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在换瓣病人麻醉诱导中对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东升 吴贵云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用于风湿性瓣膜病对于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依托咪酯0.3 mg/kg和异丙酚1.5 mg/kg直接注入右心房,应用漂浮导管测定诱导前、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后2 min的肺...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用于风湿性瓣膜病对于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依托咪酯0.3 mg/kg和异丙酚1.5 mg/kg直接注入右心房,应用漂浮导管测定诱导前、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后2 min的肺循环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依托咪酯组诱导后CVP明显下降(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异丙酚组CVP、MAP、MPAP降低明显(P<0.05),PVP在诱导后增加(P<0.05)。结论依托咪酯对换瓣手术的麻醉诱导是安全的,异丙酚对合并肺高压的换瓣病人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依托咪酯 二异丙酚 风湿性心脏病 肺循环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2
作者 翟宇佳 王小雷 +2 位作者 程毅坚 黄志勇 叶晓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723-2725,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117例病例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维持足够麻醉深度,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全麻时间(23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117例病例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异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维持足够麻醉深度,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全麻时间(235±52)min,术后苏醒时间(1.5±0.6)h,拔除气管导管时间(5.1±2.2)h,ICU停留时间(10.4±7.3)h,本组死亡2例(1.7%),115例痊愈出院。结论: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心律,降低心肌耗氧和心肌抑制,是OPCABG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麻醉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2
3
作者 翟宇佳 王小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97-298,共2页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surgery ,OPCABG )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所有病例常规监测ECG、SPO2 、AP、CVP ,行气管内插管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依托咪酯 +芬太尼 +潘库溴铵麻醉...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surgery ,OPCABG )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所有病例常规监测ECG、SPO2 、AP、CVP ,行气管内插管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依托咪酯 +芬太尼 +潘库溴铵麻醉诱导 ,芬太尼 +丙泊酚 +潘库溴铵 +异氟醚麻醉维持 ,维持足够麻醉深度 ,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 :芬太尼总用量 2 0~ 40 μg/kg ,麻醉时间 3 5~ 6h ,术后苏醒时间 (1 5± 0 6)h ,拔除气管导管时间 (3 1± 1 2 )h ,所有病例均无麻醉意外 ,无手术死亡。结论 :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控制心律 ,降低心肌耗氧和心肌抑制 ,是OPCABG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麻醉 围手术期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静脉穿刺 心肌耗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
4
作者 王小雷 翟宇佳 程毅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23-1324,共2页
目的 探讨适合新生儿、婴儿和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 855例心内直视手术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分为A组新生儿28例,B组婴儿625例,C组幼儿1 202例.入手术室前肌肉或静脉注射氯胺酮基础麻醉,入手术间即面罩吸氧,监测心电图、脉... 目的 探讨适合新生儿、婴儿和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 855例心内直视手术根据小儿年龄的不同,分为A组新生儿28例,B组婴儿625例,C组幼儿1 202例.入手术室前肌肉或静脉注射氯胺酮基础麻醉,入手术间即面罩吸氧,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以芬太尼和爱可松静脉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以芬太尼20~30 μg/kg静脉泵入维持麻醉,围术期应用药物调整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渗透压和电解质至正常范围.结果 3组麻醉时间分别为(191±54)min,(176±24)min,(117±33)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3.53%;患儿愈后良好1 750例(94.23%),因循环或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07例(5.77%),其A组病死率为10.7%,B组6.19%,C组5.35%,组间比较A组最高(P<0.05).结论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以氯胺酮基础患儿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和爱可松诱导气管内插管,采用中等剂量芬太尼20~30 μg/kg维持麻醉的方法安全有效;且加强国术期容量监测治疗和循环稳定维持的管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新生儿 婴儿 幼儿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用库血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附49例报告)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小雷 邓硕曾 +5 位作者 张东升 姚滨 翟宇佳 李再男 刘晓峰 王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采用综合措施开展血液保护,围术期不输异体血及血液制品,避免因输库血而感染肝炎等疾病。方法:选择术前血红蛋白≥117g/L、血细胞比容≥0.35、无肝炎病史或携带病毒的心脏病患者。手术开始时,即在适宜的麻醉深度下... 目的:采用综合措施开展血液保护,围术期不输异体血及血液制品,避免因输库血而感染肝炎等疾病。方法:选择术前血红蛋白≥117g/L、血细胞比容≥0.35、无肝炎病史或携带病毒的心脏病患者。手术开始时,即在适宜的麻醉深度下,实施控制性降压,给硝酸甘油2~3μg/kg,术者认真止血,术中进行血液稀释,转机后即刻按15~18ml/kg采集自体血,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抑肽酶,成人200万kIU,儿童100万kIU,转流后机器血全回输,每回输100ml机器血补给鱼精蛋白5mg,体重小于20kg者,转流后期加用人工肾超滤,将血液浓缩后回输。术野采用含有三磷酸腺苷80mg的温生理盐水100ml浸泡5分钟等措施。结果:49例围术期未输异体血液及血制品。术后当日血红蛋白≥112g/L,血细胞比容≥0.34。术后10日血红蛋白≥118g/L,血细胞比容≥0.34。术后24小时人均纵隔心包引流量为30~32ml/kg,引流液血红蛋白为15~25g/L。结论:用综合措施开展血液保护,不失为一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既节省了费用又避免了输库血而感染肝炎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护 麻醉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小雷 王焰斌 +5 位作者 翟宇佳 叶晓青 程毅坚 李刚 王湘 王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79例,分为4组:A组(预处理组),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自中心静脉输入;B组(后处理组),乌司他丁1万u/...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79例,分为4组:A组(预处理组),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自中心静脉输入;B组(后处理组),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体外循环(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C组(联合处理组),先以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10 min前通过中心静脉输完,继以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D组(对照组),术中不应用乌司他丁。在T1(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T2(升主动脉阻断后40 min)、T3(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及T4(术终)等时点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T3时点取右心耳心肌组织约200μg一块多聚甲醛固定时制作石蜡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1)T1时4组之间各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OD活性各组组内在T2、T3、T4均低于T1时,A、B、C、D 4组内T1~T3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5),而在T4升高,但仍未达到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SOD活性A、B、C 3组均高于D组(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DA及cTnI含量:A、B、C、D 4组内T2、T3、T4均高于T1时;4组内自T1~T3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1),在T4下降,但仍未降至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MDA及cTnI含量A、B、C 3组均低于D组(P<0.05),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D组较A、B、C组心肌损伤显著。结论乌司他丁后处理可减轻CPB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预处理保护作用相当,且可与预处理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后处理 心脏手术 心肌损伤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压与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焰斌 王小雷 +6 位作者 黄志勇 翟宇佳 程毅坚 毛彦奇 张艳晖 曾冰 郭建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先心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内压及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12)和舒芬太尼组(S组,n=12)。F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芬太尼,S组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先心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内压及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12)和舒芬太尼组(S组,n=12)。F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芬太尼,S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舒芬太尼;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保持等效剂量使用,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输注速度。两组其他用药均相同,并持续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0.8~1.2 MAC。用Schiêtz压陷式眼压测压仪分别测量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麻醉诱导前(L0)(静息、平卧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即刻(L1)、气管插管后2 min(L2)、气管插管后5 min(L3)的眼内压(IOP);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5 min(T1)、切皮(T2)、锯胸骨(T3)、主动脉插管(T4)、闭合胸骨(T5)等7个不同时点HR和MAP的变化,并测定麻醉诱导前(M0)(术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切皮前(M1),主动脉插管后10 min(M2)、脱离CPB(体外循环)时(M3)、CPB停止30 min(M4)、术终(M5)等时点两组血糖(BS)、乳酸(LAC)水平和血浆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 F组眼内压自L0~L1显著增高(P<0.05),L1~L3显著降低(P<0.05);L1~L3 S组眼内压明显低于F组。F组内HR T0~T3显著增高(P<0.05),T3~T5显著降低(P<0.05);F组内MAP T1~T3显著增高(P<0.05),T3~T5显著降低(P<0.05);T1~T5 HR、T1~T5 MAP S组均明显低于F组。F组内BS及E自M0~M3显著增高(P<0.05),自M3~M5显著降低(P<0.05);F组内LAC自M2~M3显著增高(P<0.05),自M3~M5显著降低(P<0.05);M1~M5等时点BS及E、M2~M4等时点LAC水平S组均明显低于F组。结论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抑制婴儿先心病手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患儿的眼内压反应和术中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眼内压 应激反应 先心病手术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预处理对术中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小雷 王焰斌 +1 位作者 翟宇佳 程毅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80-882,共3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预处理对术中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探讨其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术前3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万u/(kg.d),用...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预处理对术中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探讨其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A组于术前3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万u/(kg.d),用至术前1d,连续用药3d;B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开始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万u/kg,维持至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C组为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预处理。记录各组麻醉后(T1)、主动脉插管时(T2)、心脏复跳时(T3)、主动脉开放10~15min(T4)、主动脉开放30min(T5)、主动脉开放45min(T6)、主动脉开放1~2h(T7)、术后24h(T8)时心电图的改变,记录各组主动脉开放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结果A组与B组体外循环再灌注后5~10min室颤发生率分别为27%、7%,C组60%(P<0.05);A组、B组T3、T4、T5、T6等时点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显著小于C组(P<0.05,P<0.01),B组显著小于A组(P<0.05);A组、B组T3、T4、T5、T6、T7、T8时心电图中∑ST-T抬高或下移显著小于C组(P<0.05,P<0.01),B组显著小于A组(P<0.05);A组、B组CPB后心脏自动复跳率(73%、93%)明显高于C组(40%),A组、B组多巴胺[>5μg/(kg.min)]的使用(40%、20%)明显低于C组(87%),且平均使用时间A组、B组显著短于C组(P<0.05,P<0.01);A组、B组肾上腺素使用率(6%、0%)明显低于C组(40%),且A组、B组使用时间和最大剂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减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产生心肌保护作用,既有早期保护作用(earlyprotection,EP),亦有延迟保护作用(delayedprotection,DP),但早期保护效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药物预处理 心电图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焰斌 崔刚 +4 位作者 黄志勇 刘志红 郭建洲 张锐 杨建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3-708,共6页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缺血后处理组(P组)。P组于升主动脉完全开放前5min时,先松开主动脉钳夹30s,再夹闭30s,连续3个循环,然后完全松开主动脉钳夹。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心脏复跳时(T2)和升主动脉开放10min(T3)、30min(T4)、45min(T5)以及术终(T6)和术后12h(T7)、24h(T8)记录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于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Western blot和TUNEL法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及细胞色素C(Cyto-C)、Caspase-9、Bcl-2、Bax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Bcl-2与Bax表达的比值(Bcl-2/Bax)和凋亡指数(AI)。结果 C组T2~T8等时点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纤颤(室颤)的发生率分别为30%、55%、40%,P组为15%、30%、20%,有显著减少(P<0.05);C组T2~T8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3.72±1.09)及∑ST-T抬高或下移幅度(3.8±1.23、3.4±1.17、3.1±1.12、2.7±0.97、2.3±0.92、2.1±0.86、1.8±0.79),P组分别为(2.3±0.86)和(2.1±0.91、1.9±0.85、1.8±0.67、1.6±0.59、1.2±0.49、1.0±0.43、0.9±0.41),均显著减少(P<0.05)。P组心肌组织Bax、Cyto-C、Caspase-9表达低于C组(5.8±2.2 vs.8.6±3.1、0.23±0.03 vs.0.31±0.09、0.35±0.06 vs.0.43±0.10),AI降低(8.1±2.1 vs.11.2±3.2),而Bcl-2/Bax比率(1.2±0.5 vs.0.7±0.3)和p-Akt(0.36±0.10 vs.0.27±0.04)、Bcl-2(6.2±3.4 vs.3.1±1.2)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心律失常 线粒体凋亡 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液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敏 王艳 +3 位作者 钟岸 程毅坚 王湘 刘晓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探讨异体机采血小板输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GB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66例行体外循环(CPB)下CAG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9)在CPB结束后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1个治疗量。对照组(n=27)采取常规处理,未... 目的探讨异体机采血小板输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GB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66例行体外循环(CPB)下CAG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9)在CPB结束后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1个治疗量。对照组(n=27)采取常规处理,未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等纠正凝血障碍的血液制品。分别在肝素化前1 min(T0)、术后1 h(T1)、术后6 h(T2)和术后24 h(T3)取静脉血监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计数、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并记录24 h内胸腔引流液量和血制品输注量。结果在CPB结束后输注血小板的观察组,术后1 h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心包、纵隔胸腔引流液及血液制品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PB结束后,输注机采血小板能快速有效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桥血管吻合面的愈合;减少术后出血及血液制品的输注,从而降低患者的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液保护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莉莉 叶晓青 +1 位作者 李坚 杨晓涵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78-980,共3页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11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79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4例,二尖瓣置换10例,三房心矫治1例,...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11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79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4例,二尖瓣置换10例,三房心矫治1例,并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过程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10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61~364(133±6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7~192(82.0±44.5)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4.0~26.5(4.5±1.8)h;术后住院时间5~10 d;92例患者围术期未使用血制品(83.6%)。术中1例患者股动静脉插管时未完全肝素化,更换股动静脉插管后顺利体外循环;1例患者插股静脉管导致腹膜后血肿,其余108例无股动静脉插管相关并发症,全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钠停搏液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莉莉 叶晓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心脏停搏液中加入10 mmol/L的磷酸肌酸钠,对照组未用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辅...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心脏停搏液中加入10 mmol/L的磷酸肌酸钠,对照组未用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辅助时间、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2 h和24 h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结果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开放后辅助循环时间实验组为(38.2±14.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7.1±13.9)min(P<0.05)。两组患者在主动脉开放后2 h和24 h,血清CK、CK-MB、cTnI含量均升高,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加入停搏液中可减轻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磷酸肌酸钠 瓣膜置换术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致儿童不良反应11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红英 陈绮霞 黄志勇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8期968-969,共2页
目的探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所致儿童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门诊输液室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所致儿童不良反应11例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 目的探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所致儿童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门诊输液室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所致儿童不良反应11例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以变态反应常见,与过敏体质和合并用药有关。结论临床医生要掌握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用药指征,过敏体质者慎用,尽量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苯酸和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肝素抗凝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晓青 毕叔同 +1 位作者 黄小蝶 邓硕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为探讨氨甲苯酸和抑肽酶的止血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于体外循环(CPB)前、中、后给予氨甲苯酸共750mg;B组CPB中给予抑肽酶200万U;并设一对照组。结果氨甲苯酸使CPB中激活全血凝... 目的为探讨氨甲苯酸和抑肽酶的止血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于体外循环(CPB)前、中、后给予氨甲苯酸共750mg;B组CPB中给予抑肽酶200万U;并设一对照组。结果氨甲苯酸使CPB中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明显缩短,追加肝素量较另两组显著增加(P<0.05),24小时胸液量较对照组减少23%(P>0.05)。抑肽酶使CPB中ACT略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对肝素用量无影响,24小时胸液减少35%(P<0.05)。两用药组术中术后库血用量均显著减少(P<0.01),术后胸液量相似(P>0.05)。结论氨甲苯酸止血疗效弱并缩短ACT及明显增加肝素用量,不如抑肽酶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氨甲苯酸 抑肽酶 肝素 抗凝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中应用康斯特保护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晓青 黄小蝶 +2 位作者 张莉莉 王辉 翟宇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3210-3212,共3页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心肌保护液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冠脉搭桥及瓣膜置换术成人患者术中灌注5~8℃康斯特液30~40mL/kg。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期间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停止体外循环后2h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用量...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心肌保护液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冠脉搭桥及瓣膜置换术成人患者术中灌注5~8℃康斯特液30~40mL/kg。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期间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停止体外循环后2h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用量、术后当日心电图及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开放升主动脉阻断后心脏自动复跳率48%(24/50)。转流中动脉血pH<7.35者16例,剩余碱低于-3mmol/L者43例,红细胞比积15%~28%(20.38±3.32)%。停止体外循环后2h39例(78%)应用多巴胺3~10&g/(kg·min),12例(24%)应用肾上腺素0.006~0.06&g/(kg·min)。术后当日心电图除1例术中因右冠状动脉急性栓塞再次搭桥患者示ST段弓背抬高外其余患者均正常。12例(24%)因左心室功能不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2.72±29.81)h,ICU滞留时间(93.86±58.36)h。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液,单次灌注方法简便,心肌保护效果好。使用时注意监测血气电解质,出现紊乱及时处理,避免大量回收晶体液带来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康斯特保护液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心脏手术中连续脑氧饱和度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志勇 蒋红英 常勇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 :为减少心脏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探讨术中采用连续监测脑氧饱和度 (rSO2 )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个月~ 3岁心脏病患儿 81例 ,分为紫绀组 (36例 )和非紫绀组 (45例 )。采用芬太尼 -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 ,体外循环用非搏... 目的 :为减少心脏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探讨术中采用连续监测脑氧饱和度 (rSO2 )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个月~ 3岁心脏病患儿 81例 ,分为紫绀组 (36例 )和非紫绀组 (45例 )。采用芬太尼 -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 ,体外循环用非搏动平流灌注 ,流量 1 0 0~ 1 50mL/kg。用脑氧饱和度仪测量rSO2 ,分别于全麻诱导、主动脉插管、阻断升主动脉、阻断升主动脉后 1 5min、开放升主动脉、停机及手术结束等时点记录rSO2 、平均动脉压、鼻温及肛温等变化。结果 :麻醉诱导时rSO2 平均值 46 33 % ,紫绀组rSO2 明显低于非紫绀组 ;降温阶段 ,rSO2 显著升高 ,而复温开始后rSO2 降低 ,开放升主动脉时达手术过程中最低值 (40 69% )。结论 :rSO2 能较准确反映此类手术中脑氧合状态。降温阶段rSO2 较高 ,不宜过度灌注 ;复温阶段特别是在开放升主动脉时 ,rSO2 较低 ,故应避免复温过快 ,并适时增加流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婴幼儿 心脏外科手术 氧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IOX RX-05型婴儿膜肺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叶晓青 黄小蝶 +2 位作者 张莉莉 李坚 翟宇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34-3636,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CAPIOX RX-05型婴儿膜肺的体会。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8年9月我院婴幼儿体外循环(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CAPIOX RX-05型婴儿膜肺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CC时间15~474min,初始预充量330~500mL,ECC中输... 目的:总结应用CAPIOX RX-05型婴儿膜肺的体会。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8年9月我院婴幼儿体外循环(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CAPIOX RX-05型婴儿膜肺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CC时间15~474min,初始预充量330~500mL,ECC中输浓缩红细胞(275.16±180.40)mL,常规超滤及改良超滤12例,34/6例出现轻、中度血红蛋白尿,ECC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高于100mmHg。死亡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除1例转院治疗外,其余患儿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CAPIOX RX-05型膜肺预充量小、血流量大、氧合及排气效能高,可做负压静脉引流、内壁涂层减少血液破坏及系统性炎性反应,是婴幼儿ECC的上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CAPIOX RX-05型膜肺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204例分析
18
作者 黄小蝶 叶晓青 +1 位作者 毕叔同 王小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9期653-654,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婴幼儿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信号通路在乌司他丁后处理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焰斌 崔刚 +4 位作者 王小雷 陈伟新 程毅坚 翟宇佳 杨建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0-943,共4页
目的 评价Fas/FasL信号通路在乌司他丁后处理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1- 59岁,心功能和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对照... 目的 评价Fas/FasL信号通路在乌司他丁后处理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1- 59岁,心功能和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后处理组(U组).U组于主动脉开放前5 min经主动脉根部灌注乌司他丁4 000-5 000 U·kg-1 ·min-1(剂量1万U/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升动脉开放后45 min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检测Fas、Fas配体(FasL)、caspase-8、Bcl-2、Bax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Bcl-2与Bax表达的比值(Bcl-2/Bax).结果 与C组比较,U组心肌组织Fas、FasL、caspase-8及Bax表达下调,心肌组织Bcl-2表达上调,Bcl-2/Bax升高,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后处理通过抑制Fas/FasL信号通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95 Fas配体蛋白质 胰蛋白酶抑制剂 细胞凋亡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后处理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预处理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焰斌 王小雷 +3 位作者 李刚 王湘 王毅 程毅坚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529,共5页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预处理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20):鱼...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预处理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20):鱼精蛋白中心静脉给药对照组(c1组)、鱼精蛋白升主动脉给药对照组(c1组)和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组)。U组于气管插管后至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前10min经中心静脉输注乌司他丁20000U/kg。3组脱离CPB后10min时均经8min给予鱼精蛋白4mg/kg;C3组及u组经右颈内静脉给药,c2组经主动脉根部给药。分别于给予鱼精蛋白前5min和给予鱼精蛋白后15min时采集左心房和右心房血样,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MN),测定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浓度;采集左心房血样,测定TNF—α、IL-1、IL-8、CD11b/CDl8、C3a、C5a、SOD和MDA的水平,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计算呼吸指数(RI)和氧合指数(OI),并记录肺动脉压(PAP)。结果与右心房血比较,C1组给予鱼精蛋白后15min时左心房血P11和PMN降低,血浆TXB2浓度升高,C2组和u组血浆6-keto—PGF1a、SOD水平升高(P〈0.05);与C1组比较,c2组和U组给予鱼精蛋白后15min时Plt、PMN、血浆6-keto-PGF1a浓度升高,血浆TXB2、TXB2/6-keto—PGF1a、TNF—α、IL-1、IL-8、C3a、C5a、MDA水平、PAP、A—aDO2和RI降低,CD11b/CD18表达下调,0I升高(P〈0.05);U组和C2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可抑制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鱼精蛋白诱发肺损伤,其作用与经主动脉途径给予鱼精蛋白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抑制剂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鱼精蛋白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预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