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模具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车间互联互通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
作者 夏琴香 张少波 +1 位作者 程秀全 王亚东 《模具工业》 2020年第12期17-21,28,共6页
模具制造属于传统的离散型装备制造业,具有零件结构复杂、单件生产、质量要求高、过程复杂等特点,而模具装备制造车间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系统间有效的信息交互相对薄弱。对互联互通概念进行了诠释,并对当前装备制造业互联互通技术的... 模具制造属于传统的离散型装备制造业,具有零件结构复杂、单件生产、质量要求高、过程复杂等特点,而模具装备制造车间设备与设备间、设备与系统间有效的信息交互相对薄弱。对互联互通概念进行了诠释,并对当前装备制造业互联互通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基于OPC UA数字化车间装备信息模型的研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模具装备制造业特点的分析,给出了基于OPC UA模具装备制造车间互联互通的研究方法,可为模具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车间互联互通技术的应用实施提供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装备制造 数字化车间 互联互通 OPC U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中基于OPC UA的多源异构数据传输与解析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宪民 薛栋栋 +1 位作者 郑家和 李海 《机电工程技术》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而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实现各设备与各系统的互联互通。OPC UA作为一种用于工业通讯中的数据交互规范,可用于实现对制造过程中的多源异构数据的传输与解析,进而实现互联...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而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实现各设备与各系统的互联互通。OPC UA作为一种用于工业通讯中的数据交互规范,可用于实现对制造过程中的多源异构数据的传输与解析,进而实现互联互通。以智能制造互联互通研究领域的热点技术OPC UA为出发点,介绍了OPC UA的发展历史与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OPC UA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指出了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最后对OPC UA技术进行了展望。为OPC UA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 UA 多源异构数据 智能制造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带宽两自由度并联柔顺精密定位平台的优化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7
3
作者 林盛隆 张宪民 朱本亮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74-1782,共9页
针对目前用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定位平台带宽低、行程小、耦合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梁的高带宽两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并对该平台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验证与实验分析。首先,提出了以双端固定梁与平行杂交梁为基础的并联柔顺... 针对目前用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定位平台带宽低、行程小、耦合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梁的高带宽两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并对该平台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验证与实验分析。首先,提出了以双端固定梁与平行杂交梁为基础的并联柔顺平台,分别运用卡式第二定理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平台刚度和固有频率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最优化理论获取了平台的最高固有频率及最优设计尺寸,并运用有限元方法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搭建了实验系统,对平台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平台的最大行程为12.950μm×13.517μm,耦合误差小于1.77%,X,Y方向的固有频率分别为12.21和13.50 kHz,在开环条件下可良好地追踪频率小于1 kHz的三角波,有效改善了传统扫描定位平台响应慢、行程小、耦合性能差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定位平台 高带宽 优化设计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视觉印刷设备的自标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经伦 陈家钊 +2 位作者 莫景会 邝泳聪 张宪民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2-530,共9页
为了提高全自动视觉印刷设备的精度,提出了一种简易、有效标定基于三自由度平面并联调整台的视觉丝网印刷设备的算法。首先,分析和标定了视觉测量系统,并通过激光干涉仪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三自由度平面并联调整台的几何参... 为了提高全自动视觉印刷设备的精度,提出了一种简易、有效标定基于三自由度平面并联调整台的视觉丝网印刷设备的算法。首先,分析和标定了视觉测量系统,并通过激光干涉仪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三自由度平面并联调整台的几何参数误差;基于印刷设备自身的视觉测量系统,分步标定了并联平台的动平台坐标系、传动比误差和仅需的部分几何误差源。提出了一种满足全姿态且适应不同制程的三角形面姿态插值方法和纠偏调整算法,从而避免了较为复杂的几何全参数辨识,降低了对调试人员的技术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在并联调整台工作空间内,标定后的最大位置误差从标定前的161.6μm下降为12.3μm,最大姿态误差从标定前的2.232″下降为0.720″,基本满足印刷设备对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设备 机器视觉 并联平台 运动学标定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序注塑成型技术改善超薄笔记本外壳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黄珍媛 肖尧 +2 位作者 陈邑 汪智勇 杨金表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6,79,共5页
超薄笔记本外壳相比其他塑料件而言具有表面积大、厚度很薄的特点,为了实现其平衡填充,需要采用多浇口浇注系统。但是在多浇口注塑成型过程中,普通的冷流道浇注系统很容易使制品表面产生大量的熔接痕,严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 超薄笔记本外壳相比其他塑料件而言具有表面积大、厚度很薄的特点,为了实现其平衡填充,需要采用多浇口浇注系统。但是在多浇口注塑成型过程中,普通的冷流道浇注系统很容易使制品表面产生大量的熔接痕,严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提出将热流道顺序阀控制技术应用于超薄笔记本外壳的多浇口注塑成型,以提升制件表面质量。通过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对针阀顺序控制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各个阀浇口的开关时间进行优化,有效地减少和消除笔记本外壳表面的熔接痕和气泡,最终提高笔记本外壳的质量和性能。最后将优化后的方案投入试生产,所得到的结果与模拟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 笔记本外壳 熔接痕 多浇口 顺序注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平面并联机器人残余振动抑制实验 被引量:7
6
作者 高名旺 张宪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64-168,共5页
针对高速轻型并联机器人残余振动抑制问题,基于输入整形法,对其残余振动抑制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并联机构运动学,建立了机构动力学模型。然后对每个输入轴分别设计一个比例-微分(PD)控制器,建立包含PD控制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 针对高速轻型并联机器人残余振动抑制问题,基于输入整形法,对其残余振动抑制进行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并联机构运动学,建立了机构动力学模型。然后对每个输入轴分别设计一个比例-微分(PD)控制器,建立包含PD控制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分别设计了单模态零振动(ZV)、零振动微分(ZVD)整形器和双模态零振动-零振动微分(ZV-ZVD)整形器,建立了并联机器人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输入整形器可以抑制并联机器人的残余振动,而双模态整形器振动抑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输入整形 残余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锡膏印刷机纠偏平台误差分析及标定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莫景会 张宪民 +2 位作者 冼志军 梁经伦 邝泳聪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3-96,共4页
为了减少精密全自动锡膏印刷机纠偏平台的运动误差,以锡膏印刷机纠偏平台为研究对象,对纠偏平台的运动参数误差进行分析。由于纠偏平台存在制造与装配误差对精度的影响,通过印刷机视觉系统对平台进行平台运动标定,应用标定的结果对纠偏... 为了减少精密全自动锡膏印刷机纠偏平台的运动误差,以锡膏印刷机纠偏平台为研究对象,对纠偏平台的运动参数误差进行分析。由于纠偏平台存在制造与装配误差对精度的影响,通过印刷机视觉系统对平台进行平台运动标定,应用标定的结果对纠偏平台模型进行补偿,有效地提高了纠偏平台的对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纠偏平台对位误差X,Y向从标定前的±25μm,±130μm下降到标定后的±10μm,旋转角度定位误差由±7‰°下降到±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偏平台 运动参数误差 标定 对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3-RRR并联机构的自激振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胜 邱志成 张宪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30,67,共8页
从平面3-RRR并联机构的位形和关节驱动两方面,研究了位形的奇异性和驱动电机的伺服增益对机器人自激振动现象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平面3-RRR并联机构的运动约束方程,求导得到速度约束方程和加速度约束方程,给出位置、速度、加速度的正、逆... 从平面3-RRR并联机构的位形和关节驱动两方面,研究了位形的奇异性和驱动电机的伺服增益对机器人自激振动现象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平面3-RRR并联机构的运动约束方程,求导得到速度约束方程和加速度约束方程,给出位置、速度、加速度的正、逆解,利用速度雅可比矩阵分析奇异特性;然后搭建了实验系统,分析驱动电机的控制原理,分别测试在奇异位形和非奇异位形的自激振动,通过传感器测试驱动关节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进行正解得到动平台的位置和加速度,正解得到的加速度与动平台实测加速度吻合较好;最后通过调整驱动电机的伺服增益避免了非奇异位形处的自激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平面3-RRR并联机构 自激振动 奇异性 伺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最小尺寸约束的内嵌可移动压电驱动柔顺机构拓扑优化设计
9
作者 刘敏 卢飞扬 +2 位作者 占金青 吴剑 朱本亮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为了使柔顺机构构型与压电驱动分布同时达到最优,并满足工艺制造要求,提出考虑最小尺寸约束的内嵌可移动压电驱动柔顺机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采用独立点密度插值模型描述主体结构的材料分布,利用水平集函数表征任意形状的内嵌可移动压... 为了使柔顺机构构型与压电驱动分布同时达到最优,并满足工艺制造要求,提出考虑最小尺寸约束的内嵌可移动压电驱动柔顺机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采用独立点密度插值模型描述主体结构的材料分布,利用水平集函数表征任意形状的内嵌可移动压电驱动器,通过结构指示函数识别实体和空相材料,采用滤波阈值技术控制主体结构的最小尺寸。同时建立非重叠约束以保证压电驱动器在优化过程中不与设计域边界发生重叠,并以柔顺机构的输出位移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建立独立点密度插值水平集联合拓扑优化模型,利用移动渐近线法求解拓扑优化问题。数值算例证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同时优化主体结构和压电驱动器的位置分布,并满足最小尺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机构 拓扑优化 压电驱动 最小尺寸约束 可移动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视觉对准系统的精度分析与误差补偿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家钊 莫景会 +2 位作者 邝泳聪 梁经伦 张宪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0,共4页
为了减小全自动视觉锡膏印刷机视觉对准系统的纠偏误差,提高锡膏印刷机的印刷精度,在介绍了视觉对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精度分析,计算纠偏平台终端姿态,推导出视觉运动系统定位误差对终端姿态的误差传递公式,对定位误差... 为了减小全自动视觉锡膏印刷机视觉对准系统的纠偏误差,提高锡膏印刷机的印刷精度,在介绍了视觉对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精度分析,计算纠偏平台终端姿态,推导出视觉运动系统定位误差对终端姿态的误差传递公式,对定位误差进行定量分析和测量,并根据测量数据设计了一种误差补偿方案。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补偿方案能有效减小视觉运动系统的定位误差,提高视觉对准系统的纠偏精度,对运动系统的误差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对准系统 精度分析 定位误差 补偿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C UA的多机系统互联互通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薛栋栋 张宪民 +1 位作者 詹镇辉 张原 《高技术通讯》 CAS 2022年第3期283-293,共11页
在制造技术逐渐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平台通信统一架构(OPC UA)的多机系统互联互通的实现方法。首先,对3PRR并联机械系统与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SCARA)机器系统建立了基于OPC UA的信息模型,实现了... 在制造技术逐渐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放平台通信统一架构(OPC UA)的多机系统互联互通的实现方法。首先,对3PRR并联机械系统与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SCARA)机器系统建立了基于OPC UA的信息模型,实现了语义统一;然后,给出了一种基于OPC UA的多机系统互联互通的架构,并针对跨车间、跨局域网的问题,综合应用OPC UA和Web Service技术实现其互联互通;最后,搭建了相应的验证平台,并通过网页应用和第三方软件客户端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系统 开放平台通信统一架构(OPC UA) 信息模型 互联互通 3PRR 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SCA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型阻尼U型柔性铰链设计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桂生 张宪民 陈忠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8-983,共6页
根据柔性铰链的无阻尼结构特点,并利用黏弹性阻尼材料的剪切损耗特性,提出一种剪切型阻尼U型柔性铰链的结构模型,并结合GHM(Goulla-Hughes-MacTavish,简称GHM)黏弹性理论模型建立带阻尼铰链动力学方程。该铰链通过提高外加黏弹性阻尼层... 根据柔性铰链的无阻尼结构特点,并利用黏弹性阻尼材料的剪切损耗特性,提出一种剪切型阻尼U型柔性铰链的结构模型,并结合GHM(Goulla-Hughes-MacTavish,简称GHM)黏弹性理论模型建立带阻尼铰链动力学方程。该铰链通过提高外加黏弹性阻尼层材料的剪切效应,达到增强结构阻尼目的。为了测试剪切型阻尼结构对该U型铰链的振动抑制效果,对其进行自由振动信号测试和动态力学分析(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简称DMA)实验。结果显示,该阻尼结构能使铰链结构在120~150Hz的共振频段内因振幅增大,阻尼层剪切效应加剧,出现明显的阻尼损耗峰值,有效增强了铰链的结构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铰链 黏弹性阻尼 GHM模型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工件3D打印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宁 郑誉煌 +2 位作者 林舒静 潘秋玉 刘晓雯 《福建电脑》 2017年第4期63-63,109,共2页
3D打印技术的日益发展,这种技术在机械领域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本文研究了实现机械工件3D打印的若干个关键技术,着重讨论了在3D模型设计、3D模型分层、3D打印的步骤中核心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3D打印机械工件的一次成功率具有... 3D打印技术的日益发展,这种技术在机械领域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本文研究了实现机械工件3D打印的若干个关键技术,着重讨论了在3D模型设计、3D模型分层、3D打印的步骤中核心问题。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3D打印机械工件的一次成功率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机械工件 3D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稀土合金塑性变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磊 唐昌平 +1 位作者 李权 刘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632-3648,共17页
综述了镁−稀土合金在挤压、轧制和大塑性变形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变形温度、变形速度、挤压比等对挤压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变形工艺调控获得细晶或形成双峰分布晶粒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概述了镁−稀土合金轧制变形的... 综述了镁−稀土合金在挤压、轧制和大塑性变形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变形温度、变形速度、挤压比等对挤压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变形工艺调控获得细晶或形成双峰分布晶粒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概述了镁−稀土合金轧制变形的研究进展,发现通过工艺调控形成双峰分布晶粒或引入层错可制备超高强镁合金,总结了等通道转角挤压、高压扭转和多向锻造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大塑性变形技术尤其是高压扭转技术是制备纳米级超细晶的有效方法,但大塑性变形技术的工艺相较于挤压、轧制变形更复杂,成本更高,且制备的样品尺寸往往较小。最后,对镁−稀土合金塑性变形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稀土合金 挤压 轧制 大塑性变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Delta机器人理论建模及抓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续冲 张宪民 刘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4,共5页
人机协同操作是机器人研究的热点。基于自主搭建的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的小型Delta并联机器人,对其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建模及抓取实验研究。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学约束方程,推导出机构的运动学正逆解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虚功原理建立系统的简... 人机协同操作是机器人研究的热点。基于自主搭建的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的小型Delta并联机器人,对其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建模及抓取实验研究。建立了系统的运动学约束方程,推导出机构的运动学正逆解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虚功原理建立系统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在工作空间内对末端进行抓取轨迹规划。为检验系统的可行性,搭建实验系统进行抓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小型Delta机器人系统的可行性,为后续人机协同操作奠定理论和硬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机器人 运动学 动力学 抓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与实践的机器人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
16
作者 杨丽新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根据机器人实验课程教学的特点,通过基于案例的工业机器人实践教学方法,从程序设计、实验操作、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探讨了机器人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将机器人机构及控制等多方面相结合,介绍工业机器人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原理... 根据机器人实验课程教学的特点,通过基于案例的工业机器人实践教学方法,从程序设计、实验操作、创新能力三个层次探讨了机器人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将机器人机构及控制等多方面相结合,介绍工业机器人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教学形式上,通过多种实验形式,系统性地开发机器人实验。在教学方法上,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通过示范多种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实践操作等案例式教学模式,以研究课题为牵引,完成研究型课程设计。通过学生参加具有探索性、实践性、创新性、协作性的研究型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机器人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产业和企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模式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圈电机驱动的柔性定位平台设计与控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田延岭 包亚洲 +3 位作者 王福军 蔡坤海 杨成娟 张大卫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0-1076,共7页
设计了一种二自由度柔性微定位平台,该平台主要由音圈电机和柔性铰链机构等组成.采用直角柔性铰链组成的双平行四杆机构对称安置,以实现平台的大行程和运动解耦,工作行程可达2,mm以上,定位精度可达纳米级.设计空间支撑机构保证其承载能... 设计了一种二自由度柔性微定位平台,该平台主要由音圈电机和柔性铰链机构等组成.采用直角柔性铰链组成的双平行四杆机构对称安置,以实现平台的大行程和运动解耦,工作行程可达2,mm以上,定位精度可达纳米级.设计空间支撑机构保证其承载能力.对微定位平台进行了结构设计和承载能力等特性分析.考虑到该定位平台动态行为的特点,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组合辨识方法对系统模型进行了辨识,克服了神经网络对复杂系统动态行为辨识存在的缺陷.基于神经网络PID复合逆控制方法对微定位平台进行控制,通过实验对辨识和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辨识方法与神经网络PID复合逆控制方法适用于该音圈电机驱动的柔性微定位平台系统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定位平台 特性分析 辨识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测量的XY-Theta并联平台分步运动学标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经伦 邝泳聪 +1 位作者 冼志军 张宪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一种用于丝网印刷的平面3自由度(Three-degree-of-freedom,3-DOF)并联平台,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分步递进的运动学标定方法,解决这类特殊平面并联平台的运动学标定问题。结合矢量法和解析法,建立终端位置和姿态误差与几何误差之... 针对一种用于丝网印刷的平面3自由度(Three-degree-of-freedom,3-DOF)并联平台,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测量的分步递进的运动学标定方法,解决这类特殊平面并联平台的运动学标定问题。结合矢量法和解析法,建立终端位置和姿态误差与几何误差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误差雅可比矩阵。兼顾测量成本和实用性,搭建双相机全位姿视觉测量系统,通过高精度光刻玻璃进行标定。基于精密视觉测量,对并联平台的重复定位精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分步递进的误差测量、参数辨识、误差补偿试验方案。标定后,终端最大位置误差从标定前的316μm下降至9μm,最大姿态误差从标定前的3.5×10–3°降至1.7×10–3°,该试验结果表明并联平台的终端定位精度得到了显著改善,验证了分步递进的运动标定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平台 误差建模 视觉 运动学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杆仪检测五轴数控机床主轴的热误差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何振亚 傅建中 陈子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1-1408,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球杆仪的主轴热误差检测新方法用于五轴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的便捷检测。该方法借助五轴数控机床的两个旋转轴分别单独运动,实现两个正交圆或圆弧构成的球杆仪空间轨迹测量;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求解主轴... 提出了一种基于球杆仪的主轴热误差检测新方法用于五轴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的便捷检测。该方法借助五轴数控机床的两个旋转轴分别单独运动,实现两个正交圆或圆弧构成的球杆仪空间轨迹测量;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求解主轴空间位置;通过初始状态和经过一定时间间隔测量多组数据,分离得到相应时间段的主轴热误差,包括1个轴向热伸长和2个径向热误差。以双转台五轴数控机床为例,从安装方法、测量步骤和辨识原理等方面介绍基于球杆仪的主轴热误差检测方法,并与ISO 230-3中的5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辨识结果与5点法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5.8%,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测量装置简洁,便于携带、安装和测量,测试结果可为五轴数控机床主轴热误差补偿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地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数控机床 主轴 热误差 误差测量 球杆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寸效应下的紫铜薄板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赛军 龚小龙 +2 位作者 李健强 周驰 袁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4,共7页
通过对0.1、0.2、0.4、0.6、0.8和1.0 mm厚的T2紫铜薄板在不同温度(450、650和850℃)下的热处理,获得不同的晶粒尺寸的试样,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性(DIC)方法对单向拉伸试验中的变形进行了测量,获得了相关力学性能参数(屈服强度、抗拉强... 通过对0.1、0.2、0.4、0.6、0.8和1.0 mm厚的T2紫铜薄板在不同温度(450、650和850℃)下的热处理,获得不同的晶粒尺寸的试样,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性(DIC)方法对单向拉伸试验中的变形进行了测量,获得了相关力学性能参数(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最大均匀应变和断裂应变)与晶粒尺寸和板料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所考察的退火T2紫铜薄板的力学性能参数均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抗拉强度、最大均匀应变和断裂应变均随材料厚度的减小或晶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且与厚度晶粒尺寸比呈近似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效应 数字图像相关性 力学性能 T2紫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