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际沟通理论在急诊病房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俏芝 郭佳莹 +1 位作者 夏彩金 李可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7期33-35,共3页
目的探析急诊病房护理带教中应用人际沟通理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病房的护理人员共计46名作为观察对象,在带教中引入人际沟通理论,对比观察带教护理前后护患关系建立情况,对比护理人... 目的探析急诊病房护理带教中应用人际沟通理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病房的护理人员共计46名作为观察对象,在带教中引入人际沟通理论,对比观察带教护理前后护患关系建立情况,对比护理人员的焦虑情况。结果相比于带教前,带教后的患者满意评分更高,护理人员焦虑评分明显更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病房护理带教中应用人际沟通理论,更有利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轻护理人员的焦虑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病房护理 人际沟通理论 护理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甘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究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联合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生共8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生的入院序列数... 目的 探究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联合循证护理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生共8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生的入院序列数,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8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PBL联合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知识成绩以及实际操作成绩。结果经教学,观察组在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知识成绩以及实际操作成绩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诊科护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PBL联合循证护理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论知识成绩以及实际操作成绩,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循证护理教学法 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启发式教学在急诊科护理带教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晓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 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联合启发式教学在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8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 目的 分析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联合启发式教学在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8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PBL联合启发式教学,分析2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 在考核成绩方面,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P<0.05)。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联合启发式教学在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中效果较明显,并且还能获得学生满意评价,值得临床教学重视和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 急诊科 临床护理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团队情景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郭佳莹 刘诗怡 +2 位作者 林蔚 刘南 洪永敦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团队情景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急诊科实习的67名本科医学生、89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观察组采用医护团队情景教学法教学。培训4周后,比较两组综合考核... 目的探讨医护团队情景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急诊科实习的67名本科医学生、89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观察组采用医护团队情景教学法教学。培训4周后,比较两组综合考核评分。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TDI-CV)对学生培训前、后进行评定并对两组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观察组综合考核评分、评判性思维总分及5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护团队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和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临床教学 医护团队 情景模拟 医学生 护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家庭康复计划对中经络型中风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郭佳莹 徐燕 +1 位作者 欧秀娟 何敏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808-812,共5页
【目的】调查新型家庭康复计划(家庭康复+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对中经络型中风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经络型中风病失眠患者... 【目的】调查新型家庭康复计划(家庭康复+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对中经络型中风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经络型中风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采用新型家庭康复计划的治疗组和采用传统院内健康宣教家庭康复治疗的对照组各4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2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28 d后,治疗组PSQI总分、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等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WHOQOL量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AD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显著提高中经络型中风病患者血清IL-1β、TNF-α的水平(P<0.01)。【结论】与传统院内健康宣教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新型家庭康复计划治疗组可更加有效地改善中经络型中风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理可能与新型家庭康复治疗能更好地调节同睡眠相关的细胞因子IL-1β、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中经络型 失眠 新型家庭康复计划 睡眠质量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刮痧辅助治疗外感热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佳莹 王俏芝 +1 位作者 欧秀娟 黄妙华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9期212-214,共3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部刮痧辅助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急诊病区收治的256例外感热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抗炎等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部循经刮痧治...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部刮痧辅助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急诊病区收治的256例外感热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抗炎等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部循经刮痧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退热时间,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的头痛程度。结果:治疗后1 h,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为(3.56±0.75)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6.02±1.01)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0 min、2 h、4 h及6 h,2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各时间点的V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部刮痧治疗可较为迅速地使外感热病患者退热,并能有效缓解头痛,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邪郁肺卫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医外治法 头部刮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俏芝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通气治疗,同时予以精心护理,对比该组患者治疗前后RR、HR、GC...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无创通气治疗,同时予以精心护理,对比该组患者治疗前后RR、HR、GCS、辅助呼吸肌评分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RR、HR、GCS、辅助呼吸肌评分较治疗前差有统计学意义(t=8.89、13.85、29.30、13.17,P<0.05);该组患者中,完全依从29例(60.4%),部分依从16例(33.3%),不依从3例(6.25%),依从率93.75%;该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0例(62.5%),满意16例(33.3%),不满意2例(4.2%),总满意率95.8%。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操作简单、创伤小,同时治疗期间采取优质护理,可增强患者护理依从性,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通气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郭佳莹 王俏芝 +2 位作者 夏彩金 李可迪 严玉英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0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试验组采用集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爱泼沃斯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浅睡眠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睡眠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集束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提升护理学生从课堂过渡到临床实习的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甘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3期180-182,共3页
护理临床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护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对理论学习的一次检验与升华,直接影响护理学生以后能否尽快地独立开展工作。然而,护理专业学生从课堂过渡到实习中暴露出各种问题,需要临床带教老师从实际出发,主要... 护理临床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护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对理论学习的一次检验与升华,直接影响护理学生以后能否尽快地独立开展工作。然而,护理专业学生从课堂过渡到实习中暴露出各种问题,需要临床带教老师从实际出发,主要针对护理学生实践护理技能水平薄弱、主观能动性相对不高等问题进行有效指导,融合“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其中。有高质量的教授,才会有优异的成绩,在良好传承与创新中求胜,实现教学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生 临床实习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黄泻心汤联合西医治疗胃热炽盛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象辉 《河北中医》 2017年第5期702-705,共4页
目的观察三黄泻心汤联合西医治疗胃热炽盛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胃热炽盛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留置胃管、补液扩容、调节电解质等常规措施,联合静脉推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组30例在对... 目的观察三黄泻心汤联合西医治疗胃热炽盛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胃热炽盛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留置胃管、补液扩容、调节电解质等常规措施,联合静脉推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三黄泻心汤治疗。共治疗72 h,比较2组血红蛋白(Hgb)、尿素氮(BUN)、Rockall评分,记录2组住院时间,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Hgb均升高,BUN及Rockall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gb高于对照组,BUN及Rockal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gb、BUN及Rockall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4.50±1.14)d,对照组住院时间(5.73±1.4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黄泻心汤联合西医治疗胃热炽盛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胃热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及护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玉英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5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心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和护理干预。结果...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心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和护理干预。结果不同干预后,研究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用药管理(15.27±1.09)分(t=5.127),症状管理(17.95±2.23)分(t=9.836),饮食管理(13.16±1.18)分(t=9.583),心理及社会适应(16.64±2.67)分(t=6.7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R (79.46±2.16)(t=9.859),LVEF (56.63±6.12)%(t=9.829),LVD-ED(52.41±1.81)mm(t=8.961),6 min步行距离(514.36±50.75)m(t=5.59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及护理干预效果是积极有效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管理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