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恶性疟对喹哌敏感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符林春 张俊才 +3 位作者 符永新 陈沛泉 卞维秀 郭兴伯 《海南医学》 CAS 1992年第3期4-6,共3页
1984~1988年在海南岛西部和南部地区就恶性疟喹哌的敏感性进行观察,用磷酸喹哌标准疗程治疗恶性疟患者,追踪观察167例。结果表明,1986年这些地区都发现了一级抗性病例,但80~90%仍属敏感。1988年,东方、三亚两地抗性的比例和抗性程度... 1984~1988年在海南岛西部和南部地区就恶性疟喹哌的敏感性进行观察,用磷酸喹哌标准疗程治疗恶性疟患者,追踪观察167例。结果表明,1986年这些地区都发现了一级抗性病例,但80~90%仍属敏感。1988年,东方、三亚两地抗性的比例和抗性程度都显著增加,是目前海南岛疟疾防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磷酸喹哌 疟原虫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感染性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沛泉 李国桥 +5 位作者 简华香 张跃荣 符林春 郑金影 范梨盛 阮氏杜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1993年第3期40-42,共3页
越南南方疟区15例携带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和无性体的患者分为A、B、C 3组,A组口服青蒿琥酯片5天总量600mg,B组口服青蒿琥酯片2天总量200mg,C组静脉注射青蒿琥酯5天总量360mg。给药前、后定时血检计算配子体密度,并取血离体感染大劣按蚊。... 越南南方疟区15例携带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和无性体的患者分为A、B、C 3组,A组口服青蒿琥酯片5天总量600mg,B组口服青蒿琥酯片2天总量200mg,C组静脉注射青蒿琥酯5天总量360mg。给药前、后定时血检计算配子体密度,并取血离体感染大劣按蚊。配子体转阴时间,A组为15.4±5.0天,B组为20.6±4.8天,C组为20.3±4.0天。配子体失去感染性,A组D_7(给药后7天)2/5例、D_(14)5/5例;B组D_70/5例、D_(14)1/5例、D_(21)5/5例;C组D_70/5例、D_(14)2/4例、D_(21)3/3例。研究结果表明口服青蒿琥酯5天总量600mg对清除恶性疟原虫配子体血症及抑制配子体的感染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片 疟疾 中医药疗法 疟原虫 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氟喹和法西密对恶性疟配子体感染性的影响
3
作者 陈沛泉 李国桥 +4 位作者 郭兴伯 符永新 何坤荣 符林春 任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2-142,共1页
恶性疟抗药性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几种抗疟药伍用可延缓疟原虫对这些药物的抗药性。甲氟喹或法西密对恶性疟无性体均有杀灭作用,但对有性体是否有效,迄无系统报告。为此,我们在海南岛东方县作了如下观察。
关键词 甲氟喹 抗疟药 疟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盲法观察甲氟喹和法西密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感染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沛泉 李国桥 +4 位作者 郭兴伯 符永新 何坤荣 符林春 谢带嫦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18例配子体和无性体均阳性的恶性疟患者,随机双盲分为A、B和C三组,各组均6例。A组顿服甲氟喹750mg,B组顿服甲氟喹750mg+周效磺胺1500mg+乙胺嘧啶75mg,C组顿服甲氟喹750mg+伯喹45mg。以大劣按蚊检测配子体的感染性,以志愿者试验于孢子的... 18例配子体和无性体均阳性的恶性疟患者,随机双盲分为A、B和C三组,各组均6例。A组顿服甲氟喹750mg,B组顿服甲氟喹750mg+周效磺胺1500mg+乙胺嘧啶75mg,C组顿服甲氟喹750mg+伯喹45mg。以大劣按蚊检测配子体的感染性,以志愿者试验于孢子的感染性。结果全部患者治愈,治疗后7天,A组按蚊涎腺感染率为33.3~87.5%,B组为33.3~85.7%,被叮咬的志愿者全部感染恶性疟;治疗后14天,A组按蚊感染率为0~57.1%,B组为0~60.0%;治疗后21天,A组和B组的感染率均为0。C组仅1例治疗后1天能感染蚊媒,其余各天都未能感染蚊媒。显示甲氟喹和法西嘧对恶性疟配子体感染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可能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法西达有抗性,当地恶性疟的潜伏期是7~1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药物疗法 恶性 疟原虫 甲氟喹 法西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栓剂治疗疟疾33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龙 钱本顺 《广州医药》 1993年第1期27-29,共3页
青蒿素是我国自己研制的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青蒿素栓剂由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广州中医学院合作研制,初步证明对疟疾有较好疗效。为了进一步验证青蒿素栓剂的疗效。1988年8月~12月我们用青蒿素栓剂治疗疟疾33例。其中恶性疟23例(... 青蒿素是我国自己研制的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青蒿素栓剂由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广州中医学院合作研制,初步证明对疟疾有较好疗效。为了进一步验证青蒿素栓剂的疗效。1988年8月~12月我们用青蒿素栓剂治疗疟疾33例。其中恶性疟23例(包括凶险型疟疾4例),间日疟7例,混合感染3例,疗效满意。一、方法 1.病例选择标准:①有疟疾临床症状。血片查见恶性疟原虫无性体>1000/μl,间日疟原虫>300/μl;②本次发病5天以内,发病5天以上面原虫密度>5000/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青蒿素 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对恶性疟配子体感染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沛泉 李国桥 +4 位作者 郭兴伯 何坤荣 符永新 符林春 宋玉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9-210,共2页
将27例携带恶性疟配子体的患者,分为A、B、C3组,A组日服青蒿素1200mg共5天,B组顿服甲氟喹750mg,C组顿服甲氟喹750mg+伯氨喹45mg。服药后按计划逐日取血观察配子体密度变化,同时观察配子体对大劣按... 将27例携带恶性疟配子体的患者,分为A、B、C3组,A组日服青蒿素1200mg共5天,B组顿服甲氟喹750mg,C组顿服甲氟喹750mg+伯氨喹45mg。服药后按计划逐日取血观察配子体密度变化,同时观察配子体对大劣按蚊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组服药后4、7、14和2l天配子体密度和按蚊感染率下降非常显著,7天以后配子体感染性明显下降;B组7、14和21天配子体密度显著减少,14天和2l天配子体感染性和按蚊感染率下降非常明显;C组9例4天时有5例配子体消失,全部不能感染蚊媒。说明青蒿素对恶性疟配子体感染性有抑制作用,在阻断恶性疟传播途径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甲氟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青蒿素 疟原虫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治疗脑型疟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符林春 王新华 +3 位作者 王文龙 郭兴伯 简华香 李国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96-297,共2页
青蒿琥酯治疗脑型疟106例临床分析符林春,王新华,王文龙,郭兴伯,简华香,李国桥1992~1993年,我们在越南南方同奈省春禄县,采用青蒿琥酯(Artesunate)静脉注射治疗106例脑型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 青蒿琥酯治疗脑型疟106例临床分析符林春,王新华,王文龙,郭兴伯,简华香,李国桥1992~1993年,我们在越南南方同奈省春禄县,采用青蒿琥酯(Artesunate)静脉注射治疗106例脑型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疟疾 药物治疗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健康人对青蒿琥酯片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俊才 郭兴伯 +3 位作者 钱本顺 陈建国 侯绍芝 李国桥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0-72,共3页
以双盲法对2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青蒿琥酯片口服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最大耐受量,单次给药为12mg/kg,5d连续给药为4mg/(kg·d);不良反应,最敏感的指标是网织红细胞下降,其次是转氨酶升高.建议青蒿琥酯片口服治疗量暂定为... 以双盲法对2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青蒿琥酯片口服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最大耐受量,单次给药为12mg/kg,5d连续给药为4mg/(kg·d);不良反应,最敏感的指标是网织红细胞下降,其次是转氨酶升高.建议青蒿琥酯片口服治疗量暂定为2mg/(kg·d),首剂加倍,5d疗程总量1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药物耐爱性 抗疟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