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1
作者 边恒然 刘毅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期164-169,共6页
文章通过2012年-2020年的统计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讨了研究区域内产业集聚协调程度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聚集协调程度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文章通过2012年-2020年的统计数据对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讨了研究区域内产业集聚协调程度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聚集协调程度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聚集能够促进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业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绿色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现实启示——基于空间循环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通过在现有“双循环”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一种空间循环视角解释,以使其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空间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循环结合的理论分析发现“双循环”的实现过程首先是关键区位带来资源集聚和空间关联;随后通过专业化和多样性集聚实... 通过在现有“双循环”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一种空间循环视角解释,以使其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空间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循环结合的理论分析发现“双循环”的实现过程首先是关键区位带来资源集聚和空间关联;随后通过专业化和多样性集聚实现本地供需数量与质量双升级,促进本地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通过空间关联带动其他区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联通内外的极佳区位、庞大的市场规模很好地满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持续通过发挥本地市场效应;强化科技创新,保障产业链安全性;坚持高质量多维度对外开放,这些成为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粤港澳大湾区 空间循环 空间关联 区位优势 本地市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边恒然 刘毅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4-128,共5页
文章以2011—2020年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9市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利用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 文章以2011—2020年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9市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利用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差距较大;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产业集聚水平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从时间跨度的均值来看,各市产业集聚水平参差不齐;从空间分布的情况来看,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以珠江为界,呈现出“抱湾处高、近陆处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 集聚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否抑制制造业就业?——基于异质性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
4
作者 刘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通过异质性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政策总体上抑制了城市碳排放并促进了制造业就业。2010年和2017年的政策效果显著,分别增加了0.0574%和0.1365%的制造业就业人数;2012年的政策效果不显著,对... 通过异质性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政策总体上抑制了城市碳排放并促进了制造业就业。2010年和2017年的政策效果显著,分别增加了0.0574%和0.1365%的制造业就业人数;2012年的政策效果不显著,对制造业就业人数也无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在政策效应与制造业就业之间起到了正向中介作用。基于此,建议应逐步推进环境规制,同步实施缓冲政策,保护员工权益;推动企业转型、拓宽就业渠道,为失业员工提供再培训和就业援助或鼓励创新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就业 异质性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中介效应 低碳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与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匹配的人才高地 被引量:1
5
作者 冷民 姜涵 《中国科技人才》 2022年第1期24-28,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和人口向东南方向聚集,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匹配的人才高地重要意义凸显。本文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和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现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增长,重点应在“质”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和人口向东南方向聚集,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匹配的人才高地重要意义凸显。本文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和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现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人力资源的增长,重点应在“质”的提升;应结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建,适度超前布局科技基础设施,“人”“事”匹配,健全高层次人才集聚的载体、科研组织与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中心 人才高地 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