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脾护心方的计算机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艳芳 徐志伟 +1 位作者 敖海清 朱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对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分子对接和复杂网络分析技术研究治疗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和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属于无尺度... 目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对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分子对接和复杂网络分析技术研究治疗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和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调脾护心方所含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属于无尺度网络模型,网络的无尺度特性和网络节点的性质可以较好地阐释各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调脾护心方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用的线索,促进调脾护心方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该研究策略可为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护心方 分子对接 复杂网络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寒邪致病特点发微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登脉 孙兆杰 狄碧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5-326,共2页
运用文献学方法,校勘《内经》"寒胜则浮",指出"浮"当为"冱"的俗字,""的讹字。补充论述目前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寒邪致病特点的不足,揭示"寒"邪致病特点除"寒性凝冱&... 运用文献学方法,校勘《内经》"寒胜则浮",指出"浮"当为"冱"的俗字,""的讹字。补充论述目前中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寒邪致病特点的不足,揭示"寒"邪致病特点除"寒性凝冱"外,尚具有"寒气干燥"、"寒气生积"、"寒气生浊"的特点,并结合临床论述该理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校勘 寒邪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AR模型预测芪参益气滴丸抗黏附因子的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吴钉红 徐筱杰 +3 位作者 朱伟 袁小红 丘小惠 赵瑞芝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建立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对芪参益气滴丸抗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E-选择素(E-Selectin)3种黏附因子的活性进行预测。方法采用经典的二位定量构效关... 目的建立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对芪参益气滴丸抗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E-选择素(E-Selectin)3种黏附因子的活性进行预测。方法采用经典的二位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用22个4-(Aryloxy)thieno pyridines类化合物进行计算模拟和统计分析,构建3种黏附因子的构效关系方程,并对芪参益气滴丸中的化学成分抗黏附因子的活性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得到3种黏附因子的构效关系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0.988,0.808,用包含7个同类化合物的测试集进行检验,预测结果良好,并预测出芪参益气滴丸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具有较好的抗黏附因子活性。结论建立的QSAR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化合物的抗黏附因子的活性,可为芪参益气滴丸抗黏附因子作用机制研究提供计算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虚拟筛选 芪参益气滴丸 黏附因子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散血中移行成分分子靶标的计算机系统生物学预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艳芳 朱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生脉散的分子靶标,并为生脉散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TCMGeneDIT数据库系统,文本挖掘人参、麦冬、五味子各自所能影响的基因或蛋白质数据;收集生脉散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戈米辛D、五味... 目的:应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生脉散的分子靶标,并为生脉散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采用TCMGeneDIT数据库系统,文本挖掘人参、麦冬、五味子各自所能影响的基因或蛋白质数据;收集生脉散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戈米辛D、五味子乙素、γ-五味子素、20(S)-人参皂苷Rh、人参皂苷Rk3等14种血中移行成分,采用Accelrys公司Discovery Studio 2.5版完成分子构建,并上载至PharmMapper服务器进行靶标预测;从BIND,BioGRID,DIP,HPRD,IntAct,MINT等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库中收集与预测靶标有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已有的实验发现,五味子有10个血中移行成分,人参只有4个血中移行成分;人参与55个基因相关,五味子与1个基因相关,没有基因与麦冬相关。人参的4种血中移行成分不但可直接作用于实验证实的靶标,还能影响相关靶标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五味子的10种血中移行成分只能通过影响相关靶标而发挥间接的治疗作用。结论:结果可为生脉散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用的线索,促进生脉散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为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生物学 生脉散 分子靶标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片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对高血脂症小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朱艳芳 朱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片和氢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对高血脂症小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氯吡格雷组(21 mg·kg-1.d-1)、模型+复方丹参片组(160 mg·k...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片和氢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对高血脂症小鼠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氯吡格雷组(21 mg·kg-1.d-1)、模型+复方丹参片组(160 mg·kg-1.d-1)、模型+联合用药组(氯吡格雷21 mg·kg-1.d-1+复方丹参片160 mg·kg-1.d-1)5组,每组动物10只。ig给药2周后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的血小板活化功能。结果:氯吡格雷和复方丹参片对高血脂症小鼠的体重没有影响,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高血脂症小鼠TC和LDL-C水平(P<0.05)。复方丹参片可显著降低高血脂症小鼠TC、TG和LDL-C水平(P<0.01或P<0.05)。高血脂症小鼠活化血小板比率(45.75±6.9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02±5.86)%,(P<0.01)。氯吡格雷均可显著降低高血脂症小鼠的活化血小板比率和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聚集率(P<0.01或P<0.05),复方丹参片可显著增强氯吡格雷降低高血脂症小鼠活化血小板比率、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聚集率和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25.19%±4.16%)vs(32.48%±4.74%);(8.64%±2.69%)vs(11.46%±2.33%);(20.12%±4.65%)vs(24.74%±4.67%),(P<0.01或P<0.05)。结论:高血脂症小鼠的血小板处于高活化状态,复方丹参片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复方丹参片能显著增强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 高脂血症 血小板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