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识图谱的电力设备缺陷问答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鹏 邰彬 +4 位作者 石英 金杨 孔力 许瑞文 汪进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63,共15页
电力设备的缺陷处理工作主要依赖于处理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历史缺陷知识库辅助,经验知识相对不足的人员无法有效借鉴前人经验,难免会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进而影响电力设备的消缺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基... 电力设备的缺陷处理工作主要依赖于处理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历史缺陷知识库辅助,经验知识相对不足的人员无法有效借鉴前人经验,难免会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进而影响电力设备的消缺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电力设备缺陷知识图谱的问答系统实现方法。首先对设备缺陷问答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设计系统架构;然后分别建立问句实体识别模型、问句意图识别模型、查询语句生成模型对问句进行语义解析;最后基于电力设备缺陷知识图谱,构建电力设备缺陷问答系统。问句实体识别结果和问句意图识别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算法的各项指标均有较大提升:在问句实体识别方面,精确率、召回率和F 1值在整体上分别达到92.34%、97.65%、94.92%;在问句意图识别方面,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 1值分别达到82.17%、85.38%、82.36%和83.84%。问答系统功能的测试也证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辅助电力设备的缺陷消除过程,快速提升缺陷维修策略制定的准确性和缺陷设备的消缺效率,促进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答系统 电力设备 知识图谱 问句实体识别 问句意图识别 查询语句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体GIS设备试验的局部放电光学信号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韩旭涛 史天一 +7 位作者 王昊天 周阳 陈欢 张轩瑞 李军浩 李兴旺 姚聪伟 孙帅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光测法具有电磁免疫性,特别适用于具有封闭结构的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局部放电检测,但是光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易因传播距离增加或部件遮挡而快速衰减。为此,基于110 kV实际GIS设备开展局部放电光学信号传播... 光测法具有电磁免疫性,特别适用于具有封闭结构的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局部放电检测,但是光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易因传播距离增加或部件遮挡而快速衰减。为此,基于110 kV实际GIS设备开展局部放电光学信号传播特性试验,研究传播距离和绝缘子遮挡对导杆尖刺缺陷和悬浮电位缺陷局部放电光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尖刺缺陷检测到光信号最大幅值和放电数均有所衰减,放电谱图变化不大;悬浮缺陷放电光信号幅值明显衰减,放电数不变,放电谱图特征逐渐失去“矩形”特征。此外,当光学信号透过带有通气孔的绝缘子传播时,光学信号明显衰减,且幅值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光测法 传播特性 实体设备 放电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电缆绝缘护套材料损伤与修复机理研究的应用
3
作者 林木松 李忠磊 +3 位作者 李智 唐念 付强 彭磊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10,共9页
电缆绝缘护套在敷设、使用过程中受到机械损应力或者热应力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微裂纹损伤,如不及时修复,容易导致其机械与绝缘性能快速下降,使材料性能失效,甚至引发线路故障。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揭示电缆绝缘护套材料损伤的机理,通过... 电缆绝缘护套在敷设、使用过程中受到机械损应力或者热应力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微裂纹损伤,如不及时修复,容易导致其机械与绝缘性能快速下降,使材料性能失效,甚至引发线路故障。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揭示电缆绝缘护套材料损伤的机理,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护套材料在损伤自由体积与内聚能变化规律,并分析损伤对材料绝缘性能的影响以及微裂纹产生的机理。针对常规的聚乙烯等电缆护套材料不具备自修复性能的问题,研发电缆护套自修复材料,在材料中引入解离结合可逆的自修复功能基团,当材料损伤时,通过功能基团重新结合达到修复的目的。应用分子动力学对新材料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表明,通过自修复后材料的自由体积降低,内聚能密度提高23%,溶解度参数提高10.9%,证明了新材料自修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电缆护套 损伤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隙缺陷场强分布的绝缘子优化研究
4
作者 高延峰 唐晓 +3 位作者 李健俊 姚聪伟 陈怀亮 买小飞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某型号GIS刀闸转轴绝缘子发生放电故障,推测其原因为绝缘子内部出现气隙而导致绝缘劣化。对绝缘子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绝缘子中同一形状气隙位于绝缘子不同位置对绝缘子场强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气隙位于电极与树脂交界... 某型号GIS刀闸转轴绝缘子发生放电故障,推测其原因为绝缘子内部出现气隙而导致绝缘劣化。对绝缘子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绝缘子中同一形状气隙位于绝缘子不同位置对绝缘子场强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气隙位于电极与树脂交界面和绝缘子中间部位时,对绝缘子场强分布影响较大。对优化后的绝缘子进行了温度、机械-电场老化试验,并通过了工频、雷电冲击试验和工业CT检测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 气隙缺陷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硅橡胶憎水恢复物理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彭向阳 汪政 +3 位作者 黄振 杨粤 何春清 方鹏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481-6492,共12页
憎水恢复性是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特有性能,为保持电网输变电设备外绝缘水平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针对复合绝缘子运行放电工况下表面憎水性减弱及恢复特性,缺少快速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该文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方法模拟复... 憎水恢复性是硅橡胶复合绝缘子的特有性能,为保持电网输变电设备外绝缘水平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针对复合绝缘子运行放电工况下表面憎水性减弱及恢复特性,缺少快速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该文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方法模拟复合绝缘子硅橡胶在运行放电工况下憎水性减弱及恢复现象,基于小分子扩散理论和菲克第二定律建立等离子体老化后的硅橡胶表面憎水恢复的动态物理模型,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硅橡胶小分子扩散系数D的计算公式。实验发现,仅经过3min的等离子体处理,硅橡胶表面就转变为完全亲水,且小分子在硅橡胶无机硅氧层中的扩散系数D数量级为10-16 cm^(2)/s。对比等离子体法与涂污法发现,两者对同系列试样的检测结果趋势一致,具有等效性。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试验结果表明,硅橡胶中无机填料氢氧化铝(aluminum hydroxide,ATH)的含量越高,硅橡胶中有机小分子总浓度就越低,当硅橡胶中ATH含量增加时,其憎水恢复性则减弱。等离子体处理法测试得到的小分子扩散系数D可用于定量评价运行复合绝缘子硅橡胶的憎水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处理 硅橡胶 憎水恢复性 菲克扩散 小分子硅氧烷 复合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硅橡胶阻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政 彭向阳 +3 位作者 黄振 杨粤 何春清 方鹏飞 《广东电力》 2021年第11期75-86,共12页
水分入侵硅橡胶是引起复合绝缘子发热及断裂故障的主要原因,目前用于评估硅橡胶阻隔水汽的能力的基于称重试验的吸水性、透水性测试方法,存在精确度低、耗费人工的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硅橡胶阻水性能评估方法。... 水分入侵硅橡胶是引起复合绝缘子发热及断裂故障的主要原因,目前用于评估硅橡胶阻隔水汽的能力的基于称重试验的吸水性、透水性测试方法,存在精确度低、耗费人工的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硅橡胶阻水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体系实现自动测试,节省人工且灵敏度高。研究表明,水溶液扩散系数与阻抗谱时间常数数量是评估硅橡胶阻水性的2个重要特征参量。扩散系数采用电容法计算得到,用于定量评估硅橡胶对水溶液的阻隔特性。阻抗谱时间常数数量可在图谱中直接得到,用于判断硅橡胶是否失效透水。通过探讨不同Al(OH)_(3)含量硅橡胶的阻水性,发现:未老化硅橡胶的阻水性较好;经电晕老化后,硅橡胶阻水性随Al(OH)_(3)含量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硅橡胶中的Al(OH)_(3)存在逾渗临界含量,超过该含量的硅橡胶经电晕老化后更容易丧失阻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阻水性 硅橡胶 电化学阻抗谱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油绝缘性能下降化学诊断及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林木松 钱艺华 +3 位作者 李智 张丽 付强 彭磊 《广东电力》 2023年第7期70-76,共7页
针对近年来广东电网由于变压器油绝缘性能下降导致变压器绝缘电阻不合格缺陷频发的问题,通过热油循环、灭箘过滤等试验排除了受潮、微生物对变压器绝缘电阻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检测油中以及变压器内壁漆的铜离子含量,查明变压器油绝缘性... 针对近年来广东电网由于变压器油绝缘性能下降导致变压器绝缘电阻不合格缺陷频发的问题,通过热油循环、灭箘过滤等试验排除了受潮、微生物对变压器绝缘电阻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检测油中以及变压器内壁漆的铜离子含量,查明变压器油绝缘性能下降是由变压器涂覆的铁红内壁漆富含铜溶解在油中造成的。选择γ-氧化铝、A型硅胶、801、改性Y型分子筛等4种铜离子吸附剂,通过吸附能力以及对油质影响的对比试验,最终确定最佳的吸附剂为改性Y型分子筛吸附剂,并进一步对比试验确定吸附剂的用量和处理温度。研究成果在中山供电局110 kV谷都站1号主变压器试点应用,处理后该变压器绝缘电阻得到大幅提升,恢复正常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绝缘缺陷 化学诊断 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柱绝缘子对交流滤波器断路器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歆蔚 黄杨珏 谭令其 《电气技术》 2021年第8期73-77,84,共6页
交流滤波器断路器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滤波器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时保证交流滤波器可靠频繁投切的重要电气设备。近年来,±800kV换流站内屡次出现交流滤波器断路器在投切过程中发生击穿及爆裂的现象,严重威胁... 交流滤波器断路器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滤波器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时保证交流滤波器可靠频繁投切的重要电气设备。近年来,±800kV换流站内屡次出现交流滤波器断路器在投切过程中发生击穿及爆裂的现象,严重威胁着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分析其原因,本文基于PSCAD/EMTDC搭建某±800kV直流输电系统及交流滤波器断路器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结合在运交流滤波器断路器的外绝缘分布特征,仿真分析交流滤波器断路器双断口电压特征;根据交流滤波器断路器灭弧室的内部结构和参数,搭建了Ansys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计算了灭弧室内电场强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站 交流滤波器断路器 绝缘支柱 PSCAD/EMTDC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介损在线监测测量误差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丹 马志钦 +3 位作者 杨贤 温爱辉 靳宇晖 姜烁 《电工电气》 2020年第8期22-27,42,共7页
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在线监测的误差影响因素。建立了考虑多元件参量包括套管、电流传感器、信号通道以及信号调理单元的复杂等值电路模型,通过试验得到了电路模型中主要的等效电气参数。搭建了高、低压试验平台... 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在线监测的误差影响因素。建立了考虑多元件参量包括套管、电流传感器、信号通道以及信号调理单元的复杂等值电路模型,通过试验得到了电路模型中主要的等效电气参数。搭建了高、低压试验平台以模拟套管介损测量,模拟在复杂电磁及大气环境下传感器接线方式、空间电磁场对测量回路以及tanδ测量结果的影响,结合电路仿真分析了温、湿度对电流传感器测量角差的影响规律,通过老化试验,研究了元器件老化对信号调理单元等值电气参数和输出相差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多因素对测量二次系统的影响是导致测量结果波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在线监测 电路模型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不同冷却方式及浸没式冷却液综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阳 唐桢馥 +2 位作者 张晓晶 钱艺华 王青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5,共11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发展,高效且安全的电池热管理系统逐渐受到重视,防范电池热失控成为关键。首先对比介绍目前的电池热管理方式,并从温度控制、防火安全、系统成本等方面归纳不同技术的优势与劣势,指出浸没式液冷是目前锂离子储... 随着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发展,高效且安全的电池热管理系统逐渐受到重视,防范电池热失控成为关键。首先对比介绍目前的电池热管理方式,并从温度控制、防火安全、系统成本等方面归纳不同技术的优势与劣势,指出浸没式液冷是目前锂离子储能电站较为理想的热管理技术。然后基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应用需求,提出理想浸没式冷却液的主要技术指标,并总结目前常用的5类冷却液:氟化液、碳氢化合物类、硅油类、酯类和水基类,分述其各自代表性产品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特点。最后从绝缘性、防火安全性、散热性、流动性和环境友好性这5个指标对5类冷却液体进行定量评价,对浸没式液冷技术和浸没冷却液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浸没式液冷 合成酯 氢氟醚 气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0kV气体绝缘母线大电流工况下温升特性分析
11
作者 侯世英 罗澳 +3 位作者 杨帆 王鹏博 权帅峰 孙帅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5,共10页
探究气体绝缘母线在超高压大电流工况下的温升特性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监测维护意义重大。然而,在长期大电流负荷运行下,因接触异常等原因导致母线在较小封闭空间内产生大量热量,极易造成局部过热严重威胁设备安全运行。针对这一问题,... 探究气体绝缘母线在超高压大电流工况下的温升特性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监测维护意义重大。然而,在长期大电流负荷运行下,因接触异常等原因导致母线在较小封闭空间内产生大量热量,极易造成局部过热严重威胁设备安全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550kV气体绝缘母线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考虑接触电阻的3维电磁-温度-流体多场耦合模型,计算其在1.1倍额定电流(8800A)、气压0.3MPa条件下的母线温度分布,并搭建了大电流温升试验平台进行验证,试验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度高。基于验证后的可靠模型,进一步探究了通流水平、SF_(6)气压及接触状态对母线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母线最高温度位于盆子凹面处电接触部位顶部(约为54℃),该端触头上方SF_(6)温度比导杆上方高近15℃,凹面处触头径向温度梯度明显低于凸面处触头径向温度梯度;在非等温自然对流的情况下,母线温度整体呈径向上高下低、轴向端部高中间低的规律分布;母线温度随通流水平提高呈非线性上升、随SF_(6)气压增大呈近似线性下降,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设备绝缘气体压强以降低设备运行温度;异常电接触处温度随阻值增大近似线性增加,而电接触异常往往是母线过热的主要风险点。研究结果可为超高压大电流气体绝缘设备产品设计及状态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母线 多物理场耦合 温升特性 接触电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泡动力学的油浸绝缘纸中气泡形成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宇 周游 +2 位作者 罗颖婷 石墨 杨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4-1713,共10页
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绕组的匝间纸绝缘受温度的影响会析出气泡,进而引发局部放电导致绝缘劣化。该文通过研究油纸界面的微观结构和气泡产生的物理过程,建立气泡演化的数值模型,结合气泡生长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得到了气泡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 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绕组的匝间纸绝缘受温度的影响会析出气泡,进而引发局部放电导致绝缘劣化。该文通过研究油纸界面的微观结构和气泡产生的物理过程,建立气泡演化的数值模型,结合气泡生长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得到了气泡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规律。首先,基于Rayleigh-Plesset方程建立油纸界面处由气泡内压强主导的气泡生长过程。其次,根据理想气体体积定律与Hertz-Knudsen界面蒸发冷凝方程量化界面处水蒸气进入气泡的质量通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气泡内压的控制方程。最后,求解获得了升温时油纸系统中气泡的生长曲线,并根据气泡生长时的受力分析得到了气泡脱离半径进而计算出气泡初始逸出温度(initial temperature of bubble escape,ITBE)。计算的气泡脱离半径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预测的ITBE与实验结果的最小平均相对误差为1.11%。模型结果表明,纸中水分质量分数越高,气泡生长速度越快。而绝缘纸微观结构的变化主要通过影响气泡初始半径和气泡在界面处所受表面张力的大小,从而影响气泡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气泡初始逸出温度 气泡形成 Rayleigh-Plesset方程 气泡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变压器顶层油温多时间尺度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倪子瞻 罗颖婷 +2 位作者 江俊飞 张立静 盛戈皞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97-4405,I0129,共10页
为实现电力变压器的负荷优化调度和热故障及时预警,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顶层油温短期-超短期多时间尺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将卡尔曼滤波算法和Susa热路等值模型相结合,选取顶层油温、油... 为实现电力变压器的负荷优化调度和热故障及时预警,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顶层油温短期-超短期多时间尺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将卡尔曼滤波算法和Susa热路等值模型相结合,选取顶层油温、油指数和油时间常数作为状态变量,环境温度和负载电流作为输入量,通过对顶层油温估计值和观测值的比对实现油指数和油时间常数的迭代优化,以提高顶层油温多时间尺度下的预测精度。此外,该模型利用自适应噪声估计器修正噪声统计参量,以自动优化简便噪声初值设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以2台110kV油浸式变压器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顶层油温的日内超短期预测、日前短期预测,相较于热路等值模型计算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有着更高的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曼滤波 多时间尺度预测 油浸式变压器 顶层油温 噪声自适应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泡产生起始温度的变压器短期过载预警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冉 石墨 +3 位作者 罗颖婷 李端姣 周游 杨鑫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8,28,共11页
变压器过载运行容易导致油纸绝缘系统产生气泡进而造成故障,但目前只以140℃作为热点温度限值,未能考虑实际运行状态对气泡起始温度的影响,难以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利用效益。针对上述问题,综合国内外油纸绝缘气泡产生起始温度的试验提... 变压器过载运行容易导致油纸绝缘系统产生气泡进而造成故障,但目前只以140℃作为热点温度限值,未能考虑实际运行状态对气泡起始温度的影响,难以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利用效益。针对上述问题,综合国内外油纸绝缘气泡产生起始温度的试验提出了适用于实际工况下的变压器气泡产生起始预警温度计算方法。根据变压器的运行年限、油中水分含量和海拔等运行参数估算出变压器内部油纸绝缘系统产生气泡的起始温度。以该温度的90%作为预警温度,表征变压器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能力。利用贝叶斯网络建立了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结合绕组热点温度计算方法实现了变压器热点温度的短期预测。提出了一种变压器短期过载预警方法,并证实了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变压器的运行实况,对未来的过载情况提前发出告警,指导相关运维部门开展变压器的过载停运和负荷转移工作,减少变压器停运和绝缘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载 变压器故障 气泡产生起始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复合绝缘材料介电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欣 黄上师 +4 位作者 彭向阳 姚驰 吴吉 程海涵 何金良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4,共9页
聚丙烯(PP)具有高温热稳定、工作温度高和电气绝缘强等优势,还可实现回收再利用,有望成为未来电缆绝缘的替代材料,但PP的机械性能还需通过增韧改性以满足电缆敷设的需求。对此,主要研究以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丙烯(PP)具有高温热稳定、工作温度高和电气绝缘强等优势,还可实现回收再利用,有望成为未来电缆绝缘的替代材料,但PP的机械性能还需通过增韧改性以满足电缆敷设的需求。对此,主要研究以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与PP进行共混,制备了不同组分配比的PP/SEBS复合材料,进行红外光谱、差式扫描、电阻率、击穿电场强度、介电谱和结构表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结晶度、直流体积电阻率和直流击穿电场强度均下降,介质损耗因子上升;形貌观察表明,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SEBS在PP中的分散性变差,球晶边界也逐渐模糊,与结晶度下降现象一致。综合来说,PP与SEBS质量之比为60∶40的PP/SEBS具有较高的直流体积电阻率和直流击穿电场强度,质量之比为70∶30的PP/SEBS具有较低的介质损耗因子,可用于指导未来PP电缆绝缘材料的配比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PP) 热塑性弹性体 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跨海底电缆涡激振动响应数值分析
16
作者 于是乎 冯宾 +2 位作者 范亚洲 傅明利 余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01-4109,共9页
悬跨海底电缆在海洋环境荷载的影响下易产生涡激振动现象,对海缆的服役安全性造成威胁。为了研究悬跨段海缆的涡激振动响应,提出一种利用数值软件分析悬跨段涡激振动的方法,并验证了其计算的准确性。首先,介绍了数值方法的计算原理。然... 悬跨海底电缆在海洋环境荷载的影响下易产生涡激振动现象,对海缆的服役安全性造成威胁。为了研究悬跨段海缆的涡激振动响应,提出一种利用数值软件分析悬跨段涡激振动的方法,并验证了其计算的准确性。首先,介绍了数值方法的计算原理。然后,利用Orcaflex软件建立悬跨段数值分析模型,理论验证了计算自振频率的准确性,经计算,一阶自振频率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结果的最大误差为8.89%,二阶自振频率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结果的最大误差为9.28%,证实了模型相符程度良好。接着,利用经验公式法对数值模型计算涡激振动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悬空段振型计算结果的平均误差为9%,验证了模型用于计算悬跨段涡激振动响应的准确性。最后,基于Orcaflex软件,开展了考虑海床作用的海缆悬跨涡激振动动力学分布特征及海缆振动特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涡激振动作用下,悬跨海缆最大张力值和曲率值出现在海缆与海床分离点;最大振动幅值与流速无直接关系,而与悬跨段振型有关;随着流速的增加,悬跨段电缆横流方向振动模态阶数增加。该文研究成果为海底电缆涡激振动计算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计算模型和方法,未来基于该计算模型可对涡激振动的振动特性作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跨海底电缆 涡激振动 张紧弦模型 振动响应 Orcaflex软件 数值软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护套-芯棒界面异常老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汪政 黄振 +4 位作者 彭向阳 卢煜 杨粤 何春清 方鹏飞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18,共7页
护套-芯棒界面是复合绝缘子内绝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复合绝缘子的异常运行缺陷、故障密切相关。本文针对一起发热的500 kV运行复合绝缘子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多种表征技术对护套-芯棒界面老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处护套的老化... 护套-芯棒界面是复合绝缘子内绝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复合绝缘子的异常运行缺陷、故障密切相关。本文针对一起发热的500 kV运行复合绝缘子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多种表征技术对护套-芯棒界面老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处护套的老化受其所在位置电场强度的影响显著。有异常温升或放电处的硅橡胶护套和环氧玻纤芯棒粘接良好,但界面处都有颗粒物缺陷存在。硅橡胶护套的Si-O键峰强由里向外逐渐增强,在1650 cm;处的-NO;键峰强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表明硅橡胶护套的老化是由里向外逐渐发展的,与正常老化顺序相反。界面处芯棒表面老化发白,其环氧树脂的相对含量由17.7%降低至11.4%。对界面颗粒物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推断是由小颗粒的氢氧化铝填料团聚形成的。这类界面颗粒物缺陷是在复合绝缘子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隐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套-芯棒界面 复合绝缘子 异常老化 界面缺陷 氢氧化铝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等效散热暂态测量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向阳 彭瑞东 +3 位作者 王锐 郭德明 范亚洲 刘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75-3986,共12页
随着电能需求日渐增长,通过动态增容技术评估架空线路潜在输电能力成为迫切需求。传统动态增容模型由于风速测量精度及设备安装维护等问题难以推广实施。基于非接触式等效测量原理,提出一种架空线路动态增容等效散热暂态测量模型,该模... 随着电能需求日渐增长,通过动态增容技术评估架空线路潜在输电能力成为迫切需求。传统动态增容模型由于风速测量精度及设备安装维护等问题难以推广实施。基于非接触式等效测量原理,提出一种架空线路动态增容等效散热暂态测量模型,该模型既可快速准确评估导线载流量,测量设备又独立于导线便于安装维护。在模型建立过程,分别提出数值差商求导法和解析求导法2种数据处理方法对模型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基于铝球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等效测量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搭建微风风洞实验平台模拟铝球装置的运行,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确定模型计算所需的暂态数据量,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IEEE Std 738^(TM)-2012标准结果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采用解析求导法,在保证实时性前提下,模型误差≤6%,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所提出的等效散热暂态测量模型可实时动态准确地评估架空导线载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导线 动态增容 等效散热暂态测量模型 载流量计算 暂态热特性 解析求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线路动态增容等效换热稳态模型的误差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6
19
作者 骆书剑 王锐 +5 位作者 黄振 余欣 刘昭 彭瑞东 郭德明 刘刚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2-80,共9页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充分挖掘现有输电线路输送能力的动态增容技术越来越重要。架空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等效换热稳态模型具有既不需要测量环境风速、也不需要测量导线运行状态的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铝球内热源和支撑部分结构...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充分挖掘现有输电线路输送能力的动态增容技术越来越重要。架空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等效换热稳态模型具有既不需要测量环境风速、也不需要测量导线运行状态的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铝球内热源和支撑部分结构的存在,试验铝球装置与模型中的理想单一铝球存在结构差异,造成铝球的热特性发生了改变。本文基于已提出的架空导线动态增容的等效换热稳态模型,首先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手段分析了在利用试验铝球装置情况下的模型误差;接着基于铝球热对流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相应的模型改进方法;最后通过搭建风洞实验平台模拟试验铝球装置的运行,并结合IEEE标准的结果对改进的等效换热稳态模型进行验证,且相对误差不超过6%。因此,本文提出的改进等效换热稳态模型能够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准确评估架空输电线路的载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容 误差分析 改进方法 架空输电线路 等效换热稳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放电信号PRPD谱图输出系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流火 谭令其 +4 位作者 王增彬 吕鸿 李端姣 蔡鋆 李军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32-2140,共9页
在高压试验环境下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其灵敏度受电磁干扰而降低,局部放电的定量检测、模式识别等分析也无法精准进行,且耗时耗力。为此提出了在实验室内,使用电路进行模拟局部放电脉冲的生成,并控制脉冲的相位与幅值,从而将局部放电的放... 在高压试验环境下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其灵敏度受电磁干扰而降低,局部放电的定量检测、模式识别等分析也无法精准进行,且耗时耗力。为此提出了在实验室内,使用电路进行模拟局部放电脉冲的生成,并控制脉冲的相位与幅值,从而将局部放电的放电特征进行输出的方法,设计并制作了相位分辩的局部放电(phase resolved partial discharge, PRPD)谱图输出系统。采用雪崩三极管的方法生成前沿时间<1 ns的脉冲电压,来模拟电力设备内部的特高频局部放电信号。通过微功耗比较器、数字电位器等器件,对雪崩三极管的触发过程进行控制,得到相位与幅值可控的脉冲电压信号。通过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读取不同类型的局部放电数据文件,对不同类型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输出。局部放电的原始PRPD谱图与输出系统所输出的PRPD谱图高度相似,可知该系统可将不同类型的局部放电特性进行输出,并可直接使用局部放电检测装置进行分析与学习,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放电特性 雪崩效应 PRPD 信号输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