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产贝类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倩
郑怀平
+1 位作者
刘合露
孙泽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脂溶性的大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在染色、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类胡萝卜素也广泛地存在于海产贝类体内。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海产贝类体内类胡萝卜素的来源、种类和含量、功能及吸收代谢方面的研究状...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脂溶性的大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在染色、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类胡萝卜素也广泛地存在于海产贝类体内。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海产贝类体内类胡萝卜素的来源、种类和含量、功能及吸收代谢方面的研究状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贝类
类胡萝卜素
来源
功能
吸收代谢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
27
2
作者
林清
王亚骏
+4 位作者
王迪文
郑怀平
刘合露
孙泽伟
陈兴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是两个近缘种,属亚种关系,二者都是中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为了查明这两种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组成因素,分别对179只太平洋牡蛎和140只葡萄牙牡蛎1龄贝的形态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是两个近缘种,属亚种关系,二者都是中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为了查明这两种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组成因素,分别对179只太平洋牡蛎和140只葡萄牙牡蛎1龄贝的形态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4个性状进行了测量,并应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形态性状都能够显著地影响活体重,其中壳高的作用是最大的,其对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分别为19.5%和23.89%。形态性状对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活体重间接决定作用差异较大,其中太平洋牡蛎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间接决定作用较大,均达到10%以上,而葡萄牙牡蛎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间接决定作用却非常小。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壳宽、壳高估计这两种牡蛎活体重(Y1,太平洋牡蛎)和(Y2,葡萄牙牡蛎)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9.456 5+1.389 7x1+2.089 0x2+0.777 8x3(R2=0.767 9),Y2=-42.373 9+0.532 8x1+1.289 5x2+0.5 177x3(R2=0.490 9)。本研究结果可为这两种牡蛎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高,但对太平洋牡蛎还应该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养殖群体
数量性状
相关性
多元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平洋牡蛎与葡萄牙牡蛎两近缘种间杂交及其早期阶段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
被引量:
23
3
作者
郑怀平
王迪文
+3 位作者
林清
孙泽伟
张涛
陈兴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利用山东青岛养殖的太平洋牡蛎(N)与汕头本地养殖的葡萄牙牡蛎(S)两个近缘种为亲本,采用正交设计建立了杂种组NS(N♂×S♀)和SN(S♂×N♀)与纯种组NN(N♂×N♀)和SS(S♂×S♀)4个不同的遗传组合,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幼虫...
利用山东青岛养殖的太平洋牡蛎(N)与汕头本地养殖的葡萄牙牡蛎(S)两个近缘种为亲本,采用正交设计建立了杂种组NS(N♂×S♀)和SN(S♂×N♀)与纯种组NN(N♂×N♀)和SS(S♂×S♀)4个不同的遗传组合,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幼虫期、稚贝期、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数据,研究了牡蛎近缘种间的杂种优势,目的为改良牡蛎的生产性状。结果表明,这两个近缘种之间杂交能够产生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后代的生长与存活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改良。杂交组比近交组生长得快,杂种优势在幼虫期为37.44%,稚贝期为42.47%。杂交组也比近交组存活率高,8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为76.80%、14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可达107.70%,60、90和105日龄稚贝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7.30%、15.62%和9.08%。研究表明,通过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两个近缘种间的杂交有望解决牡蛎养殖产业存在的育苗难、存活率低、生长慢、个体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葡萄牙牡蛎
近缘种
杂交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产贝类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倩
郑怀平
刘合露
孙泽伟
机构
汕头大学
广东
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
广东
汕头
广东高校亚热带海水贝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42011)
广东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GCZX-A0908)
+2 种基金
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B090300334)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20308010)
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D200900135)
文摘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脂溶性的大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在染色、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类胡萝卜素也广泛地存在于海产贝类体内。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海产贝类体内类胡萝卜素的来源、种类和含量、功能及吸收代谢方面的研究状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产贝类
类胡萝卜素
来源
功能
吸收代谢
研究进展
Keywords
marine mollusk
carotenoid
source
function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P736.2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
27
2
作者
林清
王亚骏
王迪文
郑怀平
刘合露
孙泽伟
陈兴强
机构
汕头大学
广东
省海洋生物
技术
重点实验室
广东高校亚热带海水贝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潮州市饶平县水产
技术
推广站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B090300344)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B020307006)
广东省教育厅学科建设项目(GCZX-A0908)
文摘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是两个近缘种,属亚种关系,二者都是中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为了查明这两种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组成因素,分别对179只太平洋牡蛎和140只葡萄牙牡蛎1龄贝的形态性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4个性状进行了测量,并应用通径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形态性状都能够显著地影响活体重,其中壳高的作用是最大的,其对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分别为19.5%和23.89%。形态性状对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活体重间接决定作用差异较大,其中太平洋牡蛎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间接决定作用较大,均达到10%以上,而葡萄牙牡蛎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间接决定作用却非常小。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壳宽、壳高估计这两种牡蛎活体重(Y1,太平洋牡蛎)和(Y2,葡萄牙牡蛎)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119.456 5+1.389 7x1+2.089 0x2+0.777 8x3(R2=0.767 9),Y2=-42.373 9+0.532 8x1+1.289 5x2+0.5 177x3(R2=0.490 9)。本研究结果可为这两种牡蛎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高,但对太平洋牡蛎还应该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关键词
牡蛎
养殖群体
数量性状
相关性
多元回归
通径分析
Keywords
Oyster
cultured population
quantitative trait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path analysis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平洋牡蛎与葡萄牙牡蛎两近缘种间杂交及其早期阶段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
被引量:
23
3
作者
郑怀平
王迪文
林清
孙泽伟
张涛
陈兴强
机构
汕头大学
广东
省海洋生物
技术
重点实验室
广东高校亚热带海水贝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
省潮州市饶平县水产
技术
推广站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基金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B090300344)
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GCZX-0908)
+2 种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贝类(CARS-4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20201014
2011B020307006)
文摘
利用山东青岛养殖的太平洋牡蛎(N)与汕头本地养殖的葡萄牙牡蛎(S)两个近缘种为亲本,采用正交设计建立了杂种组NS(N♂×S♀)和SN(S♂×N♀)与纯种组NN(N♂×N♀)和SS(S♂×S♀)4个不同的遗传组合,通过比较不同阶段(幼虫期、稚贝期、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数据,研究了牡蛎近缘种间的杂种优势,目的为改良牡蛎的生产性状。结果表明,这两个近缘种之间杂交能够产生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后代的生长与存活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改良。杂交组比近交组生长得快,杂种优势在幼虫期为37.44%,稚贝期为42.47%。杂交组也比近交组存活率高,8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为76.80%、14日龄幼虫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可达107.70%,60、90和105日龄稚贝存活率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7.30%、15.62%和9.08%。研究表明,通过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两个近缘种间的杂交有望解决牡蛎养殖产业存在的育苗难、存活率低、生长慢、个体小等问题。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葡萄牙牡蛎
近缘种
杂交
杂种优势
Keywords
Crossostrea gigas
C.angulata
close related species
cross breeding
heterosis
分类号
S968.31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产贝类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张倩
郑怀平
刘合露
孙泽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平洋牡蛎和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比较分析
林清
王亚骏
王迪文
郑怀平
刘合露
孙泽伟
陈兴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太平洋牡蛎与葡萄牙牡蛎两近缘种间杂交及其早期阶段生长与存活的杂种优势
郑怀平
王迪文
林清
孙泽伟
张涛
陈兴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