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某高岭土矿综合利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尚兴科 付广钦 +1 位作者 关通 周晓彤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广东某高岭土矿中铁赋存状态较复杂,部分铁以类质同象方式存在于高岭石、伊利石等矿物晶格中无法去除,造成高岭土精矿烧成白度较自然白度低。为了高效开发利用该高岭土矿,开发了捣浆-螺旋分级机分级-旋流器分级工艺,可获得Al_(2)O_(3)品... 广东某高岭土矿中铁赋存状态较复杂,部分铁以类质同象方式存在于高岭石、伊利石等矿物晶格中无法去除,造成高岭土精矿烧成白度较自然白度低。为了高效开发利用该高岭土矿,开发了捣浆-螺旋分级机分级-旋流器分级工艺,可获得Al_(2)O_(3)品位30.02%、回收率61.70%的高岭土精矿,其中杂质Fe_(2)O_(3)含量为1.15%,达到陶瓷工业用高岭土三级品标准;分级尾砂经磨矿-磁选-旋流器分级工艺,可获得SiO_(2)含量97.11%、Fe_(2)O_(3)含量0.058%的石英砂精矿和K_2O含量7.07%、Al_(2)O_(3)含量31.22%、SiO_(2)含量48.32%、自然白度65.53%的绢云母精矿;石英砂精矿达到玻璃工业用低档石英砂质量标准;绢云母精矿可用于涂料行业;磁选尾矿产率8.41%、SiO_(2)含量76.33%,可用作建筑用砂辅料。该工艺实现了不同矿物的有效分离,达到高岭土矿综合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绢云母 石英砂 分级 白度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石墨矿综合回收石墨及伴生钒矿试验研究
2
作者 刘建国 戴惠新 +2 位作者 于丽丽 冯嘉颖 王在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5,共9页
国外某石墨钒矿,原矿固定碳含量15.30%、V_(2)O_(5)含量0.51%,以石墨矿回收为主,伴生回收主要含钒矿物钒云母,石墨矿嵌布粒度粗,钒云母嵌布粒度细。对该石墨钒矿进行了石墨浮选-钒云母浮选选矿试验研究,得到适宜的石墨粗选及粗精矿磨矿... 国外某石墨钒矿,原矿固定碳含量15.30%、V_(2)O_(5)含量0.51%,以石墨矿回收为主,伴生回收主要含钒矿物钒云母,石墨矿嵌布粒度粗,钒云母嵌布粒度细。对该石墨钒矿进行了石墨浮选-钒云母浮选选矿试验研究,得到适宜的石墨粗选及粗精矿磨矿细度条件:粗选磨矿细度−0.074 mm占52.66%,捕收剂为煤油与石蜡油1∶1的混合油,用量为70 g/t,水玻璃用量1500 g/t,粗精矿再磨细度−0.074 mm占60.04%;适宜的钒云母粗选及粗精矿磨矿细度条件:粗选捕收剂为P8X,用量为200 g/t,粗精矿磨矿细度−0.074 mm占74.35%,矿样采用一粗三扫四精石墨浮选-一粗二扫二精钒云母浮选流程进行闭路试验,最终获得石墨精矿固定碳含量96.63%、回收率96.28%,以及钒云母精矿V_(2)O_(5)含量1.86%、回收率83.41%的选别指标,为该类矿石综合回收石墨、钒矿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钒云母 磨矿细度 浮选 闭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型有色金属尾矿资源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晓衣 孟庆波 +2 位作者 李双棵 王洪岭 高玉德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2,共4页
某高硅型有色金属尾矿主要矿物为石英、明矾石、地开石、绢云母和黄铁矿,石英粒度相对较粗,明矾石和地开石在较细粒级富集,明矾石与石英、地开石、绢云母呈浸染状复杂连生。针对该尾矿样品开展了明矾石和石英回收试验研究,采用“脱泥⁃脱... 某高硅型有色金属尾矿主要矿物为石英、明矾石、地开石、绢云母和黄铁矿,石英粒度相对较粗,明矾石和地开石在较细粒级富集,明矾石与石英、地开石、绢云母呈浸染状复杂连生。针对该尾矿样品开展了明矾石和石英回收试验研究,采用“脱泥⁃脱硫⁃明矾石浮选”流程得到的明矾石精矿SO_(3)品位20.14%,明矾石浮选尾矿反浮选回收石英,得到SiO_(2)品位96.38%的石英精矿。该流程实现了有色金属尾矿的高效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尾矿 综合利用 明矾石 石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在黑曲霉发酵液中的浸出效果及界面特性研究
4
作者 李佳峰 马致远 田磊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为了探究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生物浸出过程规律,指导高效溶浸剂的开发和浸出工艺优化,采用摇瓶振荡实验、接触角测量、开路电压、Tafel和电化学阻抗测试分析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在黑曲霉发酵液中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与温度相比,稀土浸出... 为了探究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生物浸出过程规律,指导高效溶浸剂的开发和浸出工艺优化,采用摇瓶振荡实验、接触角测量、开路电压、Tafel和电化学阻抗测试分析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在黑曲霉发酵液中的浸出特性。结果表明:与温度相比,稀土浸出率受发酵液体积占比和时间影响更大,且随着发酵液体积占比和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当发酵液体积占比为75%、温度为25℃、时间为30 min时,La、Ce和Y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5.84%、94.44%和96.73%。矿石中铝硅酸盐矿物出现微弱溶解。矿石与发酵液的接触角随发酵液体积占比升高而降低,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小:液滴铺展5 s时纯水中接触角最小为12.53°,发酵液体积占比25%、50%、75%和100%时接触角分别为16.38°、33.52°、43.78°和46.58°。随发酵液体积占比的增加,开路电压和腐蚀电压升高,黏土矿物溶解的难度降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生物浸出受溶液中溶质扩散、固液界面双电子层电子传递和界面副产物三种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生物浸出 黑曲霉 接触角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电镀污泥中镍的分离与硫酸镍的制备研究
5
作者 焦奥博 刘牡丹 +4 位作者 吕先谨 刘勇 吕建芳 冯嘉颖 周吉奎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102,共7页
采用酸浸-氧化沉淀除杂-溶剂萃取深度除杂的方法有效分离与回收高镍电镀污泥中镍,并制备高纯六水合硫酸镍。首先通过硫酸浸出污泥,使污泥中绝大部分镍、铜、铁和铝进入浸出液;然后往浸出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沉淀除铁,适宜的终点pH值为3... 采用酸浸-氧化沉淀除杂-溶剂萃取深度除杂的方法有效分离与回收高镍电镀污泥中镍,并制备高纯六水合硫酸镍。首先通过硫酸浸出污泥,使污泥中绝大部分镍、铜、铁和铝进入浸出液;然后往浸出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氧化沉淀除铁,适宜的终点pH值为3;再采用硫化钠除杂,适宜的硫化钠过量系数为1.2,铁和铜沉淀率分别达到了99.43%和98.13%;调节沉淀后液pH值,得到氢氧化镍沉淀后用硫酸溶解为硫酸镍溶液,并用P204萃取剂深度除杂,Cu、Fe、Al二级萃取率分别达到了98.41%、99.99%、95.15%,Ni萃取率仅9.4%;萃余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制得纯度超过99.95%的六水合硫酸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污泥 酸浸 溶剂萃取 除杂 硫酸镍 除铁 沉铜 除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硫浮选分离工艺及药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洋 席欣月 《黄金》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黄铜矿作为关键的硫化铜矿物,在自然界中常与黄铁矿紧密共生。鉴于这2种矿物的浮选特性极为相似,在浮选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效分离具有一定难度。综述了黄铜矿与黄铁矿表面浮选特性的差异,总结了多种硫化铜矿浮选技术,包括优先浮选法、... 黄铜矿作为关键的硫化铜矿物,在自然界中常与黄铁矿紧密共生。鉴于这2种矿物的浮选特性极为相似,在浮选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效分离具有一定难度。综述了黄铜矿与黄铁矿表面浮选特性的差异,总结了多种硫化铜矿浮选技术,包括优先浮选法、混合浮选法、快速浮选法、异步浮选法及分支浮选法等,并阐述了各自具有的独特技术特点,探讨了铜硫浮选分离过程中捕收剂与抑制剂的研究现状,使相关作用机理逐渐清晰。同时,对铜硫浮选分离技术与药剂研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铜硫浮选分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黄铁矿 铜硫浮选分离 浮选工艺 浮选药剂 可浮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捕收剂DA12对高钙萤石矿的浮选试验研究
7
作者 蒋海勇 张辉 +2 位作者 张发明 罗云波 陈锐鹏 《非金属矿》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本试验以十二胺与马来酸二甲酯为原料,一锅法合成了新型捕收剂N-十二烷基氨基二羧酸钠(DA12)。对原矿CaF_(2)质量分数为25.85%,CaCO_(3)质量分数为24.80%,SiO_(2)质量分数为40.71%的郴州某高钙萤石矿进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D... 本试验以十二胺与马来酸二甲酯为原料,一锅法合成了新型捕收剂N-十二烷基氨基二羧酸钠(DA12)。对原矿CaF_(2)质量分数为25.85%,CaCO_(3)质量分数为24.80%,SiO_(2)质量分数为40.71%的郴州某高钙萤石矿进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DA12与油酸、731和OZ相比捕收性和选择性更好;在pH值为9.23的碱性条件下,采用1粗2扫1粗精选的工艺流程获得萤石和方解石的混合粗精矿,通过方解石抑制剂BP1进行萤石精选试验,最终全闭路浮选试验获得CaF_(2)质量分数为95.71%,CaF_(2)回收率为76.56%的萤石精矿,为高钙难选萤石矿的高效浮选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收剂 抑制剂 萤石 方解石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苯氧乙基羟肟酸对白钨矿的浮选性能与吸附机理研究
8
作者 李方旭 刘硕 +2 位作者 戴子林 张发明 蒋海勇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5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以苯酚为原料,通过偶联反应和肟化反应得到新型苯氧乙基羟肟酸(PHA),并使用FTIR、LC-MS、NMR、单矿物和实际矿浮选试验、接触角、Zeta电位和XPS等方法表征了PHA的分子结构、浮选性能及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机理。FTIR结果出现苯环和羟肟... 以苯酚为原料,通过偶联反应和肟化反应得到新型苯氧乙基羟肟酸(PHA),并使用FTIR、LC-MS、NMR、单矿物和实际矿浮选试验、接触角、Zeta电位和XPS等方法表征了PHA的分子结构、浮选性能及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机理。FTIR结果出现苯环和羟肟酸的特征吸收峰,分别位于1 492、1 441和1 645 cm^(-1);LC-MS谱出现了PHA的分子离子峰M/Z_[M+H,C_(8)H_(9)O_(3)N]=168.06;^(1)HNMR和^(13)CMNR结果也与预期一致。单矿物和实际矿浮选试验结果表明,PHA对方解石和萤石的选择性较好,捕收能力强于经典的苯甲羟肟酸;与硝酸铅组装后可进一步扩大钨-钙分离效果。在p H=9和PHA-Pb药剂用量为250 mg/L时,白钨的回收率为98.45%,而萤石和方解石的回收率仅有38.69%和31.95%。实际矿浮选结果表明,对给矿品位0.35%的黑白钨矿,PHA-Pb螯合物的回收率为85.82%,精矿品位为26.12%。接触角试验表明,PHA-Pb螯合物或PHA捕收剂用量和与吸附后白钨矿的疏水性成正相关关系,同时PHA-Pb螯合物处理样品的接触角大于PHA。Zeta结果表明,与PHA作用后,白钨矿电位在p H=3~11时负移,而PHA-Pb螯合物在p H=3~9时出现正移。FTIR结果表明矿物表面出现了PHA-Pb螯合物或PHA的C-N和-CH_(2)峰。XPS结果表明PHA或PHA-Pb通过化学反应可能形成W-PHA或W-Pb-PHA络合物吸附在白钨矿表面。FTIR、Zeta电位和XPS结果表明,PHA和PHA-Pb在白钨矿的表面的作用方式为化学吸附。研究为白钨矿浮选药剂分子设计与功能强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羟肟酸 白钨矿 吸附机理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稀土矿选矿近十年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5
9
作者 时晗 何晓娟 +2 位作者 胡真 王成行 丘世澄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5,共8页
稀土矿作为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其发展一直是众多选矿工作者的聚焦点,尤其作为稀土矿储量和生产大国,我国的稀土矿研究备受各国关注。主要着眼于国内稀土矿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立足矿物加工技术发展,通过剖析近十年... 稀土矿作为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其发展一直是众多选矿工作者的聚焦点,尤其作为稀土矿储量和生产大国,我国的稀土矿研究备受各国关注。主要着眼于国内稀土矿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立足矿物加工技术发展,通过剖析近十年来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总结了其在选别工艺、药剂制度、资源综合回收以及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以此为根据归纳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突破重点,指出绿色高效的选矿工艺和药剂设计将是日后研究的关键点,且现象、机理、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应受到重视,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是促进稀土矿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 工艺 药剂 机理 选冶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锡石浮选及金属离子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泰 刘殿文 +3 位作者 申培伦 崔振坤 李沛伦 姚艳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02-3517,共16页
锡是我国战略金属,但供需矛盾突出。锡石具有“性脆易碎、容易泥化”特点,如何实现微细粒锡石的高效回收一直是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综述了微细粒锡石浮选工艺和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对锡石浮选过程中难免离子进行溯源分析,从锡石矿物表... 锡是我国战略金属,但供需矛盾突出。锡石具有“性脆易碎、容易泥化”特点,如何实现微细粒锡石的高效回收一直是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综述了微细粒锡石浮选工艺和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对锡石浮选过程中难免离子进行溯源分析,从锡石矿物表面、药剂结构等方面系统剖析了不同金属离子体系下对锡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规律;最后从锡矿泥浮选工艺、药剂性质、安全环保、浮选装备等因素预测了未来微细粒锡石浮选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锡石 浮选工艺 浮选药剂 离子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高浊度宝玉石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喻连香 刘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103,共6页
针对宝玉石加工含油高浊度废水悬浮物浓度高,0.5μm左右微细粒在含油废水中易形成胶体溶液而自然沉淀难,废水循环利用严重损伤生产设备和工人健康,如外排严重污染环境的一系列问题,本论文根据该废水的水质特点开展了资源化利用研究。通... 针对宝玉石加工含油高浊度废水悬浮物浓度高,0.5μm左右微细粒在含油废水中易形成胶体溶液而自然沉淀难,废水循环利用严重损伤生产设备和工人健康,如外排严重污染环境的一系列问题,本论文根据该废水的水质特点开展了资源化利用研究。通过实验探究了pH调整剂和混凝剂用量以及沉降时间对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基于优化出的混凝、絮凝沉淀、固液分离实验条件,进一步进行了废水深度处理气浮实验,探究出了混凝-絮凝沉淀-固液分离-气浮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使宝玉石加工含油高浊度废水中的悬浮物浓度与浊度从初始11 000 mg/L、7 590 NTU分别降至5 mg/L和3 NTU,去除率分别高达99.95%和99.96%,出水水质满足宝玉石加工生产回用水要求;同时,采用新技术处理每吨含油高浊度难处理宝玉石加工废水的药剂成本仅为0.96元,处理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目前为止,宝玉石加工行业还未见该新技术应用,可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玉石加工 含油 高浊度 废水 混凝 气浮 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羟肟酸体系烧绿石与方解石分离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记平 刘超 +1 位作者 胡红喜 陈志强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方解石是影响碳酸盐型烧绿石浮选回收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反浮选除去碳酸盐类矿物,然后以选择性较差的阳离子为捕收剂直接浮选烧绿石,但存在流程较复杂、回收率不高的问题。以油酸和苯甲羟肟酸为捕收剂,通过单矿物试... 方解石是影响碳酸盐型烧绿石浮选回收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采用反浮选除去碳酸盐类矿物,然后以选择性较差的阳离子为捕收剂直接浮选烧绿石,但存在流程较复杂、回收率不高的问题。以油酸和苯甲羟肟酸为捕收剂,通过单矿物试验研究不同捕收剂对烧绿石和方解石浮选的影响,探索正浮选流程下烧绿石和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可行性,并通过浮选溶液化学、红外光谱分析、络合物化学分析等方法探究苯甲羟肟酸体系下药剂在两种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pH条件下,油酸、苯甲羟肟酸对烧绿石和方解石都具有较好的捕收能力,但苯甲羟肟酸的选择性要优于油酸,可作为潜在捕收剂。在pH=6时,Pb^(2+)可以扩大苯甲羟肟酸对烧绿石和方解石的可浮性差异,使两者能够有效分离,同时Pb2+的存在可以降低苯甲羟肟酸的用量。动电位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苯甲羟肟酸在烧绿石和方解石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作用;螯合剂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苯甲羟肟酸在矿物表面以苯甲氧肟酸和金属离子活性点作用形成的五元环螯合产物为主,Pb^(2+)的加入可以增加矿物表面的活性点,有助于苯甲羟肟酸在矿物表面的化学吸附。与方解石相比,苯甲羟肟酸在烧绿石表面的吸附强度更大,从而实现两者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绿石 方解石 分离机理 苯甲羟肟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Fenton氧化组合工艺高效处理羟肟酸类选矿药剂生产废水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雷 张发明 +3 位作者 罗云波 齐越超 龙来寿 张绍青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2689-2692,2719,共5页
针对羟肟酸类选矿药剂生产废水高COD、难降解等特点,采用液-液萃取联合Fenton氧化工艺进行了高效处理研究。系统地考察了萃取过程中萃取液组成、废水pH、萃取相比(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即V(O)/V(A))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及Fenton氧化技术处... 针对羟肟酸类选矿药剂生产废水高COD、难降解等特点,采用液-液萃取联合Fenton氧化工艺进行了高效处理研究。系统地考察了萃取过程中萃取液组成、废水pH、萃取相比(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即V(O)/V(A))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及Fenton氧化技术处理过程中萃余相pH、H2O2浓度、Fe^(2+)与H_(2)O_(2)物质的量比对萃余相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N235)∶V(煤油)∶V(正辛醇)=7∶2∶1、废水pH为3、V(O)/V(A)为1∶1的条件下,羟肟酸类生产废水经萃取法处理后,COD由136780 mg·L^(-1)降低至39260 mg·L^(-1),去除率为71.30%;在萃余相pH为3、H_(2)O_(2)浓度为200 mmol·L^(-1)、n(Fe^(2+))∶n(H_(2)O_(2))=1∶4的条件下,萃余相经Fenton氧化技术处理后,COD由39260 mg·L^(-1)降低至7200 mg·L^(-1),去除率为81.66%;萃取法联合Fenton氧化工艺处理羟肟酸类选矿药剂生产废水COD综合去除率达94.74%。此法操作简单,技术上可行,可为同类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肟酸类废水 萃取 FENTON氧化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型胶磷矿浮选抑制剂种类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宇龙 汪浩翔 +3 位作者 陈海君 汪泰 申培伦 刘殿文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磷矿位于四种非金属战略性矿产资源之首,战略意义重大。但我国磷矿资源禀赋差、可选性难度大,高效回收属行业难题。浮选法是回收磷矿资源最常用的方法,因此,本文以浮选理论为基础,重点综述碳酸盐型胶磷矿正浮选抑制剂分子结构及其与矿... 磷矿位于四种非金属战略性矿产资源之首,战略意义重大。但我国磷矿资源禀赋差、可选性难度大,高效回收属行业难题。浮选法是回收磷矿资源最常用的方法,因此,本文以浮选理论为基础,重点综述碳酸盐型胶磷矿正浮选抑制剂分子结构及其与矿物的作用机理、影响浮选性能等内容,并结合药剂的性质、成本、环保等因素预测胶磷矿正浮选抑制剂未来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正浮选 抑制剂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溶液中电积回收镓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远 王坚 +1 位作者 曹洪扬 刘志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2,62,共6页
针对碱性条件下,镓电积过程中不锈钢阴极易发生析氢反应,致使电流效率低这一难题,重点研究了电积镓过程电流密度、初始NaOH浓度、Ga^(3+)浓度、电积温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优化了电积镓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镀镓不锈钢作为阴极,... 针对碱性条件下,镓电积过程中不锈钢阴极易发生析氢反应,致使电流效率低这一难题,重点研究了电积镓过程电流密度、初始NaOH浓度、Ga^(3+)浓度、电积温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优化了电积镓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镀镓不锈钢作为阴极,较优的电积工艺参数为温度45℃、电流密度500 A/m^(2)、初始NaOH浓度140 g/L、初始Ga^(3+)浓度150 g/L;在优化工艺参数下,可以有效地减少镓电积过程中氢气的析出,电流效率稳定在75%以上,产品纯度达99.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积 析氢 镀镓阴极 NAOH 电流密度 电流效率 镓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某钼矿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超 胡红喜 +2 位作者 陈志强 杨记平 罗传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1,共7页
针对黑龙江某大型斑岩型钼矿生产的钼精矿铜、铅杂质超标的问题,在完成矿石性质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选矿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含钼0.122%的原矿,采用自主研发的钼高效捕收剂PM和粗磨—钼分步浮选—钼铜混合浮选—钼铜粗精矿再磨—铜... 针对黑龙江某大型斑岩型钼矿生产的钼精矿铜、铅杂质超标的问题,在完成矿石性质研究基础上,开展了选矿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含钼0.122%的原矿,采用自主研发的钼高效捕收剂PM和粗磨—钼分步浮选—钼铜混合浮选—钼铜粗精矿再磨—铜钼分离工艺流程处理,全流程闭路试验取得了钼品位54.32%、钼回收率90.69%、杂质铜含量0.048%、铅含量0.062%的较好钼精矿指标。相较于原工艺流程,新工艺得到的钼精矿铜含量降低了0.322个百分点、铅含量降低了0.348个百分点。优化工艺有效地降低了钼精矿中铜、铅杂质含量,研究结果可为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钼分步浮选 钼铜分离 钼铅分离 阶段磨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去除二次铝灰中的氮化铝及其机制研究
17
作者 林晓燕 王东兴 +4 位作者 马致远 饶帅 谢武明 江海灵 曹洪杨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21,共8页
氮化铝的去除是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理的关键工序之一。研究了在氧化钙-葡萄糖水解体系中去除二次铝灰中的氮化铝,考察了氧化钙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氮化铝去除率的影响,并探究了添加剂促进氮化铝... 氮化铝的去除是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理的关键工序之一。研究了在氧化钙-葡萄糖水解体系中去除二次铝灰中的氮化铝,考察了氧化钙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氮化铝去除率的影响,并探究了添加剂促进氮化铝水解去除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水解温度90℃、水解时间2 h、液固体积质量比10 mL/1 g、氧化钙添加量10%、葡萄糖添加量0.75%最佳试验条件下,氮化铝去除率达95.42%。通过分析表征确定,在氧化钙-葡萄糖水解体系中,葡萄糖起缓凝剂作用,可抑制氮化铝颗粒表面铝酸钙包覆层的形成,使氮化铝水解反应彻底进行,从而提高其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 氮化铝 水解 氧化钙 葡萄糖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多组分锂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辉 孟庆波 +1 位作者 王洪岭 苗泽坤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9期65-71,共7页
某锂矿石中含有磷锂铝石和锂辉石两种有价矿物,采用常规锂辉石浮选工艺,磷锂铝石富集在锂辉石精矿产品中,后期的锂辉石冶炼工艺无法回收磷锂铝石,造成锂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还会导致锂辉石精矿中的磷含量超标。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矿石性... 某锂矿石中含有磷锂铝石和锂辉石两种有价矿物,采用常规锂辉石浮选工艺,磷锂铝石富集在锂辉石精矿产品中,后期的锂辉石冶炼工艺无法回收磷锂铝石,造成锂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还会导致锂辉石精矿中的磷含量超标。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矿石性质,采用分步浮选工艺回收磷锂铝石和锂辉石,采用新型高效的磷锂铝石捕收剂MA和锂辉石捕收剂MY,得到了Li_(2)O含量为6.04%、回收率为12.09%的磷锂铝石精矿和Li_(2)O含量为5.65%、回收率为72.16%的锂辉石精矿。“磷锂铝石和锂辉石分步浮选”工艺不仅实现了矿石中不同含锂矿物的分类回收,提高了锂资源综合利用率,而且有效降低了锂辉石精矿中的有害元素磷含量,给后续锂冶炼提供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浮选 新型捕收剂 磷锂铝石 锂辉石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石墨尾矿中钒矿预富集工艺研究
19
作者 刘建国 戴惠新 +2 位作者 于丽丽 冯嘉颖 王在华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1期70-76,共7页
南非某石墨浮选尾矿含V_(2)O_(5)品位0.69%,主要含钒矿物为含钒褐铁矿、含钒假金红石、含钒白钛石等,理论V_(2)O_(5)品位为7.58%,理论V_(2)O_(5)回收率为68.84%,尾矿-0.010 mm粒级V_(2)O_(5)金属分布率高达35.91%,获得高V_(2)O_(5)回收... 南非某石墨浮选尾矿含V_(2)O_(5)品位0.69%,主要含钒矿物为含钒褐铁矿、含钒假金红石、含钒白钛石等,理论V_(2)O_(5)品位为7.58%,理论V_(2)O_(5)回收率为68.84%,尾矿-0.010 mm粒级V_(2)O_(5)金属分布率高达35.91%,获得高V_(2)O_(5)回收率的难度大。根据尾矿中含钒矿物和脉石矿物工艺矿物学特征,含钒矿物的预富集工艺主要对比了全重选、全磁选、重选—磁选联合、磁选—重选联合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几种工艺流程获得的钒精矿回收率接近,但全磁选流程能耗最高,钒精矿品位最低;全重选流程工艺复杂、设备种类多、占地面积大;重选—磁选流程比磁选—重选流程能耗低,品位和回收率能更好地得到保障。综合考虑四种工艺流程的分选指标、工艺流程复杂程度、能耗高低等情况,螺旋溜槽重选—高梯度强磁选适宜作为该石墨浮选尾矿预富集含钒矿物的工艺流程,采用该工艺,可获得V_(2)O_(5)品位5.68%、V_(2)O_(5)回收率65.36%的钒精矿产品。该石墨型钒矿可作为钒资源的来源之一,应引起重视。研究结果可为该类钒矿资源的预富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尾矿 含钒矿物 预富集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选锡尾矿中锡回收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凯志 李汉文 +3 位作者 李沛伦 胡真 汪泰 吕昊子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试验原料来自云南某锡多金属矿选厂的选锡尾矿,尾矿中锡品位为0.35%,是主要的有价金属。尾矿中锡主要以锡石形式存在,锡石占有率为72.39%,该尾矿中细粒级含量高,其中-0.02mm粒级含量高达67.11%,该粒级的锡占有率为68.00%,通过传统浮选... 试验原料来自云南某锡多金属矿选厂的选锡尾矿,尾矿中锡品位为0.35%,是主要的有价金属。尾矿中锡主要以锡石形式存在,锡石占有率为72.39%,该尾矿中细粒级含量高,其中-0.02mm粒级含量高达67.11%,该粒级的锡占有率为68.00%,通过传统浮选及摇床工艺较难回收。针对该尾矿细粒级含量高的特点,确定离心重选为主要工艺,一段离心重选能获得锡品位1.27%、回收率70%的锡粗精矿;经两段精选后,能获得锡品位4.11%、回收率54.10%的锡精矿。采用离心重选(一粗一精)+摇床重选(二次精选)的组合工艺,能获得锡品位17.57%、回收率17.25%的锡精矿。研究表明,采用全离心重选工艺,可获得高回收率的锡精矿产品;采用离心+摇床重选的组合工艺,可获得高品位的锡精矿产品,最终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适合的工艺,能实现该锡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尾矿 微细粒 锡石 离心重选 摇床重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