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比例辅助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在运动状态下呼吸力学改变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智 郑则广 +2 位作者 华冬明 谢育坤 陈荣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757-375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正常人应用成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时受试者呼吸力学的改变,从而为确定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目标及应用无创通气时模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7名健康成人在...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正常人应用成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时受试者呼吸力学的改变,从而为确定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目标及应用无创通气时模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7名健康成人在不同运动负荷(轻度负荷、中度负荷、亚极限运动状态、极限运动状态)下,在自主呼吸(SB)及不同辅助通气模式(成比例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下,受试者的跨膈压(Pdi)、压力时间乘积(iPTP)、总做功(Wtot)、受试者自身做功(Wp)等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与自主呼吸比较,7名受试者均感觉在运动状态下PAV优于PSV。随运动负荷增加,SB、PAV和PSV状态下,受试者的Pdi、呼吸做功、iPTP均进行性上升。与SB比较,PAV和PSV均能够降低运动过程中的Pdi、呼吸做功和iPTP(各运动状态下P<0.05),亚极限运动及极限运动状态下PAV的作用优于PSV(P<0.05)。结论轻中度运动量时,PSV及PAV均能有效减少其呼吸做功,但亚极限负荷及极限负荷运动状态时,PAV减少呼吸做功的作用明显优于P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志愿者 运动 成比例辅助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和生活质量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顾为丽 陈荣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和生活质量与BODE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中-极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如下检查:肺功能、呼吸肌肌力[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生活质量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和生活质量与BODE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中-极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如下检查:肺功能、呼吸肌肌力[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生活质量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评分(MRC)以及BODE指数。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34.43±12.35)%,BODE指数5.20±2.08。MIP与BODE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09),MEP与BODE指数也呈显著负相关(r=-0.440,P=0.001)。SGRQ总分、运动耐力和影响评分与BODE指数呈正相关(r=0.732,P<0.001;r=0.748,P<0.001;r=0.660,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SGRQ总分和各部分评分相关的指标都只有BODE指数(P<0.001)。结论 BODE指数是一个综合、全面的多因素评价指标,与呼吸肌肉功能状态和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相关性。支持BODE指数作为有效、简便的COPD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BODE指数 生活质量 呼吸肌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3
作者 许航燕 陈荣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5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NRDS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NCPAP联合... 目的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NRDS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肺部合并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结果①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吸氧分数比值(PaO2/FiO2)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67±15)h]、住院时间[(13.5±6.1)d]、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观察组肺部感染、肺气漏、肺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氧疗时间及住院费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宿主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赵宇 蔡绍曦 +1 位作者 汪金林 赵海金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南方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PC资料。结果共90例HIV阴性PC患者纳入分析。年龄19~71岁,平均(46.3...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南方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PC资料。结果共90例HIV阴性PC患者纳入分析。年龄19~71岁,平均(46.3±12.4)岁。临床症状较轻,体征不明显。CT表现多样,结节/肿块型最常见(57.78%),多位于右肺及下叶。有无基础疾病的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0。确诊方式:胸腔镜(VATS)42例(46.7%),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28例(31.1%),经皮肺穿刺活检(TNAB)14例(15.6%)。48例行隐球菌乳胶凝集(LA)试验,阳性率64.58%。LA试验阳性组主要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为确诊方式(64.52%),LA试验阴性组和未行LA试验组以胸腔镜为主要确诊方式(47.06%和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正常者有发生PC的可能。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提高非手术病例的诊断率。LA试验可作为PC早期无创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诊断 乳胶凝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褥期肺血栓栓塞症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蔡闯 吴华 +6 位作者 张晓薇 黎毅敏 刘晓青 张挪富 郑则广 刘春丽 钟南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产褥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转归。方法统计2006年1月-2011年11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然分娩产妇的例数和剖宫产术例数,以及其中PTE的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发生PTE的产妇病... 目的探讨产褥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转归。方法统计2006年1月-2011年11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然分娩产妇的例数和剖宫产术例数,以及其中PTE的发生情况。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发生PTE的产妇病历资料。结果搜集研究期间分娩的产妇共5052例,其中行剖宫产术者2910例(57.6%),经阴道分娩2142例(42.4%)。5052例产妇住院期间,13例(0.26%)经CT肺血管造影确诊PTE,其中11例发生于产后3d内。剖宫产术较阴道分娩PTE发病率增加3.2倍(0.38%vs 0.09%,P=0.043)。PTE最常见症状是呼吸困难(76.9%)、咳嗽(53.8%)、胸痛(23.1%)、发热(30.8%)。经抗凝(11例)或溶栓治疗(2例),PTE症状显著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 6年来本院产妇住院期间PTE发病率0.26%。对分娩,尤其是剖宫产3d内突然出现气促、胸闷、胸痛的产妇,应警惕产褥期P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产褥期 剖宫产术 自然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咳散加减治疗急性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素滢 邱志楠 赖克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4期109-110,125,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止咳散加减诊治急性气管炎的效果,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结合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急性气管炎68例的资料,采用整体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治疗组36例患者采用止咳散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美可糖... 目的分析探讨止咳散加减诊治急性气管炎的效果,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结合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急性气管炎68例的资料,采用整体抽样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治疗组36例患者采用止咳散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美可糖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36例通过止咳散加减治疗的1个月内,治愈19例,显效15例,进步2例,无效0例。对照组32例在美可糖浆治疗的1个月内,治愈9例,显效11例,进步3例,无效9例。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症状积分为(2.63±2.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8±2.59)分](P<0.01)。结论止咳散加减疗法在治疗急性气管炎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咳散 急性气管炎 加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瑞芳 张挪富 潘敏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50例哮喘临床缓解期组患者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5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和50例哮喘临床缓解期组患者的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对比两组MP-IgM阳性率,对比MP-IgM阳性与阴性患者的IgE水平和EOS计数。结果急性发作期组MP-IgM阳性率(34.00%)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患者的IgE和EOS显著高于MP-IgM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常规行MP-IgM检测,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新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支气管哮喘 MP-IGM IGE 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血清hepcidin、sTfR测定在贫血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炎超 秦茵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9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贫血患者血清中铁调节素(hepcidin)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g receptor,sTfR)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COPD相关性贫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104例...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发贫血患者血清中铁调节素(hepcidin)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g receptor,sTfR)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COPD相关性贫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COPD患者104例,其中COPD贫血患者24例,COPD非贫血患者80例,另取在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hepcidin和sTfR的表达水平。结果 COPD患者中贫血的发病率为23.1%(24/104)。对照(A)组、COPD(B)组和COPD合并贫血(C)组hepcid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1.33±5.26、29.46±8.57和41.02±11.34ng/mL,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8.64,P<0.05);A、B和C组中sTfR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21±3.77、27.68±5.72和37.94±8.61nmol/L,各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F=7.58,P<0.05);其中C组中hepcidin和sTf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组COPD伴发贫血患者hepci-d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5.42±6.24、42.31±7.44和51.23±12.144ng/mL,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7.64,P<0.05);上述各组中sTfR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2.27±5.68、40.74±6.46和47.32±9.84nmol/L,各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F=7.42,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epcidin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574,P<0.05),血清sTfR表达水平亦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535,P<0.05),血清hepcidin和sTf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6,P<0.01)。结论 COPD患者hepcidin的升高所导致的机体可利用铁减少可能是COPD相关性贫血的主要成因,Hepcidin有望成为COPD相关性贫血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或者是疗效的监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贫血 铁调节素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RNAi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系EMT 被引量:1
9
作者 蔡琳 阮志燕 徐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HMGB1在肺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HMGB1的小干扰RNA(siRNA),体外培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系细胞-A549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1)对照组,2)TGF-β1刺激组,3)RNAi组(TGF-β1+HMGB1 siRNA),4)RNAi阴性对照组(T... 目的探讨HMGB1在肺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HMGB1的小干扰RNA(siRNA),体外培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系细胞-A549细胞,将细胞分为4组:1)对照组,2)TGF-β1刺激组,3)RNAi组(TGF-β1+HMGB1 siRNA),4)RNAi阴性对照组(TGF-β1+siRNA阴性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RT-PCR法检测HMGB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和HMGB1蛋白表达。结果 TGF-β1刺激组细胞HMGB1和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RNAi组HMGB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HMGB1可能参与了TGFβ1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上皮间质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支架治疗气道狭窄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俊龙 李如成 李时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4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放置气道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狭窄患者进行气道支架置入,观察置入后气道狭窄改善程度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采用气促评分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测定,观察患者缺氧和呼吸困...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放置气道支架治疗气道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狭窄患者进行气道支架置入,观察置入后气道狭窄改善程度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采用气促评分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测定,观察患者缺氧和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结果24例气道狭窄患者,成功置入支架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尤其是气管狭窄患者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气道支架置入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气道狭窄,改善病人气促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其他后续治疗提供时间和机会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气道支架 气道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及相关毒力因子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林健濂 伍晓锋 +5 位作者 邓思健 潘海燕 钟海波 曾瑜 邹石海 汪得喜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低浓度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磷脂酶C基因(PLCH)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影响,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不同乙醇浓度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PA01的PLCH表达量变化。、结果:工程株PA01在0.1%、0.... 目的:研究低浓度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磷脂酶C基因(PLCH)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乙醇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影响,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不同乙醇浓度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PA01的PLCH表达量变化。、结果:工程株PA01在0.1%、0.5%、1%乙醇浓度下,其生长曲线与对照基本一致,在孵育18h都达到最高生长密度;在2%~5%的乙醇浓度下,细菌生长极其缓慢,6%以上的乙醇浓度下几乎不生长..与对照相比,在0.1%、0.5%和1%乙醇诱导下.PLCH的表达量的分别比对照组上升了44倍、30倍和8倍.在2%乙醇浓度下,PLCH表达量略为下降。结论:低浓度乙醇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菌相关毒力因子表达上调,增加生存力.在感控消毒中,保持足够的酒精浓度对清除铜绿假单胞菌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乙醇 生长曲线 磷脂酶C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范春红 李时悦 +1 位作者 李明 骆国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3期458-459,共2页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在重症支气管哮喘中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重症支气管哮喘70例实施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行有创机械通气,通气24~48 h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查X线胸片无大片状感染迹象,分观察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在重症支气管哮喘中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重症支气管哮喘70例实施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行有创机械通气,通气24~48 h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查X线胸片无大片状感染迹象,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继续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拔除气管插管,改面罩连接,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B iPAP)通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住院时间短,VAP发生少、医疗费用低(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抢救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肯定,是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有效脱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支气管哮喘 有创机械通气 正压通气治疗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 序贯 拔除气管插管 临床效果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支气管哮喘硫酸镁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萌 赖克方 黄文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9期1579-1580,共2页
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1月~2011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重度患者8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均给予吸氧、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外另给予硫酸镁治疗。结果观察组42例患... 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治疗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1月~2011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重度患者8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均给予吸氧、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外另给予硫酸镁治疗。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显效3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85,P<0.01)。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外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重度 硫酸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2、INF-γ、IL-1β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范春红 李时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期17-19,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部分可逆的慢性气流受限、病变持续进展为特征的疾病状态,肺部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介导的异常炎症反应与其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多种细胞、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本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部分可逆的慢性气流受限、病变持续进展为特征的疾病状态,肺部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介导的异常炎症反应与其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多种细胞、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本文重点讨论IL-32、INF-γ、IL-1β等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细胞因子 IL-32 INF-Γ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低剂量茶碱、吸入激素对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春红 李时悦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2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低剂量茶碱、吸入激素对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方法 68例轻、中度的哮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低剂量茶碱和吸入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剂量茶碱联合吸入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低剂量茶碱、吸入激素对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方法 68例轻、中度的哮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低剂量茶碱和吸入激素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剂量茶碱联合吸入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低剂量茶碱、吸入激素对哮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阿奇霉素 茶碱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IL-32、IL-1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范春红 李时悦 +3 位作者 李明 胡文龙 黄继康 杨绮莎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9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白介素-32和白细胞介素-1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COPD稳定组、AECOPD组血清中IFN-γ、IL-32和IL-1β的浓度。结果 AECOPD组的IFN-γ、IL-32和IL-1β的浓度... 目的探讨干扰素-γ、白介素-32和白细胞介素-1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COPD稳定组、AECOPD组血清中IFN-γ、IL-32和IL-1β的浓度。结果 AECOPD组的IFN-γ、IL-32和IL-1β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OPD稳定组(P<0.01)。COPD稳定组较健康对照组的IL-32、IL-1β的浓度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COPD稳定组较健康对照组的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N-γ、IL-1β、IL-32反馈环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干扰素-Γ 白介素-32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庭裕 唐纯丽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5期581-58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临床差异,提高对各年龄阶段PTE的认识。方法对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至2011年确诊的198例PTE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6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的临床差异,提高对各年龄阶段PTE的认识。方法对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至2011年确诊的198例PTE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60岁)105例,平均年龄(70.6±7.8)岁;非老年患者(<60岁)93例,平均年龄(43.6±7.5)岁。对比分析两年龄段PTE的临床特征。结果肺栓塞的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心悸、胸痛、咯血、晕厥等;其中,非老年患者(<60岁)更易出现胸痛、咳血、三联征(即同时具有呼吸困难,胸痛,咳血症状);晕厥、肺部湿啰音、下肢静脉曲张更易出现于老年患者(≥60岁)。结论 PTE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非老年患者PTE临床常见表现为胸痛、咳血、三联征,而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危险因素也增加,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多变,更容易出现晕厥、肺部湿啰音、下肢静脉曲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临床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儿呼吸暂停的特点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邱志辉 伍颖欣 +4 位作者 严惠婵 罗嘉莹 黄略钦 陆冬晓 罗远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SAH)患儿呼吸暂停的特点。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并确诊为睡眠呼吸疾病的患儿431例(年龄1-13岁),对其PSG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SAH)患儿呼吸暂停的特点。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并确诊为睡眠呼吸疾病的患儿431例(年龄1-13岁),对其PS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儿童发育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3个年龄组: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13岁),比较不同年龄组的SAH患儿的睡眠呼吸暂停类型及睡眠结构并探讨不同年龄组患儿呼吸暂停的特点。结果SAH患儿年龄与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呈负相关(r=-0.322,P〈0.01),与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无明显相关(P〉0.05)。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相似,其中位数分别为4.45、3.80、3.90次/h;但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中位数分别为2.35、1.50和0.90次/h,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睡眠结构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H患儿呼吸暂停的类型与年龄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年龄越小,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比率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中枢性 儿童 低通气综合征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低通气与呼吸中枢驱动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靖 袁红 +3 位作者 伍颖欣 肖思畅 张含嘉 罗远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通气与呼吸中枢驱动的关系。方法选择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就诊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3例,对其进行全夜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记录清醒及睡眠状态下的食管膈...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通气与呼吸中枢驱动的关系。方法选择在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就诊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3例,对其进行全夜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记录清醒及睡眠状态下的食管膈肌肌电和每分通气量,食管膈肌肌电和气流分别通过多导食管电极和流量计记录,观察膈肌肌电及肺通气在清醒及不同睡眠期的变化。结果从清醒期到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期,膈肌肌电分别下降26%、39%。每分通气量在清醒期、NREM期和REM期分别为(156±53)、(112±35)和(954±27)ml·min^-1·k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EM期的平均血氧饱和度为94.0%4±3.9%,显著低于清醒期的97.1%±1.8%(P〈0.01)。结论COPD患者夜问低通气与呼吸中枢驱动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低通气 呼吸中枢 肌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压力滴定 被引量:13
20
作者 罗远明 张含嘉 王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5-406,共2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夜间反复低氧、睡眠结构破坏;临床上以白天嗜睡、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病变、认知功能损害、生活质量降低等多器官系统的损害为主要表现。虽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夜间反复低氧、睡眠结构破坏;临床上以白天嗜睡、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病变、认知功能损害、生活质量降低等多器官系统的损害为主要表现。虽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论,但它是治疗中.重度OSAHS患者的主要方法。CPAP能有效改善OSA患者的白天嗜睡和认知功能,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治疗效果 压力滴定 认知功能损害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心脑血管并发症 OSA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