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宋亭 沈君 +2 位作者 丁忠祥 梁碧玲 郭昊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做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黏液型脂肪肉瘤MRI上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组织学上以黏液成...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做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黏液型脂肪肉瘤MRI上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组织学上以黏液成分为主,脂肪含量少,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实性成分和粗大的间隔影。高分化脂肪肉瘤,成熟脂肪成分占75%,并可见纤细的间隔影。圆细胞型和多形性脂肪肉瘤的MRI表现没有特征性;其中圆细胞型脂肪肉瘤可见瘤内出血。去分化型脂肪肉瘤中可见少许脂肪成分,且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性实性组织间分界非常清楚。【结论】不同组织亚型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RI表现不同,取决于其组织学成分;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其形态、内部成分和周边结构,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脂肪肉瘤 MRI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江庆萍 刘少颜 +5 位作者 杨嶽鑫 谭学贤 彭娟 熊中堂 熊汉真 周先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病例,总结其临床病史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p57免疫组化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核型分析。结果 4例中3例为... 目的探讨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病例,总结其临床病史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p57免疫组化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核型分析。结果 4例中3例为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的双胎妊娠,其中1例妊娠14周,胎儿宫内尚存活,利凡诺引产,2例妊娠29周,胎儿均存活,行剖宫产术取出,此3例均伴侵袭性葡萄胎合并肺转移;另1例为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伴单胎妊娠,胎儿宫内死亡。3例完全性水泡状胎块绒毛滋养叶细胞p57均阴性,与之相连的正常胎盘中p57阳性;其中2例行绒毛FISH检测及核型分析,均为46XX。1例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57阳性。结论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可合并正常妊娠,胎儿可存活;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常合并畸形胎儿或胎儿宫内死亡。与胎儿共存的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发展速度,引起临床症状的时间因人而异,可发生于妊娠早期,也可为中晚期,发生于中晚期者胎儿常能存活分娩;伴正常妊娠的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容易合并侵袭性葡萄胎且发生肺等远隔器官转移;完全性水泡状胎块与胎儿共存妊娠与患者孕前服用激素类药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状胎块 胎儿 P57 FISH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微偏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文明 周峰 +3 位作者 郭昊昶 曹长安 刘少颜 黄锐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1-732,共2页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腺癌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苗勒氏腺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彭娟 江庆萍 +2 位作者 蔡明玉 刘少颜 彭文明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苗勒氏腺肉瘤(uterine mllerian adenosarcoma,UMA)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子宫苗勒氏腺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患者年龄19~77岁,平均46岁... 目的分析子宫苗勒氏腺肉瘤(uterine mllerian adenosarcoma,UMA)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子宫苗勒氏腺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患者年龄19~77岁,平均46岁,绝经前后分别为3例和2例。临床主要特点为阴道异常流血。组织学特征主要为良性或非典型腺上皮伴有肉瘤间质,其中2例伴有肉瘤成分的过度生长,另一例间质肉瘤伴有性索样分化。免疫表型:肿瘤上皮CK、EMA呈强阳性表达,ER、PR、CA125呈弱阳性表达;肉瘤间质Vi m呈弥漫强阳性,CD10、CD99呈局灶强阳性;ER、PR、SMA、Inhibin-α、CR、S-100等呈局灶弱阳性;Des阴性。5例均采用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手术治疗,3例术后加用化疗。术后随访1例死亡,1例复发,3例无瘤生存。结论子宫苗勒氏腺肉瘤常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临床表现,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的不良因素:子宫外播散,超过子宫肌壁1/2以上的深层肌层侵犯以及肉瘤成分的过度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苗勒氏腺肉瘤 免疫组化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熊汉真 刘少颜 江庆萍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9岁。肺肿物巨检为灰黄色类圆形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镜下肿瘤组织结节分叶状,以中间型细胞...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9岁。肺肿物巨检为灰黄色类圆形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镜下肿瘤组织结节分叶状,以中间型细胞为主,混杂有表皮样细胞和黏液细胞,局部可见小囊腔,经AB染色证明腔内富含黏液,细胞异性不明显,偶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示:CK、34βE12、E-cadherin、VEGF阳性,S-100、CK8/18、EGFR阴性。结论肺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罕见,其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类似,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有时需要与黏液癌、腺鳞癌或腺样囊性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平 彭文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评价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病理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月间,行宫颈细胞学检查4036例,按TBS-2001的诊断标准诊断ASC-US276例,所有病例都有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ASC-US细胞病... 目的评价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病理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月间,行宫颈细胞学检查4036例,按TBS-2001的诊断标准诊断ASC-US276例,所有病例都有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ASC-US细胞病理变化表现4个方面:172例(62.3%)表现为中表层细胞的非典型改变;83例(33.2%)为角化不良细胞;5例(1.8%)萎缩性改变;16例(5.7%)为不典型挖空细胞。组织学结果显示:慢性炎症156例(56.5%);HPV感染、宫颈尖锐湿疣、扁平湿疣107例(38.8%);CIN—Ⅰ13例(4.7%);CIN—Ⅱ0例;CIN—Ⅲ0例;SCCO例。结论TBS-2001诊断标准将ASC分为ASC-US和ASC—H具有更明确的临床意义,ASC—US患者只需3~6个月进行1次细胞学检查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中MAP3K5和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miR-BART22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江庆萍 刘少颜 +4 位作者 何秀芳 彭娟 熊汉真 熊中堂 杨嶽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研究鼻咽癌中MAP3K5和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miR-BART2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53例鼻咽癌石蜡档案标本和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标本,分别行EBER和miR-BART22原位杂交及MAP3K5免疫组化检测;另分别选取10例鼻咽癌和鼻咽黏膜新鲜标... 目的研究鼻咽癌中MAP3K5和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miR-BART2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53例鼻咽癌石蜡档案标本和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标本,分别行EBER和miR-BART22原位杂交及MAP3K5免疫组化检测;另分别选取10例鼻咽癌和鼻咽黏膜新鲜标本提取蛋白行MAP3K5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53例鼻咽癌EBER均阳性,49例miR-BART22阳性;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EBER和miR-BART22均阴性。MAP3K5在53例鼻咽癌组织中50例为阴性,癌巢周围粘膜组织呈阳性表达,3例弱阳性(+)表达。3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中,25例强阳性表达(++~+++),3例弱阳性(+)表达,2例阴性;鼻咽癌和鼻咽黏膜慢性炎MAP3K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blot检测结果黏膜慢性炎MAP3K5蛋白表达值高于鼻咽癌(P=0.029)。MAP3K5和miR-BART22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 MAP3K5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黏膜上皮组织。MiR-BART22与之相反,在鼻咽癌中高表达,而黏膜慢性炎中缺乏。MAP3K5和miR-BART22在鼻咽癌中表达呈负相关。根据以上实验和相关文献,我们推测MAP3K5可能是EB病毒miR-BART22靶标基因,EB病毒miR-BART22通过抑制MAP3K5的表达,使相应磷酸化MAP3K5蛋白减少,进而下调MAPK通路下游基因蛋白的磷酸化,并行使对NPC细胞抑制凋亡、阻止分化并促进免疫逃逸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MAP3K5 EPSTEIN-BARR病毒 miR-BART22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性不育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风华 杨冬梓 +5 位作者 王沂峰 梁晓萍 彭文明 曹长安 陈系古 郭忠敏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讨制作睾丸性不育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①X-射线局部照射:取8~10周龄的BALB/c雄鼠70只,分实验组1、2、3、4、5、6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1、2、3、4、5、6分别用1000、1200、1400、1600、1800、2000cGy6种不同的剂量照射睾丸局... 目的:探讨制作睾丸性不育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①X-射线局部照射:取8~10周龄的BALB/c雄鼠70只,分实验组1、2、3、4、5、6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1、2、3、4、5、6分别用1000、1200、1400、1600、1800、2000cGy6种不同的剂量照射睾丸局部10min;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做受孕试验。②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取4~5周龄的雄鼠40只,分实验组1、2、3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分别以30、5070mg/kg体重剂量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注射5周;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做受孕试验。③达菲林腹腔注射:取8~10周龄的雄鼠20只,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0.375mg/ml达菲林0.4m,l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做受孕试验。④通过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等病理学检查鉴定。未使雌鼠受孕的雄性小鼠定为睾丸性不育,共30只。结果:①X-射线局部照射:实验组1、2的雄鼠分别于X-射线照射后10、15d使雌鼠受孕;实验组3、4的雄鼠,经观察3个月也未能使雌鼠受孕;实验组5、6的雄鼠,于X-射线照射后第5d和第2d死亡;对照组雄鼠皆于3d内使雌鼠受孕。②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实验组1雄鼠体重增加7g左右,停药后9~14d恢复生育能力,使雌鼠受孕;实验组2雄鼠体重增加4g左右,停药后观察3个月未使雌鼠受孕;实验组3雄鼠体重不增,呈消瘦状,分别于用药第3、4、5周相继死亡;对照组雄鼠皆于3d内使雌鼠受孕。③达菲林腹腔注射:实验组雄鼠于停药后3周左右使雌鼠受孕;对照组雄鼠皆于3d内使雌鼠受孕。④TUNEL结果:对照组睾丸组织偶见凋亡细胞,占(0.71±0.12)%;睾丸性不育组睾丸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占(10.36±1.4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E染色:对照组睾丸组织正常,生精小管呈饱满椭圆形,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有序,内含大量精子细胞;睾丸性不育组生精小管萎缩,细胞排列疏松,未见各级生精细胞,只有支持细胞,各生精小管间腔隙扩大,间质细胞减少。免疫组化染色:CD29、Hsp90α、CD117的阳性表达率对照组分别为(50.3±5.2)%、(41.6±3.5)%、(73.6±3.7)%,而睾丸性不育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3±0.2)%、0%、(1.6±0.3)%(P<0.01)。p53阳性表达率对照组为(19.7±0.8)%,而睾丸性不育组明显增高,为(39.4±2.9)%(P<0.01)。结论:X-射线睾丸局部照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法均可制作睾丸性不育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不育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筛选抑癌基因CCDC19在鼻咽癌中的调控蛋白 被引量:9
9
作者 方唯意 江庆萍 刘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筛选抑癌候选基因CCDC19在鼻咽癌中可能调控蛋白。方法提取CCDC19稳定高表达的鼻咽癌3D8和对照鼻咽癌C6细胞蛋白,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PAGE)技术进行有效分离,图像扫描后获得高分辨率的2D-PAGE图谱。选用差... 目的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筛选抑癌候选基因CCDC19在鼻咽癌中可能调控蛋白。方法提取CCDC19稳定高表达的鼻咽癌3D8和对照鼻咽癌C6细胞蛋白,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PAGE)技术进行有效分离,图像扫描后获得高分辨率的2D-PAGE图谱。选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差异蛋白位点,然后用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和数据库检索技术给予鉴定。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质谱分析显示,FASN、CTSD和PGK1在CCDC19过表达的3D8细胞中表达下调,分别为-3.28、-1.64和-6.97倍。荧光定量PCR在mRNA水平验证了FASN、CTSD和PGK1以及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验证CTSD蛋白在3D8细胞中表达下调。结论 FASN、CTSD和PGK1可能是CCDC19在鼻咽癌中调控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C19 蛋白质组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丝粒蛋白-H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全天一 何本夫 +6 位作者 刘铁坚 李伟明 伍尚标 江庆萍 刘维强 刘海波 徐学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5-269,共5页
目的检测着丝粒蛋白-H(CENP-H)基因在人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研究CENP-H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Western blot检测7株胃癌细胞系及永生化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中CENP-H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胃癌细胞... 目的检测着丝粒蛋白-H(CENP-H)基因在人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研究CENP-H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Western blot检测7株胃癌细胞系及永生化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中CENP-H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胃癌细胞,建立稳定干扰内源性及高表达外源性CENP-H的胃癌细胞系,并利用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进行鉴定,最后采用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CENP-H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人胃癌细胞系中CENP-H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永生化人胃粘膜上皮细胞。Western blot及QPCR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建立稳定沉默内源性及高表达外源性CENP-H的胃癌细胞系。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干扰CENP-H后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起到抑制作用,过表达CENP-H后能促进胃癌细胞增殖。结论 CENP-H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蛋白-H 胃癌 增殖 逆转录病毒 稳定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4和P53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娟 江庆萍 刘少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313-2316,共4页
目的观察SOX4和P53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OX4和P53在6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卵巢癌组)和1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瘤(对照组)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 目的观察SOX4和P53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OX4和P53在6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卵巢癌组)和1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瘤(对照组)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细胞分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中SOX4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P53的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者在肿瘤不同临床分期和细胞分级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中SOX4与P53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s=-0.28,P<0.05);P53的表达与肿瘤的细胞分级呈正相关(rs=0.29,P<0.05)。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1.84个月,5年无瘤生存率为26.05%;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和术后化疗与预后存在明显相关(P<0.05);而P53、SOX4的表达和肿瘤的细胞分级与预后均未见明显相关(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与肿瘤的细胞分级明显相关;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中SOX4的表达下调,与P53的高表达呈负相关,SOX4参与了P53基因突变通路的调控,为进一步研究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4 P53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zrin和nm-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换新 彭娟 +1 位作者 陈娟 梁敏燕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64例胃癌癌组织、164例癌旁组织中Ezrin和nm-23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Ezrin和nm-23在胃癌癌旁组织中均无异常表...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64例胃癌癌组织、164例癌旁组织中Ezrin和nm-23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Ezrin和nm-23在胃癌癌旁组织中均无异常表达,在胃癌组织中Ezrin和nm-23的表达率分别为48.2%(79/164)和35.4%(58/164)。Ezr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无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Ezrin和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年龄、肿块大小、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Ezrin和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蛋白 nm-23基因 胃癌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成釉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剑杰 罗志宾 +1 位作者 熊中堂 潘朝斌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86-88,共3页
成釉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骨内肿瘤,目前文献报告例数较少,因而该疾病的流行病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仍不清楚。作者报告成釉细胞癌1例,采用病灶及病灶周围2cm颌骨、软组织扩大切除方式,病理检查证实为成釉细胞癌,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 成釉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骨内肿瘤,目前文献报告例数较少,因而该疾病的流行病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仍不清楚。作者报告成釉细胞癌1例,采用病灶及病灶周围2cm颌骨、软组织扩大切除方式,病理检查证实为成釉细胞癌,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目前患者正随访中,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癌 成釉细胞瘤 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XAF1基因表达缺失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晖 黄越前 +4 位作者 周峰 纪华英 李博璋 梁庆辉 邹冰 《胃肠病学》 2008年第7期393-397,共5页
背景: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是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因子,其在多种肿瘤细胞株中表达降低或缺失。目的:探讨XAF1在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标本中表达缺失的机制及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原发性胃癌手术切除石... 背景: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是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因子,其在多种肿瘤细胞株中表达降低或缺失。目的:探讨XAF1在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标本中表达缺失的机制及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原发性胃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和30例非肿瘤患者内镜活检胃黏膜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AGS中XAF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重亚硫酸盐修饰的基因组DNA序列PCR(BS-PCR)检测胃癌细胞株中XAF1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采用甲基化特异性(MS)-PCR和非甲基化特异性(US)-PCR检测胃组织标本中相同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结果:XAF1在BGC-823和AGS细胞中低表达,同时伴有异常DNA高甲基化;经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48h后,XAF1表达显著增强。胃组织标本中,XAF1甲基化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78.3%(36/46),癌旁组织中为65.2%(30/46),癌远端切缘正常组织中为28.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与癌远端切缘正常组织比较,XAF1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肿瘤胃黏膜XAF1甲基化阳性率仅为6.7%(2/30),较癌远端切缘正常组织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AF1基因组DNA异常高甲基化是人胃癌组织中XAF1表达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XAF1高甲基化检测可作为一个潜在的胃癌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 基因表达 DNA甲基化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8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唯意 张千兵 +1 位作者 刘真 江庆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3-965,969,共4页
目的探讨CASP8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比较了8组鼻咽癌组织与混合的非癌鼻咽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鉴定CASP8基因表达结果的可靠性,并分析CASP8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CASP8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比较了8组鼻咽癌组织与混合的非癌鼻咽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鉴定CASP8基因表达结果的可靠性,并分析CASP8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荧光定量PCR确证CASP8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P<0.0001),与芯片结果相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非癌鼻咽组织相比,CASP8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2),且下调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2)及临床分期(P=0.026)呈负相关。结论 CASP8表达下调作为不利因素促进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基因芯片 CASP8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加明 陈安薇 +3 位作者 彭文明 秦自科 梁国华 屈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NHL患者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08倒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随访资料,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NHL患者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08倒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合随访资料,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生存概率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5:1,中位年龄48岁。治疗前,61.1%的患者为Ann ArborⅠ~Ⅱ期,ECOG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评分0-1的患者约占总数的93%,乳酸脱氢酶升高见于19.2%的患者,80.6%的患者属于IPI低危组。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ALC≤1×10^9/L)见于35.2%的患者,29.6%的患者有贫血(Hb≤110g/L),26.9%的患者伴有B症状。ALC〉1×10^9/L患者70例,平均Hb为129.2±17.5g/L,而ALC≤1×10^9/L患者38例,平均Hb为98.1±20.6g/L(P〈0.0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年,中位生存时间2.3年,2年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2%和39.6%。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LC≤1×10^7L、Hb≤110g/L、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IPI)≥2是NHL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ALC≤1×10^9/L、B症状及IPI≥2是NHL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B症状是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之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指标。临床上,根据IPI及简单的临床参数ALC和B症状判断NHL预后.对实施个体化治疗可能具有更大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波醇脂和溴脱氧尿嘧啶核苷促进鼻咽癌细胞中CD133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庆萍 方唯意 姚开泰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了解促癌剂佛波醇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TPA)和非放射性标记物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对鼻咽癌细胞5-8F中CD133表达的影响。方法:BrdU、TPA单独作用和Brdu+TPA联合作用处理鼻咽癌细胞株5-8F... 目的:了解促癌剂佛波醇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TPA)和非放射性标记物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对鼻咽癌细胞5-8F中CD133表达的影响。方法:BrdU、TPA单独作用和Brdu+TPA联合作用处理鼻咽癌细胞株5-8F,不同药物处理组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 PCR,RFQ-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CD133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FCM法分离并观察CD133+细胞含量的变化,Boyden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未处理组细胞相比,BrdU单独作用组和BrdU+TPA联合作用组细胞的CD133 mRNA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P值分别为0.037和0.003),TPA单独作用组的CD133 mRNA表达量则降低;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3组药物处理组细胞CD133蛋白的表达量均增高;FCM法检测结果显示,CD133+细胞的含量增加;细胞侵袭能力增强,以BrdU+TPA联合作用组效果最显著。结论:在鼻咽癌细胞中,TPA和BrdU均能提高CD133蛋白的表达,并且有相互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佛波醇酯类 溴脱氧尿苷 CD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5下调与结直肠癌上皮间叶转化的分子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全天一 李伟明 +4 位作者 朱秋玲 江庆萍 孙嫣 刘海波 徐学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8期589-593,共5页
目的:研究miR-145通过靶向调节目的基因对结直肠癌(CRCs)上皮间叶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进展CRC肿瘤患者组织样本,验证miRNA差异表达;利用划痕实验检测多株CRC细胞株过表达miR-145后细胞的转移能力;通过Wes... 目的:研究miR-145通过靶向调节目的基因对结直肠癌(CRCs)上皮间叶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进展CRC肿瘤患者组织样本,验证miRNA差异表达;利用划痕实验检测多株CRC细胞株过表达miR-145后细胞的转移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145后细胞EMT相关分子标志表达变化;结合生物信息学、Luciferase报告系统以及Western blot预测并验证miR-145的靶基因。结果:miR-145在高转移预后差的CRC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且过表达miR-145后CRC细胞株转移能力明显降低,间叶细胞多种分子标志显著下调,而上皮细胞多种分子标志显著上调,其转移能力明显降低。生物信息学预测microRNA靶基因以及实验证实miR-145可以直接靶向调节TGFBR2蛋白表达,是TFG-β信号通路的主要受体及信号分子。结论:miR-145直接靶向调节TGFBR2影响TFG-β通路,抑制EMT过程,进而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表达miR-145能够抑制CRC细胞的转移。miR-145是临床诊断CRC的新靶标,对CRC的防治及预后分析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MIR-145 上皮间叶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同源异型盒基因(HOX)A5和B6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晖 黄波 +7 位作者 湛献能 周五一 李伟明 曾晖 彭文明 廖宝平 张慧敏 彭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HOX A5和B6 mRNA和蛋白表达,以探讨HOX A5和B6与结直肠癌关系。方法运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0例结直肠癌和10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中HOX A5和B6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OX A5和B6蛋...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HOX A5和B6 mRNA和蛋白表达,以探讨HOX A5和B6与结直肠癌关系。方法运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0例结直肠癌和10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中HOX A5和B6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OX A5和B6蛋白表达。统计分析HOX A5和B6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①结直肠癌HOX A5和B6 mRNA表达明显低于良性结直肠病变(P<0.01);②结直肠癌中HOX A5和B6蛋白表达与良性结直肠病变相比明显减少或消失;③淋巴结转移阳性结直肠癌病例HOX A5和B6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转移阴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HOX A5和B6 mRNA和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⑤HOX A5和B6 mRNA和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活检标本测定HOX A5和B6的mRNA和蛋白表达,既可以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还可以在手术前对结直肠癌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 HOMEOBOX A5 HOMEOBOX B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熊汉真 刘少颜 +1 位作者 熊中堂 江庆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左侧附件可...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左侧附件可见5cm×4cm×3cm大囊状肿物一个,囊内壁附着约直径3cm大实性结节;子宫腔宫底可见3cm×2.5cm×1cm大菜花状肿物;镜下两者均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伴左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同时,子宫颈局部表面见灰褐色出血点,镜下示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伴腺上皮不典型增生。3处肿瘤细胞ER-α、ER-β、PTEN及Bcl-2表达一致。结论: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少见肿瘤,一般发现早,预后较好。子宫内膜异位与此类病例发病有一定关系,取材时应考虑到多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的可能,尽量减少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癌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原发性双癌 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