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组方用药规律
1
作者 罗之彦 刘小虹 江勇 《光明中医》 2024年第7期1282-1286,共5页
目的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文献,筛选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关联规则分析、... 目的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文献,筛选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算法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纳入处方121篇,其中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黄芩、甘草、生地黄、白及、桑白皮;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黄芩-桑白皮;得到3味药核心组合54个、4味药核心组合11个,并演化出新处方16首。结论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以清热、泻火、化痰、祛瘀、止血为主,兼以健脾、泻肝、养阴润肺,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配伍特点。挖掘的新处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咯血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联合机器学习鉴定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标志物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铱子 詹少锋 +3 位作者 黄慧婷 温武金 刘小虹 江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90,共8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联合机器学习鉴定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标志物,探讨临床重症登革热发生风险的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析普通登革热与重症登革热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联合机器学习鉴定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标志物,探讨临床重症登革热发生风险的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析普通登革热与重症登革热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筛选重症登革热预警基因,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基因的准确性;最后采用列线图对预警基因进行量化,通过预警基因的表达量预测普通登革热进展为重症登革热的风险。结果 共获得817个差异表达基因,抗微生物体液反应、体液免疫反应、丝氨酸水解酶活性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生物过程可能与重症登革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筛选出AZU1、PDCD4、COL4A3BP、TRPM4、ATP4A 5个重症登革热预警基因,其中ATP4A、COL4A3BP、TRPM4呈低表达,而AZU1、PDCD4呈高表达,ROC曲线提示基因准确性良好;列线图提示模型预测准确度、临床获益率、临床有效性均良好。结论 测定AZU1、PDCD4、COL4A3BP、TRPM4、ATP4A 5个预警基因的表达量有助于评估重症登革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登革热 预警 基因 生物过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对ICU全因病死率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冯浠镰 张伟 杨柳柳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R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病死率的联系,探讨RAR的预测价值。方法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中提取ICU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四分位数方法,将RAR分为4个区间,分析不同区间RAR的生存曲线...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R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病死率的联系,探讨RAR的预测价值。方法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中提取ICU住院患者资料,采用四分位数方法,将RAR分为4个区间,分析不同区间RAR的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联合三次样条回归及亚组分析探讨RAR与ICU全因病死率的关系,并计算各亚组的交互P值,制作森林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AR的预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27473例ICU患者,RAR分成4个区间,RAR≤3.51有6738例,3.51<RAR≤4.17有6979例,4.17<RAR≤5.21有6862例,RAR>5.21有6894例;Cox回归显示,RAR是ICU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三次样条回归显示,RAR与ICU全因病死率呈非线性关系;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71,高于单独应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AUC=0.6518);DCA显示,RAR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心脏外科监护病房(CSRU)、外科监护病房(SICU)及创伤外科监护病房(TSICU)中,亚组具有交互作用,风险比(H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CSRU 1.53(1.43~1.63)、SICU 1.06(1.01~1.11)、TSICU 1.02(0.96~1.09)。结论RAR是ICU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ICU全因病死率具有预测意义,但在TSICU中并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清白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比值 重症监护病房 全因病死率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黄婉娴 王旦旦 +1 位作者 张明玥 蒋小娃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5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于肺功能以及后续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于肺功能以及后续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值流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两组生理、心理、情感、社会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普通登革热特征基因及免疫浸润特点
5
作者 谢铱子 王凯 +3 位作者 詹少锋 黄慧婷 江勇 温武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究普通登革热的特征基因及免疫浸润特点。方法:基于GEO数据库中的GSE96656、GSE206829芯片与R软件,分析普通登革热患者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以及LASSO回归模型筛选疾病特征基因,并通过外部数据集验证基... 目的:探究普通登革热的特征基因及免疫浸润特点。方法:基于GEO数据库中的GSE96656、GSE206829芯片与R软件,分析普通登革热患者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以及LASSO回归模型筛选疾病特征基因,并通过外部数据集验证基因表达情况。采用CIBERSORT算法进行普通登革热的免疫浸润分析,并分析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500个差异表达基因。随机森林模型以及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IFI44L、FMO4作为疾病特征基因。外部数据集验证发现IFI44L在普通登革热患者全血中呈高表达。IFI44L与M1巨噬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FMO4与M1巨噬细胞、活化的记忆性CD4^(+)T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IFI44L、FMO4可能是普通登革热的特征基因,且与免疫细胞如M1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生物信息学 特征基因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病生于气”理论探析肺结节的诊治
6
作者 蓝婉宁 吴文玉 +4 位作者 王凯 徐文杰 余新波 詹少锋 陈裕光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25-929,共5页
肺结节是指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不伴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不张等其他异常的肺部病灶。部分肺结节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倾向,因此需要定期随访观察结节变化,避免疾病... 肺结节是指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不伴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不张等其他异常的肺部病灶。部分肺结节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倾向,因此需要定期随访观察结节变化,避免疾病进展。在随访期内运用中医药对肺结节进行干预,不仅可以降低结节癌变风险,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中医学认为,气的虚实变化和气机运动与肺结节的演变密切相关,故本文基于“百病生于气”理论,从肺脾肾三脏亏虚及肝气郁结探讨肺结节的病因病机,提出肺结节的防治应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辨证施予豁痰化瘀、解毒散结,疏肝行气、调和气机,以及补益肺脾肾以扶正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百病生于气 肺气虚 脾气亏虚 肾气虚弱 肝气郁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术后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吸痰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7
作者 黄婉娴 王旦旦 张容娣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3期37-40,共4页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吸痰在肺癌术后老年患者护理中的效果。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 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吸痰在肺癌术后老年患者护理中的效果。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雾化吸入联合叩击拍背、负压吸引排痰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吸痰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_(2)、PaO_(2)、SaO_(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痰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CRP、IL-6、IL-8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DLCO、FEF25%~75%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吸痰护理能够提升肺癌术后老年患者肺通气功能效率与质量,其相较于常规负压排痰护理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术后 纤维支气管镜 辅助吸痰护理 老年患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干预在登革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8
作者 张明玥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登革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登革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优质护理干预在登革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满意度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应用于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董晓娟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探析延续护理应用于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接... 探析延续护理应用于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乙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乙组患者通气量高于甲组,而呼吸频率、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低于甲组(P<0.05);干预后,乙组患者哮喘症状、刺激物反应、心理情绪、疾病关注、活动受限等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乙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再次住院率均低于甲组(P<0.05)。研究发现,对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予以延续护理,可改善患者呼吸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哮喘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土生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泡、膈肌及其线粒体病理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立志 詹少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2123-2128,共6页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之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烟熏法建立COPD模型。造模第21天开始给药...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之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烟熏法建立COPD模型。造模第21天开始给药,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对应给予1.8、0.9、0.45 g(生药)/kg(体质量)培土生金法中药复方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地塞米松0.2 mg/kg灌胃,每天1次,直至第60天结束实验。给药结束后,分别对肺和膈肌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肺泡和膈肌组织破坏明显,肺泡面积明显增大,线粒体和肌丝排列不规则,结构紊乱;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和中药各剂量组的肺泡和膈肌组织相对完整,肺泡面积相对减少,膈肌细胞中线粒体和肌丝排列规则,结构相对完好。【结论】培土生金法可改善COPD大鼠肺泡、膈肌及其线粒体损伤,能保护肺泡、膈肌及其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提示培土生金法具有提高COPD大鼠肺泡、膈肌及其线粒体功能,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呼吸衰竭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生金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泡 膈肌 线粒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内实验探讨肺康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Hippo信号通路核心分子MST1/2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浠镰 张伟 +1 位作者 刘小虹 杨柳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899-1905,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内实验观察肺康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利用R语言运算,对肺康颗粒-COPD交集基因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获取、筛选出Hippo信号通路。体内...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内实验观察肺康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利用R语言运算,对肺康颗粒-COPD交集基因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获取、筛选出Hippo信号通路。体内实验:将7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肺康颗粒低、中、高组,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MST)抑制剂组和地塞米松组等7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构建COPD模型,对应给药20周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ST1/2、核因子kappaB抑制蛋白(IκB)、Rac1 mRNA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经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KEGG通路分析得到Hippo信号通路(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MST抑制剂组大鼠肺组织TLR4、MST1/2、IκB、Rac1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可见肺泡结构破坏严重;与模型组和MST抑制剂组比较,肺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TLR4、MST1/2、IκB、Rac1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肺泡结构破坏程度减轻。【结论】肺康颗粒可能通过调节Hippo信号通路核心分子MST1/2的表达,减轻COPD大鼠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颗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网络药理学 Hippo信号通路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抑制蛋白kappaB RAC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随症变”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继发肺孢子菌肺炎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城鑫 余新波 +3 位作者 夏欣田 余润佳 刘小虹 詹少锋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89-2091,共3页
肺孢子菌肺炎是一种免疫低下患者感染肺孢子菌引发的机会感染性疾病,化疗后出现免疫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是本病的高危人群,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介绍一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继发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治疗以疾病各时... 肺孢子菌肺炎是一种免疫低下患者感染肺孢子菌引发的机会感染性疾病,化疗后出现免疫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是本病的高危人群,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介绍一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继发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治疗以疾病各时期主要症状为辨证抓手,初诊时辨气喘气促为主症,予射麻止喘方温肺化饮、下气祛痰;气喘气促好转后,辨咽痒咳嗽为主症,予三叶汤疏风润肺、化痰止咳;喘咳消失后,辨心烦不得眠为主症,予猪苓汤合柴胡疏肝散利水渗湿、宁心疏肝,治疗取效确切,彰显了“方随症变”的疾病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后 方随症变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人类冠状病毒HKU1肺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文玉 刘城鑫 +3 位作者 王凯 吴鹏 詹少锋 刘小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7-192,共6页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人类冠状病毒(HCoV)-HKU1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分析2021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1例以夜间潮热盗汗、干咳和咽干为主要临床...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人类冠状病毒(HCoV)-HKU1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分析2021年1月于本院住院的1例以夜间潮热盗汗、干咳和咽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HCoV-HKU1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既往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复习,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诊断经过。结果:患者,女性,因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2月余入院。查体,卡氏评分90分,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右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双肺呼吸音稍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渗出灶,尿液分析中白细胞数158μL-1,采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NGS)检测肺泡灌洗液明确诊断为HCoV-HKU1肺炎。患者入院时有右下腹隐痛、夜间咳嗽和盗汗等症状,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无效,予复方磺胺甲恶唑片联合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消失,复查胸部CT提示渗出灶已吸收。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HCoV-HKU1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临床出现肺部弥漫性阴影改变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时,仍需重视其他HCoV感染的可能。通过NGS可以高效筛选感染病原体,有利于更加精准地指导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冠状病毒HKU1 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二代测序技术 肺泡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张明玥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9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临床评分。结果: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护理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健康调查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15
作者 董晓娟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究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两组... 目的:探究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血气指标。结果:护理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VC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末梢血氧饱和度水平均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调节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期 穴位敷贴 耳穴压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重症患者病死率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浠镰 张伟 +1 位作者 杨柳柳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患者病死率之间的联系。方法从重症监护多参数智能监测Ⅲ数据库中提取临床数据,该数据库包含超过50000例住院患者的健康数...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患者病死率之间的联系。方法从重症监护多参数智能监测Ⅲ数据库中提取临床数据,该数据库包含超过50000例住院患者的健康数据。主要结局指标是30天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是90天病死率。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LR与ICU住院患者的全因病死率之间的关联,应用多变量分析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并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7295例ICU住院患者。在主要结局指标30天病死率中,与MLR<0.23组相比,0.23≤MLR<0.47组患者的风险比与95%可信区间为1.28(1.01,1.61),MLR≥0.47组患者的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为2.70(2.20,3.31)。通过在两种不同的模型进行校正后,风险比仍显著。由模型1校正后,0.23≤MLR<0.47组和MLR≥0.47组患者的风险比与95%可信区间分别为1.16(0.92,1.47)和2.27(1.85,2.78)。模型2校正后,0.23≤MLR<0.47组和MLR≥0.47组患者的风险比与95%可信区间分别为1.13(0.89,1.42)和2.05(1.67,2.52)。在次要指标90天病死率中观察到了同样的趋势。在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卒中的患者中,MLR≥0.47组患者的30天死亡风险显著更高,分别为3.28(1.99,5.40)和3.20(1.56,6.56)。结论MLR是有前景的临床生物标志物,对重症患者30天和90天病死率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重症监护病房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在强 吴文玉 +1 位作者 王凯 詹少锋 《慢性病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472-1477,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普遍存在、可预防、可治疗的进展性临床肺系疾病,疾病持续发作迁延不愈可对肺组织造成不可逆的病理损伤。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中各有所长,现代医学通常在疾病急性加重期进行干预,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普遍存在、可预防、可治疗的进展性临床肺系疾病,疾病持续发作迁延不愈可对肺组织造成不可逆的病理损伤。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当中各有所长,现代医学通常在疾病急性加重期进行干预,疗效迅速有效,而传统中医疗法在疾病稳定期、改善患者疾病发作次数、改善疾病症状方面效果显著。本文旨在全面阐述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原则、组方原则以及中医临床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利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全面阐述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内治 中医外治 研究进展 综述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气道入路不适用的纵隔肿物1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董洪珍 陈佳民 孙龙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纵隔肿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复杂,类型繁多,性质多为恶性肿瘤及其淋巴结转移、结节病、淋巴结结核、良性结节等占位性病变[1]。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 纵隔肿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因复杂,类型繁多,性质多为恶性肿瘤及其淋巴结转移、结节病、淋巴结结核、良性结节等占位性病变[1]。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影像学技术对纵隔病变的诊断效能有限,活检是确定组织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的惟一方式[2]。现报道1例因纵隔肿物压迫致气道狭窄和高出血风险而无法通过低风险的气道路径获取病理组织,最终选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CT-percutane-ous needle biopsy,CT-PTNB)得到确诊的病例,结合既往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CT-PTNB诊断纵隔肿物的适应证和安全性的认识,探讨CT引导下对气道入路不可用的纵隔肿物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 纵隔肿物 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芩-桑白皮药对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之彦 刘小虹 江勇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6期21-26,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芩-桑白皮药对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黄芩-桑白皮药对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芩-桑白皮药对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作用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黄芩-桑白皮药对的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疾病靶点。利用在线作图平台绘制韦恩图,获得黄芩-桑白皮与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以String平台数据为基础,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作用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黄芩-桑白皮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有效活性成分61个,潜在作用靶点101个,关键作用靶点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CASP3、MMP-9等,发现AGE-RAGE、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在黄芩-桑白皮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结论黄芩-桑白皮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过程实现的,为进一步明确该药对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生物信息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咯血 黄芩 桑白皮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