢 黄伟杰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92-94,共3页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遇龙河景区为例,结合景区水利工程管护存在主要问题,探索风景名胜区水利工程管护创新机制。结果显示,水利工程管护是一项综合工作,需相关部门联动、统筹财力、专款专用、健全机制、规范实施和示范引领相结...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遇龙河景区为例,结合景区水利工程管护存在主要问题,探索风景名胜区水利工程管护创新机制。结果显示,水利工程管护是一项综合工作,需相关部门联动、统筹财力、专款专用、健全机制、规范实施和示范引领相结合,才能真正使景区水利工程管护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研究结论可为其他风景区水利工程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美乡村 水利工程管护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林区水库致黑物鞣花酸对人源细胞的毒理效应研究
4
作者 蒋然 李心砚 +5 位作者 周义鸾 郭晋川 董延军 潘越 张心凤 曾程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我国南方桉树林种植区里面的水库在秋冬季存在明显的天然致黑物质,主要为单宁酸、鞣花酸等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及其铁盐络合物,中小型水库承担了农村生活饮用水源的功能,因此有必要评估天然致黑物质的毒性潜在风险。本文模拟南方桉树林区... 我国南方桉树林种植区里面的水库在秋冬季存在明显的天然致黑物质,主要为单宁酸、鞣花酸等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及其铁盐络合物,中小型水库承担了农村生活饮用水源的功能,因此有必要评估天然致黑物质的毒性潜在风险。本文模拟南方桉树林区水库水体特有的天然致黑物,以不同浓度的鞣花酸(Ellagic acid,EA)和三价铁(Fe3+)为研究对象,评价暴露于EA和/或Fe3+对人源结直肠腺癌上皮细胞(DLD1)、肝细胞(LO2)和肾上皮细胞(293T)的一般细胞毒性、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细胞形态变化,并确定不同质量浓度的EA和Fe3+的毒性作用特征。结果提示EA和Fe3+在单独暴露和联合暴露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联合暴露时,DLD1在较高质量浓度的EA(1 mg/L,10 mg/L)联合1μmol/L Fe3+处理组中细胞活力显著下降,比EA单独暴露时毒性更强。而LO2和293T在联合暴露组中细胞活力均未产生明显变化,但与Fe3+单独暴露相比联合暴露后细胞活力显著下降。氧化应激检测结果发现,与DMSO对照组相比,EA和/或Fe3+暴露均显著增加了ROS水平。其中,DLD1和LO2的ROS结果可能提示EA与Fe3+共同暴露比EA单独暴露时对细胞内ROS生成的影响更大,提高了氧化应激水平。此外,暴露于EA和/或Fe3+对3种细胞的细胞形态没有发现明显变化,但显著抑制了LO2中肌动蛋白F-actin的表达。结果表明,EA和Fe3+的单独或联合暴露对人源细胞具有较强的毒害作用,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肝细胞LO2>肠道细胞DLD1>肾细胞293T。本文为南方农村水源地污染物的精准管控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林区水库 鞣花酸 体外实验 细胞毒性 联合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工程建设对滨海湿地鸟类影响分析
5
作者 李胜华 刘古月 《环境与发展》 2024年第6期17-23,30,共8页
【目的】芒洲湿地位于珠海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为了研究洪鹤大桥工程建设及工程运营期对芒洲湿地鸟类的影响,为其他公路工程穿越滨海湿地的鸟类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 【目的】芒洲湿地位于珠海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为了研究洪鹤大桥工程建设及工程运营期对芒洲湿地鸟类的影响,为其他公路工程穿越滨海湿地的鸟类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实地固定样线的调查方法,对比工程建设前的鸟类情况,分析了珠海市洪鹤大桥工程建设期及工程运营期对芒洲湿地鸟种类和数量、居留类型、重点保护鸟类等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2年期间,芒洲湿地共记录到15目44科123种鸟类;2018—2020年,因洪鹤大桥建设,芒洲湿地鸟类种类、数量、留居类型都明显减少,洪鹤大桥的施工建设期对芒洲湿地鸟类种类数量影响较大,2021年生态修复后,鸟类的种类、数量、留居类型呈现上升趋势;洪鹤大桥建设期间,芒洲湿地的留鸟种类基本维持稳定;对比施工前调查结果,调查发现的珍稀保护鸟类在项目施工期、运营期调查监测中均有发现其踪迹,且在运营期珍稀保护鸟类种类、数量大幅增长,但也有部分鸟类,仅在2013年或2018年出现过,此后再无记录。【结论】洪鹤大桥建设项目及运营对鸟类的影响主要来自项目施工及运营期间的人为干扰、噪声惊扰及光源影响;工程施工和运行的主要影响对象为冬候鸟;工程建成后包含保护鸟类在内的种类均有大幅增长;公路工程对滨海湿地鸟类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应加强工程建设施工期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建设 芒洲湿地 鸟类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防治措施体系研究
6
作者 李胜华 李慧婧 王珂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以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一期)起步区为对象,从水土保持防治标准、防治分区、分区防治措施体系等方面,对工业园区建成区、在建区、待建区及保留区等防治分区进行了分析,特别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非同时入驻的特点,提出了企业入住后防治措... 以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一期)起步区为对象,从水土保持防治标准、防治分区、分区防治措施体系等方面,对工业园区建成区、在建区、待建区及保留区等防治分区进行了分析,特别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非同时入驻的特点,提出了企业入住后防治措施体系建议,为广东省内其他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合作区 水土保持 区域评估 措施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农村水系主要问题研究
7
作者 李胜华 郭星星 +1 位作者 刘古月 林萍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8期87-90,共4页
在梳理阳朔县农村水系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阳朔县12条农村水系在河湖淤积、水生态环境恶化、污染难削减、污水治理设施薄弱、水安全应急能力不足、岸线保护薄弱及发展模式需改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 在梳理阳朔县农村水系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阳朔县12条农村水系在河湖淤积、水生态环境恶化、污染难削减、污水治理设施薄弱、水安全应急能力不足、岸线保护薄弱及发展模式需改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针对问题列出了农村水系问题清单、治理清单,初步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阳朔县 农村水系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土传病害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关系研究
8
作者 李胜华 刘古月 +1 位作者 郭星星 林萍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2期38-40,共3页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结合Biolog技术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微生态调控结果,并探讨了Biolog手段以及AWCD等指标与作物发病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不同处理间防...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结合Biolog技术研究了施用生物有机肥防治番茄青枯病的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微生态调控结果,并探讨了Biolog手段以及AWCD等指标与作物发病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不同处理间防病效果无显著差异。Biolog指标AWCD和Shannon index与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研究作物土传病害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关系的指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青枯病 微生态调控与防治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电站开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李胜华 郭星星 +2 位作者 刘古月 林萍 王珂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本研究以北江一级支流武江为例,分析武江干流梯级电站开发对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采用2022年的生态调查数据,与2008年的历史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梯级电站开发对河流水生生物和底栖动物的影响;采用2022年的鱼类调查数据,与20世... 本研究以北江一级支流武江为例,分析武江干流梯级电站开发对水质和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采用2022年的生态调查数据,与2008年的历史调查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梯级电站开发对河流水生生物和底栖动物的影响;采用2022年的鱼类调查数据,与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梯级电站开发对河流中鱼类的影响。结果显示,武江干流梯级电站的开发实施,改变了河道水文情势,但河流水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生生物的生境,导致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明显下降、底栖动物资源受到破坏、鱼类产卵场功能丧失较严重,鱼类数量明显减少,减少了三分之一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江 梯级电站 水质 水生态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在低污染水治理中的应用
10
作者 林萍 李胜华 +1 位作者 郭星星 马金龙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3期121-123,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污水处理量不断增加,低污染水治理愈来愈受到关注。低污染水通常具有浓度相对较低、排放量大、波动性显著等特点,对处理工艺要求耐冲击能力强,人工湿地是净化低污染水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广东省连平县大湖水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污水处理量不断增加,低污染水治理愈来愈受到关注。低污染水通常具有浓度相对较低、排放量大、波动性显著等特点,对处理工艺要求耐冲击能力强,人工湿地是净化低污染水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广东省连平县大湖水为例,分析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在连平县大湖水低污染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系统,预计每年可削减大湖水入河总氮10.95t、总磷0.73t、氨氮3.65t、COD43.8t,对于改善区域供水体系、扩充水资源储备、减轻水污染问题以及确保水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长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低污染水 治理 水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技术要点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义杰 黄伟杰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2期23-25,共3页
分析了南方农村水系存在的问题,指出南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技术要点:水系连通评价及问题识别、水系空间形态及功能恢复、防污控污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智能监管及调控技术等。以广西阳朔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为例,探讨了... 分析了南方农村水系存在的问题,指出南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的技术要点:水系连通评价及问题识别、水系空间形态及功能恢复、防污控污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智能监管及调控技术等。以广西阳朔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为例,探讨了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中水系连通设计应重视的问题,总结了水美乡村建设经验,为进一步开展水美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农村水系 水美乡村建设 阳朔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简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伟杰 刘学智 +3 位作者 唐红亮 李丽 汪义杰 陈军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0期181-183,共3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长距离迁移性及生态毒性等特征,能对环境与生态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可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流域与部分湖泊水体接受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导致其受到一定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长距离迁移性及生态毒性等特征,能对环境与生态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可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流域与部分湖泊水体接受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导致其受到一定程度的POPs污染,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中度和重度污染,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通过文献搜索和总结分析,作者们对POPs在流域、湖泊等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现行有效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并认为小微水体中POPs的污染情况需要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水环境 污染现状 处理技术 小微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治理中沉水植物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瑞 李宁 +4 位作者 孙玲玲 王诗华 李青峰 常赜 罗欢 《人民珠江》 2023年第S01期112-118,133,共8页
清洁的水源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水源受到污染。沉水植物治理作为生物修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措施之一,其不仅可以降解污染物质、抑制藻类生长、美化水体景观,还用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对... 清洁的水源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水源受到污染。沉水植物治理作为生物修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措施之一,其不仅可以降解污染物质、抑制藻类生长、美化水体景观,还用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对沉水植物概念及生态作用、净化机理、品种选择与应用、种植技术、影响因素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基于目前沉水植物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瓶颈,提出在应用范围、退出机制以及碳汇等方面加强研究力度,以期为沉水植物在水环境治理领域中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沉水植物 生态修复 水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航道工程建设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和风险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琼 李胜华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2021年第3期65-72,共8页
以湛江港航道疏浚工程为例,分析工程中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对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施工期,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大型机械的运作,主要污染因子是悬浮物;受岛屿和海岸线的影响,航... 以湛江港航道疏浚工程为例,分析工程中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对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施工期,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大型机械的运作,主要污染因子是悬浮物;受岛屿和海岸线的影响,航道前段的悬浮物扩散形态与疏浚中段和末端有所区别,由于主航道与海流流向的夹角很小,悬浮物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航道周围。船舶溢油事故以操作性事故为主,占总溢油事故的80%以上,溢油影响范围主要受潮流动力和风况的影响;不同潮期、不同风况下的油膜漂移扩散情况不同,对海域影响的面积和严重程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疏浚 悬浮物 水环境 溢油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封闭式港湾防波堤型式对湾内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琼 李木桂 罗欢 《人民珠江》 2021年第12期96-105,共10页
受防波堤建设影响,半封闭式港湾往往出现水体交换不畅,自净能力较弱的现象,为研究防波堤不同型式对湾内水动力环境的影响,以珠江河口典型的半封闭式港湾香洲渔港为例,计算分析全闭合式防波堤、不同开口宽度(20、40、60、100 m)的防波堤... 受防波堤建设影响,半封闭式港湾往往出现水体交换不畅,自净能力较弱的现象,为研究防波堤不同型式对湾内水动力环境的影响,以珠江河口典型的半封闭式港湾香洲渔港为例,计算分析全闭合式防波堤、不同开口宽度(20、40、60、100 m)的防波堤布置方案下,湾内水体交换条件及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全闭合式防波堤方案相比,在设置20、40、60、100 m的开口宽度方案下,湾内水体半交换周期分别提高5.0、11.0、14.0、14.5 h。开口40 m以上的方案对水动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开口20 m的方案,但开口40、60、100 m的3个方案效果并无明显差异。考虑区域污染源输入的影响,防波堤开口设置方案下,开口附近水域的无机氮浓度增加0.2~0.4 mg/L,将进一步加剧湾内北部区域的无机氮污染压力,而南部区域水环境质量则因湾内水体交换能力加强而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封闭式港湾 防波堤 水体交换 污染物输移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湖库型水源地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红亮 谢宇宁 +2 位作者 王冬 张金萍 董延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为科学评估湖库型水源地风险评价等级,以茂名市电白区罗坑水库水源地为例,从水要素、管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3方面构建了湖库型水源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基于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构建了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水... 为科学评估湖库型水源地风险评价等级,以茂名市电白区罗坑水库水源地为例,从水要素、管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3方面构建了湖库型水源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基于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构建了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水源地风险等级与水源地建设投入关系密切。自2018年罗坑水库水源地划为饮用水水源地以来,随着水源地建设投入的加大和保护力度的增强,水源地风险逐渐降低。2018-2022年,罗坑水库水源地风险评价等级依次为较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较低风险、较低风险;尽管现在罗坑水库风险较低,但后续罗坑水库仍需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水源地管理、监控和应急水平、进一步降低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库型水源地 突变理论 模糊数学 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北干流溶解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菊 吴琼 +3 位作者 罗欢 孙玲玲 李宁 何颖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东江北干流作为广州市至关重要的东部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地,水质目标为Ⅱ类。大墩断面是国家在东江北干流所设的最后一个考核断面,其水质状况对于评价东江北干流整体水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5 a出现溶解氧(DO)不达标问题。搜集2018—2022... 东江北干流作为广州市至关重要的东部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地,水质目标为Ⅱ类。大墩断面是国家在东江北干流所设的最后一个考核断面,其水质状况对于评价东江北干流整体水质具有重要意义,但近5 a出现溶解氧(DO)不达标问题。搜集2018—2022年东江北干流及国家地表水考核大墩断面的水质数据,分析DO时空变化规律,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并结合近期水文气象、水质遥感影像等信息对东江北干流DO分布特征及国考大墩断面低氧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江北干流下游DO浓度明显低于中上游,枯水期含量高于丰水期。大墩断面DO浓度受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与pH值、电导率、涨落潮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水温、TP、浊度及降雨量等指标呈负相关关系,上游来水水质也是影响东江北干流水体DO的关键因素。其中水温是主要影响因子,可解释溶解氧整体变化的62.1%。研究结论可为国家地表水考核大墩断面稳定达标提供基础支撑,有助于加强该区域水污染防控能力,提升水污染治理工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东江北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水位运行的城市河流污染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琼 陈文龙 陈军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针对低水位运行修复城市河流污染底泥微生物机制不清的问题,基于高、低水位下不同城市河流的底泥理化性质检测分析、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开展了低水位运行的城市河流污染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 针对低水位运行修复城市河流污染底泥微生物机制不清的问题,基于高、低水位下不同城市河流的底泥理化性质检测分析、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开展了低水位运行的城市河流污染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广古菌门分别是不同水位运行条件下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门类和古菌门类;高水位运行条件下底泥中细菌的香农指数显著高于低水位运行条件下的指数值(p<0.001),古菌则相反,说明古菌群落可能主导了低水位运行过程中底泥污染物降解过程;低水位运行时变形菌门可能是参与底泥中含氮污染物降解以及氮循环过程的主要微生物门类,α-变形菌纲则可能对底泥中氨氮的去除发挥了重要作用;TOC,TN和NH_(3)-N是影响城市河流底泥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低水位运行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底泥中常规污染指标的污染程度,解决底泥内源污染问题,还能显著降低底泥中致病菌的潜在危害,构建更为安全的亲水城市河流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污染底泥 低水位运行 微生物 修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流低水位运行生态修复机制与实践效果
19
作者 陈文龙 吴琼 李一平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为厘清城市河流低水位运行的水生态修复机制,开展了垂向监测水和底泥理化指标、定量监测微生物功能基因、测定微生物活性等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泥-水界面环境因子及底泥溶解氧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底泥主要污染物和功能微生物的变化特征,... 为厘清城市河流低水位运行的水生态修复机制,开展了垂向监测水和底泥理化指标、定量监测微生物功能基因、测定微生物活性等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泥-水界面环境因子及底泥溶解氧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底泥主要污染物和功能微生物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低水位运行下污染底泥上层硝化和下层反硝化的协同耦合过程。结果表明:低水位运行可改变底泥的“源-汇”属性,高水位时的“源”转变成低水位的“汇”,继而实现水质的提升;伴随着污染底泥的修复,可逐步形成“底栖动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昆虫-鸟类”的多营养级完整水生态系统;污染底泥治理是生态修复的关键,城市河流在低水位运行模式下可实现底泥自修复和生态系统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低水位运行 底泥污染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讨价还价博弈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以西江压咸补淡为例
20
作者 李丽 黄伟杰 +3 位作者 汪义杰 穆贵玲 董延军 唐红亮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1-566,共6页
针对单一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存在片面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博弈的流域生态补偿方法,以西江压咸补淡调度为例,分别采用能反映压咸调水价值的水资源价值法和能反映流域上游因调水而造成发电损失的损失成本法计算生态补偿上下限,并通过讨价... 针对单一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存在片面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博弈的流域生态补偿方法,以西江压咸补淡调度为例,分别采用能反映压咸调水价值的水资源价值法和能反映流域上游因调水而造成发电损失的损失成本法计算生态补偿上下限,并通过讨价还价博弈模型确定最终的生态补偿标准值。西江流域上游愿意接受的补偿下限是发电损失成本,多年平均为53.93亿元/a;流域下游愿意支付的补偿上限是获得的水资源价值,多年平均为183.17亿元/a。根据讨价还价博弈模型确定多年平均情况下的最终生态补偿标准为112.61亿元/a。研究方法兼顾补偿主客体的利益诉求,为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压咸补淡 博弈论 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