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媒体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永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8-91,96,共5页
高校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有责任引领青年学生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融媒体时代,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并将这一重要育人资源同高校思政课融合具有时代价值、... 高校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有责任引领青年学生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融媒体时代,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并将这一重要育人资源同高校思政课融合具有时代价值、育人价值和创新价值。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是一个重要探索,此文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提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育目标、内容以及高校组织管理融合三条路径来实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伟大建党精神 思政课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三化”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实施路径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
2
作者 张晓红 《大学(思政教研)》 2021年第6期15-18,共4页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和理想。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科建设、课堂建设、师资队伍、课程思政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着手,为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
3
作者 李艳明 张海明 《求知导刊》 2017年第15期21-22,共2页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常态下高校党建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战略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高校党建 党风廉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证的电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龙青云 崔得龙 曹晓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1-75,共5页
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电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过程和实践进行了探究。首先,阐述“持续改进”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活动”持续改进的内在联系及其基本模式进行分析。在深入把握电信行业发展趋... 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电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过程和实践进行了探究。首先,阐述“持续改进”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活动”持续改进的内在联系及其基本模式进行分析。在深入把握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和办学实际的基础上,探究该校电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的措施和成效及其不足,为深化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电信专业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电信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习根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8期221-223,共3页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抓手,通过设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教学过程,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实施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参与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抓手,通过设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教学过程,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实施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参与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结合起来,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价值目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问题导向 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武汉市七所高校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赵佩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利用武汉市七所高校调查数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认同来源、认同过程与认同层次上,分别受到内源认同与外源认... 利用武汉市七所高校调查数据,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认同来源、认同过程与认同层次上,分别受到内源认同与外源认同、环境熏陶与主体内化、外显认同与内隐认同三种内在机制的影响。建议通过因材施教,注重个体需求的满足;加强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理论宣传吸引力;加强网络话语权建设,增强大学生对政府的信任;强化信仰教育,形成科学信仰选择自觉等措施有效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同 高校大学生 影响机制 内隐认同 网络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问题”研究
7
作者 秦程节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4-20,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关注中国,他们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为主要切入点,在揭露和谴责西方列强进行鸦片贸易、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也深刻揭示出清王朝腐朽虚弱、必将在东西方激烈碰撞中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他们还热忱讴歌...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关注中国,他们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为主要切入点,在揭露和谴责西方列强进行鸦片贸易、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也深刻揭示出清王朝腐朽虚弱、必将在东西方激烈碰撞中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他们还热忱讴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正义性及其勇敢精神,并大胆预言古老中国必将在变革中实现崛起,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些富含历史洞察力的真知灼见和科学预见,从伦理关怀的价值尺度看,无疑是充满着对中国历史命运的深切同情理解。抛开伦理关怀的尺度,我们同样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中还构建了一个基于历史逻辑的解释框架,即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换过程中尽管具有"悲惨色彩",但毕竟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虽然造成了"无比残忍的蹂躏屠杀",但也充当起"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在历史与伦理的内在冲突与张力之间,尽显马克思、恩格斯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卓越的历史远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中国问题 历史与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流向特征实证分析——以广东某高校为例
8
作者 邱一富 林泽曼 张法清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5-71,共7页
基于广东某高校2019—2020年本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t模型分析该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行业流向以及地域流向特征。结果显示:高校办学定位、行业特色、性别、专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对家... 基于广东某高校2019—2020年本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t模型分析该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单位流向、行业流向以及地域流向特征。结果显示:高校办学定位、行业特色、性别、专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流向、行业流向、地域流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经济发达地区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虹吸”作用,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生源回流的特征仍较为明显;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中,党员毕业生具有一定就业偏好,更倾向于流向传统“优质就业”领域。结合分析有如下启示:对于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发掘行业优势有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掌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流向特征有利于帮助高校构建“精准化”“全程化”“信息化”等五化协同的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帮扶,既要强化就业指导,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竞争劣势,又要帮助其提早开展生涯规划,激发学习动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流向特征 经济困难毕业生 行业特色高校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及实践研究
9
作者 张晓红 《科教导刊》 2018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广泛普及。信息技术不仅通过对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效率影响,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以各种方式对社会文化起了深刻促进作用。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运... 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广泛普及。信息技术不仅通过对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效率影响,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以各种方式对社会文化起了深刻促进作用。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对高校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文中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对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其次探讨了具体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实践效果的对比,最后讲述了在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中运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胜亮 杨丽萍 何小春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7-80,共4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融入到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和特色传统文化建设中。高校校园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合,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融入到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网络文化和特色传统文化建设中。高校校园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合,创新和拓展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两者融合有利于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校园文化 融合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程节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6-70,共5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具有历史学属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通过发掘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达成这一培养目标,需要着力从爱国主义情感熏陶、教学模式优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具有历史学属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通过发掘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达成这一培养目标,需要着力从爱国主义情感熏陶、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空间拓展等方面积极探索,从而形成多样化的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学生 爱国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推进高校“石油文化”传承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程节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1-76,共6页
石油文化作为石油高校历史传承和积淀下来的一种特色校园文化,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助力高校"创强"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当前,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石油文化传... 石油文化作为石油高校历史传承和积淀下来的一种特色校园文化,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助力高校"创强"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当前,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石油文化传承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石油精神流失现象严重,石油文化育人氛围淡化,石油文化学术创新能力不强等。扭转上述局面,实现石油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与发展,需要虚实结合,打造显性与隐性传播载体;需要校企互动,多层次构建石油文化培育体系;需要彰显个性,将石油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之中;需要共建共享,构建大众化网络传播新平台;需要加强研究,推进石油文化内涵拓展和话语体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文化 校园文化 创新强校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13
作者 唐少莲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他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因密码是什么?如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他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因密码是什么?如何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基因密码 旧邦新命 西方现代化理论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建设 被引量:9
14
作者 秦程节 何小春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3-146,共4页
互联网时代,面对西方话语霸权的强势冲击,网络空间的话语分裂与碎片化,网络社会思潮的不断侵蚀消解,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机制转换乏力等诸多因素的困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建设面临多重"话语困境"。为此,必... 互联网时代,面对西方话语霸权的强势冲击,网络空间的话语分裂与碎片化,网络社会思潮的不断侵蚀消解,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机制转换乏力等诸多因素的困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建设面临多重"话语困境"。为此,必须契合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积极创新理论话语体系,打造网络传播平台,优化话语传播策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大众化传播并赢得网络话语权,主导网络世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及其引导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汉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5-47,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核心,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决定了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相关调查显示,新时代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还存在问题,需要不断强化思想和行为的指引,注重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核心,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决定了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相关调查显示,新时代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还存在问题,需要不断强化思想和行为的指引,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家庭环境的引领作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理论特质和话语魅力,重视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正向引导,综合多个渠道发挥作用,提高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程节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10期64-68,94,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是当下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日常生活"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阐释,日常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内在逻辑与实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是当下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日常生活"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阐释,日常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内在逻辑与实质、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成因,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的实现途径与培育机制等。通过对现有成果的研究综述,有助于为进一步深化该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常生活 研究综述 生活化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逻辑建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晓容 黎海燕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6-34,共9页
为及时跟进党的理论创新,突破教材时效上的局限性,大胆打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章节体例,建构并精化教学体系是必要的、迫切的,也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理性决策。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逻辑建构... 为及时跟进党的理论创新,突破教材时效上的局限性,大胆打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章节体例,建构并精化教学体系是必要的、迫切的,也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理性决策。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逻辑建构要遵循“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不变与变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原则,采用“精华提取法”“人文拓展法”“与时俱进法”对具体理论体系进行逻辑建构与科学整合,从而走出一条概论课教学的探索之路,帮助大学生形成“大我”的政治理性,尽力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核心教育目标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研究——基于地方文化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莉莉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6-90,共5页
地方文化包含地方人民认可的物化形态的可触文化资源和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不可替代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依托地方文化涵养。因此,地方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具... 地方文化包含地方人民认可的物化形态的可触文化资源和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不可替代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依托地方文化涵养。因此,地方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叠的价值基因。相同的价值共生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通过地方文化祛魅、解译、呈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正视当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养成困境,研究地方文化在消解该困境中的优势,探索新的培育养成路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方文化 新时代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广东地区对华侨师生的救济
19
作者 闫亚平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8-61,共4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对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占领,海外华侨对国内华侨师生的汇款渠道被切断,依赖侨汇生存的侨校师生生计艰难。为了团结海外华侨进行抗战,广东省政府在国民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方式对侨校师生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济。
关键词 抗战 救济 华侨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意蕴及其当代教育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冬梅 周汉杰 《南方论刊》 2021年第6期91-93,共3页
本文从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理念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出发,探索本土历史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价值,以增强青少年学生对历史和国家的亲切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提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冼夫人 好心文化 爱国主义 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