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关键点控制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周嘉铭 李金萍 +1 位作者 梁寿一 黎秋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究精准定位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关键点控制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精... 目的:探究精准定位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关键点控制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精准定位下tDCS治疗,B组患者实施关键点控制治疗,C组患者则同时给予精准定位下tDCS和关键点控制治疗。治疗前及康复训练2周后和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U-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Brunnstrom分级、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Ashworth评定法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三组U-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C组U-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2周后和4周后,C组Brunnstrom分级和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关键点控制训练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关键点控制 脑卒中 上肢功能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琪雄 吴显荣 颜洁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02-803,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术及膀胱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排尿功能有明显改善,1~3M恢复自主排尿,残余尿量〈100 ml,无发生泌尿系感染。结论采用间歇导尿术对... 目的研究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间歇导尿术及膀胱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排尿功能有明显改善,1~3M恢复自主排尿,残余尿量〈100 ml,无发生泌尿系感染。结论采用间歇导尿术对改善脊髓损伤尿潴留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导尿 脊髓损伤 尿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加减疗法应用于急性腰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陈荣凯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评价急性腰间盘突出症经独活寄生汤加减疗法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20例急性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针刺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借助中药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方开展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组接受独活... 目的:评价急性腰间盘突出症经独活寄生汤加减疗法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20例急性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针刺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借助中药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方开展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组接受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后,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53.3%(t=12.273,P<0.05);观察组在VAS、CODI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X2=3.336,P<0.05)。结论: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VAS评分以及CODI评分,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急性腰间盘突出症 骨科治疗 牵引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麦海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口球囊扩张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40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40例),疗程... 目的探讨经口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经口球囊扩张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40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40例),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程度(VFSS评分、咽通过时间)、负性情绪(HAMA评分、SD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咽通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口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能提高疗效,降低负性情绪,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球囊扩张术 常规康复训练 脑卒中 环咽肌失弛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CS改善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陈中华 梁镇宏 +5 位作者 杨宇德 梁韬 李伟杰 周嘉铭 张雪艺 王汉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1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改善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招募的75例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8例真刺激组(tDCS)作为观察组,37例假刺激组作为对照组,最终...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改善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招募的75例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8例真刺激组(tDCS)作为观察组,37例假刺激组作为对照组,最终有70例完成本研究,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另选取招募的健康受试者35例作为健康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Stroop色词测试(SCWT)、连线测试(TMT)、威斯康星卡片测验系统(WCST)对两组患者的执行功能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MoCA评分、SCWT正确数、耗时数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MT-A和TMT-B耗时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CS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PSEI患者的MoCA、SCWT、TMT、WCST指标,提高执行功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脑卒中 执行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Stroop色词测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冯梦卉 葛思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 目的探讨低频电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电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吞咽疗效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88.00%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疗效评分为(8.12±0.69)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2±0.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采用低频电治疗仪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治疗仪 脑卒中 吞咽困难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