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模拟人ECS应用于医学机能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广州医科大学机能实验教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邓镇 赵元淑 +2 位作者 朱晓琴 胡景鑫 雷水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8期2570-2571,2576,共3页
现代科技应用于医学生基础实验教学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性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州医科大学将国际先进的智能模拟人ECS教学设备与机能综合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虚拟的临床病例中具体操作运用,... 现代科技应用于医学生基础实验教学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性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州医科大学将国际先进的智能模拟人ECS教学设备与机能综合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虚拟的临床病例中具体操作运用,并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知识。这在现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中效果显著,并达到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现代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能实验学 智能模拟人ECS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学教学中实践伦理教育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红艳 涂永生 张雅洁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第12期1016-1018,共3页
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探讨:在病理学理论授课中有机融入伦理教育;在临床病例讨论中引导学生对医学伦理思考;在动物实验中端正学生对伦理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加深对伦理的理解,将医学伦理学理论融入病理学教学过程... 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探讨:在病理学理论授课中有机融入伦理教育;在临床病例讨论中引导学生对医学伦理思考;在动物实验中端正学生对伦理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加深对伦理的理解,将医学伦理学理论融入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教学方法 医学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珅婷 刘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8期2511-2512,共2页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生理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本次实验教学改革中,笔者根据目前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弊端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生理实验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理实验教学 改革 教学方法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及脑病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晓丽 郭明星 +1 位作者 梁俊晖 张常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23-1531,共9页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3日龄SD新生大鼠按窝系和体重随机均分为7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on)以及胆红素6.25μg/g(T1)、12.5μg/g (T2)、25μg/g(T3)、50μg/g(T4)...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3日龄SD新生大鼠按窝系和体重随机均分为7组,分别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on)以及胆红素6.25μg/g(T1)、12.5μg/g (T2)、25μg/g(T3)、50μg/g(T4)、100μg/g(T5)和200μg/g(T6),每天2次,共3 d。末次注射12 h后拍照、称重、取材,称量胃内容物重量,计算胃内容物指数和肝/体重比,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游离胆红素浓度,检测脑组织的含水量、胆红素含量和ATP含量,HE和尼氏染色进行形态学检测。结果:随着注射次数和剂量的增加,新生鼠的一般表现逐渐变差,皮肤和黏膜黄染加重,活动次数逐渐减少,体重增长被抑制,T6组出现体重负增长;死亡率逐渐升高,T6组72 h死亡率接近100%,停止注射后观察1周,T4和T5组死亡率继续升高;与Con和T1组相比,T3~T5组胃内容物重量及其指数显著降低(P<0.05);T5组肝/体重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和脑组织总胆红素的浓度在T1~T5组逐渐递增;各组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没有差异;脑组织ATP含量在T1~T5组先升高后降低,T3组达高峰,与Con 组相比,T4组和T5组显著降低( P<0.05)。 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胆红素浓度升高,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T4和T5组神经元结构紊乱,细胞肿胀,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缩。尼氏染色显示,随着胆红素浓度增多,神经元胞体逐渐变小,尼氏小体减少、染色逐渐变浅, T4和T5组部分神经元溶解甚至消失。结论:新生3日龄SD大鼠腹腔注射胆红素12.5、25、50和100μg/g,每天2次,注射3 d可致高胆红素血症,50和100μg/g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 核黄疸 大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1在TGF-β1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岳喜磊 成莹 +3 位作者 许继德 钟长江 杨春涛 汪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2-498,共7页
目的:探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以16HBE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6HBE细胞EMT过程中TRPC1 mRNA和蛋白... 目的:探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以16HBE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6HBE细胞EMT过程中TRP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RPC1阻断剂和siRNA干扰对16HBE细胞EMT的影响。结果:(1)TGF-β1刺激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E-钙黏蛋白表达减少(P<0.01),而α-SMA蛋白表达增加(P<0.05)。(2)TRPC1广泛存在于16HBE细胞,且TGF-β1刺激后TRP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3)与TGF-β1组相比,阻断剂和TGF-β1共同作用组或siRNA和TGF-β1共同作用组细胞形态改变受抑制,E-钙黏蛋白和α-SMA蛋白表达受抑制(P<0.05)。结论:TGF-β1诱导16HBE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16HBE细胞TRPC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6在PDGF诱导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成莹 曾欣 +3 位作者 许继德 岳喜磊 韩志远 杨春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9-2234,共6页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TRPC6)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联合酶消化法培养原代大鼠ASMCs。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平滑肌细胞及检测TRPC6在ASMCs上的表达。CCK-8法检测PDG...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TRPC6)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联合酶消化法培养原代大鼠ASMCs。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平滑肌细胞及检测TRPC6在ASMCs上的表达。CCK-8法检测PDGF诱导ASMCs的增殖。Real-time PCR检测PDGF作用后TRPC6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DGF作用后TRPC6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TRPC6阻断剂对PDGF诱导ASMCs增殖的作用。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显示:TRPC6广泛存在于气道平滑肌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发现,20μg/L PDGF作用后ASMCs发生增殖(P<0.05);PDGF与TRPC6阻断剂SKF96365共同作用于ASMCs,ASMCs的增殖较单独使用PDGF组减弱(P<0.05),且减弱的程度具有剂量及时间依赖性。Real-time PCR结果显示:PDGF分别作用于ASMCs 12 h、24 h和48 h后,TRPC6 mRNA表达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DGF分别作用ASMCs 24 h和48 h后,TRPC6蛋白表达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TRPC6参与了PDGF诱导ASMCs增殖的过程,PDGF促进ASMCs增殖可能与其上调TRPC6 mRNA和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气道平滑肌细胞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根酮C通过激活caspase 3及caspase 9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萍 董晓先 汤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探讨桑根酮C诱导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桑根酮C对PC3细胞増殖的抑制作用:实验分6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桑根酮C(0、1、5、20、50、100μmol/L),作用24 h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20μmol/... 目的探讨桑根酮C诱导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桑根酮C对PC3细胞増殖的抑制作用:实验分6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桑根酮C(0、1、5、20、50、100μmol/L),作用24 h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20μmol/L桑根酮C加入PC3细胞,分别于0、6、12、24、48 h收集细胞,MTT法检测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20μmol/L桑根酮C加入PC3细胞,分别于0、12、24、48 h收集细胞检测凋亡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caspase 3的活性:20μmol/L桑根酮C作用PC3细胞,分别在0、6、12、18、24、48 h收集细胞,检测caspases 3的活性。MTT法检测caspase 3、caspase 8及caspase 9抑制剂对桑根酮C抑制PC3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4组,分别加入DMSO、z-DEVD-fmk、z-LEHD-fmk及z-IETD-fmk,1 h加入桑根酮C,24 h收集细胞,MTT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桑根酮C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桑根酮C 1、5、20、50、100μmol/L作用PC3细胞24 h的增值抑制率分别为:4.86%、12.92%、52.34%、82.05%、87.45%,1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18.76μmol/L。20μmol/L桑根酮C作用PC3细胞,分别在6、12、24、48、72 h检测增值抑制率为:10.57%、27.09%、51.88%、80.73%、87.9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μmol/L桑根酮C可诱导PC3细胞的凋亡,在12、24、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7.43%、20.91%、37.5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caspases 3的活性18 h比对照组增加了7.6倍,应用caspase抑制剂后发现caspase 3及caspase 9的抑制剂可显著逆转桑根酮C对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从52.48%降到24.29%及28.8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aspase8抑制剂作用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根酮C可通过激活caspase 3及caspase 9途径诱导PC3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根酮C 前列腺癌 PC3细胞 CASPASE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证实有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叶培 李建华 +5 位作者 许锦煌 黄生辉 刘贵旺 张玮琼 郑沛中 黄建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807-2813,共7页
背景: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滑膜组织呈高表达,但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目的:观察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在牛源性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制备胶原诱导关... 背景: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滑膜组织呈高表达,但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目的:观察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在牛源性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制备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动态观察大鼠各项关节炎的活动指标和滑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T-PCR法检测滑膜组织中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 mR NA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的蛋白表达及定位。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免疫13 d后出现足爪红肿,关节炎指数评分逐渐升高(P<0.01),炎症高峰期在19-25 d,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软骨骨质破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的mR NA和蛋白的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 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白细胞介素10 mR 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果证实,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发病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炎症调节递质,其反应性升高在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骨及关节损伤模型 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性关节炎 滑膜组织 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0 大鼠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1在TGF-β1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钟长江 岳喜磊 +3 位作者 李建华 许继德 成莹 杨春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迁移中的作用。方法:siRNA沉默TRPC1;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 目的:探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迁移中的作用。方法:siRNA沉默TRPC1;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结果:TGF-β1刺激细胞后,TGF-β1组细胞的迁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1)。TGF-β1组和TRPC1沉默组的细胞活力和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与TGF-β1组细胞比较,siRNA和TGF-β1共同作用组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TGF-β1组相比,siRNA沉默TRPC1和TGF-β1共同作用组E-钙黏蛋白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TRPC1通过调节E-钙黏蛋白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参与了TGF-β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迁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细胞迁移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迁移和MMP2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红艳 龙捷 涂永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7期732-735,740,共5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辛伐他汀对H460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辛伐他汀对H460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olt检测H460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辛伐他汀对H460细胞活力的影响;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辛伐他汀对H460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olt检测H460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460细胞迁移,1.25、2.5、5μmol/L的辛伐他汀作用H460细胞24 h,其迁移距离为对照组的79.18%、57.48%、45.34%;与对照组相比,穿过transwell小室膜的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3,P=0.001,P<0.001)。随着辛伐他汀作用浓度增加,H460细胞的MMP2表达逐渐降低。结论:辛伐他汀对人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的迁移有显著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MMP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人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迁移 M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veolin-1在TGF-β1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间质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长江 李建华 +3 位作者 岳喜磊 许继德 杨春涛 邓莉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探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以16HBE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RT-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16HBE细胞EMT过程中caveolin-1... 目的:探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以16HBE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RT-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16HBE细胞EMT过程中caveo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iRNA干扰caveolin-1对16HBE细胞EMT的影响。结果:Caveolin-1广泛存在于16HBE细胞膜上,TGF-β1刺激后,caveo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TGF-β1组比较,caveolin-1 siRNA和TGF-β1共同作用促进了细胞形态的转化,抑制了E-钙黏蛋白的蛋白表达而促进了α-SMA的蛋白表达(P<0.05)。TGF-β1刺激16HBE细胞后,AKT和Smad3在30 min磷酸化水平最高,与0 min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用siRNA干扰caveolin-1基因后再用TGF-β1刺激16HBE细胞30 min,下游信号蛋白分子AKT和Smad3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与TGF-β1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结论:TGF-β1能下调16HBE细胞的caveolin-1表达水平;caveolin-1可能参与了TGF-β1诱导的16HBE细胞EMT过程中TGF-β1/Smad通路和PI3K-AKT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小窝蛋白1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呼吸病理》网络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红艳 涂永生 张雅洁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年第4期376-379,共4页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备受关注。文章介绍了《呼吸病理》网络课件制作背景、研发过程及应用体会,以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网络课件 呼吸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在医学机能实验中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镇 余涵 +3 位作者 赵元淑 朱晓琴 雷水生 胡景鑫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4期2222-2224,共3页
医学机能实验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平台,其不仅要求学生能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还要有创新性实验思维。随着医学实验教学的不断进步,对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 医学机能实验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平台,其不仅要求学生能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还要有创新性实验思维。随着医学实验教学的不断进步,对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就目前本校机能实验教学情况的研究,针对机能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学生 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机能实验 科研思维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6在17β-雌二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VCAM-1蛋白表达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平 陈伟钰 +1 位作者 程杨 付晓东 《解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128-131,148,共5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对于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影响,探索miR-126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以脂多糖LPS刺激诱导炎症反应,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E2处理不同时间,...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对于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影响,探索miR-126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以脂多糖LPS刺激诱导炎症反应,给予不同浓度梯度的E2处理不同时间,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VCAM-1的蛋白表达。转染miR-126的抑制物沉默miR-126表达后,观察E2对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可诱导VCAM-1蛋白表达增加(854.0±21.3)%,n:3,P〈0.01)。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E2(10^-8~10^-6mol/L)预处理后,均能抑制VCAM-1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4.3±4.0)%(n=3,P〈0.05)、(45.14±7.1)%(n=3,P〈0.05)和(65.9±7.2)%(n=3,P〈0.01);E2(10^-8mol/L)分别处理内皮细胞24、48、72h后,可呈时间依赖性抑制LPS所诱导的VCAM.1的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52.1±4.4)%、(59.54-7.7)%和(64.5+6.5)%(n=3,P〈0.05)。转染miR-126的抑制物可明显抑制miR-126表达[抑制率为(75.8±6.7)%,n=3,P〈0.01],该抑制物可明显抑制17β-雌二醇对VCAM-1蛋白的抑制作用。结论E2通过miR-126下调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CAM-1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MIR-1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俊晖 张常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0期2884-2886,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每组2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制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葛根素治疗组于建模后2周开始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在治疗...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每组2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制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葛根素治疗组于建模后2周开始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在治疗后第6、10周检测各研究组血清和关节液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第6周时,模型组关节滑液和血清NO、iNOS、MD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葛根素治疗组NO、iNOS和SOD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10周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葛根素治疗组关节滑液和血清NO、iN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葛根素通过改变血液和关节膜液NO、iNOS、SOD、MDA水平,对骨性关节炎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骨性关节炎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树酸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宁宁 董晓先 +2 位作者 华先良 廖宇宁 黄洪标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7-659,共3页
目的观察漆树酸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 P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 P经漆树酸处理后,MTS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漆树酸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漆树酸作用后... 目的观察漆树酸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 P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 P经漆树酸处理后,MTS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漆树酸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漆树酸作用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DK4、CDK6、cyclin D1和P27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1)漆树酸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殖;(2)经漆树酸处理后的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细胞主要阻滞在G0/G1期;(3)漆树酸作用细胞后,CDK4、CDK6、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溶剂对照组,而P27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溶剂对照组。结论漆树酸可抑制LNCa P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的上调,CDK4、CDK6、cyclin D1表达下调有关,导致细胞阻滞在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酸 前列腺癌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化与鉴定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明星 陈浩宇 +1 位作者 梁璐 张常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4期284-287,290,370,共6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稳定的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得高纯度、高活力的海马神经元。方法 24h内新生鼠,用含B27的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生长状态,MTS法测定不同时间神经元细胞的活力,并用Tau-1和MA...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稳定的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得高纯度、高活力的海马神经元。方法 24h内新生鼠,用含B27的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生长状态,MTS法测定不同时间神经元细胞的活力,并用Tau-1和MAP-2抗体鉴定海马神经元的纯度。结果 1接种24h后,细胞完全贴壁,可见双突起和多个突起的神经元;72h后,海马神经元胞体饱满,立体感较强,突起之间相互形成突触联系,神经元极性完全建立;5~6d的神经元,突起形成密集的神经纤维网络。2MTS法测定结果显示,在培养1~8d时间内,海马神经元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活力增加,第8d细胞活性到达高峰,继续培养时,活力开始下降。3Tau-1和MAP-2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海马神经元纯度达到(85.5±5.4)%。结论 本实验方法简单易行,神经元纯度高、细胞活性好,且体外存活时间长,是神经疾病体外研究的良好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无血清原代培养 方法 优化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C6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气道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李建华 周丽芬 +4 位作者 刘筱蔼 陈志勇 赵珅婷 彭妙茹 扶招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7-13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TRPC)6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对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组织TRPC6与细胞核... 目的探讨经典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TRPC)6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对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组织TRPC6与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①哮喘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WBC)总数和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均明显增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②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哮喘小鼠肺组织TRPC6、NF-κB、ICAM-1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细胞分布定位具有一致性,主要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③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鼠肺组织中TRPC6蛋白表达与NF-κB、ICAM-1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WBC总数、EOS%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 TRPC6可能与哮喘小鼠肺组织气道炎症有关,从而参与哮喘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C6 NF-ΚB ICAM-1 哮喘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聚醚酮椎间融合器修复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6个月随访评价(英文)
19
作者 黄阳亮 钟祎 刘少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6302-6308,共7页
背景:Hangman骨折即创伤性枢椎滑脱,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Ⅱ型、Ⅱa型及ⅡI型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咽后入路是上颈椎前路手术显露的常用手段。然而,重要结构周围的牵拉与分离使得手术程序复杂,增加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目的:评价创新性应... 背景:Hangman骨折即创伤性枢椎滑脱,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Ⅱ型、Ⅱa型及ⅡI型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咽后入路是上颈椎前路手术显露的常用手段。然而,重要结构周围的牵拉与分离使得手术程序复杂,增加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目的:评价创新性应用多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8例,均进行C2/3椎间融合。术后随访进行X射线检查,评价融合时间及内植物位置。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骨折处成角及移位数据和复位情况,以颈椎创伤后评分评价功能恢复,以目测类比评分评价颈部疼痛。结果与结论:所有8例患者均得以成功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6-26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患者颈椎创伤后评分增高,目测类比评分及成角畸形和移位均降低(P<0.05)。全部患者末次随访未见颈部活动受限,术后3或6个月所有患者椎间均骨性融合,无相关并发症。结果证实,应用多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脊柱 骨折 椎间盘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颈椎 融合 HANGMAN骨折 多聚醚酮 咽后 入路 手术 植入物 史密斯-罗宾逊 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萍 董晓先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66-69,共4页
当前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现阶段研究生素质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素质教育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