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铟合金电极在KOH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合兵 蔡增鑫 +2 位作者 王贵生 蔡宗平 李伟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1-414,共4页
采用析氢实验、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锌、铟和锌铟合金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合金中的铟能提高锌表面的析氢过电位,有效抑制缓解锌上的析氢反应和锌的阳极氧化,从而抑制锌在碱液中的自腐蚀。合金中铟的含... 采用析氢实验、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锌、铟和锌铟合金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合金中的铟能提高锌表面的析氢过电位,有效抑制缓解锌上的析氢反应和锌的阳极氧化,从而抑制锌在碱液中的自腐蚀。合金中铟的含量越高,这种抑制作用越强。此外,合金中的铟能扩大锌的活化电位区,有效改善锌在KOH溶液中的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锌合金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添加剂对锌在KOH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增鑫 林胜舟 +2 位作者 王贵生 周合兵 李伟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8-1111,共4页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咪唑、聚乙二醇400及由两者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对锌在3mol/LK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添加剂及其组合均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但与单一添加剂相比,由咪唑和聚乙二醇400组成...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咪唑、聚乙二醇400及由两者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对锌在3mol/LK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添加剂及其组合均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但与单一添加剂相比,由咪唑和聚乙二醇400组成的复合添加剂缓蚀效果明显更好,这是由于咪唑和聚乙二醇400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所致,这种协同作用表现在有咪唑存在的情况下,聚乙二醇400更容易吸附在锌电极的表面,此外,两者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对方在结构上的不足,提高缓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缓蚀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钛基锑–锡氧化物涂层电极研究橙黄G的电化学降解 第一部分——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战强 杨梅 +1 位作者 徐勇军 李伟善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0-42,共3页
采用刷涂热分解法制备了Ti/Sb–SnO2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量技术(包括线性扫描伏安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计时电位曲线)对所制备电极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 采用刷涂热分解法制备了Ti/Sb–SnO2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量技术(包括线性扫描伏安曲线、循环伏安曲线和计时电位曲线)对所制备电极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基体表面为蜂窝状结构,而Ti/Sb–SnO2电极表面形成了SnO2晶胞,电极表面活性层的催化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电极 锑—锡氧化物涂层 热分解法 微观结构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溶液中缓蚀剂对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合兵 蔡增鑫 +1 位作者 王贵生 李伟善 《电池工业》 CAS 2008年第6期415-418,共4页
介绍了无机、有机以及复合缓蚀剂对锌在碱性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无机缓蚀剂主要用于提高锌表面的析氢过电位,而有机缓蚀剂主要是降低锌表面的反应活性,因此含无机和有机缓蚀剂的复合添加剂往往缓蚀效果更好。
关键词 碱性溶液 电化学行为 缓蚀剂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钛基锑-锡氧化物涂层电极研究橙黄G的电化学降解 第二部分——橙黄G的电催化氧化及其机理
5
作者 方战强 杨梅 +1 位作者 徐勇军 李伟善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9-42,共4页
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Ti/Sb–SnO2电极对橙黄G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4.8mA/cm2,橙黄G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氯化钠浓度为0.35mol/L,pH=7时,室温下电解8min,橙黄G的去除率达到90.2%,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Ti/Sb–SnO2电极对橙黄G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4.8mA/cm2,橙黄G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氯化钠浓度为0.35mol/L,pH=7时,室温下电解8min,橙黄G的去除率达到90.2%,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为0.06331min-1。通过考察橙黄G在NaCl和Na2SO4两种电解质中的去除效果,推导其降解机理,并采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鉴定了中间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电极 锑-锡氧化物涂层 橙黄G 降解 电催化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实验室科研信息管理规划与设计
6
作者 谭春林 周合兵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3年第10期56-57,62,共3页
根据目前重点实验室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采用ASP技术和Access网络数据库,开发了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实现了科研信息管理的无纸化和网络化办公。系统的开发对减少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的重复工作,实... 根据目前重点实验室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的需要,采用ASP技术和Access网络数据库,开发了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实现了科研信息管理的无纸化和网络化办公。系统的开发对减少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的重复工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信息管理 ASP技术 理工类 重点实验室 管理网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H溶液中添加剂影响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林海斌 洪淑娜 +2 位作者 梁曼 周合兵 李伟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27-1230,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以及组装实体电池放电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硝酸铋[Bi(NO3)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由两者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对锌在3 mol/L KOH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添加剂均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但与单... 采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以及组装实体电池放电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硝酸铋[Bi(NO3)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由两者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对锌在3 mol/L KOH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添加剂均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但与单一添加剂相比,复合添加剂的缓蚀效率更高,这归因于复合添加剂之间的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表现在有硝酸铋存在的情况下,铋置换锌而覆盖在其表面,强化十二烷基苯磺酸根在锌表面的吸附,两者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对方的不足,提高缓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缓蚀作用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Fe(CO)x(Ph2PPY)y(HgCl2)z](x=3,4;y=1,2;Z=0,1,2)的Fe-Hg相互作用及31P化学位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梅香 许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61-1864,共4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PBE0法计算配合物[Fe(CO)x(Ph2Ppy)y(HgCl2)z](1:x=4,y=1,z=0;2:x=3,y=2,z=0;3:x=4,y=1,z=1;4:x=3,y=2,z=1;5:x=4,y=1,z=2;6:x=3,y=2,z=2)的几何构型,用PBE0-GIAO法计算配合物1~6的31P化学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含2个Ph2Pp... 用密度泛函理论PBE0法计算配合物[Fe(CO)x(Ph2Ppy)y(HgCl2)z](1:x=4,y=1,z=0;2:x=3,y=2,z=0;3:x=4,y=1,z=1;4:x=3,y=2,z=1;5:x=4,y=1,z=2;6:x=3,y=2,z=2)的几何构型,用PBE0-GIAO法计算配合物1~6的31P化学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含2个Ph2Ppy的配合物5和6的Fe—Hg相互作用略大于含单个Ph2Ppy的配合物3和4.含2个HgCl2的配合物4和6存在Fe—Hgσ键,比含单个HgCl2的配合物3和5的Fe—Hg相互作用强,配合物3和5的Fe—Hg相互作用以Fe→Hg和Fe←Hg离域为主.配合物3中Fe的负电荷比5的小,故配合物5的Fe—Hg相互作用比配合物3的强且Fe→Hg离域比较显著,而配合物3的Fe←Hg离域更显著.Fe—Hg相互作用增大了双核配合物中P核周围的电子密度,其31P化学位移比相应的单核配合物小,且含2个HgCl2的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更小.含单个Ph2Ppy的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小于含2个Ph2Ppy的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自然键轨道 Fe—Hg相互作用 31P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_3(MePhPpy)_2(MCl_2)](M=Zn,Cd,Hg)的Fe-M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黄小璇 许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74-80,共7页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M=Zn,3∶M=Cd,4∶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M=Zn,3∶M=Cd,4∶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合物2~4的稳定性为2>4>3.(2)Fe-M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3<4.(3)NBO分析得到Fe-M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σFe-P→nM和σFe-C→nM的电荷转移作用,而N-M的相互作用以nN→nM离域作用为主.(4)用DFT-PBE0-GIAO方法计算1,3,5的31P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较接近,并预测了2和4的31P化学位移分别为61.66和56.49.(5)形成双核配合物后,σFe-C→σF*e-P离域增大,而σFe-P→σF*e-C减小,使得P原子核所受的屏蔽作用比1的大,故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PBE0) GIAO 金属一金属相互作用 31P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掺杂Ti/Sb-SnO-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战强 杨梅 +1 位作者 南俊民 李伟善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38-1642,共5页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Ti/Sb-SnO2电极和Ti/Sb-SnO2/Ce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电化学实验技术对电极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Sb-SnO2电极表面形成了SnO2晶胞,经稀土Ce改性后SnO2...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Ti/Sb-SnO2电极和Ti/Sb-SnO2/Ce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电化学实验技术对电极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Sb-SnO2电极表面形成了SnO2晶胞,经稀土Ce改性后SnO2晶粒明显细化,SnO2衍射峰强度变强且峰形宽化。Ti/Sb-SnO2/Ce电极峰电流值最大、表面稳定性增强和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在最佳工艺条件下,Ti、Ti/Sb-SnO2和Ti/Sb-SnO2/Ce电极对橙黄G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46.6%、61.9%和94.9%,且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分别为0.0289、0.0633、0.1971min-1,Ti/Sb-SnO2/Ce电极的速率常数分别是Ti/Sb-SnO2电极的3倍,Ti电极的7倍,表明在电极表面涂层中掺杂稀土元素Ce可有效提高电极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Ce Ti/Sb-SnO2电极 橙黄G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电场对Ni3(dpa)4Cl2金属串配合物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谭莹 黄晓 +1 位作者 许旋 徐志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8-1284,共7页
应用密度泛函UBP86方法对具有分子导线潜在应用性的金属串配合物Ni3(dpa)4Cl2进行研究,分析了外电场对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零电场条件下存在沿着Ni63+轴及轴向配体Cl的Ni—Ni及Ni—Cl离域作用.沿金属轴Cl4→Cl5... 应用密度泛函UBP86方法对具有分子导线潜在应用性的金属串配合物Ni3(dpa)4Cl2进行研究,分析了外电场对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零电场条件下存在沿着Ni63+轴及轴向配体Cl的Ni—Ni及Ni—Cl离域作用.沿金属轴Cl4→Cl5方向施加外电场,可使高电势端的Ni2—Cl4键长增大而Ni1—Ni2键长减小,低电势端的Ni3—Cl5键长减小而Ni1—Ni3键长增大;分子能量降低,偶极矩线性增大;HOMO与LUMO能隙减小,前线占据轨道分布向低电势方向移动且轨道能升高,空轨道分布则向高电势方向移动且轨道能降低,其中沿着金属轴方向离域的前线轨道分布及其轨道能随电场的变化尤为显著.在电场作用下,电荷分布发生改变,低电势端Cl5的负电荷向高电势端Cl4转移,但金属和桥联配体的电荷变化很小;同样,在电场作用下,配合物存在明显的结构变化和电子转移现象,呈现出类似导电过程中电子定向转移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串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电场作用 分子导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含氟含芴聚芳醚酮质子交换膜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东梅 舒东 +2 位作者 王拴紧 肖敏 孟跃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双酚芴、十氟联苯和磺化二氟酮为单体,合成磺化含氟聚芴醚酮(Sulfonated-fluo-rinated fluorene-containing poly(arylene ether ketone)s,SFPEEK).SFPEEK可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黏度,易于浇铸形成柔韧透明的薄膜.用其制成的... 以双酚芴、十氟联苯和磺化二氟酮为单体,合成磺化含氟聚芴醚酮(Sulfonated-fluo-rinated fluorene-containing poly(arylene ether ketone)s,SFPEEK).SFPEEK可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黏度,易于浇铸形成柔韧透明的薄膜.用其制成的质子交换膜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水解、抗氧化性能.在相同测试条件下,SFPEEK膜具有与杜邦公司Nation 117膜相当的质子电导率,同时,具有比Nafion 117更好的耐甲醇渗透性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单池测试表明,放电到0.2 V时,用SFPEEK膜制备的单池电流密度可达66 mA/cm2,电池性能优于相同条件下用Nafion117膜组装的单池(电流密度60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双酚芴 质子交换膜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镀锌工艺三价铬钝化耐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育忠 黄美玲 +2 位作者 李伟善 马冲 左正勋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41,共3页
采用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酸性氯化钾镀锌、碱性无氰镀锌和碱性氰化物镀锌3种工艺所得镀锌层经三价铬彩色钝化后钝化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钝化后,酸性氯化钾镀锌层的耐蚀性最好,碱性无氰镀锌层次之,碱性氰化物镀锌层最差... 采用中性盐雾试验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酸性氯化钾镀锌、碱性无氰镀锌和碱性氰化物镀锌3种工艺所得镀锌层经三价铬彩色钝化后钝化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钝化后,酸性氯化钾镀锌层的耐蚀性最好,碱性无氰镀锌层次之,碱性氰化物镀锌层最差。在质量分数为1%的氯化钠溶液中,镀锌层钝化膜电阻的大小顺序为:酸性氯化钾镀锌>碱性无氰镀锌>碱性氰化物镀锌。酸性氯化钾镀锌钝化膜的耐蚀性较好可以与所得镀层中有机杂质夹杂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 三价铬 彩色钝化 耐蚀性 中性盐雾试验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碳纸电极上VO^(2+)/(VO_2)^+氧化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岳鹿 吕东生 +2 位作者 李伟善 雷建飞 赵灵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72-1978,共7页
在不同温度下热氧化处理碳纸,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碳纸电极上VO2+/VO2+氧化还原动力学.循环伏安和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VO2+/VO2+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常数及交换电流增大.建立了VO2+/VO2+氧化还原... 在不同温度下热氧化处理碳纸,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碳纸电极上VO2+/VO2+氧化还原动力学.循环伏安和极化曲线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VO2+/VO2+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常数及交换电流增大.建立了VO2+/VO2+氧化还原反应的交流阻抗等效电路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热处理增大了碳纸电极表面的双电层电容,减小了VO2+/VO2+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两种方法求得的VO2+和VO2+的扩散系数基本相同,表明所构建的交流阻抗等效电路模型与电极反应过程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碳纸 热处理 VO2+/VO2+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氯化钾溶液中锌电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美玲 吴育忠 +2 位作者 莫烨强 吴飞 李伟善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共4页
目前,添加剂对镀锌的作用及其机理说法不同。用线性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分别研究了聚乙二醇400(PEG400)及其与苄叉丙酮(BA)复配在氯化钾(KCl)溶液中对锌电沉积的影响;根据Scharifker-Hills成核模型拟合了电流-时间数据。结... 目前,添加剂对镀锌的作用及其机理说法不同。用线性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分别研究了聚乙二醇400(PEG400)及其与苄叉丙酮(BA)复配在氯化钾(KCl)溶液中对锌电沉积的影响;根据Scharifker-Hills成核模型拟合了电流-时间数据。结果表明:PEG400和BA混合比单加更能增大锌在KCl溶液中电沉积的过电位,能更有效地抑制析氢反应;锌的电沉积机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加入的添加剂,仅添加PEG400,锌电沉积机理与无添加剂的一样,都是晶核瞬时形成和成长的过程,PEG400和BA同时加入,锌的电沉积机理是晶核连续形成后转为晶核瞬时形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氯化钾镀锌高效添加剂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电沉积 添加剂 作用 机理 阴极极化 循环伏安 计时电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ment in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of Pb-contaminated soil near lead acid battery factory 被引量:10
16
作者 蔡宗平 Jeremiahvan DOREN +1 位作者 方战强 李伟善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088-3095,共8页
To improve the conventional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of Pb-contaminated soil,the Pb-contaminated soil near a lead acid battery factor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was electrokinetically remedied with po... To improve the conventional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of Pb-contaminated soil,the Pb-contaminated soil near a lead acid battery factor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was electrokinetically remedied with polarity exchange technique.The variations in Pb removal efficiency and the soil p H value with the treatment time and the exchange polarity interval were determined.It is found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b reaches a maximum of 87.7% when the voltage gradient is 1 V/cm and the exchange polarity interval is 48 h.This value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btained with conventional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61.8%).Additionally,the "focusing effect" which appears in the conventional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can be avoided,and thus additional chemicals are not needed for the polarity exchange technique.The mechanism of Pb electromigration behavior in soil during the treatment with the polarity exchange technique was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polarity exchanges Pb-contaminated s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锡薄膜负极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洪文 胡社军 +1 位作者 侯贤华 李伟善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3-256,共4页
从理论计算和制备技术两个方面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锡薄膜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简述了该方法在预测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中的运用。综合介绍并比较了溅射、电化学沉积和机械球磨等几... 从理论计算和制备技术两个方面综述了锂离子电池锡薄膜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简述了该方法在预测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中的运用。综合介绍并比较了溅射、电化学沉积和机械球磨等几种薄膜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锡薄膜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锡薄膜负极 密度泛函理论(DFT) 第一性原理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阵列TiO_2/Ti的光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9
18
作者 雷建飞 李伟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3-1178,共6页
以聚苯乙烯微球(PS)阵列为模板,溶胶浸渍法制得负载于钛基的多孔阵列二氧化钛材料TiO2/Ti,用SEM和XRD分析其表面形貌和晶相组成.将此多孔材料用作电极,研究其间歇光照开路电位谱和光电流谱,催化降解甲基橙以及催化析氢反应等光电催化性... 以聚苯乙烯微球(PS)阵列为模板,溶胶浸渍法制得负载于钛基的多孔阵列二氧化钛材料TiO2/Ti,用SEM和XRD分析其表面形貌和晶相组成.将此多孔材料用作电极,研究其间歇光照开路电位谱和光电流谱,催化降解甲基橙以及催化析氢反应等光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光电协同作用下多孔阵列TiO2/Ti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2.5h内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87.1%,5.0h高达97.9%,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0.77h-1;光照作用可以使析氢电位降低0.13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多孔阵列 光催化 降解甲基橙 析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O中毒的Pt-H_xWO_3电沉积制备及其对甲醇氧化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红艳 郭盼盼 李伟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9-723,共5页
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出铂-氢钨青铜(Pt-HxWO3)催化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Raman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其对甲醇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Pt-HxWO3的活性与制备溶液中铂与钨原子比及酸度有关,与相同... 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出铂-氢钨青铜(Pt-HxWO3)催化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Raman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其对甲醇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Pt-HxWO3的活性与制备溶液中铂与钨原子比及酸度有关,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纯铂(Pt)催化剂相比,Pt-HxWO3对甲醇的氧化有更强的催化活性.当制备溶液中铂和钨的原子比为1∶8时,得到的催化剂Pt-HxWO3中铂与钨原子比为4∶1,其催化活性最佳,甲醇氧化电流是Pt作为催化剂时的1.7倍.Pt-HxWO3的强催化活性归因于其抗CO中毒能力,CO在Pt-HxWO3上氧化起始电位提前了50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氢钨青铜 甲醇氧化 一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锌空气电池氧还原二氧化锰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幼菊 李伟善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46,共6页
在180℃下通过改变K+与H+摩尔比使用水热法分别制备了δ-MnO2,α-MnO2和β-MnO2纳米颗粒,K+与H+摩尔比分别为3.4、0.85和0.24。所合成的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BET比表面分析,热重分... 在180℃下通过改变K+与H+摩尔比使用水热法分别制备了δ-MnO2,α-MnO2和β-MnO2纳米颗粒,K+与H+摩尔比分别为3.4、0.85和0.24。所合成的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BET比表面分析,热重分析(TG)和电化学方法表征。结果表明:K+与H+的浓度对产品的晶型、形貌以及比表面积有很大影响;将这三种材料作为锌空电池的阴极材料时,δ-MnO2与α-MnO2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β-MnO2.在–0.35 V下,δ-MnO2、α-MnO2和β-MnO2的氧还原电流分别为56.28、56.01和40.88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 二氧化锰 水热方法 锌空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