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病光动力疗法系列讲座(一)——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应用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慧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88-390,共3页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消融疗法,兴起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国内外的应用已有了20多年的历史,最初仅应用于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鲍温病等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现在发现对尖锐湿疣、皮肤肿瘤、痤疮、扁平疣、葡萄酒色痣、毛囊...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组织消融疗法,兴起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国内外的应用已有了20多年的历史,最初仅应用于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鲍温病等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但现在发现对尖锐湿疣、皮肤肿瘤、痤疮、扁平疣、葡萄酒色痣、毛囊角化病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具有:创伤小、毒性低、治疗时间短、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得到了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认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鉴于此,我刊特邀广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的多位专家对此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分别从光动力疗法的现状,进展,光敏剂,典型疾病的应用,护理等各个方面,对光动力疗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与更多同道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皮肤病光动力疗法系列讲座共10讲目录:1.光动力疗法的现状及进展(杨慧兰);2.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刘仲荣);3.光动力疗法在痤疮中的应用(杨慧兰);4.光动力嫩肤术的应用(梁洁,刘仲荣);5.光动力疗法在鲜红斑痣中的应用(刘仲荣,杨慧兰);6.光动力疗法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中的应用(王俊杰);7.光动力疗法在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的应用(李翠华,刘仲荣);8.光动力疗法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及进展(樊建勇,杨慧兰);9.光动力疗法的皮肤科护理(李雪梅,杨慧兰);10.光动力疗法在皮肤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林挺)广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是全军皮肤激光整形美容中心、广州军区皮肤性病中心,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中级职称4人,博士后2人,博士1人,硕士10人,我科在过敏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白癜风)、性病、真菌性皮肤病及皮肤激光美容等方面的诊治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被批准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华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人事部皮肤性病学博士后工作站,2006年杨慧兰主任被聘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皮肤科 讲座 皮肤病 广州军区总医院 皮肤恶性肿瘤 治疗时间 临床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黄褐斑有关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1
2
作者 杨慧兰 冯穗一 +2 位作者 廖元兴 林挺 史明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9-90,共2页
广州地区黄褐斑有关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杨慧兰,冯穗一,廖元兴,林挺,史明丽黄褐斑病因复杂,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研究表明,黄褐斑同妊娠、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血清铜、化妆品、紫外线幅射... 广州地区黄褐斑有关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杨慧兰,冯穗一,廖元兴,林挺,史明丽黄褐斑病因复杂,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研究表明,黄褐斑同妊娠、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血清铜、化妆品、紫外线幅射、氧自由基等有关联。我们采用问卷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流行病学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皮肤老化化妆品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皮肤老化与化妆品系列讲座六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仲荣 杨军 +1 位作者 杨慧兰 林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362-365,共4页
关键词 抗皮肤老化 活性成分 化妆品 系列讲座 作用比较 抗氧化剂 类化合物 细胞因子 人工合成 生物提取 防晒剂 保湿剂 脱色剂 维A酸 雌激素 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软膏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免疫偏移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黄茂芳 刘玉梅 +1 位作者 朱慧兰 杨慧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928-2929,共2页
目的探讨丹皮酚软膏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泛发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80例,40例为基础治疗组,仅口服氯雷他定;40例为试验组,在口服氯雷他定的基础上,外用丹皮酚软... 目的探讨丹皮酚软膏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泛发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80例,40例为基础治疗组,仅口服氯雷他定;40例为试验组,在口服氯雷他定的基础上,外用丹皮酚软膏。同期收集4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标本,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IL-4、IL-5、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IFN-γ、IL-2、TNF-α等Th1细胞因子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4、IL-5、IL-10等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口服氯雷他定组患者IFN-γ、IL-2、TNF-α等Th1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P>0.05),IL-4、IL-5、IL-10等Th2细胞因子的表达高于治疗前(P<0.05);外用丹皮酚组患者IFN-γ、IL-2、TNF-α等Th1细胞因子低于治疗前(P<0.05),IL-4、IL-5、IL-10等Th2细胞因子的表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Th1/Th2免疫偏移,表现为Th1型细胞因子功能亢进,Th2型细胞因子功能降低;丹皮酚能纠正此免疫偏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泛发型 细胞因子 丹皮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治疗和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慧兰 陈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745-1747,共3页
人类色素增加性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色素痣与皮肤肿瘤、先天性疾病、物理化学性疾病、皮肤炎症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及其他内部疾患、异物性色素性沉着和浅部真菌病引起的色素增加。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与治疗也不一样。... 人类色素增加性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色素痣与皮肤肿瘤、先天性疾病、物理化学性疾病、皮肤炎症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及其他内部疾患、异物性色素性沉着和浅部真菌病引起的色素增加。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与治疗也不一样。本章节主要概述色素性疾病的治疗与进展。其治疗包括去除病因,局部药物、物理治疗和全身系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系统治疗 皮肤炎症性疾病 色素性疾病 发病原因 物理治疗 先天性疾病 化学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病光动力疗法系列讲座(二)——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仲荣 杨慧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547-550,共4页
光动力治疗(PDT)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敏剂的性质,光动力疗法的提出、发展及应用都是随着光敏剂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人类最早应用光敏剂来治疗疾病可追溯到古埃及采用植物提取的补骨脂素治疗皮肤病,而现代的光动力疗法的则是从... 光动力治疗(PDT)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敏剂的性质,光动力疗法的提出、发展及应用都是随着光敏剂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人类最早应用光敏剂来治疗疾病可追溯到古埃及采用植物提取的补骨脂素治疗皮肤病,而现代的光动力疗法的则是从1900年德国Raab首次发现了光和光敏剂的结合能够产生细胞毒性效应开始,但在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由于早期开发的光敏剂存在着组分不明、对红光吸收小、皮肤光毒反应明显等缺点,从而限制了该项医学新疗法的临床推广。直到1993年4月加拿大卫生部在世界上首次正式批准了卟吩姆钠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光敏剂 皮肤病 光动力治疗 讲座 补骨脂素 毒性效应 光毒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洁 杨慧兰 +2 位作者 王俊杰 林挺 李翠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46-748,共3页
报告1例以双眼睑、双颊、上唇肿胀为主要表现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20岁,双眼睑、双颊无痛性肿胀7月,于院外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明显好转,近4月出现上唇无痛性肿胀。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大量大小不一、核深染的淋巴细胞,部分... 报告1例以双眼睑、双颊、上唇肿胀为主要表现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20岁,双眼睑、双颊无痛性肿胀7月,于院外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明显好转,近4月出现上唇无痛性肿胀。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大量大小不一、核深染的淋巴细胞,部分可见异型;免疫组化提示LCA(+),CD3(+),CD99(+),病变符合T细胞淋巴瘤,T细胞型。予CHOP方案第1次化疗后,皮损明显消退。目前正在随访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原发 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挺 罗中权 徐洁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隐球菌病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晒化妆品——皮肤老化与化妆品系列讲座七
9
作者 刘仲荣 吴燕虹 +3 位作者 杨慧兰 杨军 樊建勇 林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500-503,共4页
关键词 防晒化妆品 皮肤老化 日光紫外辐射 活性成分 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讲 色素性皮肤病的概述与分类
10
作者 杨慧兰 黄小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997-999,共3页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的有碍美容的色素障碍性疾病,可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常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外在形象及社交等,多数求治心切。因其存在普遍性,应广大读者要求,我刊特邀广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杨慧兰主任等专家撰文进行专题讲...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的有碍美容的色素障碍性疾病,可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常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外在形象及社交等,多数求治心切。因其存在普遍性,应广大读者要求,我刊特邀广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杨慧兰主任等专家撰文进行专题讲座,就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经验及目前的治疗进展等进行深入讨论,欢迎广大读者来信来函交流。相关章节具体如下:第一讲:色素性皮肤病的概述与分类;第二讲:黄褐斑的治疗;第三讲:雀斑的治疗;第四讲:色素细胞性肿瘤;第五讲:色素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第六讲: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及进展;第七讲:激光在色素性皮肤病中的应用;第八讲:常见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中医诊治;第九讲: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激光治疗后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皮肤病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分类 色素障碍性疾病 广州军区总医院 激光治疗 读者来信 环境等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 抗氧化剂改善与人类的皮肤结构相关的参数
11
作者 刘仲荣(摘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103-1103,共1页
该研究观察了两种包含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硒的不同抗氧化剂对皮肤健康及老化相关参数的影响。39名Ⅱ型皮肤健康志愿者参加了试验,每13名为一组,观察时间为12周。第一组给予番茄红素(3mg/天)、叶黄素(3mg/天)、β-胡萝卜素(4.... 该研究观察了两种包含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硒的不同抗氧化剂对皮肤健康及老化相关参数的影响。39名Ⅱ型皮肤健康志愿者参加了试验,每13名为一组,观察时间为12周。第一组给予番茄红素(3mg/天)、叶黄素(3mg/天)、β-胡萝卜素(4.8mg/天)、维生素E(10mg/天)及硒(75μg/天);第二组给予番茄红素(6mg/天)、β-胡萝卜素(4.8mg/天)、维生素E(10mg/天)及硒(75μg/天);第三组给予安慰剂。结果表明,在两个给药组血清中胡萝卜素类均有选择性的升高,采用活体皮肤表面评价系统(Visioscan)进行糙度、鳞屑、光滑度及皱纹进行评价,两组服用抗氧化微量营养素的皮肤相关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则未出现任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结构 抗氧化剂 Β-胡萝卜素 抗氧化微量营养素 人类 维生素E 番茄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慧兰 杨军 +4 位作者 刘荣卿 杨太成 王捷 冼江 李建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 2)感染的早期特异检测手段。方法对52例性病门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用改良的ELISA方法进行了HSV gD2IgG检测并同细胞分离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为69.2 % ,ELISA法检测抗体的阳性率为65 % ...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 2)感染的早期特异检测手段。方法对52例性病门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用改良的ELISA方法进行了HSV gD2IgG检测并同细胞分离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为69.2 % ,ELISA法检测抗体的阳性率为65 %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LISA法检测血清疱疹病毒IgG抗体具有简便 ,快速 ,特异的优点 ,适合于临床大规模检测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Ⅱ型 糖蛋白D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nm准分子激光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杨慧兰 黄小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对T淋巴细胞直接和间接诱导凋亡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308nm准分子激光分别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和体外分离的活动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ELISA检测照射后24h...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对T淋巴细胞直接和间接诱导凋亡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308nm准分子激光分别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和体外分离的活动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ELISA检测照射后24h及48h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GF-β1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48h的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建立Transwell细胞共培养系统(角质形成细胞位于上室,T淋巴细胞位于下室),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Transwell上室,照射后48h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照射前加入不同浓度的抗TGF-β1抗体(25、250、2500pg/L),于照射后48h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08nm准分子激光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泌TGF-β1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准分子激光可直接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准分子激光照射Transwell上室可间接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照射前加入抗TGF-β1抗体,可抑制308nm准分子激光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直接照射可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也可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间接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TGF-β1在308nm准分子激光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准分子 308 NM T淋巴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基因在生殖器疱疹PCR诊断中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慧兰 李明 +3 位作者 廖元兴 吴锦银 江悦华 杨太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2-294,共3页
依据国外已发表的疱疹病毒(HSV)糖蛋白D基因(gD基因)的核苷酸保守区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用疱疹病毒gD基因做疱疹病毒诊断基因的PCR方法。对48例拟诊为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标本进行病毒细胞培养和PCR检测。结... 依据国外已发表的疱疹病毒(HSV)糖蛋白D基因(gD基因)的核苷酸保守区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用疱疹病毒gD基因做疱疹病毒诊断基因的PCR方法。对48例拟诊为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标本进行病毒细胞培养和PCR检测。结果表明,PCR对HSV2感染的敏感性为84%(20/24),特异性为91%(22/24)。经标准株及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证实和序列分析,表明该方法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糖蛋白 G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nm准分子激光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小晏 杨慧兰 +1 位作者 樊建勇 李雪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准分子激光照射后12h及24h对HKC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细胞生长因子(SCF)、集落细胞生长因子(GM-CSF)、成纤维细...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准分子激光照射后12h及24h对HKC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细胞生长因子(SCF)、集落细胞生长因子(GM-CS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浓度;DNA Ladder法检测准分子激光照射后HKC晚期凋亡情况。结果细胞活力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照射后12h的细胞活力与24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308nm准分子激光剂量在100~300mJ/cm2时,HKC分泌SCF,GM-CSF,bFGF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0mJ/cm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6h后分泌的SCF,GM-CSF,bFGF开始增加,24h后达到峰值。准分子激光照射可诱导HKC出现晚期凋亡。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可能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泌SCF,GM-CSF,bFGF等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使白癜风皮损复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NM准分子激光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白癜冲剂治疗面部白癜风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波 杨慧兰 +6 位作者 梁洁 刘仲荣 林挺 樊建勇 廖春 李翠华 李雪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2-493,共2页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中药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稳定期面部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联合内服复方中药,对照1组单纯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对照2组单纯内服复方... 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中药治疗面部白癜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稳定期面部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联合内服复方中药,对照1组单纯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对照2组单纯内服复方中药。3组均连续治疗15周,分别于治疗第5,10和15周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5周时的有效率为86.00%,对照1组为76.00%、对照2组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0,对照1组为20.00%,对照2组为1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内服复方中药治疗白癜风比两者单独应用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准分子激光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II型CTL表位DNA疫苗的Th1/Th2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慧兰 周翠 +2 位作者 关蕾 赵举峰 樊建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2)CTL表位疫苗对小鼠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构建的HSV-2pVAX-gD-CTL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3次,末次免疫后第4周检测小鼠血清中gDIgG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脾淋巴...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2)CTL表位疫苗对小鼠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构建的HSV-2pVAX-gD-CTL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3次,末次免疫后第4周检测小鼠血清中gDIgG水平;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NF-γ,IL-4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HSV-2pVAX-gD-CTL疫苗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INF-γ和IL-4,诱导CD4+,CD8+T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并能刺激血清HSV-2gD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其中pVAX-gD-CTL组在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其分泌INF-γ水平、CD4+,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方面均显著高于pVAX-gD对照组。结论CTL表位对单纯疱疹II型重组DNA疫苗诱导的Th1型免疫应答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CTL表位 重组DNA疫苗 TH1/TH2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儿童白癜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翠华 刘仲荣 +5 位作者 杨慧兰 林挺 王俊杰 杨庆永 李雪梅 廖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评价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儿童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Xt-rac颠峰准分子激光系统治疗85例稳定期儿童白癜风患者(年龄≤12岁)的自身对称或相邻皮损,每周治疗1~3次,共30次,每隔10天及治疗结束3天后评价疗效... 目的评价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儿童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Xt-rac颠峰准分子激光系统治疗85例稳定期儿童白癜风患者(年龄≤12岁)的自身对称或相邻皮损,每周治疗1~3次,共30次,每隔10天及治疗结束3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的皮损痊愈12例,显效45例,好转21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67.1%,有效率为91.8%;未治疗的皮损仍为色素脱失斑。面颈部疗效优于躯干四肢,躯干四肢优于肢端,面颈部非节段型优于节段型。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稳定期儿童白癜风疗效高、副作用少,其疗效与皮损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NM准分子激光 儿童白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X-Hsp70-HSV2gD DNA疫苗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建勇 杨慧兰 +2 位作者 关蕾 王颖 仕瑶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26-528,共3页
目的 制备pVAX-Hsp70-HSV2gD DNA疫苗阳离子脂质体,为基因免疫和基因治疗寻找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DNA投递系统。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用卵磷脂、胆固醇、十八胺制备成阳离子脂质体包封pVAX-Hsp70-HSV2gD DNA疫苗,在透射电镜下观... 目的 制备pVAX-Hsp70-HSV2gD DNA疫苗阳离子脂质体,为基因免疫和基因治疗寻找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DNA投递系统。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用卵磷脂、胆固醇、十八胺制备成阳离子脂质体包封pVAX-Hsp70-HSV2gD DNA疫苗,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颗粒的大小,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疫苗的包封率,免疫组化检测其转染真核细胞的效果。结果 制备的脂质体呈圆形、粒径大小较一致,平均粒径为580nm,DNA疫苗脂质体包封率达到50%~55%,能有效转染真核细胞。结论 成功制备了pVAX-Hsp70-HSV2gD DNA疫苗阳离子脂质体。该方法作为提高基因免疫效果的简单、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逆向蒸发 阳离子脂质体 包封率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颗粒、核酸及抗原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赓云 赖晃文 +3 位作者 宋玉芳 王达富 杨慧兰 冯穗一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1-72,共2页
42例尖锐湿疣进行了HPV-DNA序列,HPV抗原和电镜检查。36例(85.7%)HPV-DNA序列检测阳性。其中单一型感染9例,混合型感染27例。以HPV_(11)阳性最多,计32例,HPV_(6b)26例,HPV_(16)19例,HPV_(18)6例。HPV抗原阳性28例(66.7%)。15例查见病毒... 42例尖锐湿疣进行了HPV-DNA序列,HPV抗原和电镜检查。36例(85.7%)HPV-DNA序列检测阳性。其中单一型感染9例,混合型感染27例。以HPV_(11)阳性最多,计32例,HPV_(6b)26例,HPV_(16)19例,HPV_(18)6例。HPV抗原阳性28例(66.7%)。15例查见病毒颗拉(35.7%)。总计阳性率为90.5%(38/42例)。文中对三项检查结果作了比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核酸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