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急诊科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管理实践体会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小萍 黄宝红 林瑛 《现代临床护理》 2009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总结本院急诊科在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中的具体做法及效果。方法2008年以小组为单位,对全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培训,包括健全应急体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防止交叉感染等。结果2008年完善突发性灾害事件管... 目的总结本院急诊科在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中的具体做法及效果。方法2008年以小组为单位,对全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培训,包括健全应急体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防止交叉感染等。结果2008年完善突发性灾害事件管理措施后,与2007年相比,2008年本院出车次数、1min内出车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有所上升;而医疗纠纷、医疗差错的发生率则较2007年有所下降。结论建立和完善突发性灾害事件急救措施是成功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护理 突发性灾害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自我防护现状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蒙显丽 黄宝红 +2 位作者 欧家红 郭柳珍 刘远微 《现代临床护理》 2010年第12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自我防护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预防急诊科护士的交叉感染。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本市6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40名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中的防护情况,包括呼吸道防护情况、洗手的做法、皮肤和黏膜...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自我防护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预防急诊科护士的交叉感染。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本市6家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40名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中的防护情况,包括呼吸道防护情况、洗手的做法、皮肤和黏膜的防护情况。结果呼吸道防护A级26.67%,B级66.67%,C级6.67%;洗手A级40.00%,B级53.33%,C级6.67%;皮肤和黏膜的防护A级16.67%,B级20.00%,C级63.33%。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自我防护知识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防护 急诊科 护士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旧城区院前急救猝死302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祝森志 彭宇华 +4 位作者 胡峻岩 王正维 蔡耀权 曾伟强 周嘉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研究旧城区院前猝死发病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旧城区院前猝死30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广州旧城区院前猝死病例以≥70岁老年人多见,好发于秋冬季节,起病以昏迷、呼吸困难、晕厥多... 目的:研究旧城区院前猝死发病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旧城区院前猝死30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广州旧城区院前猝死病例以≥70岁老年人多见,好发于秋冬季节,起病以昏迷、呼吸困难、晕厥多见,复苏成功率低。结论:旧城区院前急救需要重视高发季节及相关主诉,院前复苏成功率低可能还与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及家属消极复苏态度相关,应进行早期干预及综合性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心肺复苏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击甲型H1N1流感时期急诊护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春苑 黄宝红 《现代临床护理》 2009年第1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收治甲型HINl流感患者护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方法。方法本科室于2009年6-7月收治了确诊疑似病例34例,均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包括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思想教育,建立有效的组织应急响应体系,加强急... 目的探讨急诊收治甲型HINl流感患者护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方法。方法本科室于2009年6-7月收治了确诊疑似病例34例,均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包括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思想教育,建立有效的组织应急响应体系,加强急诊区域的消毒和管理等措施。结果34例患者进行发热医学观察,确诊病例8例、疑似病例26例,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无1例死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100.0%,实现了医院内患者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结论有针对性的组织和管理措施是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期间预防和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急诊科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L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TCR亚家族谱系分布和增殖特点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峻岩 吴秀丽 +4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李萡 王亮 李扬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Vγ和Vδ亚家族的T细胞谱系分布和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4例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3个TCR Vγ和8个TCR Vδ亚家族基... 目的了解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Vγ和Vδ亚家族的T细胞谱系分布和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4例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3个TCR Vγ和8个TCR Vδ亚家族基因谱系的分布情况;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TCR Vγ和TCR Vδ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以检测T细胞克隆性。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B-ALL患者外周血中TCR Vγ亚家族表达率降低,其中VγII亚家族表达率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B-ALL患者外周血中Vδ1(57.1%)、Vδ2(42.9%)和Vδ3(14.3%)亚家族表达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6,0.001)。此外,在B-ALL患者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在健康人中未检测到的Vδ4(14.3%)和Vδ5(14.3%)亚家族;且Vδ6(28.6%)、Vδ7(21.4%,)和Vδ8(35.7%)亚家族表达率也高于健康对照组。B-ALL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克隆性增殖的Vγ和Vδ亚家族T细胞,其中,Vδ8亚家族T细胞寡克隆增殖的发生频率最高(35.7%),其次为Vδ6(28.6%)和Vδ7(21.4%)亚家族T细胞。结论 B-ALL患者外周血TCR Vγ和TCR Vδ亚家族T细胞出现限制性表达和克隆性增殖,其中高频率出现的寡克隆性增殖的Vδ亚家族T细胞可能与体内存在的白血病抗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γδT细胞 T细胞受体 基因扫描 克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MA1-BCL10-MALT1调节T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及其在T细胞肿瘤中的改变情况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旭 胡峻岩 李扬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7-841,共5页
由CARMA1、BCL10和MALT1 3种蛋白分子形成的CBM复合物,是活化NF-κB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在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该信号通路分子的结构和主要在T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功能的研究新进展... 由CARMA1、BCL10和MALT1 3种蛋白分子形成的CBM复合物,是活化NF-κB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在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该信号通路分子的结构和主要在T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功能的研究新进展以及在T细胞肿瘤中的异常改变和相关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MA1 BCL10 MALT1 分化 T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相关离子通道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明颢 胡峻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4-559,共6页
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常见的猝死病因。2006年北京阜外医院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每年逾54.4万人死于SCD,而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许多心源性猝死事件发生在心脏结构和冠状动脉正常的青年人中。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离子通道病 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治疗45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宇华 陈淑莹 肖坚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4期33-33,35,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硝酸甘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疾病发作,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负荷,并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硝酸甘油 雾化吸入 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曾丽萍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12期243-243,共1页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护士掌握该病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施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治疗疾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护理.
关键词 急性心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目击的心脏骤停三例
10
作者 祝森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16期78-78,共1页
例1男,65岁,因“胸痛半天”出车,现场体格检查:血压80/52mmHg(1mmHg=0.133kPa),呼吸频率25次/min,脉搏98次/min。意识模糊,急性面容,口唇发绀,肢体湿冷,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心率98次/min,心音低钝,未闻及病... 例1男,65岁,因“胸痛半天”出车,现场体格检查:血压80/52mmHg(1mmHg=0.133kPa),呼吸频率25次/min,脉搏98次/min。意识模糊,急性面容,口唇发绀,肢体湿冷,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心率98次/min,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发病时曾含服“救心丹”数粒,症状未见缓解。现场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面罩吸氧,开通外周静脉失败,即安排转送回院,急救车内接心电监护示心率53次/min,QRS波群宽大畸形,ST段明显压低,心率进行性减慢,神志烦躁,随后出现心脏骤停,意识障碍。3min后到达院内行心肺复苏,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舌下含服 病理性杂音 QRS波群 体格检查 呼吸频率 意识模糊
原文传递
体表膈肌肌电对睡眠呼吸暂停事件的鉴别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慧儿 王玮 罗远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探讨体表电极记录膈肌肌电是否有助于准确区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事件。方法选择2009年1—9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就诊并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10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4±10... 目的探讨体表电极记录膈肌肌电是否有助于准确区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事件。方法选择2009年1—9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就诊并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10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4±10)岁,体质指数(25.9±1.8)kg/m^2。对患者进行整夜常规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记录体表膈肌肌电信号、食管膈肌肌电信号,分析体表膈肌肌电与食管膈肌肌电的相关性,并比较胸腹带、体表膈肌肌电和食管膈肌肌电在判断CSA事件方面的差异。结果除1例患者外,其他9例患者均能耐受多导食管电极检查,并可记录到高质量的食管膈肌肌电信号和体表膈肌肌电信号。食管膈肌肌电和体表膈肌肌电信号强度有良好的相关性(r=0.81±0.06,P〈0.05)。根据胸腹带所的判断的CSA事件为(28±31)次/夜,显著大于食管膈肌肌电信号和体表膈肌肌电信号判断的CSA事件次数[均为(7±11)次/夜](P〈0.05)。结论体表电极记录的膈肌肌电信号可用于鉴别OSA与C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 中枢性 肌电描记术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