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阳范文 罗亦萍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第12期88-90,共3页
卓越人才培养之目的在于为行业或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或创新人才。本文主要探索和研究了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和途径,构建以学校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校企联合的... 卓越人才培养之目的在于为行业或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或创新人才。本文主要探索和研究了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和途径,构建以学校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校企联合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理论知识传授与企业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并对联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培养和解决企业急需人才方式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人才 校企联合 工程应用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
作者 袁伟 谢国喜 王倩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97-100,共4页
本文以“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为主题,结合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该课程的培养方案,从课程资源、教学策略以及考核形式三个方面探讨“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的拓展与配置,从而使学生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本文以“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为主题,结合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该课程的培养方案,从课程资源、教学策略以及考核形式三个方面探讨“电工学”课程教学资源的拓展与配置,从而使学生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佳奇 陈海莲 阳范文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7期151-154,165,共5页
可以“改变我们世界”的三维打印(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3DP)技术以其灵活性和精密性的特点,一出现便引起全球关注。随着近几十年3D工艺的发展,制造业的革命性变革已席卷全球。生物3DP是以活细胞、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为主要组分,... 可以“改变我们世界”的三维打印(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3DP)技术以其灵活性和精密性的特点,一出现便引起全球关注。随着近几十年3D工艺的发展,制造业的革命性变革已席卷全球。生物3DP是以活细胞、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为主要组分,以打印活体组织与器官为目标的一种新技术,并逐渐应用于骨骼、支架、人造血管、心脏组织等再生与重建领域。本文主要概述生物3DP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讨论生物3DP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展望其在医学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生物打印 活体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Y–503在无卤阻燃PPE/SEBS共混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阳范文 谭铭浩 +1 位作者 张良 徐克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系统研究了多功能粉体改性剂YY–503对无卤阻燃聚苯醚(PPE)/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共混体系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加工流变性能、表面光泽度、白度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随着YY–503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拉伸强... 系统研究了多功能粉体改性剂YY–503对无卤阻燃聚苯醚(PPE)/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共混体系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加工流变性能、表面光泽度、白度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随着YY–503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分别为40.8 MPa,46.8%,62.8 MPa和2281 MPa;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和表面光泽度随YY–503用量的增加逐步增大;共混体系的熔体黏度较高,YY–503的加入能延长塑化时间,但降低熔体黏度效果不理想;白度测试结果发现,当YY–503质量分数为1%时,共混体系的L值比与未添加时提高5.9%;当YY–503质量分数为0.5%~1%时,共混体系的阻燃等级达到V–0级。当YY–503质量分数为1%时,无卤阻燃PPE/SEBS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和较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弹性体 改性剂 无卤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增塑剂/碳纳米管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徐蒙蒙 阳范文 +8 位作者 王晗 陈新度 田秀梅 冼彩虹 欧阳效州 邓健能 李道斌 谢洪超 谢书云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7年第5期6-9,18,共5页
以PLA 4032D和CNTS-10为主材料,采用熔融共混制备PLA/增塑剂/碳纳米管三元共混物。研究HM-730、HM-830、HM-2050、PEG 8000、HM-828、HM-630六种增塑剂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拉伸性能和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增塑剂共混体系的最大扭... 以PLA 4032D和CNTS-10为主材料,采用熔融共混制备PLA/增塑剂/碳纳米管三元共混物。研究HM-730、HM-830、HM-2050、PEG 8000、HM-828、HM-630六种增塑剂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拉伸性能和热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增塑剂共混体系的最大扭矩和平衡扭矩不同,最大扭矩HM-730较小、HM-630较大;平衡扭矩HM-2050最小、HM-630最大;增塑剂对PLA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影响较大,HM-630增塑效果最好,断裂伸长率超过20%、拉伸强度达49.5MPa;HM-630能抑制PLA的结晶,DSC曲线融峰面积最小,增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 CNTS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物理学与医学课程相结合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颜红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4718-4722,共5页
目的:从目前医学物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在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加强医学和理工课程相结合的必要性,分析医学物理学与医学课程之间的关系,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医学物理学与医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以期解决... 目的:从目前医学物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在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加强医学和理工课程相结合的必要性,分析医学物理学与医学课程之间的关系,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医学物理学与医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以期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提高医学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物理学应用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理工基础的创新医学人才。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医学物理学与医学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学内容相融合、专题教学、医学案例讨论、医学拓展练习等形式具体实现。实践中分别对设立的两类班施行传统教学和医学与物理相结合的不同教学方法,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医学物理学与医学课程相结合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物理学》的积极性和效率,加深对医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医学应用能力,促进综合能力提升。结论:应当促使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学与医学课程存在紧密关联,意识到物理课程在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医理结合教学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的医理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物理学 医学课程 课程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睛动态检测系统在神经疾病定位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颜红金 高庆春 +1 位作者 李现亮 张永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光反射传导径路出现异常引起眼睛变化的特点,研究眼睛的动态检测对光反射传导径路出现异常的神经性病变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分析病例,在暗视条件下,应用本课题组设计的眼睛动态检测系统检测病例的瞳孔及其对光反射。瞳... 目的:探讨光反射传导径路出现异常引起眼睛变化的特点,研究眼睛的动态检测对光反射传导径路出现异常的神经性病变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分析病例,在暗视条件下,应用本课题组设计的眼睛动态检测系统检测病例的瞳孔及其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是在左右两侧分别给予光刺激时,定量检测双侧眼的瞳孔变化情况。检测的特征值包括瞳孔初始直径(D0)、瞳孔收缩速度(V)等。根据其眼睛的动态变化情况,作出传导径路出现神经病变的定位分析。结果:病例的瞳孔大小和瞳孔对光反射都出现了异常现象,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病例C的左侧瞳孔明显小于右侧,左眼的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也消失;右眼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也存在。病例D的右侧瞳孔明显小于左侧,右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虽然幅度小,但存在;左眼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结论:眼睛动态检测可起到对光反射传导径路异常的神经疾病定位分析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睛 动态检测 光反射 神经疾病 定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数据实时采集与预处理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平 傅洪波 黄耀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626-632,642,共8页
目的:设计开发一套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及预处理系统。方法:利用LabVIEW开发平台,设计信号采集系统及信号的预处理系统。结果:设计的信号采集系统及预处理系统实现了实时采集信号并对采集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除去信号中的外界干扰信号和剔... 目的:设计开发一套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及预处理系统。方法:利用LabVIEW开发平台,设计信号采集系统及信号的预处理系统。结果:设计的信号采集系统及预处理系统实现了实时采集信号并对采集信号进行预处理,包括除去信号中的外界干扰信号和剔除异常的数据;并对实现方法进行误差分析,相对误差都在1%以内,在信号处理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采用LabVIEW开发平台搭建的信号采集及预处理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信号采集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虚拟仪器 信号采集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打印β-TCP颌骨修复支架的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帅帅 周苗 +5 位作者 Pedro Miranda 车月娟 陈晓明 李树祎 耿远明 杨晓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颌骨修复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成骨作用。方法:采用自动注浆技术制作β-TCP支架,将前成骨细胞(MC35T3-E1)接种在支架上,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结构与细胞黏附,CCK-8法... 目的:探讨三维打印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颌骨修复支架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成骨作用。方法:采用自动注浆技术制作β-TCP支架,将前成骨细胞(MC35T3-E1)接种在支架上,扫描电镜(SEM)观察材料结构与细胞黏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L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将2种支架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后植入大鼠体内,发泡法制作的β-TCP支架为对照组,6周后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三维打印支架具有规则多孔的立体结构,适合细胞黏附,且增殖及分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显示复合rhBMP-2后三维打印支架新骨生成量高于发泡法制作的β-TCP支架(P<0.05)。结论:三维打印TCP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复合rhBMP-2后可异位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自动注浆技术 Β-TCP RHBMP-2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CL共混物的制备及其在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阳范文 林永亮 +5 位作者 田秀梅 陈晓明 彭晔 朱继翔 吴勉 黄新跃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共混物,探讨了PCL含量对共混物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CL含量的增加,PLA与PCL在共混过程中的熔融转矩和平衡转矩总体呈下降趋势;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共混物,探讨了PCL含量对共混物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CL含量的增加,PLA与PCL在共混过程中的熔融转矩和平衡转矩总体呈下降趋势;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在PCL质量分数为30%时达到最大;冲击强度逐渐增大,当PCL质量分数超过30%时,增加幅度变缓。在此基础上利用超声波熔接技术将PLA/PCL共混物制成柔性肌腱吻合器,并以PCL质量分数为30%的共混物为例,研究了压力和辊压速度对肌腱吻合器外观质量的影响,发现在压力2.0 MPa、辊压速度5 mm/s的条件下可制备出外形良好、孔洞完好的肌腱吻合器。最后研究了在此工艺条件下由不同PCL含量的共混物制备的肌腱吻合器在体外模拟手术缝合过程中的性能,发现当PCL质量分数为30%时,肌腱吻合器显示出柔韧性好和不易拉豁等优点,在肌腱修复外科手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熔融共混 医用材料 肌腱吻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丙烯基弹性体/SEBS医用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阳范文 张韵弦 +6 位作者 陈晓明 田秀梅 朱继翔 冼彩虹 杨婉琼 黎泽顺 刘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42,共6页
以聚丙烯(PP)、丙烯基弹性体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改性方法制备PP/丙烯基弹性体和PP/丙烯基弹性体/SEBS两种热塑性弹性体。采用转矩流变仪、拉伸试验机、硬度计和雾度计分别对共混体系... 以聚丙烯(PP)、丙烯基弹性体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主要原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改性方法制备PP/丙烯基弹性体和PP/丙烯基弹性体/SEBS两种热塑性弹性体。采用转矩流变仪、拉伸试验机、硬度计和雾度计分别对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拉伸性能、硬度和透光率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P/丙烯基弹性体配比的增加,二元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降低、硬度(邵A)提高、透光率变好、断裂伸长率增加,当其配比为1∶1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34.2 MPa);当PP与丙烯基弹性体配比为1:1不变时,随着SEBS含量增加,三元共混体系的平衡扭矩增大、硬度(邵A)减小、透光率变差、断裂伸长率提高;当PP、丙烯基弹性体和SEBS配比为47.5∶47.5∶5时,共混体系的透光率可达87%,硬度(邵A)为87,拉伸强度为35.2 MPa,断裂伸长率为750%,100%定伸强度为11.8 MPa,可满足医疗输液器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热塑性弹性体 丙烯基弹性体 聚丙烯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刮擦、高流动PP/SEBS热塑性弹性体的研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阳范文 尹朝辉 +9 位作者 徐蒙蒙 欧阳效州 陈美曦 冼彩虹 张雅欣 李健婷 谭泳琳 陈晓明 王晗 陈新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3,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润滑偶联改性剂(YY–503和YY–5031)、芥酸酰胺和高分子量硅酮(E525)4种改性剂对PP/SEBS弹性体的加工性能、力学性...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润滑偶联改性剂(YY–503和YY–5031)、芥酸酰胺和高分子量硅酮(E525)4种改性剂对PP/SEBS弹性体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刮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改性剂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MFR),添加YY–503和E525的弹性体MFR提升更为显著,分别为12.6 g/10 min和13.5 g/10 min,比未添加时提高了2 471.4%和2 655.1%;添加芥酸酰胺的弹性体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低,比未添加改性剂时分别下降了58.5%和63.2%,添加YY–503和YY–5031的弹性体拉伸强度分别为10.6 MPa和9.8 MPa,比未添加改性剂时分别提高23.2%和19.5%;未添加改性剂弹性体的色差值(ΔL)为18.5,而添加YY–503和YY–5031的弹性体ΔL仅为1.3和1.5;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发现,添加YY–503和YY–5031的弹性体中没有出现明显孔洞,碳酸钙良好分散,与基体结合力良好。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YY–503可获得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耐刮擦性能优异的PP/SEBS弹性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高流动 耐刮擦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增塑剂改性PLA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蒙蒙 尹朝辉 +9 位作者 阳范文 陈美曦 李健婷 欧阳效州 冼彩虹 任学聪 邓健能 李道斌 王晗 陈新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111,共6页
采用HM–128,HM–529两种增塑剂复配对聚乳酸(PLA)进行熔融共混改性,研究增塑剂用量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拉伸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筛选增塑剂复配最佳配比和用量。结果表明,确定HM–128与HM–529质量比为1∶1保持不变,随着增塑剂... 采用HM–128,HM–529两种增塑剂复配对聚乳酸(PLA)进行熔融共混改性,研究增塑剂用量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拉伸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筛选增塑剂复配最佳配比和用量。结果表明,确定HM–128与HM–529质量比为1∶1保持不变,随着增塑剂用量增加,共混物的平衡转矩和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撕裂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淬冷断面由平整变为粗糙;在复合增塑剂总质量分数16%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复配增塑剂中HM–529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平衡转矩增大、断裂伸长率提高,当HM–128/HM–529质量比=1/1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分别为35.6 MPa,209.2%和30.6 N/cm,淬冷断面非常粗糙,获得了良好的增韧效果,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增塑 微观结构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LA/PCL共混医用材料的表面形貌和防粘连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阳范文 张良 +6 位作者 谭铭浩 田秀梅 陈晓明 聂凤明 朱锐钿 张鹏 周安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095-15098,15104,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5种聚乳酸(PDLLA)/聚己内酯(PCL)共混医用材料,并进行挤出流延制备薄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薄片的表面形貌和截面高度曲线,与纯PDLLA相比,共混物的表面相对光滑、截面高度曲线振幅减小,最高凸起从800 nm下降到180...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5种聚乳酸(PDLLA)/聚己内酯(PCL)共混医用材料,并进行挤出流延制备薄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薄片的表面形貌和截面高度曲线,与纯PDLLA相比,共混物的表面相对光滑、截面高度曲线振幅减小,最高凸起从800 nm下降到180 nm以下。PCL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表面平整度,获得更加光滑的外观,原因在于分子量相对较小的PCL产生润滑和增塑效应所致。PCL含量为30%时共混物的柔性较好、半衰期为90 d,与肌腱手术的临床要求相匹配,适合用于制备肌腱吻合器。细胞培养实验表明,成纤细胞在PDLLA/PCL(70/30)共混物薄片表面的数量很少,说明其不容易粘附在材料表面,具有较好的防粘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共混物 表面形貌 防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LA-PCL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阳范文 聂凤明 +3 位作者 朱锐钿 田秀梅 陈晓明 周安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以聚乳酸(PDLLA)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DLLA-PCL共混物。采用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毛细管流变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以聚乳酸(PDLLA)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DLLA-PCL共混物。采用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毛细管流变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研究表明:随着PCL含量增加,共混物的柔韧性提高,拉伸强度逐渐降低,熔融峰向高温方向移动,熔融热焓和结晶热焓增加,表观黏度增大;PDLLA-PCL共混物制备的薄膜表面平整度优于PDLLA薄膜,当w(PCL)=30%时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共混物 表面形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层结构抗菌型牙槽骨修复膜的制备和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良 谭铭浩 +3 位作者 阳范文 朱继翔 田秀梅 陈晓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240-12245,共6页
设计和制备一种适合口腔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多层功能膜。利用溶液铺展法和静电纺丝法制备3层多功能膜;通过扫描电镜得到修复膜微观形貌结果,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得到拉伸强度为6.5 MPa;进行模拟体液的药物释放发现释放时间可持续3d。结果表... 设计和制备一种适合口腔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多层功能膜。利用溶液铺展法和静电纺丝法制备3层多功能膜;通过扫描电镜得到修复膜微观形貌结果,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得到拉伸强度为6.5 MPa;进行模拟体液的药物释放发现释放时间可持续3d。结果表明,3层多功能膜引入致密PCL层获得更高的机械强度,添加明胶抗菌层获得了抗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修复 骨引导 屏障作用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L/CNTs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阳范文 尹朝辉 +7 位作者 冼彩虹 徐蒙蒙 欧阳效州 幸灵化 陈美曦 李健婷 谭泳琳 陈基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0-45,共6页
以聚己内酯(PCL)和碳纳米管(CNTs)为主要材料,采用熔融共混制备PCL/CNTs复合材料。随着CNTs含量增加,以直径为10 nm的CNTs(简称CNTs10)制备的PCL/CNTs10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以直径为5 nm的CNTs(简称CNTs5)制备的PCL/CNTs5... 以聚己内酯(PCL)和碳纳米管(CNTs)为主要材料,采用熔融共混制备PCL/CNTs复合材料。随着CNTs含量增加,以直径为10 nm的CNTs(简称CNTs10)制备的PCL/CNTs10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以直径为5 nm的CNTs(简称CNTs5)制备的PCL/CNTs5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断裂伸长率先降低后增加,体积电阻率逐步降低。CNTs含量相同时,PCL/CNTs5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小于PCL/CNTs10;CNTs5含量分别为12%和14%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分别为0.92Ω·cm和0.52Ω·c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随着CNTs含量增加,复合材料表面暴露的CNTs5数量逐渐增多,当CNTs10含量≥12%和CNTs5含量≥10%时出现一定的团聚。CNTs5含量为12%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佳,其体积电阻率为0.92Ω·cm、拉伸强度为26.4 MPa、断裂伸长率为267.7%、撕裂强度为46.0 N/cm;在3.7 V直流电压下通电12 min,可从28℃上升到36℃,20 min后达到38℃,随后温度缓慢上升,该复合材料在热敷保健和医疗器械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碳纳米管 体积电阻率 微观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脑膜研究现状及3D打印技术应用前景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蒙蒙 阳范文 +4 位作者 张雅欣 王晨光 陈晓明 田秀梅 朱继翔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9年第1期93-98,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人工脑膜的研究现状,重点从硬脑膜替代材料和制备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结合3D打印技术,主要通过对3D打印技术分类方法和目前3D打印技术在生物工程上的应用两方面的介绍,为3D打印制备人工脑膜的设想提供一定的可能性。
关键词 人工脑膜 研究现状 3D打印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润滑剂性能比较及其对ABS熔融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阳范文 杨清华 +2 位作者 谭铭浩 张良 徐克谋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4年第3期16-20,共5页
对ABS常用的四种润滑剂进行了研究,对其红外光谱、转矩流变性能、熔点和耐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BS和YY-502A的极性较强,对ABS具有良好的内润滑性能,可用于ABS改性塑料和色母粒的分散和润滑;YY-502A具有双熔点特点,比单一熔... 对ABS常用的四种润滑剂进行了研究,对其红外光谱、转矩流变性能、熔点和耐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BS和YY-502A的极性较强,对ABS具有良好的内润滑性能,可用于ABS改性塑料和色母粒的分散和润滑;YY-502A具有双熔点特点,比单一熔点EBS具有更好的颜料分散和预处理功能,克服了低熔点润滑剂在加工初期出现润滑过度的问题;YY-502A的耐热性能优于EBS和YY-5502,是一种稳定性好、综合性能优异的ABS加工改性润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润滑剂 加工性能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基3D打印材料制备及其在上肢固定器中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阳范文 陈海莲 +7 位作者 宋佳奇 陈志琪 潘均安 梁宇熙 聂羽慧 冯泳婷 邓健能 何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0,共6页
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为基材,添加扩链剂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双二五)、碳酸钙和淀粉等,通过转矩流变仪熔融共混制备了改性PBAT材料,研究了双二五用量对材料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二五... 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为基材,添加扩链剂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双二五)、碳酸钙和淀粉等,通过转矩流变仪熔融共混制备了改性PBAT材料,研究了双二五用量对材料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二五质量分数不低于0.5%时,转矩随时间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又增大的变化趋势;随着双二五用量增加,材料在480 s时的扭矩明显增加。材料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PBAT 58.5%,碳酸钙20%,玉米淀粉20%,乙烯-乙酸乙烯酯蜡1%,双二五0.5%,其拉伸强度为9.5 MPa、断裂伸长率为336.4%、撕裂强度为45.8 N/mm。在最佳配方下,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PBAT基3D打印材料,然后采用单螺杆3D线材挤出机制备了3D打印线材,在打印温度为180℃、打印速度为5 mm/s的条件下进行熔融沉积3D打印,制备出椭圆孔洞完整、外观和内表面光滑的上肢固定器,在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熔融共混 3D打印 上肢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