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建设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军尧 唐忠志 程青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年第8期636-636,共1页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意外事故及灾害的频繁发生,急诊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急诊科及时、高效地抢救各类危急患者,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力量。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急诊科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人心肺复苏团队在急诊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忠志 赵智刚 刘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3人心肺复苏团队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328例实施心肺复苏(CPR)的心搏骤停(S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于院内SCA复苏成功率高于发生于院外者(P<0.05);以急救团队进行复苏者成功率高... 目的探讨3人心肺复苏团队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328例实施心肺复苏(CPR)的心搏骤停(S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于院内SCA复苏成功率高于发生于院外者(P<0.05);以急救团队进行复苏者成功率高于非团队复苏者(P<0.05);1医2护的3人心肺复苏团队完成高质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的比率高于2人心肺复苏团队(P<0.05),但4人及以上心肺复苏团队完成高质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的比率并不优于3人心肺复苏团队(P>0.05)。结论 1医2护配合的3人心肺复苏团队可较高质量完成新指南心肺复苏术操作要领,有利成功CPR,是一种较好的心肺复苏团队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中的急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军尧 邵素花 +2 位作者 唐忠志 曾趁梅 何晓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对高龄、高危急性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8-12期间接受PTGD治疗的56例高龄、高危急性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穿刺置管成功...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对高龄、高危急性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8-12期间接受PTGD治疗的56例高龄、高危急性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穿刺置管成功,其中6例因引流管脱落或堵塞而再次行PTGD。54例((96.43%)获得有效的胆囊引流,52例(92.85%)治愈。40例于急性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治愈后2周至3个月行择期胆囊切除术。1例发生胆囊出血,2例出现胆汁腹腔漏。全组无一例因急性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相关的治疗而死亡。结论PTGD是治疗高龄、高危急性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患者的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颈部结石 嵌顿 经皮 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CT三维重建对急诊肋骨骨折漏诊的预防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忠庆 程波 +2 位作者 刘非凡 唐忠志 李军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494-1495,共2页
关键词 肋骨骨折/放射摄影术 肋骨/放射摄影术 误诊/预防和控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超早期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森 陈忠庆 +3 位作者 唐忠志 郭亮 程青 杨剑虹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15-816,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超早期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意义。方法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期分为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每组32例,均行脑出血血肿钻孔引流术。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为6.25%,早期手术组为34.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 目的探讨急诊超早期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意义。方法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期分为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每组32例,均行脑出血血肿钻孔引流术。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为6.25%,早期手术组为34.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超早期手术组24例中生活自理的有20例,占83.3%;早期手术组17例中生活自理的有7例,占4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在发病6 h内急诊行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超早期 钻孔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低血糖症急诊救治74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志松 赵克洪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低血糖症/治疗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穿透伤的急诊救治
7
作者 李军尧 郭四恒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7-,共1页
我科于1991-01~2001-01,共收治各类胸部穿透伤患者76例.现就本组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情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胸部穿透伤 急诊救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管理实践
8
作者 巫玉华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6-57,共2页
急诊科是医院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准的一个显示窗口。多年来,医院各级领导对急诊科医护质量都非常重视,科室领导把医疗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注重服务理念,整体素质的培养,急诊科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8年来未发生... 急诊科是医院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准的一个显示窗口。多年来,医院各级领导对急诊科医护质量都非常重视,科室领导把医疗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注重服务理念,整体素质的培养,急诊科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8年来未发生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并预防和杜绝了一些差错的发生,受到领导、病员和社会的好评。现就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实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质量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甘国胜 宋晓阳 +3 位作者 余剑波 陈利民 邬明 丘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3-925,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前和手术期间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S100B)的变化及静脉麻醉剂异丙酚对这一变化的影响,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0例无颅脑损伤的泌尿系统手术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急症颅脑外伤手...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前和手术期间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S100B)的变化及静脉麻醉剂异丙酚对这一变化的影响,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0例无颅脑损伤的泌尿系统手术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n=15)和异氟醚组(B组,n=15)。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开始2h,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清NSE和S100B含量。正常对照组只在术前测定血清NSE和S100B含量。对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记录。结果急性脑外伤患者手术前NSE和S100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格拉斯哥评分越低的口才1术前NSE和S100B也越高。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组NSE和S100B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5),开颅手术2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NSE和S100B均较术前升高。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NSE和S100B含量升高,开颅手术期间持续静脉泵注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可降低血清NSE和S100B水平,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具有脑保护作用,是颅脑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方庆 陆卫华 +6 位作者 赵智刚 程青 邬明 刘非凡 李小平 杨剑虹 唐忠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48-1550,共3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挤压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2mm处用Yasargil动脉瘤夹夹持左侧视神经30s,术后5d在大鼠左侧上丘注射荧光金标记RGCs。将大鼠随机分...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挤压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2mm处用Yasargil动脉瘤夹夹持左侧视神经30s,术后5d在大鼠左侧上丘注射荧光金标记RGCs。将大鼠随机分为Rg1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不同存活时间将每组动物再分为伤后第7、14和21天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另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相应存活时间点处死各组动物,取出各组大鼠左侧视网膜平铺后计数存活RGCs并计算出RGCs的平均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平均密度为2268±100/mm2。视神经挤压伤后RGCs急剧减少,伤后第7、14和21天分别减少至1301±105/mm2、760±/60mm2和648±65/mm2。Rg1治疗组存活RGCs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伤后第7、14和21天分别为1748±98/mm2、1030±68/mm2和840±71/mm2(P<0.05)。结论:Rg1在视神经挤压伤后对RGCs具有显著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 人参皂苷RG1 视神经挤压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亮 唐忠志 +4 位作者 程青 邬明 曾尟枚 韩璇 杨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616-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 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组(30 mg/kg)、乌司他丁组(50 000 U...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水通道蛋白-1(AQP 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组(30 mg/kg)、乌司他丁组(50 000 U/kg)及联合治疗组[甲基泼尼松龙(30 mg/kg)联合乌司他丁(50 000 U/kg)]。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QP 1和TNF-α水平;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检测肺湿/干质量并对肺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或甲基泼尼松龙组血清AQP 1质量浓度明显增加,而TNF-α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血清AQP 1与TNF-α的改变更为明显(P<0.01);乌司他丁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及联合治疗组的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及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AQP 1水平及降低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乌司他丁 甲基泼尼松龙 水通道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热射病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剑虹 唐忠志 +9 位作者 刘非凡 刘洁 邵素花 程青 赵智刚 邬明 陈晓娟 程军 叶明 彭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对热射病(heat stroke,HS)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以27例HS导致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对热射病(heat stroke,HS)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以27例HS导致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48 h;以健康成人为对照.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生成素-2(Ang-2)的水平.以患者CBP治疗各时间点的血清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对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4000(FD4)的通透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患者血清sTM、Ang-2水平明显增高(P〈0.05),患者血清导致内皮细胞凋亡、FD4的通透性增高(P〈0.05).CBP治疗后HS患者血清sTM、Ang-2水平明显下降(P〈0.05),患者血清导致内皮细胞凋亡、FD4的通透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 CBP治疗通过清除血液中致内皮损伤的物质,改善HS所致MODS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连续性血液净化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生成素-2 细胞凋亡 FD4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使用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衰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剑虹 陆卫华 +2 位作者 方庆 李刚 丁世芳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研究短期使用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衰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分别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硝酸酯类药物等... 目的研究短期使用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衰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分别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疗程均为7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相关指标及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在每搏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腔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腔径(LVEDD)、脑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短期使用米力农能够显著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而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心力衰竭 疗效 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卫华 杨剑虹 +2 位作者 方庆 李刚 唐忠志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并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支气管镜深部吸痰收集标本,检测108例老年重症肺炎并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致病菌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108例细菌培养...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并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支气管镜深部吸痰收集标本,检测108例老年重症肺炎并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致病菌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108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1.50%。共检出致病菌92株,其中G-杆菌68株(73.90%),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5.00%)、铜绿假单胞菌(19.60%)、鲍曼不动杆菌(13.00%)、阴沟肠杆菌(6.50%)、大肠埃希菌(4.30%);真菌14株(15.20%);G+菌10株(10.90%)。G-菌主要对多粘菌素、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G+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的耐药率较低;真菌的耐药率均低于30.00%。结论对于行机械通气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G-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其次是真菌和G+球菌,G-菌和G+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真菌的耐药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病原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陆卫华 李刚 +2 位作者 杨剑虹 方庆 唐忠志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每日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每日4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同时予以冠心病二级...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每日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每日4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同时予以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治疗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的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研究组的LDL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他血脂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TC、TG、LDL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研究组的LDL、TG及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中,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再发风险,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α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忠志 李小平 +2 位作者 杨剑虹 彭森 陆卫华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ERαc.454-351A→G多态性和ERc.454-397T→C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59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和159例正常男性对照者中,ERαc.454-351A→G和ERc.454-397T→C多态性的分布,并分析ERαc.454...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ERαc.454-351A→G多态性和ERc.454-397T→C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59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和159例正常男性对照者中,ERαc.454-351A→G和ERc.454-397T→C多态性的分布,并分析ERαc.454-351A→G和ERc.454-397T→C多态性下,冠心病发病率的变化规律。结果ERαc.454-351A→G和ERc.454-397T→C多态性与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间没有显著联系。但ERc.454-397T→C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CC基因型人群患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OR)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的人群。结论ERc.454-397的基因型中的突变纯合子(CC)发生缺血性心脏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有明显的可能性大于其他基因型。ERαc.454-397T→C多态性可用于预测和分析不同个体患冠心病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ERαc .454-351A→G多态性 ERc .454-397T→C多态性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等药物对双硫仑样反应动物模型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非凡 尹慧娟 +2 位作者 杨李 唐瑛 唐忠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目的通过小鼠血管通透性的变化,探讨地塞米松等药物缓解双硫仑样反应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双硫仑样反应动物模型,每组16只昆明种小鼠分别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干预处理,干预后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法测微血管... 目的通过小鼠血管通透性的变化,探讨地塞米松等药物缓解双硫仑样反应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双硫仑样反应动物模型,每组16只昆明种小鼠分别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干预处理,干预后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法测微血管漏出率,同时取小鼠肌肉电镜观察不同干预组小鼠细胞结构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细胞结构完整;双硫仑组细胞结构破坏明显;地塞米松组细胞质中小泡比双硫仑组少,但比对照组多;维生素C组细胞质中运输小泡减少;葡萄糖酸钙组胞质中运输小泡最多,胞质中线粒体肿胀。微血管通透性结果表明:双硫仑组EB漏出率最高,药物干预后漏出率降低。结论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双硫仑样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仑样反应 血管通透性 地塞米松 维生素C 葡萄糖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挤压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邬明 陈谦 +2 位作者 唐忠志 陈敏 程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4-976,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挤压模型,观察其神经恢复过程中行为学、机械痛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以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对c-fos表达产物:Fos蛋白阳性的神经元进行计数)的改变,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再生与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挤压模型,观察其神经恢复过程中行为学、机械痛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以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对c-fos表达产物:Fos蛋白阳性的神经元进行计数)的改变,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再生与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坐骨神经血管钳挤压损伤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每组20只。前者分离出右侧坐骨神经后于神经中段用止血钳挤压神经直到成为透明膜状,持续30s;后者将坐骨神经于空气中暴露5min后,还复至原位。术后第18、21、24、27、30、33、36、39天重复检测大鼠行为学、机械痛阈值、TWL值。术后21、27、33、39d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Fos蛋白表达。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累积疼痛评分均高于B组(P<0.05),但A组内各时间点间无差异。A组术后21d后机械痛阈值和TWL均低于B组(P<0.05)。A组术侧L4-5脊髓背角浅层Fos蛋白阳性反应神经元计数大于B组(P<0.05)。A组39d的机械痛阈和TWL值均大于21d(P<0.05),但Fos蛋白阳性反应性神经元计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中外周神经损伤再生过程诱发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同时出现再生神经支配区域的机械痛觉过敏和疼痛相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肺损伤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毛梅 张波 +2 位作者 傅祖红 徐西琳 张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780-1784,共5页
背景:内皮祖细胞在维持内皮系统功能及血管损伤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到心血管、下肢缺血、血管修复等多种疾病,但在炎症疾病及肺损伤中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 背景:内皮祖细胞在维持内皮系统功能及血管损伤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到心血管、下肢缺血、血管修复等多种疾病,但在炎症疾病及肺损伤中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探讨细胞移植能否改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炎症状态。方法:同遗传背景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肺损伤组、细胞移植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骨髓内皮祖细胞。肺损伤组、细胞移植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溶液。造模半小时后,正常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内皮祖细胞悬液;肺损伤组大鼠同法注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结果与结论:与肺损伤组相比,细胞移植组中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显著增加(P<0.001),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下调,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移植促进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能改善损伤肺组织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内皮祖细胞 细胞移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肺组织 炎症 省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泮肌内和静脉给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非凡 李小平 +3 位作者 程波 陈忠庆 曾尟枚 唐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观察地西泮(安定)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ADR),以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急诊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患者共158例,根据采用肌注和静脉不同方式给予地西泮分为肌内注射组91例和静脉注射... 目的观察地西泮(安定)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ADR),以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急诊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患者共158例,根据采用肌注和静脉不同方式给予地西泮分为肌内注射组91例和静脉注射组6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饮酒量、就诊时间以及地西泮使用剂量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统计分析地西泮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肌内注射组有效率为92.31%,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危险率为0%。静脉注射组有效率为100%,有3例发生心跳骤停,2例发生误吸、呼吸骤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6%。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患者应用地西泮镇静治疗,以肌内注射为好,静脉注射有可能诱发严重的医疗意外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急性 地西泮 注射 肌肉内 注射 静脉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